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59.8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58.9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2.7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4.2
|
編輯推薦: |
《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的传世之作,堪称世界文坛最著名的反乌托邦、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他在小说中创造的“老大哥”“双重思想”“新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奥威尔式”(Orwellian)“奥威尔主义”(Orwellism)这样的通用词汇,这些词汇不断地出现在报道国际新闻的记者笔下,足见其作品在英语国家影响之深远。
|
內容簡介: |
书中奥威尔以其犀利的笔触、深邃的洞察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和恐怖的极权统治社会。在这个假想的“大洋国”里,统治阶级以更改历史、扭曲语言、泯灭亲情等极端手段来愚化和钳制人们的思想,以无处不在的具有监视功能的“电幕”来控制人们的行为。人们生活极度贫困,人性也堕落到不分是非的地步,整个社会完全依靠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和对国内外敌人的仇恨来运转。
书中通过对这个社会中一个普通人温斯顿-史密斯生活的描述,揭示了无论何种形式下的极权主义都必将导致人民甚至整个国家沦为悲剧的本质,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
媒体推荐:
作者渥惠尔(奥威尔)的政论、文评和讽刺小说久负当代盛名。……至于其文笔,有光芒,又有锋芒,举的例子都极巧妙,令人读之唯恐易尽。
——钱锺书
一面是荒诞不经的情节,一面是入情入理的预警,一面是无与伦比的刺激,一面是难以否定的逻辑,读之触目惊心之余,大有思考回味的余地。
——王蒙
他(村上春树)选择1984这一年当书名,但把9改成了Q。书中提到Q是英文Question mark的Q。1Q84是从1984分出来的另一个新世界。
——《1Q84》译者赖明珠
乔治·奥威尔的遗世杰作……是了解现代历史不可或缺而又引人入胜的一本书。
——美国《纽约书评》
|
關於作者: |
乔治·奥威尔(1903—1950),原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以小说《动物农场》和《一九八四》闻名于世。
奥威尔出生于印度孟加拉,父亲是英帝国在印度的小文职官员。奥威尔在贫穷而又自视高人一等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返回英国后,于1917年获奖学金入伊顿公学读书,成绩优异,并在学校刊物上发表其最初的文章。1922年到缅甸,在印度皇家警察驻缅甸部队服役,由于意识到英帝国的统治违反缅甸人民的意愿,感到内疚,于1927年离开缅甸,一年后辞职。后以这段经历为素材,写成小说《缅甸岁月》(1934)和自传体散文《猎象记》及《绞刑》。
1944年写成讽刺苏联革命的政治寓言小说《动物农场》,次年出版后头一次使奥威尔名利双收。
1949年出版政治讽喻小说,也是他最后的作品《一九八四》。
|
目錄:
|
Part one 战争即和平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
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一 他要做的事情是写日记
二 思想犯罪本身就是死亡
三 温·史密斯!没错,就是你!
四 在他办公室的墙上,有三个洞口
五 总有一天,赛姆会被蒸发掉的
六 不能爱得太深,因为情欲是敌人
七 如果希望存在的话
八 你现在比过去更自由吗?
Part two 自由即奴役
桔子和柠檬,圣克莱门特教堂的钟声说!
你欠我三个铜板,圣马丁教堂的钟声说!
一 我爱你
二 茱莉亚
三 她一醒来就完全不同了
四 这只是没有希望的迷恋
五 这间屋子就是天堂
六 事情一开始就决定了结局
七 如果他们能让我不爱你
八 你们将会在黑暗中战斗
九 我拿到那本书了
十 未来属于群众
Part three 无知即力量
在茂密的栗树下,
我出卖你,你出卖我:
他们躺在那里,我们躺在这里,
在茂密的栗树下。
一 6079号,温斯顿·史密斯!
二 自由就是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三 我没有背叛茱莉亚
四 二加二等于五
五 101房间
六 你在乎的只有你自己
附录 新话的原则
|
內容試閱:
|
第一部分 战争即和平
谁控制过去就控制未来;谁控制现在就控制过去
一他要做的事情是写日记
这是四月的一天,天气晴朗但寒冷,钟敲了十三下。温斯顿史密斯紧缩着脖子,为了躲避阴冷的寒风,快步溜进胜利大厦的玻璃门。他尽管动作很快,但还是没能将一股裹挟着沙土的风甩在门外。
大厦的门厅里弥漫着一股煮白菜和旧席子的味道。门厅的一头贴着一张彩色宣传画。宣传画太大了,在室内显得有些不太协调。画上是一张巨大的脸,有一米多宽。那是一张四十五岁左右的男人的脸,长着浓密的黑胡子,面部轮廓粗犷帅气。温斯顿朝楼梯走去。此时乘坐电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即使在情况最好的时候,电梯也很少运行。眼下,正处于白天断电期,这是节约运动的一部分,在为仇恨周(Hate Week)做准备。温斯顿三十九岁,住在公寓的七楼。他的右脚踝患有静脉曲张性溃疡,因此他走得很慢,中途还停下来休息了几次。每到楼梯的平台处,都能看到电梯间对面墙上那张巨大的脸正盯着你。这种画可以归为一类:不论你走到哪里,画上的眼睛都好像在盯着你。老大哥在看着你画下方印着这样的标题。
公寓内,一个圆润的嗓音正在读一连串与生铁产量有关的数字。这嗓音是从右边墙壁上一块像毛玻璃一样的长方形金属板里发出来的。温斯顿扭了一个开关,金属板里发出的声音稍微小了些,但说话的内容仍依稀可辨。这个装置(人们称它为电屏)的声音可以调小,但是没有办法完全关掉。温斯顿矮小、虚弱,身上的衣服,也就是作为党员制服的蓝色工作服使他显得更瘦弱。他的头发非常纤细,脸上透着天生的红润。在质量低劣的肥皂、钝剃须刀片和刚刚过去的寒冬的寒风的共同作用下,他的皮肤显得非常粗糙。
他走到窗户前,透过窗玻璃看向外面,外面也是寒冷的。小旋风裹挟着尘土和碎纸在街道上旋转。尽管阳光灿烂,天空也蓝得刺眼,但除了张贴的到处都是的宣传画,一切看上去都没有色彩。那张长着黑色八字胡的脸,居高临下地在每个角落紧盯着你。对面房子的正前面就有一幅。老大哥在看着你宣传画的文字说明这样写道。那双黑色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温斯顿的双眼。大街上还有一幅海报,撕开的海报一角在风中摇摆。随着海报角的飞起和落下,一个词语英社忽隐忽现。远处,一架直升机从屋顶上方掠过,像个绿头苍蝇一样盘旋了一会儿,又绕了个弯儿,然后飞走了。那是警察巡逻队,他们在窥探人们的窗户。然而,巡逻队并不可怕,思想警察(Thought Police)才恐怖。
在温斯顿身后,电屏还在喋喋不休地播报生铁的产量和超额完成第九个三年计划的情况。电屏能够同时完成信息的接收和发送,只要温斯顿发出的声响稍微高出低语的程度,就会被它捕捉到。此外,只要温斯顿站在电屏的视野范围内,他就会被看到,就像他的声音被捕捉到一样。当然,没有办法知道在某一时刻你是否被监视。至于思想警察监听某条私人线路的频率、方法等,都只能猜测了。你需要并且必须在一种假定的情况下生活:假定你发出的每个声响都能被他人听到;只要不是在黑暗中,你的每个举动都会被人看到。你需要慢慢将这种生活习惯变成一种生活本能。
温斯顿始终背对着电屏,这样更安全一些。尽管如此,他也很清楚地知道,即使是背影,也可能暴露出一些问题。一公里远的真理部(Ministry of Truth)是他工作的地方,那是一幢从肮脏的空地上挺立而起的白色巨型建筑。这时,他带着一种隐约的厌恶想道这里是伦敦,一号空降场( Airstrip One)的主要城市,而一号空降场是大洋国(Oceania)第三人口大省。他竭力想从头脑中挤出一些儿时的记忆来告诉自己,伦敦是否一直是这样的:到处是十九世纪的摇摇欲坠房屋。房屋的侧墙需要木头的支撑,窗户上挡着纸板,屋顶上盖着波形铁皮,院墙东倒西歪。在炸弹爆炸的地方,尘土飞扬,残砖断瓦上开满野花,许多肮脏的像鸡笼似的木屋不断冒将出来。但是没有用,他什么都记不起来,他记忆中的童年除了一系列没有背景、难以理解的、光亮的画面外,一无所有。
真理部用新话来说就是真部的意思,它与视野范围内的所有物体都极其不同。它是一座金字塔形状的巨大建筑,白色的水泥墙体闪闪发光。它拔地而起,一层叠着一层,有300米高,直入云霄。在温斯顿站着的地方刚好能够看到镌刻在大楼正面的娟秀字体真理部的三条标语: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据说,真理部在地面上有3000间房子,结构与地下的部分相同。在伦敦,还零星地分布着三座其他的建筑,外表及规模与真理部大楼相近。它们把周围的建筑完全比下去了,所以,从胜利大厦的屋顶上你可以同时看到这四座建筑,它们是政府全部四个机构的所在地。真理部负责新闻,娱乐,教育和艺术;和平部负责战争;友爱部负责法律和制度;富裕部负责经济事务。用新话来说,它们的名字分别是:真部、和部、爱部、富部。
真正让人害怕的是友爱部,那里一扇窗户都没有。温斯顿从没进入过友爱部,甚至从没进入过它方圆半公里的范围。除非为了公务,友爱部是一个根本不可能进入的地方,而且必须穿过一片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的带刺铁丝网,穿过一道道钢门以及掩藏起来的机关枪网才能进入。甚至在环绕它的屏障之外的大街上,也经常有相貌凶恶的警卫在转悠,他们身穿黑色制服,配有两节警棍。
温斯顿突然转过身。他的脸换上了一种从容乐观的表情,这种表情出现在电屏前才更明智。他穿过房间,进入小厨房。在这个时候离开真理部,他已经牺牲了在食堂的午饭时间,他知道,厨房里只有一块暗色面包,是节省下来当明天的早饭的,除此之外,空无一物。他从架子上拿下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瓶身上贴着一张写着胜利杜松子酒的淡白色标签。这种酒有一种令人恶心的油味儿,就像中国的黄酒一样。温斯顿倒出来将近一茶杯,一鼓作气,像喝药一样一口吞了下去。
马上,他的脸就变得绯红,泪水从眼里流出来。这东西味道像硝酸,并且喝过一口后,你有一种像被人用橡皮棍在后脑勺上打了一下的感觉。不过接下来的一刻,胃里的灼烧感逐渐消失,世界看上去开始变得比较愉悦了。他从一个捏皱的印有胜利香烟的盒里取出一支烟,一不小心竖着拿起来,因此,烟丝散落出来。他又拿出一支,这次比较成功。他回到起居室,坐在电屏桌边的一张小桌子前。他从桌子的抽屉里拿出一支笔杆、一瓶墨水、一本厚厚的四开的空白本子红色的封底,大理石花纹的封面。
不知道为什么,起居室里的电屏装在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位置。电屏没有像正常情况下那样装在远处的墙上(那样可以观望到整个房间的情况),而是装到了侧墙上,正对着窗户。在房间一侧,有一块凹进去了,温斯顿此刻就坐在凹处。当初建造这栋公寓楼的时候,这个凹处的本意很可能是用来放书架的。坐在凹处,身体尽量往后靠,温斯顿就能始终保持在电屏的可视范围之外,不过这只是针对视野而言。他的声音还是能被听到的,但只要他待在现在的位置,就不会被人看到。部分是因为这个房间的不寻常布局让他想到了他现在想做的事情。
不过,同样让他想到这件事的,还有那个他刚刚从抽屉里拿出来的本子。这是一个异常漂亮的本子,它光滑洁白的纸张由于年代久远有些泛黄。这种纸至少有四十年没有出产过了。但他能够揣测出来,这个本子的年代还要久远得多。他是在本市一家脏乎乎的小杂货商店的橱窗里看到它的,小商店就在本市的某个贫民区里(具体是哪一个贫民区,他现在已经想不起来了),当时看到的一瞬间他就怦然心动,产生了一种想拥有它的欲望。党员是不能到普通店铺里去的(去了就是在自由市场做买卖),不过,这条规矩执行得并不是很严格,因为有许多东西通过其他方式是得不到的,比如鞋带、刀片。他当时飞快地瞥了一下街道两头,迅速溜进去花了二元五角钱买下了那个本子。那时候,他并没有想到把它买来做什么用。他把本子装在公文包里,带着犯罪感回了家。就算上面什么也没写,拥有它也是违背原则的。
他要做的事情是写日记。这不违法(没有什么是违法的,因为法律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如果被发现,有理由相信惩罚的方式就是死亡,或者至少在营地里被迫劳动改造二十五年。温斯顿把一个笔尖装到笔杆上,然后吸掉上面的油脂。这种蘸水笔已经过时了,很少有人用到,甚至在签名时都很少用它了。他偷偷摸摸地买到一支,费了不少力气,就因为他感觉这样漂亮、光滑的纸只能用真正的蘸水笔来相配,而不是用一支墨水笔在上面涂画。实际上,他已经不习惯用手写字了。除了非常简短的便条,他一般都对着听写器口述一切。当然,他目前要做的事情是不能用听写器的。他把笔伸到墨水中,有一刹那他犹豫了,他的心震颤了一下。在纸上写下标题是一种决定性的行为。他用笨拙的小字写道:
条用大写字母写的标语出现了:
战争即和平
自由即奴役
无知即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