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編輯推薦: |
豆瓣大V、实力青年作家邓安庆全新散文集,写给在外漂泊,想念父母与故乡的人们。
坦诚的情感,丰沛的细节,书写一个人的漂泊岁月、一对父母的深情牵挂、一代人的情感共鸣。
邓安庆以标志性的细致之笔,记叙母亲劳作的手、父亲兜风的电动车,记叙老屋、农田、炒花生、摘棉花,记叙平凡生活中的爱与亲情。这份书写不只属于私人,更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千千万万家庭共有的经验,是无数次的往返路途,也是不变的牵挂与陪伴。
在亲情、家庭与自我之外,更有对当下乡村的观察和关照。
上一代人逐渐离去,走出乡村的年轻人散落在远方,而田野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再也不会与往日相同。邓安庆写父母,也写婶娘叔爷,写那些远去的兄弟姐妹,他书写鲜活的邓垸现实,关照乡土世界的变化,关照生存于其间的人们,如何在新与旧之间流连、求变。
|
內容簡介: |
一个游子的质朴家信,致母亲,致父亲,致故乡。
作家邓安庆全新文集,以标志性的诚挚、细腻之笔,记述了他近四年在城市与乡村之间如候鸟一般的迁徙之旅,回忆他与母亲、父亲及其他亲人相处的点点滴滴,也写下他对乡土人情的观察。回望长江之滨的邓垸世界,记录巨变年代,一个个有情瞬间。
点点滴滴,坦诚记取,细细琢磨。是私人的平凡生活,也是时代的真挚细节。
“我与父母亲就这样相互牵绊着,直到终有一天,有人起身离去。”
|
關於作者: |
邓安庆,1984 年生,湖北武穴人。已出版《纸上王国》《柔软的距离》《山中的糖果》《我认识了一个索马里海盗》《天边一星子》《永隔一江水》《留灯》等书,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丹麦语等多种语言。
|
內容試閱:
|
序
生活如是
对我来说,这是一场漫长的写作。2007年大学毕业后,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东奔西跑,辗转过很多城市,从事过很多不同领域的工作,经历过各种事情,所幸的是我用文字记录了下来,成为此刻你所读的这本书。
全书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漂泊记”,写这十几年来漂泊各地的人生经历;第二部分“亲人记”,写亲人们这些年来在我生命中留下的印记;第三部分“回乡记”,收录了从2020年到2024年每一年回家(包含父母来苏州)的记录。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只有写明白过去这十几年来我漂泊在外的人生经历,才能让每一次“回乡”有背景交代和情感依托。
写此书,对自己的要求只有一个:尽可能真实。书写对于我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开始写作,内在的道德感要求我必须坦诚以待,这个不可去亵玩。文学是我的“神”,在它面前,我是赤裸的。因此,当我书写自己的生活时,就不能逃避,不能伪饰,生活如是,书写亦然。
这在他人看来是“示弱”,因为生活中其实是有很多不堪的、破落的、脆弱的、辛苦的、龌龊的部分,它们一点都不光鲜、漂亮、完美。去写这些,让他人窥见的是自身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但如果从我自身的角度来看,这里不存在“弱”,也不存在“强”,生活是什么样,我就写什么样。美,对我来说不重要。真,才是重要的。但如果你是真实的,从中产生出的美感反而会更动人。
承认自己是一个有诸多限制的人,会让人轻松很多,总是要端着活成不符合实际生活的人,在我看来太累了。贴着生活去写,那些坑坑洼洼的、沟沟坎坎的、边边角角的、零零碎碎的部分,是可以触动他人的情感的。毕竟我们大多是平凡人,生活在日常中,很多心绪积蓄在心中,忽然看到有一个人记录自己的生活,没有什么情节,没有什么狗血,有的就是流水账似的细节,就仿佛看到自身:
“是啊,我也是这样想的!没想到有人帮我表达了出来。”这种共鸣感,就是因为真实的生活是有共通性的。
写作多年,我深深地意识到我的局限性。我不是一个多么有才华的人,出了一些书,也不能说有多好,但有一点我是对得起我自己的:我真实地写我的生活。我不管别人说我写的是好是坏,我按照自己的生长节奏去写。那是我的人生,也是我的文学。
接下来的时间交给你们。
有些事情不能深想。比如,我不能细想母亲一个人坐在黑暗房间中的场景。很小的时候,父亲带我去别人家做客,很晚才回来。母亲说她一个人坐在门口等我们,那时候也没有电,她就一直等着,等到后来眼泪落了下来。而现在,她在那里,我在北京,哥哥和嫂子在东莞,父亲和侄子们在城里。那个片刻,母亲孤单一人,她内心是害怕的,我懂。我跟哥哥通了电话,因为我不知道家里缴纳电费的号是多少,哥哥说会让嫂子来交。等待的间隙,母亲又打来几个电话,口吻焦急。我安抚她,让她等着,电很快就会来。她反复地说:“我真是搞不懂哩!”
她也搞不懂我。我的生活对她来说,是一个谜。我做了些什么,她不懂。我在想什么,她也不懂。她对我没有任何额外的期待,只希望我好好生活就够了。过完年快走时,母亲说:“你回北京后,被子要记得晒起来。”我说没有地方可以晒被子,我租的房子不靠窗,没有阳台,晒到外面容易被人家偷走。母亲吃惊地问:“那你的被子从来没有晒过?”我说是的。母亲那一霎露出极为难过的神情,她低着头,手中叠着衣服,问:“那么样睡的呢?你一个人在外面,叫我么样放得下心?总得有个人照顾你……”我说:“我会照顾我自己的。”可是说的同时,我心里也分外难过起来。
我懂母亲的难过,我也为自己难过。这些年来,我也不希望是孤单的,可兜兜转转,我还是孤单的。这些我没有跟母亲说过,但母亲最放心不下的是我,她看我的眼神,都是疼惜的。我不敢想这个,越想越觉得,在这个世界上,我还有什么呢?没有人比母亲更在乎我,我快乐她才快乐。可是我的快乐,她不懂。我的不快乐,她也无能为力。原来她会逼我结婚,逼我赶紧有个家庭。现在她不逼了,她把她的担心收在心里,因为怕给我压力。虽然不说,但从她看我的眼神中,我知道她的担忧。
她担忧我在外面过得很苦。有一回看母亲闷闷不乐,我问她,她说:“你现在衣裳都买不起了?”说着,她拿起我的秋裤给我看,那秋裤多处都破了,我说:“不是买不起,是这条穿得最舒服,反正别人也看不见。”我母亲不信,就认定我太省钱,难过了很久,我给她钱,她板着脸说:“你不花钱,我不能花你的钱。”而我在北京的家里收拾衣柜时,在最角落里发现一个袋子,打开一看是新床罩,想起这是母亲在我离开家之前给我买的,我竟然都忘了。把平日盖的破床罩丢掉,换上新的,忽然想起那天和母亲买床罩的点滴,心里一揪。
我与母亲就这样相互牵绊着,直到终有一天一个人起身离去。挂了母亲第一次打的电话后,一直没睡着,心里盘绕一个念头:如果以后母亲不在了,当我想起这个早晨她打来的电话,会不会难过?——我感觉我对她的所有记忆都会让我难过。这是我最害怕的事情,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