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不被他人左右:基于阿德勒心理学的无压力工作法
》
售價:HK$
66.1
《
SDGSAT-1卫星热红外影像图集
》
售價:HK$
445.8
《
股市趋势技术分析(原书第11版)
》
售價:HK$
221.8
|
編輯推薦: |
1.探讨当代女性关心话题:“买房”“独居”
为什么我们总想买房?独居生活意味着什么?利维以自身为例,揭露女性渴望房产背后的心理、社会成因,点明房产不是关键,房产带来的自由、独立、安全、温暖的生活可能才是女性真正渴望的。
2.与钟爱之物相处,提供一种可供借鉴的生活方式。通过细数自己心爱的物件:木马、芭蕾舞鞋、丝绸、尚未拥有的大宅,利维深入思考自己与消费品之间的关系。利维将“物”视作“人”情感价值的具象化表达、一种“生活价值”的主张,这种“寄情于物”、忠于自我的生活方式正是当下年轻人所热爱的。
3.一份有关女性写作和理想居住空间的文学书单。弗吉尼亚·伍尔夫、玛格丽特·杜拉斯、波伏娃、本雅明……利维引经据典,将自己的思想与当代名家有关女性写作和居住空间的观点巧妙交织,用文字打造了一场以女性主义为主题的文学盛宴。
4.名家推崇: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获奖作品;著名作家李翊云、珍妮特·温特森推崇;文艺女神娜塔莉·波特曼挚爱
5.复刻企鹅原版经典装帧,封面用图获戈达尔电影《随心所欲》剧照正版授权,极具法式时髦感。
|
內容簡介: |
女性成长三部曲之一:论私人财产
伦敦、纽约、孟买、巴黎、柏林……即将迈入六十岁的作家利维开启了自己的独身之旅。她穿梭于一个个风格迥异的租屋之间,对拥有自己的房子的渴望始终萦绕在心头。
弗吉尼亚·伍尔夫说,一个女人要想成为作家,必须要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在《自己的房子》中,利维以深刻的洞察力、敏锐的智慧,一一盘点了一个女性真实和想象中的财产,促使读者质疑自己对所有物和财产的文化理解,并思考一个女性的物质和智性生活的价值。
|
關於作者: |
作者|德博拉·利维
生于1959年,英国小说家、剧作家、诗人,英国皇家文学学会会员。长篇小说三次入围布克奖,其中《游泳回家》和《热牛奶》入围决选名单。短篇小说曾入围国际弗兰克·奥康纳短篇小说奖和BBC国际短篇小说奖,并在英国广播公司第四台播出。《泰晤士报》评论她是“当代英国小说中最令人兴奋的声音之一”。她为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写过多部剧本。
译者|付裕
南京大学英美文学硕士。译有《伍迪·艾伦谈话录》(合译)、《约瑟夫·康拉德传》等。
|
目錄:
|
1? 伦敦 001
2? 写作间 007
3? 纽约 023
4? 伦敦 045
5? 孟买 067
6? 伦敦 091
7? 家庭空间 107
8? 巴黎 115
9? 生日礼物 159
10? 柏林 163
11? 巴黎 177
12? 18 区 199
13? 伦敦 207
14? 希腊 217
|
內容試閱:
|
这里简直是建立在棕榈、蕨草和高大竹林中的绿洲。我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或说运气。我的写作间建在木板平台上,环绕它的花园就像一片热带雨林。真的,我应该把我的香蕉树赠予这座花园,但正如我的两个女儿所说,它已经成了我们家的一部分。小屋真正的主人给了我花园边门的钥匙,这样一来,我就不必打扰住在主宅里的他了。我抵达的那天,他在小屋里放了一束风信子。风信子浓郁的香气既令我难以招架,也让我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甚至可以说,它香得有些“暴烈”。我打开行李,拿出三只带银杯把的俄国玻璃杯——用来喝咖啡,一把法压壶,一罐咖啡(百分百阿拉比卡豆),两只橙子,一瓶波尔图产的红宝石波特酒(圣诞节剩下的),两瓶气泡水,意大利产的杏仁饼干, 三把茶匙,笔记本电脑和两本书。当然,还有一副插线板,这次带的是四孔位的。小屋的主人是新西兰人,他怀着才华、想象力,甚至怀乡之情,打造了这个环绕小屋的花园。我认为他在伦敦西北八区打造了一个小新西兰。也就是说,他故乡的幽灵之所以盘桓在伦敦的这处花园之上,是因为新西兰仍然让他魂牵梦萦。
在奥地利的一个文学节上,我遇见了一位罗马尼亚作家,她1987 年流亡到了瑞士,在苏黎世的一条街上租了间房,那里很像她在布加勒斯特1 生活过的街道。她还把苏黎世的房间布置得跟她在布加勒斯特的房间大体一样。她提醒我,我二十九岁时写了一本名叫《吞下地理》的系列短篇集。其实我并没忘记自己写过这么一本书,但这书能让她耳目一新,这让我很高兴。她对我说,她曾把以下女性叙述者的旁白钉在她床边的墙上:
每一段新的旅程都是在哀悼遗失的过往。流浪者有时会试图在新的地方再造从前。
此刻,我似乎就是在忙着将这里还原成我从前写作间的模样。
我解开插线板的电线,煮了一壶咖啡,然后举起装着咖啡的玻璃杯,向那位布加勒斯特作家致意。“你还好吗?”我在心里问候,“希望你一切都好。”在奥地利,我们曾为当时发生的一件事大笑不止。她告诉我有观众举手表示想进一步了解她出生的国家。她出生的地方曾受高压政权统治。她一直在等待有人问出这样一个宏大的问题——当自由遭到破坏,作家该如何进行文字创作?又或者说,她是如何奋力去铭记、去遗忘那段经历,让自己再次振作起来的?她害怕自己答不上来。“请问那里的自来水能喝吗?”这位观众想知道。对此,我和她都接茬说:“请问能告诉我无线网密码吗?还有, 这里有蚊子吗?”
这个写作间很接近我想要的生活,即使它只是个临时落脚点。这不是我的房产,我并不拥有它,只是租住,但我拥有这里的氛围。就连在西北八区啁啾的英国鸟儿似乎都是热带品种。我还没彻底搬出原来的写作间,但西莉亚(我的原房东)早已将房子挂牌出售,我明白自己得另做打算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