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編輯推薦: |
一部以全新视角探析伊朗黄金时代兴衰的佳作
|
內容簡介: |
本书运用定量分析和新科学发现,首次将棉花产业、气候、骆驼驯养与伊斯兰伊朗的繁荣和衰落及突厥游牧部落的入侵联系起来,并将这一时段的伊朗高原置于世界史的视野之下,探询了伊朗黄金时代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复杂且持久的影响。作者认为,棉花生产和出口的繁荣使伊朗成为9-10世纪伊斯兰世界生产力强盛、文化活跃的地区;而到11世纪,由于“大寒潮”的到来,棉花大繁荣在伊朗北部逐渐消失,伊朗经济急速下滑,并促进了操突厥语的游牧民族的入侵,奠定了后者延续几个世纪的政治统治地位。本书观点大胆新颖,考证分析充实有力,援引资料扎实丰富,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關於作者: |
理查德·W.布利特(Richard W. Bulliet),哈佛大学历史学与中东研究博士,哥伦比亚大学中东史教授,专长为中东史、伊斯兰社会制度史、技术史等。著有《尼沙普尔贵族:中古伊斯兰社会史研究》《骆驼与轮子》《伊斯兰:从边缘的视角来看》《大地与人:一部全球史》等,并出版过多本小说。
|
目錄:
|
前言
第一章 如何辨识棉花大繁荣
第二章 伊斯兰教和棉花
第三章 大寒流
第四章 突厥人与骆驼
第五章 世界史上的一个重大时刻
索引
|
內容試閱:
|
前伊斯兰时期伊朗高原经济发展、城市扩张或出口制造业的情况,历史学家还不大清楚。不过,这个地区在公元9—10世纪(伊斯兰历3—4世纪)已经成为伊斯兰世界生产力最强盛、文化最活跃的地区。这是在阿拉伯军队征服伊朗高原后一个半世纪中发生的。新兴繁荣景象背后的推动力,正是棉花种植的热潮。
公元11世纪(伊斯兰历5世纪),棉花繁荣在伊朗北部逐渐消失,农业经济总体上遭受严重打击。与此同时,突厥语游牧人群第一次大规模迁移到伊朗。这导致了长期的经济变化,以及持续很多世纪的突厥人政治统治。引发该地区农业衰落与突厥人最初移民的因素,就是伊朗气候的显著变冷,寒冷气候持续了一个多世纪。
以上是本书的主要论点。尽管支持这些论点的证据集中在伊朗,但它们蕴含的意味非常深远。伊朗的繁荣与萧条,不仅影响整个伊斯兰世界,而且通过向西与地中海贸易的联系,以及东方印度穆斯林社群的发展,波及全世界的历史。伊朗气候恶化也产生了同样的影响,不仅引发了突厥部族从欧亚草原向中东的第一次重要迁徙,而且还引发了受过良好教育的伊朗人向邻近地区的大规模移居,从而使这些地区开始受伊朗宗教观、制度及波斯语的影响。更广泛的影响和意义将在本书最后一章讨论,此处先阐明这两个以前还没有人提出过的论点。
说伊朗曾经历过一场具有革命性的棉花大繁荣,随后又经历了同样具有革命性的气候变化,如果证据充足、明晰且容易获得,那么先前的历史学家早就会加以利用了。因此,接下来的几页,我要展开的将不是一个简单直接的叙事,而是一系列基于证据的论点,这些证据本身可能就有各种各样的解释。
关于后一个论点,即伊朗气候变冷,关键的证据是明确的,但直到最近才有关于蒙古西部树木年轮分析的研究发表。因此,问题不在于是否存在科学上可靠的数据,而是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蒙古西部的信息可以用来分析1500 英里以外的伊朗北部。这个问题,将连同各种确证资料,在第三和第四章予以讨论。
有关伊斯兰世界早期棉花热潮的依据是早已存在的出版资料,我会在本章和下一章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揭示蕴含在这些资料中的秘密。将量化分析应用于已出版的传记词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ies)和其他文本材料的方法,构成了本书的第三个主题。
过去三十年来,研究世界历史者都看重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对时间和因果关系的三重分法:事件(Event)、 情势(Conjuncture)与长时段(Longue durée)。“事件”可以发生在任何给定时刻,宏观史研究者一般不会太关注。当各种力量和体制以通常是复杂的方式汇聚,形成跨越数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历史新趋向,这就有了“情势”。“长时段”涉及时序上被拉长的多种趋势,以至于当时很大程度上遭到忽视,即便它们能造成持续数世纪之久的影响。专注于后两个历史维度的叙事, 通常力求超越传统的政治边界和王朝年代。
这里所说的“世界史上的一个时刻”,并未遵循和局限于这三个维度。本书聚焦于一个特定的地点,即伊朗高原,以及一个特定的时间,即9—12 世纪(伊斯兰历3—6 世纪)。本书所讨论的有时属于“事件”:农业创业者决定投资灌溉和棉花种植;养驼人决定将牲畜转移到温暖的牧场,即使面对军事抵抗。有时则属于“情势”:宗教教义与经济利益的交织,以城市为中心的棉花产业发展中象征性的穆斯林优越论;农业衰落、乡村游牧化和城市教派冲突的结合,促使伊朗的宗教领袖和知识精英流离外迁。有时涉及“长时段”因素,特别是大寒流,即假设中东北部经历过持续一个多世纪的寒冷气候。
置于世界史的视野之下,这一“时刻”的影响既复杂又持久。不过,本书故事主要发生在历史学家通常不屑留意的时代。在伊斯兰征服后的头三个世纪里,棉花生产和快速城市化促成伊朗高原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使得一切都与之前的伊朗有了很大不同。纵然气候变化终结了伊朗的农业繁荣和活跃的城市社会,但伊朗人的影响却广布远传,伊朗这片土地上也留下了城市生活的记忆与样板,留待未来,当时机成熟时,伊朗将再度繁兴。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