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編輯推薦: |
将近代知名扬州地方文献《闲话扬州》,及扬州作家洪为法在《申报》上发表的扬州文化散文二十八篇(首次整编出版),合编为一书,以飨读者。
优美清新,趣味盎然,将瘦西湖、二十四桥、平山堂、何园等扬州名胜的过往情状娓娓道来,将茶社吃茶、浴堂洗浴、坐船游湖、赶观音香市,玩诗牌等扬州旧习一一展现。
跟随当时人的视角,观览近代扬州风土人情、市井风貌,文学性与史料价值并存。
整编时,在保持原汁原味同时,力求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装帧精良,大方雅致。
|
內容簡介: |
有两种民国扬州地方读物,知其名者甚多,经眼过目者却寥寥。一是《扬州续梦》,是洪为法在《申报》副刊《春秋》上开辟的专栏,连载于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间,未结集出版,其追忆扬州风土掌故,市井风情,一时脍炙人口,被誉为这一时期《春秋》副刊上最受欢迎的专栏。二是《闲话扬州》,于1934年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曾引起一时争议,然其谈扬州的生活和风景,亦有可观之处。本书将两种合编为一册,以飨读者。
|
關於作者: |
王稼句,苏州人。1958年生。大学毕业后,供职于苏州市文联、苏州杂志社、古吴轩出版社。中国作家协会员,一级作家。苏州市散文学会会长。著作百余种。
|
目錄:
|
扬州续梦
整理弁言
惜馀春
陈家烧饼
桥畔诗人
弹琴老妪
富春茶社
诗 牌
船 娘
寒 生
观音香市
茶 客
春 联
广陵花社
聚 聚
风 筝
惜馀春续记
惜馀春三记
翠 园
绿杨村
教 场
湖上游人
《小游船诗》
五亭桥下
扬州面点
图书馆桥
闲 人
长堤春柳
扬州浴堂
《扬州好》
闲话扬州
整理弁言
扬州人的生活
扬州的风景(上)
扬州的风景(下)
附录:
关于扬州的参考书一斑
扬州的形势
扬州的沿革
扬州的杂话
|
內容試閱:
|
洪为法先生,祖籍江苏仪征,世居郡城扬州,一九○○年生人,曾名炳炎,字式良,一作石梁。早年就读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时,深受国文教师李涵秋影响,试作小说,一九一六年发表习作。因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感召,开始创作新诗,发表于《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一九二一年考入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国文史地部。一九二二年起在《创造季刊》、《创造日》等发表小说、诗歌和评论,受到郭沫若赞赏,加入创造社,与周全平合编《洪水》。一九二六年冬,应郭沫若之邀去汉口,在国民革命军政治部短期工作,未久任湖北省立第二中学事务主任,兼任《农民日报》副刊编辑。“四一二”事变后,先后在扬州、镇江、曲阜、上海等地中等学校任教,其间也曾在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上海市党部等党政部门任职。抗战胜利后,任江苏省政务厅秘书、江苏省立镇江教育厅民众教育馆馆长、南京市教育局督学等职。一九四九年春起,先后在扬州中学、上海南洋模范中学任教。一九五二年调入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后改扬州师范学院),任中文科副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同时兼任扬州市文联副主席。一九五八年被划“右派”,一九五九年被划“历史反革命”,从此便坠落深渊。一九七○年病卒,终年七十一岁。
纵观洪为法的写作生涯,涉猎广泛,显示了多方面的才华,乃属学者型作家。他在散文、小说、诗歌创作上均有成就,出版了散文集《长跪》、《做父亲去》、《为法小品集》、《谈文人》,小说集《呆鹅》,长诗《他,她》、《这工头阿桂》,词集《双玉轩词賸》。小说《父子》曾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三集》。同时他对于古典文学尤有精深的研究,出版了《绝句论》、《律诗论》、《古诗论》、《曹子建及其诗》、《左传论》。此外,他还著有《民族独立运动概论》、《文人故事选》、《总理故事集》、《国文学习法》等,编有《莲子集》、《传记文选》、《李渔文选》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版者,有《认识〈真正的人〉》、《柳敬亭评传》、《郑板桥故事》三种。就一个长期从事教职的作家来说,著述堪称丰厚,从中可以见得他的勤奋。
《扬州续梦》是在《申报》副刊《春秋》上开辟的专栏,自一九四六年九月十八日至一九四八年四月七日,断断续续,共二十八篇,追忆了扬州风土掌故, 市井风情,一时脍炙人口,被誉为这一时期《春秋》副刊上最受欢迎的专栏。这也确乎是洪为法散文的代表作,深深浅浅带有感伤主义情调,语言斑驳而又精美,且富有节奏感,在记述扬州的诸多文章中,别开生面,如陆机《文赋》所谓“虽一唱而三叹,固既雅而不艳”。
王稼句
二○二四年三月五日
易君左先生,学名家钺,字君左,号意园,又号敬斋。一八九八年出生于湖南龙阳(今汉寿)一个世代书香之家,乃易佩绅之孙,易顺鼎之子,易顺豫、易莹、易瑜之侄。一九一六年在北平某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随后东渡日本,进入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一九一八年因与曾琦等创办反日救国之华瀛通讯社,被逐回国,次年即参加五四运动。一九二一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夏赴日本续读,一九二三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上海中国公学,兼泰东书局编辑,随后在安徽政法专门学校、湖南政法专门学校、岳云中学等任教。一九二六年秋,革命军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军政治部主任兼特别党部常委。一九三二年任江苏省教育厅编审科主任兼江苏省党部江苏文艺社社长等职。抗战期间,在重庆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全国作家协会等机构任职。抗战胜利后,回上海,任《和平日报》副社长兼副主编,不久创办《新希望周刊》。一九四九年举家迁台,旋即转赴香港,先后任珠海学院、香港浸会学院教授及《星岛日报》副刊主编、中华诗学社社长等职。一九六七年九月返台定居。一九七二年三月十七日病逝于台北,享年七十四岁。
易君左是富有才华的诗人、散文家、政论家,在研究、创作、编译乃至书画方面都有相当成就。他一生著述繁富,约有七十馀种,择要列举如下,如政治经济读物有《西洋氏族制度研究》、《中国政治史》、《中国社会史》、《我们的思想家》,文学论著有《杜甫今论》、《中国文学史》、《华侨诗话》,人物记述有《史可法》、《文天祥》、《中华民族英雄故事集》、《祖逖》, 散文游记有《西子湖边》、《十年旧梦重温录》、《闲话扬州》、《江山素描》、《奉母还乡记》、《战后江山》、《西北壮游》、《祖国江山恋》、《四魂血泪记》、《锦绣山河集:江苏》、《回梦三十年》、《川康游踪》、《天涯海角十八年》、《烽火夕阳红》、《祖国山河》,诗词有《少年忧患集》、《入川吟》、《中兴集》、《君左诗选》、《琴意楼词》。中国香港文学研究社将他与周作人、林语堂、李广田等并列,中国台湾当代学者则称他为“中国现代游记写作的第一名家”。
一九三二年,淞沪抗战爆发,在镇江的江苏省政府部分机构开始疏散,在教育厅任职的易君左到了扬州,暂住扬州中学内。他闲来无事,遍游扬州湖光山色,写了一本《闲话扬州》,一九三四年三月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这本小书仅四万馀字,书前有扬州风光照片七帧,正文分《扬州人的生活》、《扬州的风景(上)》、《扬州的风景(下)》三篇,又有附录四篇。在《扬州人的生活》中,易君左揭露了当地“闻人” 的伤风败俗,同时对扬州妇女的议论有失公允,引起扬州士绅的忿恚,他们以诽谤罪起诉易君左和中华书局,一本小书竟然掀起了轩然大波。最后,在各方势力调停下,易君左辞去江苏教育厅职务,在《新江苏报》上发启事道歉,中华书局则将《扬州闲话》存书销毁,此事就草草收场了。鲁迅对这起风波,说了很客观的话,《答〈戏〉周刊编者信》说:“那时我想, 假如写一篇暴露小说,指定事情是出在某处的罢,那么,某处人恨得不共戴天,非某处人却无异隔岸观火, 彼此都不反省,一班人咬牙切齿,一班人却飘飘然, 不但作品的意义和作用完全失掉了,还要由此生出无聊的枝节来,大家争一通闲气——《闲话扬州》是最近的例子。”
当时有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闲话扬州》后来成了扬州地方文化读物中的名著,二是没想到易君左因《闲话扬州》而名声大噪。
平心而论,本书的一些内容和观点,失诸偏颇, 虽然已是九十年前的语境,编者仍不完全认可。但作为晚近以来影响较大的扬州地方文献,此书确有保存的价值。此次整理,在保持语言时代特色的前提下, 对部分代词、助词和标点符号做了规范化处理,其他一仍其旧。
王稼句
二○二四年四月二十五日
扬州面点
通都大邑的茶社酒楼常悬有“维扬细点”的招牌, 足见扬州点心是可口的。其实除了点心而外,切面也似别饶风味,因略谈扬州面点。
扬州切面,苏北人士有以为不如东台之细,东台之面,堪称银丝细面,可是扬州之煨面,却亦非东台及他处所可及。煨面之种类很多,大率随时令而异, 有刀鱼煨面、螃蟹煨面、野鸭煨面等等,此外更有一般的如虾仁煨面、鸡丝煨面等等。这煨面之妙,在于面汤鲜美,面条软熟,而又不致汤与面混糊不清。在昔伊秉绶曾任扬州知府,伊府面即其所创,而煨面据传亦惜馀春主人高驼翁所创。伊、高均是福建人,这煨面之创制,看来似颇受伊府面之影响。
至于点心方面,尤多精美者。《画舫录》上论及扬州各茶社,以为“其点心各据一方之盛。双虹楼烧饼,开风气之先,有糖馅、肉馅、干菜馅、苋菜馅之分。宜兴丁四官开蕙芳、集芳,以糟窖馒头得名,二梅轩以灌汤包子得名,雨莲以春饼得名,文杏园以稍麦得名,谓之鬼蓬头,品陆轩以淮饺得名,小方壶以菜饺得名,各极其盛”。时移势变,这许多“各据一方之盛”的茶社,现时都已不见。记得幼年尚在南门大街见有“品陆”,一爿小小的茶社,既非旧址,亦不以淮饺得名,今则并此亦无。近年的扬州点心,则除了陈家烧饼外,笔者以为翡翠稍麦、千层油糕、蜂糖糕以及汤包均值得一提。
关于翡翠稍麦及千层油糕,笔者曾于《惜馀春续记》中道及。而蜂糖糕则以一斤一小块购自茶食店者为最佳,茶社中所售,亦是由茶食店中转买而来,多非自制。此糕以松软、香甜、爽口胜。所谓“蜂糖”, 当是代表“蜜”字。彭乘的《墨客挥犀》上说:“杨行密之据扬州,民呼蜜为蜂糖。”由此可推证蜂糖糕便是蜜糕,不过与江南各地之蜜糕却颇有不同,因而也别是一般滋味。他处仿制者,能松软香甜已是不易,欲求爽口,便更难遇见。
再谈汤包,即《画舫录》中所称灌汤包子,与镇江或淮安所制都有不同之处。镇江与淮安均以汤包著名,但镇江所制,一年中仅有生肉及蟹黄两种,而扬州则更有野鸭及豆苗等类。淮安所制,比之扬州,如以味论,似尚不及,只是大愈两倍,大得别致而已。
扬州面点,其可口既如上所述,是以扬人便乐于到茶社去进早点,人谓扬人“早上皮包水”,这“皮包水”的习惯之养成,面点之可口,实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即以笔者论,客居异地时,每当早餐,便常念及故乡面点,大类张翰之思莼羹鲈脍。不过扬州面点虽好,而扬州茶社则已今非昔比。在昔茶客之进面点, 数量都很少,茶却饮得极多。他们以为吃茶不应与风雅分离过远,如是进面点至于杯盘狼藉,总不免显露伧俗之气,他们似乎共守一则信条,即是“君子淡尝滋味”。而近时则来往茶社者,多不嫌面点之多,如仅稍进面点,堂倌固不垂青,自家亦觉寒酸。于是阮囊羞涩之辈,或崇尚风雅之人,便不再常至茶社。即便回到故乡,也还会和作客的张翰—样,对于故乡面点, 依旧列在怀念之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