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将代表举世闻名的龙门石窟造像的精华进行集中展示,是一部制作精美、内容丰富,颇具收藏价值的文物图录。
|
內容簡介: |
龙门石窟位于著名古都洛阳南郊,所处之地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河流淌其间,故又称“伊阙”。 唐代白居易称:“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石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佛教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也是中国魏唐时期皇家石窟艺术的最高代表。 龙门石窟开凿始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与全面汉化改革之际,核心部分为魏唐两代皇室与王公贵族的大规模营建,此后也有零星开凿。北魏皇室贵族开凿的古阳洞、宾阳洞彰显了北魏晚期 的中西交流与民族大融合,唐高宗与武则天营造的奉先寺大卢舍那佛则代表了唐代石窟的最高艺 术水平。以“龙门二十品”为代表的魏碑以及褚遂良书丹的《伊阙佛龛之碑》均是书法之瑰宝。龙门石窟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古政治、经济、宗教以及中西交流、文化融合、艺术变迁等诸多领域的历史发展。
|
關於作者: |
深圳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有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和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4处馆址,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为一体的大型总分馆制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
目錄:
|
前言
龙门石窟魏唐造像历史与艺术流变探微 黄阳兴(深圳博物馆)
序? 篇?龙门石窟大事记
第一单元
孝文革新——北魏龙门石窟的开凿与艺术
第二单元
东都政治——唐皇室与龙门石窟造像的鼎盛
第三单元
文物归来——海外流失龙门造像的回归
附录:龙门石窟流散造像一览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目录
|
內容試閱:
|
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佛教造像胜地,位于千年古都 洛阳南郊,所处之地龙门山与香山巍然对峙,伊河流淌其间,风景绝胜。从文献上看,“伊阙”之名肇始于三代传说。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载 :“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 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洛阳“伊阙” 之名屡见于《左传》《史记》《后汉书》等先秦汉魏南北朝文献,故 北魏开凿时称“伊阙石窟”。学界一般认为,“龙门”之名 始于仁寿四年(604)隋炀帝继位后巡幸洛阳的典故:“初,炀 帝尝登邙山,观伊阙,顾曰:‘此非龙门邪?自古何因不建 都于此?’仆射苏威对曰:‘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帝 大悦,遂议都焉。” 自此之后,“龙门”之名遂传播开来,唐太宗贞观年间仍多称“伊阙”,故有褚遂良所书《伊阙佛龛之碑》,直至高宗、武则天后,“龙门”基本取代“伊阙” 之名。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中后期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自此之后,历经东魏、北齐、隋唐乃至宋金等历代的开凿营造,尤其是以北魏晚期、初盛唐两代皇室贵族为核心,包括洛都王公卿 士以及各界僧俗信众的大规模开凿,伊河两岸东西两山崖壁上 形成了庞大的石窟群,气势宏伟,光耀千古。根据龙门石窟研究院调查统计,龙门石窟现存窟龛2300余座,造像11万余尊,南北绵延长达 1 公里,且有供养人造像题记与具体年代的造像碑刻题记多达 2840 余处。这些为石窟造像艺术的断代与 特征提供了直接的实物证据。龙门西山为主要洞窟所在地,西山 南段集中开凿了古阳洞、大卢舍那佛龛等魏唐大型窟龛;西山北 段则分布着摩崖三佛龛、宾阳三洞、潜溪寺等著名洞窟。东山石 窟分布于万佛沟内,大型洞窟有擂鼓台三栋、高平郡王洞、看经 寺等,这些都是魏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窟龛。 龙门石窟自北魏孝文帝迁都前后开凿至今已有 1500 多 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佛教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 库,也是中国魏唐时期皇家石窟艺术的最高代表,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龙门石窟不仅是中国中古时 期石窟艺术的编年史,更是中国古代政治、历史与艺术文化演 变的重要研究资料。自近代以来海内外对于龙门石窟造像艺术 研究的学者云集,名家辈出,晚清民国时期,欧洲、日本等国 学者包括法国的鲁勃兰斯·兰格、沙畹、瑞典的阿斯瓦德·西 兰与日本的冈仓天心、常盘大定、关野贞、水野清一、长广敏 雄以及中国的关百益等学者都曾对龙门石窟进行研究。新中国 成立后,我国的宿白、马世长、阎文儒、刘景龙、温玉成、李玉昆、丁明夷、王振国、李文生、常青等一批相关学者,日本的冢本善隆、久野美树、肥田路美、八木春生、石松日奈子等诸多前贤在龙门石窟的造像历史、艺术或是碑刻文献等方面的 研究成果都十分宏富,毋庸赘述。本文仅拟围绕龙门石窟魏 唐造像历史与艺术的演变大势略加阐述,勾勒其大致的发展脉 络及其相关问题,并非面面俱到探究细节,以此略呈管见,求教于方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