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3.4
|
內容簡介: |
《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研究》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成果(19FKSB007)。该书由三个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体系构成:其一是理论构建,包含哲学批判、政治批判、经济批判、文化批判组成的社会批判体系;其二是思想图谱,借助思想理论延伸的人物关系,阐释列宁与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的分歧与比较,列宁与普列汉诺夫的论战与分歧。其三是时代衍射,通过列宁世界历史理论阐释、现代化理论究讨、列宁全球化理论论释、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诘难、西方“列宁学”理论批判,论述出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的时代蕴含,由此实现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的整体性阐释。
|
關於作者: |
张振鹏,男,1970年生,陕西吴起人,博士,教授,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师,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并形成研究系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参与三项,已出版学术专著三部,合著三部,合编教材两部,在《哲学动态》、《道德与文明》、《求实》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
目錄:
|
目 录
序 言 I
第一部 理论构建 1
第一章 哲学批判 3
第一节 实践观批判与拓展 3
一、实践观辩证批判视野 4
二、实践唯物主义批判基点 8
三、批判的实践观发展周期 13
第二节 辩证观批判与改造 16
一、唯心辩证法批判与改造 17
二、逻辑学视域批判的辩证法 20
三、认识论视域批判的辩证法 23
第三节 唯物史观批判与捍卫 25
一、驳斥存在意识等同论 25
二、批判庸俗经济决定论 27
三、批驳英雄史观 29
第四节 自然观批判与超越 31
一、“现代物理学危机”批判 31
二、“物质消失论”批判 34
三、“没有物质的运动论”批判 36
第二章 宗教批判 38
第一节 宗教战线斗争 38
一、宗教意识形态革命 39
二、宗教两条战线斗争 40
第二节 宗教根源 42
一、宗教自然根源 43
二、宗教社会根源 45
三、宗教心理起源 46
四、宗教认识根源 47
五、宗教哲学根源 49
第三节 宗教本质和作用 51
一、宗教本质 51
二、宗教作用 54
第四节 宗教与社会主义 56
一、列宁宗教问题理论与实践 57
二、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对立 59
三、布尔什维克的宗教态度 61
第三章 政治批判 66
第一节 民粹主义批判 66
一、民粹主义发展历程及类别 67
二、民粹主义国情观错误认知 69
三、民粹主义革命观错误论断 73
四、民粹主义资本观错误批判 77
五、民粹主义政治观错误批判 80
第二节 帝国主义批判 84
一、帝国主义基本蕴含 85
二、帝国主义战争本质 89
三、帝国主义腐朽命运 91
第三节 修正主义批判 93
一、修正主义总体阐释 94
二、修正主义产生根源 96
三、修正主义批判价值 99
四、修正主义体系批判 102
五、修正主义理论批判 106
第四节 官僚主义批判 111
一、官僚主义论释 112
二、官僚主义根源 115
三、官僚主义表现 117
四、官僚主义危害 122
五、反官僚主义举措 123
第四章 经济批判 127
第一节 农业问题批判性思考 127
一、“永恒制度”批判 128
二、“贫困化”问题批判 129
三、“小农经济稳固论”批判 131
四、“土地肥力递减论”批判 133
第二节 农民问题批判性论析 135
一、文盲问题较为严重 136
二、旧文化消极影响深厚 137
三、城乡文化联系缺失明显 140
第三节 党内错误经济思想批评 141
一、经济重心转移错误认识批评 142
二、热衷空洞经济问题争论批评 143
第五章 文化批判 144
第一节 文化批判分期 144
一、文化批判初期阶段 145
二、文化批判确立阶段 147
三、文化批判完善阶段 149
第二节 阶级文化批判 150
一、反动统治文化落后时代根源 151
二、生产方式奠基欧洲进步文化 153
第三节 文化类别批判 154
一、资产阶级文化批判 155
二、民粹主义文化批判 156
三、民族主义文化批判 158
四、民族文化自治批判 160
第四节 无产阶级文化任务 161
一、文化阶级分析阐释 162
二、文化的国际化推展 164
第二部 思想谱图 169
第一章 分歧与比较——列宁与卢卡奇、葛兰西、柯尔施 171
第一节 卢卡奇与列宁思想的异时态理解 171
一、卢卡奇的总体评价 172
二、卢卡奇的思想历程 174
三、意识形态理论比较 176
四、辩证法思想比较 179
第二节 葛兰西与列宁意识形态理论比较 182
一、领导权理论比较 183
二、意识形态理论异同 187
三、革命实践分歧差异 191
第三节 柯尓施对列宁哲学的批判及回应 193
一、柯尓施对列宁哲学的批判 194
二、柯尓施批判列宁哲学的时代回应 198
第二章 论战与分歧——列宁与普列汉诺夫 202
第一节 思想交汇及时代超越 202
一、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总体评价 202
二、普列汉诺夫对列宁的深刻影响 203
三、列宁对普列汉诺夫思想的超越 204
第二节 十月革命分歧与争执 206
一、革命的不同政见 207
二、党内的激烈争论 209
第三节 能否实行社会主义争论 211
一、要不要发展资本主义 211
二、俄国革命战略两步走 213
三、社会主义革命不同依据 214
第三章 开拓与探索——列宁与斯大林 217
第一节 意识形态理论阐释 218
一、意识形态辩证法分野 219
二、意识形态领域大批判 220
三、意识形态领导权独断 222
第二节 农业和农村问题述要 224
一、农业问题基本论析 224
二、农村农民问题论释 226
第三节 政党理论探索与背离 228
一、建党思想探索与继承 228
二、斯大林建党思想背离 229
第四章 继承与发展——列宁与毛泽东 232
第一节 哲学理论传承与开拓 232
一、辩证法传承和创新 233
二、认识论承继与开拓 234
三、唯物史观传接与创新 236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传承 240
一、新经济政策借鉴 240
二、过渡学说继承 241
三、国家建设思想影响 243
第三节 建党思想内在联系与发展 245
一、列宁政党思想奠基与导引 246
二、毛泽东政党思想继承和发展 247
第五章 深化与超越——列宁与邓小平 25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理论探索 251
一、社会主义认识转变 252
二、社会主义道路抉择 254
三、社会主义阶段定位 256
四、社会主义本质确证 257
第二节 改革开放理论超越 258
一、列宁改革开放思想阐释 259
二、改革开放思想时代承传 261
三、改革开放思想时代开拓 263
第三节 执政党理论深化 265
一、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探索 265
二、党的领导内涵及前提阐释 267
三、党的领导方式及运行机制 269
第三部 时代衍射 271
第一章 列宁世界历史理论阐释 273
第一节 世界历史基本内涵 273
一、世界历史发展时代格局 273
二、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序幕 275
三、世界历史发展革命愿景 277
四、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展示 279
第二节 世界历史逻辑进程 281
一、世界历史逻辑结构 281
二、世界历史价值意蕴 284
第三节 世界历史双重范式 288
一、世界经济与世界政治双重维度 288
二、民族历史与世界历史双重视域 291
三、民粹与科学社会主义双向革命 292
第二章 列宁现代化理论究讨 294
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理论 295
一、农业现代化关键步骤 295
二、农业现代化必然选择 297
三、农业现代化客观要素 298
四、农业现代化基本形式 299
第二节 工业现代化理论 302
一、推动工业现代化 303
二、实现全国电气化 304
三、实施工业化总路线 305
第三节 文化现代化理论 307
一、文化现代化核心要素 307
二、文化现代化理论铺设 308
三、无产阶级现代化文化 310
第三章 列宁全球化理论演证 313
第一节 列宁全球化理论总体论释 313
一、时代背景与历史条件 314
二、理论渊源与时期分划 317
三、历史必然与基本蕴含 321
四、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 327
五、应对全球化基本策略 332
第二节 全球化视域下民族主义论 337
一、全球化视域下民族主义基本阐释 337
二、全球化视域下反对民族主义意蕴 339
三、全球化视域下民族主义关涉要素 341
第三节 全球化视域下世界体系论 343
一、世界体系与帝国主义 343
二、世界体系与民族问题 346
三、世界体系与社会主义 350
第四章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诘难 354
第一节 话语系迥异语境 354
一、批判的迥异境遇 356
二、批判的思想起点 357
三、批判的时代语系 359
第二节 多维度否定批判 362
一、多元马克思主义与唯物主义一元论哲学观交错 363
二、主客体、启蒙、否定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分野 366
三、实践一元论与物质一元论实践观扭结 369
第三节 关系学合理论析 372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非对立性存在 372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非完全并立 374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互动促发 376
第五章 西方“列宁学”理论批判 378
第一节 西方“列宁学”总体性阐释 378
一、西方“列宁学”源起生成 379
二、西方“列宁学”流派分支 381
三、西方“列宁学”主要内容 385
四、西方“列宁学”阶级性质 391
第二节 西方“列宁学”视域中列宁社会批判思想 394
一、西方“列宁学”视域中列宁社会批判思想起点 394
二、西方“列宁学”视域中列宁社会批判思想来源 397
三、西方“列宁学”视域中列宁社会批判思想特质 400
第三节 西方“列宁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异同 403
一、西方“列宁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同质点 403
二、西方“列宁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区划点 406
第四节 “东方列宁学”创论及体系构筑 411
一、“东方列宁学”创建必要性阐释 411
二、“东方列宁学”创论价值性论析 414
三、“东方列宁学”创新学理性依据 416
四、“东方列宁学”创设开拓性视野 420
五、“东方列宁学”创构时代性课题 422
参考文献 426
经典文献 426
文献选编 430
国外专著 431
国内专著 436
外文专著 438
期刊文章 438
硕博论文 4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