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一个英国军事顾问眼中的二战
》
售價:HK$
277.8
《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枬译本)(经济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67.2
《
瘦肝
》
售價:HK$
99.7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5.8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4.6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99.7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赵敦华教授给北大哲学系硕士的讲课实录,是一部阅读西方哲学经典的入门指导书。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作者详细讲解了“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的最伟大著作的最重要部分”,即西方哲学的精华。除了解读经典,作者还希望通过本书让学生获得阅读西方哲学经典和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
|
關於作者: |
赵敦华,比利时卢汶大学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全国高校教学名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第七届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主攻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基督教哲学。著有《基督教哲学1500年》、《回到思想的本源》、《西方哲学的中国式解读》、《人性和伦理的跨文化研究》、《当代英美哲学举要》、《西方哲学通史》(古代中世纪部分)、《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西方哲学简史》、《圣经历史哲学》、《马克思哲学要义》、《中世纪哲学长编》和《我思故我道》等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关系研究”,jy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方早期近代哲学的起源和形态”“西方哲学经典著作解读”。获得北京大学2020年度教学成就奖(终身)。
|
目錄:
|
前言
第一讲
西方哲学经典的文献学简介
一、 书写西方哲学经典的文字
二、 西方哲学经典的整理、编辑、翻译和出版
三、 读懂外文著作是基本功
第二讲
如何读西方哲学经典
一、 初学境界
二、 入门境界
三、 批判境界
四、 创造境界
五、 课程要求
第三讲
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哲学
一、 柏拉图哲学和政治的关系
二、 对柏拉图的政治哲学的现代诠释
三、 波普尔的分析性建构
四、 列奥的叙事性解读
五、 对列奥的评论
第四讲
柏拉图与民主问题
一、 历史上人们是如何理解《理想国》的?
二、 柏拉图是不是要把政治道德化?
三、 启蒙运动是不是虚幻的理想主义?
四、 柏拉图是政治理想主义者吗?
五、 柏拉图为什么批评民主制?
六、 用历史的观点分析民主制的功与过
七、 《法律篇》——《理想国》的续篇
第五讲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本体论
一、 最早的哲学导论和哲学史
二、 Being的意义问题
三、 《形而上学》是本体论还是神学?
第六讲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和德性伦理学
一、 答疑解惑
二、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是不是目的论?
三、 关于麦金太尔的德性伦理学
四、 如何理解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主义?
五、 如何理解思辨生活是最高幸福?
第七讲
奥古斯丁《上帝之城》的本体论、神正论和政治哲学
一、 《上帝之城》的主要内容
二、 奥古斯丁和新柏拉图主义
三、 神正论和“自由意志”辩护
四、 “平庸之恶”和“恶的缺乏因”
五、 奥古斯丁的政治哲学
第八讲
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的神哲学
一、 托马斯·阿奎那是不是有独创思想的哲学家?
二、 关于哲学和神学的关系
三、 关于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
四、 托马斯·阿奎那的伦理学
五、 自然律的观念
第九讲
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
一、 笛卡尔的方法论自觉
二、 从方法论到哲学体系
三、 笛卡尔哲学和信仰的关系
四、 普遍怀疑是否可能?
五、 “我思”的意思
六、 关于“清楚明白”的真理标准
七、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第十讲
帕斯卡的《思想录》
一、 《思想录》的系统性问题
二、 信仰的神秘和理性
三、 关于几何学精神和敏感性精神的区分
四、 有限和无限
五、 人性论
六、 关于“上帝之赌”
第十一讲
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批评与反批评
一、 介绍《休谟的经验论真的摆脱了矛盾吗?》一文
二、 回应《印象与观念之间蕴含着因果关系的时间
结构吗?》一文
三、 关于休谟哲学的讨论
第十二讲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言》选讲
一、 分析和综合的不同意义
二、 康德的形而上学
三、 “休谟问题”的提出
四、 康德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言》中解决“休谟问题”的方案
五、 《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解决方案
六、 胡塞尔对“休谟问题”的把握
第十三讲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导言”和“序言”
一、 如何读黑格尔
二、 “导言”:黑格尔哲学的“独立宣言”
三、 “序言”与“导言”的关系问题
四、 “序言”的四部分内容
第十四讲
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
一、 《神学政治论》属于《圣经》批判的思潮吗?
二、 《圣经》蕴含的社会契约论
三、 《旧约》中的民主政治
第十五讲
洛克的《政府论》
一、 谁应当拥有权力?
二、 自然法和自然权利
三、 社会契约和国家制度
附录
学位论文写作的学术规范
|
內容試閱:
|
读经典的第三个境界——批判境界
读书先要“钻进去”,深入理解书的意思,但最终还是要“跳出来”,用批判的眼光审视书的内容。“钻进去”不易,“跳出来”更难。有的人读了一辈子的书,也跳不出来。皓首穷经,对经典的内容滚瓜烂熟,但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对经典、对权威的教条主义。这种教条主义在中国古代读书人身上表现得很明显。西方哲学的特点也容易让研究它的人产生教条主义。为什么呢?西方哲学系统性强,论辩性强,需要多年的研究才能理解、欣赏它。这种特点使得它对研究者,特别是长期投入的研究者,有一种说服力和吸引力,结果造成了这样一种倾向:研究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崇拜者。有人把这些崇拜者戏称为“二世”,研究康德的人好像是“康德二世”,研究黑格尔或海德格尔的人成了“黑格尔二世”或“海德格尔二世”,他们言必称“一世”,以“一世”之言定是非。这样一来,哲学完全被等同于哲学史,哲学史又被归结为注解、诠释,哲学的批判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都不见了。
“跳出来”不是抛开经典,自说自话。“跳出来”仍然是读经典的一个阶段,是带着批判的眼光读,带着质疑的态度读,带着自己的问题读。在前两个阶段不能这样读,因为你还不了解人家。在还没有理解过去的哲学家说了些什么的时候,就要向他们提出挑战,说得不好听是狂妄、不自量力。哲学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是不能被轻易地质疑、驳倒的。一些哲学家已经想到了别人会如何反驳他,他们已经对可能提出的责难作了回答。很多研究者已经对经典作了长期的批判性考察,提出了很多问题,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如果你读书不多,一开始就轻易地提出批评意见,那么你的批评可能早已经被经典的作者作了答复,或者其他人也提出过这样的批评,但在争论中已经被解决了,或者虽然没有解决,但你的批评已经被转移为其他问题正在讨论之中。这样,你的批评就缺乏专业水准,在学术界不会被重视。只有在熟读经典和全面掌握第二手资料的前提下,才能提出有专业水准的、能够引起争议的批评。
在批判阶段,要全面读经典。如果说初学阶段只是读经典的选辑,入门阶段读整本的经典,那么在批判阶段,要读一位哲学家的所有重要著作、各时期的著作。有些问题可能他早期没有认识到,但后期他解决了,你可以审视一下,他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合理。这时,还要把不同哲学家的经典结合在一起读。因为你提出的问题,很可能后来的哲学家已经提出过,并且给出了经典的解答。比如,对安瑟尔谟(Anselmus)的本体论证明,与他同时代的高尼罗(Gaunilo)已经提出了批评,而安瑟尔谟在他的著作中附有高尼罗的批评,并作了比较充分的答复。后来,托马斯·阿奎那和邓·司各脱又对安瑟尔谟的本体论提出了新的批评。近代的笛卡尔重提本体论证明,可以避免托马斯·阿奎那和邓·司各脱的批评,但康德指出,本体论证明混淆了“是”的系词用法和存在的意义,这是致命的一击。很多人认为本体论证明已经完全破产了,其实不然。当代的瑞士神学家卡尔·巴特(Karl Barth)重新解释了安瑟尔谟的论证,他说,安瑟尔谟根本不是要为上帝的存在提出什么“本体论证明”,而只是要揭示出否定上帝存在的“愚顽人”是如何的自相矛盾。美国的基督教哲学家普兰丁格(ACPlantinga)用模态逻辑的证明,又给了本体论证明以新的生机。如果你不读这些书,你对本体论证明的批评可能还没有超出高尼罗的水平。据我所知,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都只能像高尼罗那样,依据常识批判本体论证明。
在这一阶段,要注意批判性的第二手资料。西方哲学界充满着批判和争论的气氛,对一个人、一本书的重视,主要不是表现为对他的赞扬和肯定,而是对他的批评和围绕他而展开的讨论。这与中国学术界很不一样。比如,罗尔斯之所以在美国那样出名,主要是因为大家都批评他,不同意他,提出各种问题和他讨论。不仅在哲学界,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都是如此。而在中国,罗尔斯出名是因为介绍他的人多,肯定他的贡献的人多,《正义论》的中译本就出了三个版本。外国学者对中国学术界中充满着大量肯定和溢美之词的评论很不理解:既然别人已经说得那么好了,你重复他的意思,有必要吗?确实,学术研究不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更不是跟风,赶时髦。在这一方面,我们要学习西方学术界的批判精神和认真讨论问题的态度。
西方研究经典的专著,或多或少都会提出一些批判性的问题和观点,但有的专著侧重于解释和介绍,适合在第二阶段读。第三阶段要多读那些侧重于批判、引起了热烈争议的专著。批判性的观点一般都集中发表在期刊和论文集里。做专业研究的人要多读期刊和论文集。劳特利奇出版社出的“Critical Assessments”的系列丛书,把过去期刊、论文集和专著中对某一哲学家的批判、讨论集中成辑,一个哲学家一辑,一辑少则三册,多则五六册,比较方便研究者阅读和检索。如果要带着批判的态度读一位哲学家的书,必须认真地读一读对他的批判性评价专辑。现在网络资源、电子资源很多,要查中文期刊,中国期刊网、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都是比较方便的电子资源。看外国期刊,可以查JSTOR(Scholarly Journal Achieve)。在这些电子期刊上,可以检索到我们所需要的批判性观点。
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针对哲学经典的作家提出,你认为他忽视了什么问题,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论证不够充分;但必须确定,你的问题是新问题,以前的研究者没有注意到,或者只是以不明确的方式涉及过。这些问题也可以针对以前的第二手研究的成果提出批评、质疑,但必须确定,你的批判是新的,你的批判可以解决理解哲学经典的某一难题,或者可以解决过去讨论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注意,“批判”的意思不只是否定,还是理性的审查。如果经过你的审查,肯定了过去被否定的意见,或者确立了遭质疑的意见,那么你的批判就是肯定性的;反之,如果你否定了过去被肯定的意见,或质疑普遍流行的观点,那么你的批判就是否定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