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说明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圣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和旋涡”(尼采《悲剧的诞生》15 节),他的受审和受死本身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与孔子、佛陀和耶稣等其他圣贤一样,苏格拉底述而不作,却被推举为西方哲学的真正开创者,这也让人难以理解。
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以下略作《申辩》) 大概就是理解“苏格拉底问题”的路径。在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园》里,位于中间的柏拉图一手指天,代表着虔敬,一手拿着《斐多》——这本书与《申辩》极为相似,都是临死前的回顾、劝谕、安慰和告别,只不过《申辩》是对所有雅典人演讲,而《斐多》是向极为亲近的人讲述。
《申辩》是苏格拉底平生次公开演说,因有人控告他不信神和败坏青年,他被迫出庭答辩。这大概是西方著名的一场庭审,对思想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人曾经把《荷马史诗》比作基督教的“旧约”,而把柏拉图的著作尤其这篇《申辩》视为“新约”。
苏格拉底知道,这场官司是很多年前人们对他的诽谤造成的,于是他借此机会讲述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谈到了自己对人生、智慧、哲学等方面的理解。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他因为献身于神的事以致一贫如洗,而这恰恰就是他的使命之所在。
这场申辩一大奇特之处在于,苏格拉底不是为了救自己的命而讲话,而是把法庭当成了人生的大讲堂,为伦理、政治、哲学和宗教观念辩护。他一生都在拯救气息奄奄的高贵精神,这也是神明把他作为“牛虻”派遣到雅典来的原因。
总之,《申辩》是西方感人的作品之一,就如同《论语》一样,我们在其中能够聆听伟大的圣人深刻的教谕:“缺乏省察的生活不值得过”,士不可以不弘毅,自以为是可笑,不能太关心外在的东西,世界上不只有生死……
本书依据牛津古典文本(版)的希腊语原文译出,个别地方参考了其他希腊文校勘本。翻译时参考了严群、王太庆、水建馥和吴飞的译本,以及D. Gallop、G. M. A. Grube 、R. E. Allen 、H. N. Fowler、Thomas G. West 等人的英译本,施莱尔马赫、Otto Apelt 和Thomas Meyer 的德译本。书中注释以西方十多个注疏本为基础,间下己意,其中主要有J. G. Stallbaum 、C. S. Stanford、J. Adam、J. Burnet、L. Dyer、J. Riddell 的笺注本,重点参考的是E. de Strycker 和S. R. Slings 合著的Plato’s Apology of Socrates(Leiden: Brill,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