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
售價:HK$
124.2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9.7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4.8
《
宏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HK$
159.9
《
UE5虚幻引擎必修课(视频教学版)
》
售價:HK$
113.9
《
真需求
》
售價:HK$
113.9
《
阿勒泰的春天
》
售價:HK$
51.8
《
如见你
》
售價:HK$
52.7
|
內容簡介: |
马克思思想过时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原来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许多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都曾论述过,替换掉一些具体词汇,他的论断依然有效。马克思思想仍然是解读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好武器。
尽管《资本论》是在19世纪的工业环境中完成的,但是马克思的基本理论框架在当今依然有效。不同的地方在于,今天的经济和社会形式已经有了异常复杂的内容。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到剩余价值、剥削、异化等理论的新内涵,以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思想,并用来指引我们前行的道路。跨越两百年的时空,张一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代表人物齐泽克、哈维、奈格里、斯蒂格勒等学者在本书中共同对话照亮世界的马克思。
|
關於作者: |
张一兵(本名张异宾),男,1956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哲学系博士研究生导师。代表性论著有:《烈火吞噬的革命情境建构——情境主义国际思潮的构境论映像》(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革命的诗性:浪漫主义的话语风暴——瓦内格姆〈日常生活的革命〉的构境论解读》(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神会波兰尼——意会认知与构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问题式、症候阅读和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第2版);《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4版);《遭遇阿甘本——赤裸生命的例外悬临》(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构境论解读》(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发现索恩-雷特尔——先天观念综合发生的隐密社会历史机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无调式的辩证想象——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版);《回到福柯——暴力性构序与生命治安的话语构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回到海德格尔——本有与构境》(卷,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版);《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祛序》(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回到列宁——关于“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文本的深度耕犁》(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三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等。
|
目錄:
|
增订本序言/1
“第二次天真”中的激进——张一兵与齐泽克对话(2007)/1
从地理—历史唯物主义到《资本论》解读——张一兵与大卫·哈维对话(2016)/25
空间塑形与非物质劳动——张一兵与大卫·哈维对话(2017)/41
马克思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全面异化——张一兵与大卫·哈维对话(2018)/81
《帝国》:后现代、生命权力与非物质生产——张一兵与奈格里对话(2017)/106
如何在失却未来的技术时代开创未来?——张一兵与斯蒂格勒对话(2015)/129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法国当代技术哲学的一次对话——张一兵与斯蒂格勒对话(2016)/137
第三持存与非物质劳动——张一兵与斯蒂格勒对话(2017)/151
人类纪的“熵”“负熵”和“熵增”——张一兵与斯蒂格勒对话(2018)/177
走向批判认识论的前沿——张一兵与斯蒂格勒对话(2019)/191
附录.贝尔纳·斯蒂格勒:一个不愿与污垢共在的阳光大男孩/207
作为21世纪的思想坐标,马克思主义依然有效——张一兵与郑文吉对话(2010)/219
中韩马克思主义者的相遇——张一兵与姜信俊对话(2014)/224
经济决定与符号经济——张一兵与雅索普对话(2008)/236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否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张一兵与特瑞尔·卡弗对话(2018)/242后记/256
|
內容試閱:
|
增订本序言
这是一本我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知识分子的学术对话集。在我看来,学术对话与一般意义上的文本解读和思想访谈不同。一是在通常的文本解读情境中,我们总是在作者不在场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观点复构或者重新编码他们的思想,其中,不免会出现学术无意识中的逻辑规避和遮蔽。在此,文本总是向着有利于解读者的方向打开。二是在思想访谈中,虽然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处在一种面对面的在场关系中,可通常的思想构境会是一种不对等的仰视关系,访谈者提问引导特定的理论观点,而被访谈者则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言说独白出场。三是学术对话与学术访谈的区别,同样是面对面在场的思想交流,却是发生在对等的思想主体之间的直接碰撞和深层对话,这里,不再会出现文本解读中的思想躲闪和有意无意的随意性复构,也不会造成学术访谈中的思想孤鸣,而是异质思想的现场神会的闪亮情境。
本书中,我的对话者,大多为今天还活跃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左翼学术思想领域一线的思想家和学者。他们都是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的老朋友,也因为他们与我们的长期合作,才让我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们理论思想中真实的一面。在每一次对话之前,我都会提前告知对话的主题,并提供一份尽可能深入的对话提纲。如果对话逐渐在共识中生成系列性的工作坊,那么通常会在一次对话结束后详细地研讨下一次对话内容,使我们之间的思想交流不断深化,比如,本书中与哈维和斯蒂格勒的系列对话。
在本书的版中,我并没有写出一个序言。可是2020 年斯蒂格勒不幸去世后,我突然发现,自己丧失了与他的一种灵魂之间相互信任和依存的在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