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44.2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
編輯推薦: |
1.这是一本向全社会普及哲学的入门书,除引发相关专业的更多思考外,对跨领域的思考也颇具借鉴意义。
2.王东岳的理论自成一派,干净而不带私货,非常值得一读。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2018年王东岳在混沌大学举办系列讲座的文稿,从远古人类、氏族社会、农牧文明到现代工业文明;从单细胞生物到组织形成、器官分化、人体系统对环境的适应;从象形文字、拼音、文言文;从孔子、老子、庄子到佛教、犹太教、伊斯兰教,本书内容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生物、医学,无所不谈,无所不包。涉猎之广,令人称奇。
|
關於作者: |
王东岳,旧日笔名“子非鱼”,自由学者,独立于任何党派和学术机构之外。曾为医学硕士,但研究生毕业后即脱离医界;也曾做过西北大学哲学系客座教授以及西安交大管理学院的东方文化客座教授,聊以谋生。迄有著作三卷两册:三卷《物演通论》合为一部;一册随笔集《知鱼之乐》;一册汇编本《人类的没落》。
|
目錄:
|
上 册
开学典礼致辞纪要??1
一、东西方文化与文明溯源??9
开题序语 11 /智人迁徙——人类文明的发生轨迹与梯次 16 /文明发生的自然规定进程 26 /社会结构的文明初态 36 /人类原始文明的形成机制 53 /文明分化的内在求存规定 64 /中国商代的文字源起及社会构 型 70 /象形文字与东亚甲金文 79 /甲金文的字义如何形成 89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与成因 96 /拼音文字与哲科文化 106 /课后答疑 115
二、老子思想主旨钩沉??127
开题序语 129 /老子其人 136 /老子的著述及其与孔子的关系 143 /老子论“道” 150 /上善若水 158 /弱者道之用 162 /老子论“德” 167 /无为而无不为 176 /老子的反动与保守 181 /递弱代偿法则 190 /不笑不足以为道 200 /课后答疑 210
三、西方哲学基础综述(上)??221
开题序语 223 /何谓之“哲学” 230 /哲学的起源 235 /再谈古希腊 244 / 古希腊哲学概述 248 /本体论的初始追问 260 /科学的萌芽 269 /狭义哲学的三大特征 276 /狭义哲学的三大特征(续) 285 /附谈: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293 /辩证法:理性逻辑的初始形态 303 /“理想逻辑”简述 312 /课后答疑 319
四、西方哲学基础综述(下)??331
千古玄难:“知”与“在”的关系问题 333 /“知”与“在”双双迷 失 340 /古典哲学的高峰及其遗留问题 346 /“唯物、唯心、不可知论”各自的局限 355 /“知”的动态发生学意义 360 /精神渊源:感应属性增益 365 /“逻辑”的定义及其形成路径 371 /逻辑变革的成因 379 / “真理”的动势 388 /“科学”的内质 396 /知识创新的逻辑路径 405 /
课后答疑 413
五、孔儒的文化渊源??421
开题序语 423 /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425 /孔子时代的社会转型 432 /文明历史的演进方式 438 /幼稚文明的老成现象 445 /“大一统”与“僵老化”之成因 450 /原始文化的三大要素 459 /孔子身世简介 467 /孔子生平特征 476 /孔子学说的实质与体系 483 /孔子思想的历史合理 性 498 /“重德”文化的参考意义 507 /课后答疑 519
六、法家专论与国学的社会落实??533
开题序语 535 /法家的起源与史迹 537 /商鞅身世简介 545 /商鞅变法述略(一) 549 /商鞅变法述略(二) 554 /商鞅变法评议 561 /改革的悖论与困境 565 /法家学说的理论框架 571 /韩非法论的基本取向 577
法家思想总纲:尊上弱民 585 /东西方政治智慧的比较与探究 591 /韩非学术影响评议 598 /课后答疑 607
下 册
七、先秦诸子百家辑要??621
开题序语 623 /墨子与墨家 633 /评:墨家思想系统之离乱 644 /墨家首创“逻辑论”之开端 649 /思孟学派:中庸、仁政 651 /孔子与孟子的学说差异 655 /荀子学说简介 659 /别有异趣的杨朱 667 /庄子:出世的人生 679 /庄子论道 686 /名家渊源及其论题解析 699 /杂家与吕不韦 710 /课后答疑 723
八、人体哲理浅谈??731
开题序语 733 /从达尔文说起 735 /“达尔文进化论”引出的疑问 743 /文明史是自然史的恶性继承 752 /疾病分类之一:进化病 761 /疾病分类之二:文明病 766 /疾病分类之三:医源性疾病 776 /中医的基本素质:守护原生态 782 /鲁迅的抨击与对中医的质疑 793 /西医简史:与病态文明的趋势一致 803 /寿命问题与养生保健原则 808 /就医原则简述 820 /如何判断医院与医生的优劣 831 /课后答疑 836
九、《易经》大略与应用概述??843
开题序语 845 /《易经》为五经之首 849 /《易经》源流及其初衷 853 /《易经》三法则 862 /《易经》三要素 868 /算卦之初:时空追问 875 /“时空追问”续:八卦方位图 880 /《易经》对传统文化的奠基作用 888 /“河图洛书”与十二辟卦图 897 /对《易经》思想格局的现代评议 906 /算卦的前因与后效 918 /中西古今比较:博弈论的决策模型 936 /课后答疑 942
十、佛学宗旨及其文化影响??953
开题序语 955 /从哈拉巴文明说起 957 /佛教被接纳的社会文化因 素 960 /佛学堂奥的逻辑台阶 967 /佛学堂奥的逻辑台阶(续) 978 /略论佛学宗旨 982 /佛学宗旨续论 986 /略论佛教教义 992 /佛学与哲 思 1002 /佛学传入中土:冲突与融合 1007 /禅宗:佛教中国化之大 宗 1013 /信仰的本质 1021 /课后答疑 1036
十一、国学及国运衰落的原因与轨迹??1045
开题序语 1047 /人类文明演化史大观 1049 /中国文化的原始性与前期性 1054 /略论“天人合一”与“人文关怀” 1062 /人类文化的演进脉络 1073 /东方古老文明的足迹与宿命 1080 /宋代以来的社会经济格 局 1088 /宋代以来的世界历史格局 1098 /清朝是中国文化完善化的死亡标本 1105 /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干枝关系 1111 /思想史与文明史的影响关系 1117 /近现代文明形态的成因和条件 1124 /课后答疑 1140
十二、人类文明的趋势与危机??1149
开题序语 1151 /问题的提出:疑思与猜想 1155 /重点概念与名词注 解 1164 /重点概念与名词注解(续) 1170 /“递弱代偿原理”概述 1177 / “演化运动矢量”与“有限衍存区间” 1186 /课程回顾与总结 1193 /浅谈“精神哲学” 1199 /人类文明的趋势与危机 1208 /人类文明的趋势与危机(续) 1215 /人文危机的源流与原理 1221 /理论概括与逻辑路标 1236 /课后答疑 1247
|
內容試閱:
|
代序言
这是我最后一次出来讲课。
首先有必要说明,这是一个纯粹的文化课和思想课,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追求实用。一个哲学家活着的时候一定是很寂寞的,所以你们追随我不免有些枉然,等我作古不知多久以后,可能我的学说会被人们接受,但那个时候你们也已经老去,恐怕终究看不到它的余晖了,所以各位来上我的课是一件徒劳无功的事情,而且还特别辛苦。这个课程我们会讲得稍微偏深一点,不管是讲中国文化还是讲西方哲学,以及在最后一天课诠释我的哲学系统,我都不按一般教学方式介绍,尽可能给大家谈出一点新意,所以这个课听起来是比较吃力的,或者说趣味性是很差的。听这个课我希望大家不抱着功利目的,这样你才能把这个课听出滋味来。
我举个例子,量子力学的开山人物之一薛定谔,他在一次题为《科学与人文主义》的演讲中说,一般人都认为科学是有效用的,人们尊重科学、追求科学,就是因为科学能够带来巨大的生产力,能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舒适、力量变得更强大等等。他说,这是对科学莫大的诬蔑。真正的科学首先是人文精神的表达,它跟考古学、语言学、美学等这些看起来没有任何用处的学问完全等同,它是人类精神的升华,而不是实用的东西。如果你把科学视为一个实用的东西,你确实是把科学贬低了,或者说你根本没有理解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想,科学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讲的这些东西跟科学还不直接相关,完全是在讲人类文明史的渊源,讲思想史与文明史的关系,进而讲什么东西驱动着它,它最终的走向是什么,它如何塑造我们的人格状态和社会形态。我们是讨论这些问题,它当然跟实用没有任何关系。
一般而言,在学习过程中,你越是不追求实用性,你才越能夯实自己精神底层的深沉基础。如果你追求实用,你就难免会一直把自己飘浮在最浅层。所以,我建议大家,即使我讲的某些东西似乎有一点实用性,或者在你的联想中有实用性,你都应该把主要精力沉淀在非实用的精神奠基层面上来,由此或可稍许赢得某种透视远方的目力,此乃本课程的唯一价值所在。
再者,我希望大家循序渐进,就是按照这个课程的安排,最好中间不要有断层,因为这个系统讲座是有某种逻辑联系的。
第一节课讲“东西方文化溯源”,实际上是讲人类文明的起源是被哪些因素促发的,它是所有后面课程的一个基础。
然后讲“老子”,它是东方思想的最高端。我们之所以把“老子”放在第二天开讲,是因为我们下一次课就涉入“西方哲学基础综述”,也就是把西方哲学的思想高端拿出来,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明确的东西方高端思想的对照这种感觉。
接下来,我们会慢慢地依序铺陈像“孔子”“法家”“易经”“佛教”等课题。
除了国学以外,我们会专门讲一节课“人体哲理”,我们还会讲到“中国文化的衰落”,它实际上是预演或预示着西方文化行将衰落。
最后,我们探讨“人类文明的趋势与危机”,这个话题很严峻,也很紧迫。其思想依据是《物演通论》一书所提出的基本哲学原理,尽管在课堂上只能给以概要诠释。
我在这里得做一个声明,即使我讲这个课总想尽可能挖深一点,大家也一定要明白,我的讲课是非常浮面的东西。这话什么意思呢?我写书的时候,比如写《物演通论》这本哲学书的时候,我是绝不迁就读者的,我只追求思想严谨表达。
但我讲课这样做是绝对行不通的,我讲课虽然力求具有一定的深刻性、连贯性、逻辑性,还要让大家能听出兴味来。既然我得照顾听众,那么我就必须把一些相当深在的东西拿到直观层面上来做表层解读。它会带来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使一个深刻的思想肤浅化和庸俗化。因此我必须强调一点,就是你读我的书不会见到我讲课的内容,讲课的内容是人类共有的知识,而不是我独创的知识,我只是用我的思想把它串联贯通起来另作阐发而已。我写书是只写我自己的见地,凡不属于我的发现我绝不会落笔。因此写书是独到之见的落实,讲课是人类文化的总结。而且讲课要迁就听众,就不免在浮浅的、直观的层面运行,因此大家要想深入地理解一些东西,我还是强调要读原著。即便如此,各位听起来也有相当难度。所以我希望大家事先稍微读一点相关资料,比如我们讲老子,我希望你来听课以前最好把《道德经》读一下;比如我们讲“西方哲学基础综述”,那节课是比较艰深的,即使我只讲最浅层的部分,它也是非常烧脑的,那么大家如果能稍微翻阅一些西方哲学史的书,做一点预习,可能你听课会更有味。
再则,我们这个课程,连续讲下来总共大约是80个学时。大家知道在大学里一门选修课通常只给40个学时,就是每周两个学时,一个学期一门选修课结束,那么我们这是80个学时,相当于一个分量很重的选修课,也就是相当于一门系统课程。我希望大家听课,不把重点放在听“知识”上,尽管我的讲课内容可能会有知识量偏大的这么一个特点,而应放在听“思想”上,就是谛听我们人类在他的整个文明史上是怎样运行以及展开其思想模型和思想序列的。
我在过去的讲课中不断重复一句话,我说人类文明是铺垫在思想家的思想通道之上的,而不是铺垫在客观世界之中的。所有动物都生活在客观世界之中,它们为什么不创造文明呢?所以人类的一切力量来自于思想,而具有思想创造能力的人却是非常之少的。我们讲课主要就是讲人类历史上东西方最著名思想家的思想展开过程。听这个课程是听什么?就是听人类文明的基本驱动力在人类思想层面上是怎样运行的,把这个韵味听出来才是最关键的内涵。
实际上,我们小学、中学和大学所有上学都是带功利目的的,都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升学或为了求职等等。也就是说,我们在受教育期间很少有过纯粹的、无功利的、不带任何目的的思想训练和探求。
那么这一次课,我就希望大家跟着我走一次思想训练和思想探索之旅,而这个东西才是最有强大力量的,它居然塑造了整个人类的生存模型。用这样的方式细听一次另类课程也许是别有一番风味的。大家随着我的思想序列,随着此前建构人类整个文明基础的思想家的思想序列,展开自己的思维训练和精神重塑,如果你能达成这个结果,你收获颇丰。
最后,就是这个课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沉闷的,因为思想绝不华彩,它绝不哗众取宠,它也绝不有意识让自己闪光。我将用尽可能平朴的讲解方式如实地反映思想的运行方式。我们追求的是逻辑严谨、思绪深刻,我们追求这些东西,所以我们的课程确实不会有华美感,也不会给你带来多少愉悦感。这个课最终的结论可能是让你大为失落的,因为它会告诉你人类未来的命运竟然是一个特别麻烦的格局,人类未来文明的趋势,大抵是一个前途非常有限、而且前途充满黑暗的摸索进程。
我希望大家带着沉思的、反省的那么一种态度,带着追求深知灼见的别样意趣来听课,这里丝毫没有励志的、煽情的、鼓舞人心的激昂成分,我们倒很可能陷入某种悲观的思绪之中。这就是为什么当年亚里士多德讲一句话,他说人类最伟大的艺术一定是悲剧艺术。那么悲剧为什么是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呢?是因为它在最深刻处反映着人类本身的命运。也就是人类的宿命含有巨大的悲剧性,这就是悲剧艺术的感染力所在。那么当一个思想不是张扬的、不是兴奋的,而是很悲凉、很深沉的默然求索,它显然不符合我们日常生活的向往,但它却可能表达着某种你断不可失之于探察与考究的潜在决定要素,因为它可能影响着你的命运乃至你的同类的命运。
2018年3月9日
孔儒的文化渊源
开题序语
我们今天讲孔子。
孔子及其儒学,几乎就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灵魂与标杆,统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长达2000余年之久。这种情形,除非宗教,我们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地方绝难见到。
但是孔子的学说,相较老子而言,显得浅薄而直白,因为孔子关心的是现实社会政治问题,而老子关心的是终极问题。
我给大家举例子。孔子学说的核心其实就八个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四组叠字里的第一个字是名词,第二个字是动词,意思是说: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孔子的学说,就是这样的平白直叙。他还讲:“觚不觚,觚哉!觚哉!”“觚”是商末周初的一种青铜酒器,最初制作的时候是六角形,到春秋末期,可能有人创新,把它改成圆形或八角形了,于是孔子哀叹:“觚啊,觚啊,你已经不像觚了!”在《论语》文本中,我们甚至会见到这样的说法:“食不语,寝不言。”意思是说,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睡觉的时候不要说话。请大家听听,这像不像老妈子训孩子的话?
我们讲孔子的学说浅薄而直白,这绝非是我一个人的看法。大家要知道,明末清初,当时西方耶稣会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一方面带入西方文化,另一方面也把中国古代典籍翻译成西文介绍到欧洲。当时的欧洲大哲黑格尔,见到孔子的文本,大失所望。我们听听黑格尔对孔子文本的评论,黑格尔讲:“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可以断言,为了保持孔子的名声,假使他的书从来不曾有过翻译,那倒是更好的事。”黑格尔说,孔子的书里只不过充斥着“老辣的道德教训”,这是他的原话。他觉得孔子的书还不如不要翻译,翻译了反而有损孔子的光辉形象。
黑格尔这样说的缘由是什么呢?在中世纪,或者在欧洲近代前后,西方当时处在宗教压抑状态。那个时候,西方人知道东方有一个以德治国的帝国,它的管理模式是以人伦道统来建立社会秩序的,这比起西方基督教神权压抑人性显得温和得多,因此对东方颇为羡慕,再加上当时一些不真切的传说,认为东方极其富庶,于是那时的某些西方哲人和文化学者曾把中国视为东方的天堂。譬如近代以后的西方大哲莱布尼兹、伏尔泰等人,都曾经给中国文化以较高的评价,甚至是错误的评价,我们后面的课程会涉及这些内容。因此,当黑格尔读到孔子文本以后,他大失所望,发现孔子文本颇为浅薄。
那么,说孔子文本浅薄,黑格尔的这个看法对不对呢?他是有道理的,至少说对了一半。大家不妨找出古罗马社会活动家兼演说家,一个名叫西塞罗的人,他的《西塞罗演说集》,各位抽空读一读,他讨论政治、法律、道德、人伦、社会制度等各方面的问题,其精彩深刻的程度,孔子的学说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而西塞罗其人无论在当时或今天看来,在西方文化界大抵算不得一个哲人,所以黑格尔的评价是有道理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讲黑格尔对孔子的评价只说对了一半呢?是因为黑格尔读不懂孔子!我在前面课里讲过,文化绝不是花里胡哨的东西,它是一种生存结构的反映。黑格尔理解不了东方生存结构及其文化适配关系,因此他读不懂孔子学说的要义。
为此,我做一个说明。我们今天讲课,基本上不讲孔子文本。因为孔子文本十分直白、十分浅显。今天任何一个初中生,如果他找一本文白对照的《论语》,从字面上讲,我可以肯定没有任何中学生读不懂。但是要想真正理解孔子学说的内在精神及其文化含义,只停留在文本上是决然不行的。因此我们今天的讲座名称叫“孔儒的文化渊源”,也就是着重讲解孔子学说和孔子文本背后的更深层的东西。
孔子的学说浅薄而直白,从现代角度看,其中只有“人伦之谈”,而没有“格物致知”,也就是没有知识体系,他何以竟能成为中国帝制时代主流文化的大成至圣先师?也就是说,孔子作为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文化总导师,其影响何以会持续2000多年之久?再者,孔子的志向在于“治国平天下”,而不在于“治学求知识”,何以历代中国旧文人竟不能感觉到儒学的平淡乏味和苍白无聊?
我们今天的课程,就是要回答这些问题。也就是要考察孔子学说的成因何在?它的文化效用何在?它对今天的中国社会乃至人类文明还有什么意义?
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我们先看孔子生活的时代背景。
孔子生活在周代。大家知道,中国的周代,发生于公元前11世纪,持续到公元前3世纪,时长达800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一个王朝。我前面讲过,越原始的社会构型越稳定,封建制度就发生在中国的周代。
大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我们今天一讲“封建”,就认为中国从古迄今,从周代或者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来,一直到辛亥革命,统称为“封建时代”,这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要知道,中国的封建时代仅限于周代800年。所谓“封建”之谓,最早出现在中国第一本书也就是《尚书》之中,什么叫“封建”?“分封建制”才叫封建。这与当年武王克商之后的实际政治处境有关。我前面讲老子课的时候讲过,商代是“氏族部落邦联制”,武王克商以后,把他的血亲和重臣七十一人分封在中原周边以屏护中央,这个分封体制才叫作“封建制度”。当时各封国都有自己完全独立的治权,也就是有完全独立的内政权、外交权,甚至有自己独立的军队,这叫封建制度。
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他最重大的政治举措就是推广建立郡县制。所谓“郡县制”,就是打掉各封建王国,包括各分立部落,然后由中央朝廷向地方委派命官,这叫中央集权制度,政治学上叫作“君主专制制度”,它恰好是封建制度的剋星。也就是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之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即宣告结束。
那么,中国近代为什么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史学错误?这与当年日本文人惯用中文有关。在明治维新前后,日本学者主要使用的是中文,他们翻译了欧洲历史,而欧洲史基本上经历的是氏族部落制、封建制,然后是资本主义制度。于是以日本人翻译的西方历史作为参本,当时中国的留学生,包括陈独秀、郭沫若在内,就把中国社会也照搬为封建制度。再加上中国近代辛亥革命以后,实际上所有的后任统治者都倾向于重拾集权制度,因此也更愿意在主流文化上放任此说。这是造成中国史学上一直把帝国君主专制时代统称为封建时代的主要原因。
周代800年,封建社会形态稳定完好只发生在前期300年左右,史称西周。在这个阶段,封建制度规整,周天子权威确立,被孔子称为“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所谓“礼乐征伐”,礼指国家政治法统,乐指国家大型祭祀活动及其乐章,征伐指国家派兵打仗,这三件大事由周天子说了算。随后西周封建机制逐渐趋于崩塌,以周幽王千金一笑失天下、周平王东迁河南洛邑为标志,西周时代正告结束,周王朝的第二阶段由此开张,史称东周。东周又被分为前后两个时代,前300年左右称为春秋时代,后250多年左右称为战国时代。东周时封建制度开始糜烂,周天子权威沦落,被孔子称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就是东周时代的局面。
我们下面再回到“封建制度”这个话题上。中国的封建制度在周代末期被消灭,那么为什么我们将其视之为当时最先进的一种社会制度呢?是因为,相对于氏族部落邦联制,它建立了相对统一的社会管理体系。你今天看封建制度很落后,可你想想,古人最初建立一个大区域的统治系统,他怎么建立?他只能用封建方式建立。这就好比各位企业家,你早期创业的时候,找什么人做自己的合作伙伴?你一定找自己的亲戚和朋友,因为你对他们最了解,对他们的人品考察最省力,跟他们达成合作关系的成本最低。因此你早期一定建立的是家族公司或者亲朋公司,尽管这种公司结构随着企业发展到某种规模以上,会成为一个障碍,但在早期一定是成本最低、信任度最高、最稳定的一个结构,这就是封建制度的合理性所在。
封建制度有一个特点,由于各封建诸侯国享有完整治权,因此整个社会结构保持着一种对中枢权力的制约力量。大家要注意,这对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是一个重要的温床。什么意思?由于中国在公元前3世纪过早地消灭了封建制度,使得中国在宋代以后,尽管出现工商业文明的萌芽,就当时世界发展状况而言达到最高水准,但没有随即产生资产阶级革命,也不可能缔造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过早地消灭了封建社会体制。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早在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前四百多年,即公元1215年,英国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政治事件,史称“自由大宪章运动”。所谓“大宪章”是什么?实际上是英国各封建领主联合其他社会各阶层,跟当时的英王签了一纸协议,该协议严格限制王权。文件共63条,其中规定英王只有宣战权和外交权,其他所有治权基本上归属于各封建领主,甚至英王的税收权都不完整,税收必须跟封建领主协商,由此建立了世界历史上最早的“王在法下”的道统观念和政治习俗,这才最终铺垫了英国资产阶级得以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
大家知道,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资产阶级相当于平民,叫第三等级。那时的欧洲权贵,第一贵族或第一等级是僧侣,他们控制人的精神,具有对基督教的解释权,所以他们社会地位最高;第二等级是贵族,他们世卿世禄,取世袭制,掌握国家政权;第三等级就是平民老百姓。而当时资产阶级作为第三等级,由于各封建领主更关心自己的经济税源收益,因此他们不压抑资产阶级或者平民老百姓的经商活动,尤其是各封建领地之间的统治薄弱区,更成为助长第三等级经商和阶级意识萌发的空白地区,这造成资产阶级逐步壮大,最终成为发动资产阶级革命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所在。
由于中国过早消灭了封建体制,皇权势力极大,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又不能在分立的文化摇荡中被疏散,导致中国近代,或者说宋朝以后上千年,无法发育培植真正的近代思想文化体系和政治结构新生力量。
中国的封建制度到东周时代逐步紊乱,社会纽带趋于松懈,史家据此把东周分别称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我解释一下什么叫“春秋”。有学者提出大约在远古时代,人类还没有建立明确的四季关系,认为一年就是春秋两季。这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春秋》乃孔子所在国鲁国国史的书名。传说中,由于孔子晚年重新编修过《春秋》,于是就把《春秋》这部书所记载的时段,即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二十七年这255年,总称为春秋时代。这个话什么意思呢?要知道在先秦时代,各国都录有自己的国史,绝非仅鲁国独具。比如晋国国史的书名叫《乘》,因此你如果在古书上见到“乘”或“史乘”,你就要知道,它是指晋国国史。再比如楚国也有自己的国史,书名叫《梼杌》,因此你如果在古书上见到“梼”(táo)或者“杌”(wù)两个字中的任何一个,你都要知道,这是指楚国国史。
那么为什么会用孔子所在之鲁国的国史书名《春秋》来标定这个时代呢?是因为孔子用“微言大义”的方式——所谓“微言大义”,就是用很少的语言,注入文本以重大的道德伦理含义或价值观含义,也叫“春秋笔法”——重新修订了《春秋》这部书。我举个例子,比如在《春秋》原书中记载某大臣弑君,也就是谋杀了国君,孔子认为,此属以下犯上,大逆不道,于是他就将该书中原来称呼这个弑君者的官号改为直呼其名。要知道,在古代对一个人的尊称是称呼他的官号,其次称呼字,而直呼其名是对一个人的不敬。孔子只将官号改为直呼其名,就表达了他对这件事情的愤慨,这叫微言大义。
由于孔子编修过这部《春秋》,其中就注入了他的整个价值观体系。到汉代以后,孔子学说变为国教,甚至竟然出现“春秋断狱”的局面。因为古代的法律制定相当粗疏,法条细节缺失,判案的时候经常会感到依据不足,于是行政长官进行法审的时候,如果找不见具体的法律文本参考,就以《春秋》价值观作为判案准则,可见《春秋》这部书对中国后世的影响何其之大。
更重要的是,此后的文人,把春秋时代世界各国(大家注意,我前面讲过,凡是涉及远古时代,我只要说“世界各国”,均指东亚中原及其周边各国。因为那个时候,中国人只知道东亚这个地方,认其为整个世界)发生的任何事件都用《春秋》来纪年。比如晋国发生某件大事,他不依照晋国的史书《乘》来纪年,却会说鲁昭公多少年,晋国发生了什么事。由于后人总是用鲁国《春秋》这部书的纪年法作为这一个时段的纪年标志,因此后世把这三百年左右的时段称为“春秋时代”。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代晚期,此刻天下大乱,朝野动荡已久。其间彰显于社会前台的两类重大事件,最充分地表征着当时政治体系紊乱的严重情状:
第一,灭国现象不断发生,也就是各诸侯国互相兼并。大家要知道,春秋之初,仅中原周边或华夏区域,诸侯封国竟达一百八十之众。武王最初只分封了七十一国,以后各代周天子继续加封,遂使封建诸侯国数量与日俱增。不仅如此,各封建诸侯国君也照例往下再分,这些分封的地域取名叫作“采邑”,也就是各封建诸侯国君给他的重臣和血亲继续往下分封,这种层层分封的采邑封地竟达上千之多。大家可以想想,在当年的中原和中原周边的“华夏之地”(我前面讲过“华”,指关中地区,以华山为标志;“夏”与“下”同音,指黄河下游)这样一片范围内政治割据持续进行,竟达逾百诸侯国和上千封建采邑,可见其地缘碎片化局面业已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周天子权威沦落,各封建主自行其是,灭国和兼并事件就会接连发生,这是第一种社会变故。
第二,弑君事件层出不穷,也就是诸侯国君被谋杀的事情屡屡发生。根据《春秋》《左传》《国语》《史记》等古史记录,仅在春秋时代,各国发生弑君事件居然达43起之多。要知道,一国首脑被谋杀,是不得了的政治灾害。比如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被刺杀,美国社会政治动荡若干年。像这样重大的政治事件,竟然在短短250多年间就发生43起之多。
近代有学者调查统计发现,弑君者的身份绝大多数是公子、公孙和卿大夫。所谓公子、公孙,就是君王的血亲;所谓卿大夫,当年是世卿世禄制度,官位是世袭的,而世袭者都是贵族,亦即仍然都是君王的血亲。两者总和起来,居然高达谋杀发动者77%的比例。其次,以弑君的动机来看,公室成员篡位而弑君的占51%,卿大夫与国君争权而弑君的占14%,总和下来占65%。以弑君事件的直接原因来看,经过长期策划的占44%,由于偶然事件引起的占35%,原因不明的占21%,也就是说,精心策划的谋杀占将近一半,不明原因或突发事件都能造成弑君结果的也占一半,可见当时弑君现象成为一个怎样轻易而普遍的政治业态。
从发生弑君事件的次数来看,第一名晋国和齐国并列,二百多年间都发生八起;第二名郑国,发生五起;第三名就是孔子所在的礼仪之邦鲁国,居然也发生四起之多。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到春秋时代,封建制度已经崩坏到何种程度,可谓天下大乱、群雄蜂起,这是孔子生活的总体时代背景。
《论语》中提到孔子的一个弟子,叫仪封人,他给自己的老师所处的时代做了一个点睛式的说明。我先讲一下谁是仪封人。孔子55岁被罢官以后,由于其著名弟子子路的内兄,也就是子路妻子的哥哥,在卫国做高官,因此孔子很快受到卫国邀请。于是孔子周游列国十三四年,最早前往的就是卫国,而且在卫国逗留时间最长,居然四进四出。由于孔子在卫国长期办学,因此在卫国收纳了很多弟子,其中就有这个仪封人。所谓“仪封人”,就是卫国仪地采邑的封建主。他在《论语》中留下一段话,足以说明孔子生活时代的境况,他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意思是说,天下大乱已经很长时间了,老天让孔子来作为人世的警钟。我解释一下木铎是什么——木制的响器之谓,包括古代铸造的青铜钟,中间用来摆动敲击的那个木舌头也叫木铎。总之就是说,他的老师孔夫子终将成为乱世之警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