新書推薦:
《
云中记
》
售價:HK$
76.2
《
大模型应用开发:RAG入门与实战
》
售價:HK$
89.4
《
不挨饿快速瘦的减脂餐
》
售價:HK$
67.0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編輯推薦: |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最终成果、“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
·目前国际汉语学界第一部信息量全面且具有中国特色的拜占庭帝国史
·一部能够反映我国拜占庭学半个世纪以来最新发展水平的精品力作
·两代学者40年磨一剑,在国际拜占庭学界发出“中国声音”
·克服“西欧中心论”,打破“西欧模式说”,从整个欧洲地中海中古世界的大背景中探究拜占庭历史与文化全貌,弥补欧洲中古史整体研究的不足
·重点讲述拜占庭帝国历史早期、中期、晚期的重大问题,深入分析对拜占庭帝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制度、人物、历史现象
·客观阐述拜占庭帝国历史的曲折发展,全面把握拜占庭多元文化的融合变迁
|
內容簡介: |
1057—1453年,从杜卡斯王朝时期到君士坦丁堡陷落,随着物质基础的瓦解、军事体制的崩坏、政治体制的崩溃、精神家园的丧失,拜占庭帝国走向了衰亡。本书深度探讨了这一时期的拜占庭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由上下两编组成。上编为“皇帝列传”,以王朝和帝王为序,叙述拜占庭帝国衰亡期的五个正统王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的历史。下编为“拜占庭帝国的衰亡”,既对拜占庭帝国的衰亡做了综合分析,也从族群政策、世界格局、流亡政权、军事与外交等角度做了专题分析。全书史料翔实,视野开阔,在结构上将编年史和专题研究有机结合,从纵横两方面立体呈现衰亡期的拜占庭帝国。
|
關於作者: |
陈志强,南开大学讲席教授,1994年于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哲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任教于南开大学,曾任南开大学历史学科学术委员会主席、世界史学系主任和世界史学科带头人、希腊研究中心气任、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后当选为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理事、副理事长;2009-2023年当选为天津历史学会理事长,担任第六、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基金评审委员;2006--2011年任历史学院院长。曾在世界多所名校从事合作研究和讲学,研究领域涉及拜占庭历史与文化等,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拜占庭学研究》《拜占庭帝国史》等著作20余部。2013年获希腊金质勋章,获jy部、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主持完成多项研究课题,其主要课程于2020年入选国家首批“一流课程”。
|
目錄:
|
上编 皇帝列传
第一章 杜卡斯王朝
第一节 君士坦丁十世(Constantine X)
第二节 罗曼努斯四世(Romanos IV)
第三节 米哈伊尔七世(Michael VII)
第四节 尼基弗鲁斯三世(Nikephoros III)
第二章 科穆宁王朝
第一节 伊萨克一世(Isaac I)
第二节 阿莱克修斯一世(Alexios I)
第三节 约翰二世(John II)
第四节 曼努埃尔一世(Manuel I)
第五节 阿莱克修斯二世 (Alexios II)
第六节 安德罗尼库斯一世(Andronikos I)
第三章 安苴鲁斯王朝
第一节 伊萨克二世(Isaac II)
第二节 阿莱克修斯三世 (Alexios III)
第三节 阿莱克修斯四世 (Alexios IV)
第四节 阿莱克修斯五世 (Alexios V)
第四章 尼西亚王朝(1204-1261年)
第一节 塞奥多利一世(Theodore I)
第二节 约翰三世(John III)
第三节 塞奥多利二世(Theodore II)
第四节 约翰四世(John IV )
第五章 帕列奥列格王朝
第一节 米哈伊尔八世(Michael VIII)
第二节 安德罗尼库斯二世(Andronikos II)
第三节 米哈伊尔九世(Michael IX)
第四节 安德罗尼库斯三世(Andronikos III)
第五节 约翰五世(John V)
第六节 约翰六世(John VI)
第七节 安德罗尼库斯四世(Andronikos IV)
第八节 约翰七世(John VII)
第九节 曼努埃尔二世(Manuel II)
第十节 约翰八世(John VIII)
第十一节 君士坦丁十一世(Constantine XI))
下编 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第一章 拜占庭帝国衰败的综合分析
第一节 物质基础的瓦解
第二节 军事体系的崩坏
第三节 帝国统一政治体制的崩溃
第四节 精神家园的丧失
第二章 拜占庭帝国的族群政策:以犹太人政策为例
第一节 族群政策概述
第二节 犹太人的法律和社会地位
第三节 犹太人的政治妥协与抗争
第四节 犹太人与拜占庭经济
第五节 帝国犹太人政策分析
第三章 第四次十字军与东地中海世界格局
第一节 十字军战争与拜占庭帝国
第二节 1204年后的东地中海世界
第三节 拉丁帝国的统治及其结构
第四节 拜占庭人独立政权实体的兴起
第五节 第二保加利亚帝国的崛起
第六节 拜占庭人无力恢复帝国政治秩序
第四章 拉斯卡里斯王朝的尼西亚帝国
第一节 尼西亚帝国的政治治理
第二节 尼西亚帝国的经济政策
第三节 尼西亚帝国的教育和文化发展
第四节 尼西亚帝国的军事与外交
第五章 拜占庭帝国的军事与外交
第一节 拜占庭外交概述
第二节 帕列奥列格王朝的军事与外交(1261-1453年)
第三节 拜占庭军队的兴衰
第四节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征引书目
征引书目
重要译名表
|
內容試閱:
|
尼西亚帝国的经济政策
尼西亚帝国可控的领土范围远小于12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其经济规模也明显小于之前的帝国。而君士坦丁堡的陷落虽然是场灾难,但却也为尼西亚政权深度经营小亚提供了机会。立足于小亚的尼西亚政权实施了更为稳健的经济发展政策,对小亚资源进行了有效利用和合理开发,从而为小帝国的发展和顺利收复君士坦丁堡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收缩的国土面积和相对紧缩的财政收入,使尼西亚皇帝们采取了务实的经济政策。在诸位尼西亚皇帝中,约翰三世的经济政策最为有效,对帝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最大。他奉行自给自足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和保护本土经济。尼西亚帝国统治的核心区域在小亚,而小亚尤其是其西部沿海地区肥沃的土地、丰沛的水源、优质的农田牧场以及成熟的海港,为尼西亚帝国提供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1211年迈安德河上的安条克战役后,尼西亚帝国和塞尔柱苏丹国虽有小规模的冲突和摩擦,如据叙利亚编年史家伊本·纳提夫(Ibn Natif,1210-1288年)记载,双方在1231年达成了和平协议,可能是经过阿尤布王朝(The Ayyubid Dynasty,1171-1250年)的中间斡旋,但在1232-1254年期间双方未曾爆发战事,保持了相对友好而稳定的关系,这也为尼西亚帝国境内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绝好时机。约翰三世统治时期,尼西亚帝国事实上已经控制了小亚西部沿海地区。在此基础上,他高度重视开发该地区的农业潜力,极大地推进了帝国农业的发展。塞奥多利二世也曾高度赞扬凯斯特罗斯(Kaystros)谷地、士麦那和撒尔迪斯周围地区的肥沃土地,并认为其父约翰三世对此局面的形成有积极贡献。尼西亚帝国时期,士麦那周围的沿海平原是帝国重要的谷物生产中心,这也为帝国能将谷物出口到塞尔柱苏丹国提供了可能。其中,格里高拉斯便称尼西亚帝国曾向塞尔柱苏丹国出口了大量的谷物、牛、羊以及食物。
约翰三世还致力于发展自给自足的皇室经济,为此他专门在皇家田产上建农场,其中饲养有马、羊、牛、骆驼、猪和鸡等。他亲自躬身示范,精心经营养鸡场,并用出售鸡蛋所获利润为皇后伊琳妮购买了一顶王冠。斯库塔里欧忒斯曾大力赞扬约翰三世向臣民展示如何通过自己农场饲养的动物来增加财富的成功经验。据称,为抵抗潜在的蒙古入侵的威胁,约翰三世还在多地建立了专事农业的皇家地产和庄园。农民们被安置在这些地产上,为附近驻防的城镇提供食品供给。为了管理皇室地产,约翰三世专门挑选了知识渊博的地产管理人,他们在提供生产指导意见的同时,还监督皇室地产的运营。约翰三世的皇室地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可以满足皇室和宫廷对食物和葡萄酒的需求,还可以提供税收。此外,皇室地产还能培育和传播农业专门知识。由于约翰三世对于农业的重视和倡导,布拉米德甚至抱怨说农业科学在他的时代比哲学更有价值。为了保证经济的健康运行,约翰三世还严格挑选诚实的税收官,解雇那些腐败贪婪的税收官。当约翰三世西征时,作为皇子的塞奥多利二世可能也负责执行父亲的经济政策,旨在改善城市供应、刺激农业和纺织业生产塞奥多利二世也对皇室田产进行了监管,并将这些地产的管理者直接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作为皇帝,塞奥多利二世非常熟悉特定的村庄和农作物的质量。例如,他知道最适合充当牛马饲料的大麦来自与库库洛斯(Koukoulos)相邻的阿里斯蒂诺(Aristenos)庄园。他也非常了解农时,并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他称农人夏季在小亚细亚平原上收割庄稼,而老人们则保护着田野免受野生动物的侵害。秋天时,人们采摘葡萄然后酿酒,并把谷物和橄榄油储存在仓库中。他极为尊重农民的农艺和劳动,认为将军、医生和农民这些职业是相关的,都是建立在教育和文化基础之上的。他也反对农民没有学问的说法,指出农艺是富于理性的。无疑塞奥多利二世同约翰三世一样也十分重视农业,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尼西亚帝国农业的发展起了助推作用。
在农业耕作之外,畜牧业也在帝国经济中占有不小比重。畜牧业是小亚西部传统的经济部门。尼西亚帝国边界的居民常拥有大型牧群,如迈安德河谷因在冬季仍能供应充足的牧草,且有大量的羊群和牛群而成为尼西亚重要的畜牧基地。 尼西亚皇帝十分重视牧场的经营,严格制定牧场休牧制度,让牧场休养生息。一般在春初,羊群被赶出公共草地,使牧草能够自由生长,在秋季时则切割干草为羊群提供草料。并且,他们还严禁这些牧场被侵占为农田,保证经济形态的多样性。在发展牧业的基础上,尼西亚帝国不仅获得了充足的牛奶、蜂蜜以及黄油、奶酪和酸奶等乳制品,还征收牧业税,牧场上的牛、羊和蜜蜂等都是征税对象。这在活跃国内经济的同时,还在很大程度上充实了国库。此外,尼西亚帝国也重视经济作物的种植,尤其是在山区及其附近常有茂密的橄榄树丛、果树园和葡萄园。安格德研究认为,在尼西亚帝国统治时期一些重建的村庄种植有新的橄榄树丛和葡萄园,也建有新的磨坊。更重要地是,乡村人口出现了明显的增长迹象,这些都标志着小亚西部经济逐步走向繁荣。尼西亚皇帝们立足小亚,在自给自足的经济政策的指导下,多举并重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极大地推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在尼西亚帝国晚期,城市和乡村中都囤积着大量的谷物,这在很大程度上为政权的稳固和帝国的良性运转提供了可能。
此外,为有效实施自给自足的经济政策,尼西亚皇帝还特别重视保护国内市场。塞奥多利一世于1219年8月授予威尼斯人为期五年的优惠商业特权,允许他们在尼西亚进行自由贸易。但尼西亚商人若在君士坦丁堡进行商业交易,却需要支付关税。 与此不同,约翰三世曾立法保护本土产品,禁止进口外国奢侈品。目前较难确定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出台时间以及它持续的时间,但约翰三世之所以禁止对外奢侈品贸易可能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尼西亚境内可以提供充足的货物和粮食供应以满足生活所需。其次,据格里高拉斯称,约翰三世对从西欧和东部的伊斯兰国家进口的服装实行贸易禁运,是因为他看到周围的人愿意高价购买丝绸和其他珍贵材料制成的外国服装。这些丝绸很大一部分是在意大利卢卡大规模生产、由热那亚商人在东地中海销售。为避免重蹈投机商业的覆辙,防止人民的财富转移到外国人手中,约翰三世明令禁止此类贸易,并将从事此类贸易视作不爱国。 通过对1261年之后在君士坦丁堡流行的一段逸闻趣事的记载,帕奇米尔斯很好地展示了约翰三世厉行节俭以及他对于丝绸等奢侈品的态度。当皇子塞奥多利穿戴金衣外出打猎归来时,恰巧碰到父亲约翰三世。他向父亲问安,但父亲对此置之不理,他走上前来询问原因,父亲则责备他说:“你有意识地对罗马人做过什么好事,以至于你抛洒他们的热血在不必要的追求上?难道你不知道金衣和丝绸是罗马人的血汗,它们属于他们,应为他们所用?你到什么时候能明白?当有外国使节到来时,我们才应穿戴精美的服饰向他们显示我们人民的富有。”这一记载可能是杜撰的,因为帕奇米尔斯称两位皇帝之间的谈话是私下进行的,他的信息应该来自于其中一位,但实际上他应该没有机会获得这样的信息。另外,其中的一些用句也出现在了帕奇米尔斯的其他表述中,这说明他是使用了自己的语言来书写这段内容。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尽管约翰三世奉行自给自足的经济政策并规定保护本国市场,但并未完全禁止对外贸易。自13世纪蒙古军队进入小亚,尤其是在1243年重创塞尔柱苏丹国后,尼西亚帝国同塞尔柱苏丹国之间的政治和商业联系变得更为紧密。双方之间农产品和牲畜交易非常频繁,尼西亚从中获得了可观的利润。尤其是在塞尔柱苏丹国大饥荒时期,大量突厥人家庭进入尼西亚,高价购买谷物和鸡肉并以黄金来支付,这给当地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带来了暴利。在写给约翰三世的颂词中,塞奥多利二世自豪地称,约翰三世从那些背井离乡的塞尔柱突厥人处获得了财富。供旅客使用的客栈在13世纪尼西亚帝国可能已经存在,位于麦格尼西亚附近由约翰三世建立的叟桑德拉修道院便可以为病人和旅途者提供住宿。在13世纪50年代,塞尔柱苏丹国在边界的修建了一条道路,并且在劳迪西亚附近还建有一座客栈,这既便于商旅的往来以及商品的集散和买卖,也适应了日益增长的尼西亚帝国和塞尔柱苏丹国之间的贸易交流。
此外,在尼西亚帝国时期,仍有外国商人进驻帝国市场。在约翰三世统治时期,有来自埃及、印度以及其他地区的商人将产品带到了麦格尼西亚,威尼斯商人和比萨商人也被证实曾出现在尼西亚帝国。尼西亚帝国位于地中海东部的两条主要贸易线路上,其中一条被威尼斯人掌控,通过克里特和内格罗蓬特到君士坦丁堡。第二条是从克里米亚到西诺普,然后穿小亚到塞尔柱苏丹国的首都科尼亚。这一路线还延伸到与塞浦路斯、叙利亚和埃及等有直接联系的小亚南岸的安塔利亚和阿拉尼亚(Alanya)。尼西亚时期,东地中海世界的国际贸易集中在君士坦丁堡和科尼亚,尽管海盗起初严重威胁着跨越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旅程,但商人们仍旧进行从君士坦丁堡到尼西亚的航程。故而,上述两地可能是尼西亚境内国外货物的重要来源地。此外作为小亚西部海滨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士麦那也有大量船只从事海上运输和贸易,如有些船只前往以弗所附近港口和叙利亚海滨港口。这些航线和重要的港口使得尼西亚并未完全闭关锁国,国外的奢侈品像鱼子酱等都可以被摆上尼西亚皇室的餐桌。
尼西亚政权以小亚西北部为腹地,积极发展本土经济,建立了稳健的财税体系。较之以往,尼西亚政权更为注重发展国内贸易,活跃国内市场。尼西亚时期,安纳托利亚平原西部边缘的周边地区,成为沿河流域富庶之地谷物生产、手工加工及贸易商品的集合地。并且围绕迈安德河谷,形成了包括尼姆法雍在内的、最重要的尼西亚帝国经济圈。拜占庭经济史专家亨迪(M. Hendy)认为,尼姆法雍地区欣欣向荣的农业为尼西亚帝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同时他也称一些主要城市包括士麦那、以弗所、麦格尼西亚、尼姆法雍以及撒尔迪斯等,奠定了尼西亚帝国繁荣的经济基础。 无疑,尼西亚帝国时期的经济政策一方面减少了外部势力对本土经济的干扰,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其经济的抗压能力,从而为尼西亚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在经济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尼西亚政权还革除贪官污吏,重视整顿税收,从而确保税收能够切实充盈国库。得益于尼西亚政府的经济政策,小亚西北部地区出现了近两个世纪以来不曾出现的经济兴盛局面,目前学者们也普遍认为,尼西亚时期的经济状况要远好于安苴鲁斯王朝时期。
此外,尼西亚帝国皇帝们十分注重社会公正和社会福利事业。约翰三世曾给予出身低下之人步入仕途的机会,借此来打破贵族对为官之路的垄断,来自新卡斯特拉军区的一名农民出身的士兵君士坦丁·马伽利提斯便因受到皇帝的赏识而被重用。并且,约翰三世可能还曾将严刑拷打引入到司法体系中,用以处罚违法的贵族。在叙述米哈伊尔·帕列奥列格叛国罪的审判时,阿克罗颇立塔斯提到了用烧红的烙铁使米哈伊尔认罪伏法的建议。还是皇子时,20多岁的塞奥多利二世便常穿梭于各地巡视城市和乡村,听取来自地方的申诉,匡扶公平正义。他以这种方式了解社会疾苦,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同时也实现了对统治区域的严密管控。安格洛夫对此给予很高评价,他认为塞奥多利二世的巡视检查对尼西亚帝国的稳定和发展有积极的贡献。
另外,尼西亚皇帝还注重发展和构建公共医疗体系,他们曾捐助修建了一些医院,如约翰三世和皇后伊琳妮便是一些医院的直接捐助者。据梅托契特斯称,尼西亚皇帝曾帮助维持数座尼西亚城的医院。不仅约翰三世支持尼西亚城和小亚西部其他城镇的一些医院的发展,塞奥多利二世在秉承其父这一做法的同时,还鼓励地方主教如费拉德尔菲亚的主教福卡斯尽力修建他们自己城镇的医院,福卡斯不负君望确实建立了一座医院。塞奥多利二世得知此事后,立即写信向他表示祝贺,并建议他再增设一个浴室。在皇帝的支持下,13世纪末尼西亚城的麻风病医院仍在运作,这是模仿金角湾对岸的佩拉(加拉塔)的拜占庭麻风病医院建造的。而约翰三世在马格尼西亚附近建立的叟桑德拉修道院里也有医疗设施。
除了支持医院建设,尼西亚皇帝们还助推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如约翰三世曾大力建设教堂、孤儿院、救济院以及老人院等公共福利机构。虽然这些经费来自帝国的纳税人,但皇帝却精打细算,取之于民与之于民,从不铺张浪费。约翰三世个人厉行节俭、用财有度。帕奇米尔斯曾记载他在一次生病时,因医生爱莫能助,意欲模仿上帝的悲悯行为将一些钱财施舍给有需要的人。在分发钱财之前,他特意让牧首检查这些钱财,以证明它们不是来自国库而是他自己的钱财。约翰三世因其慷慨乐施,去世后获得了“乐施者”的圣徒称号。他在麦格尼西亚地区受到很长时间的崇敬,直至今天东正教历法中仍有纪念他的节日。总之,尼西亚皇帝大力发展经济的务实政策、对经济活动和公共财富的谨慎态度都为帝国财富的积累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他们对社会公正的追求和对社会福利的关注则有益于民生的改善和政权的稳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