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尔特·凯利,生于1972年,长期为《苏格兰周日》(Scotland on Sunday)和《诗歌评论》(Poetry Review)杂志担任书评人。
目錄:
译者序
鸣谢
前言
无名氏
荷马(Homer)
赫西奥德(Hesiod)
《摩西五经》的作者们
萨福(Sappho)
孔子
埃斯库罗斯(Aeschylus)
索福克勒斯(Sophocles)
欧里庇得斯(Euripides)
阿加松(Agathon)
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
谢诺克里斯(Xenocles)及其他
米南德(Menander)
卡利马科斯(Callimachus)
古罗马早期诸帝(The Caesars)
加卢斯(Gallus)
奥维德(Ovid)
朗吉努斯(Longinus)
圣保罗(Saint Paul)
俄利根(Origen)
法尔托尼娅·贝提提亚·普罗帕(Faltonia Betitia Proba)
迦梨陀娑(Kālidāsa)
福尔根提乌斯(Fulgentius)
远游者威德西思(Widsith the Wide-travelled)
尊者比德(The Venerable Bede)
穆罕默德·伊本·伊萨克(Muhammad Ibn Ishaq)
阿曼德·达奇奇(Ahmad ad-Daqiqi)
但丁·亚利基利(Dante Alighieri)
杰奥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
弗朗索瓦·维庸(Fran峯is Villon)
约翰·斯歌顿(John Skelton)
卡米洛·开尔诺(Camillo Querno)
路易斯·瓦斯·德·卡蒙斯(Luis Vaz de Cam?s 或Camoens)
托奎多·塔索(Torquato Tasso)
米盖尔·台·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
爱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约翰·多恩(John Donne)
本·琼生(Ben Jonson)
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托马斯·厄克特爵士(Sir Thomas Urquhart)
亚伯拉罕·考利(Abraham Cowley)
莫里哀(Molière)
让·拉辛(Jean Racine)
井原西鹤
戈特弗里德·威廉·冯·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von Leibniz)
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塞缪尔·约翰逊博士(Dr Samuel Johnson)
劳伦斯·斯特恩牧师(The Rev. Laurence Sterne)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罗伯特·费格生(Robert Fergusson)
詹姆斯·霍格(James Hogg)
沃尔特·司各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简·奥斯丁(Jane Austen)
乔治·戈登·拜伦爵士(George Gordon, Lord Byron)
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
海因里希·海涅(Heinrich Heine)
小约瑟·斯密(Joseph Smith Jnr)
尼古拉·果戈里(Nikolai Gogol)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
古斯塔夫·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
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
理查德·伯顿爵士(Sir Richard Burton)
阿杰诺·查尔斯·斯温伯恩(Algernon Charles Swinburne)
爱弥尔·左拉(Emile Zola)
阿瑟·兰波(Arthur Rimbaud)
弗兰克·诺里斯(Frank Norris)
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
埃兹拉·卢米斯·庞德(Ezra Loomis Pound)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
托马斯·爱德华·劳伦斯(Thomas Edward Lawrence)
布鲁诺·舒尔茨(Bruno Schulz)
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狄伦·马莱士·托马斯(Dylan Marlais Thomas)
威廉·S. 伯勒斯(William S. Burroughs)
罗伯特·特雷尔·斯彭斯·洛厄尔四世(Robert Traill Spence Lowell Ⅳ)
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
乔治·佩雷克(Georges Perec)
后记
內容試閱:
简·奥斯丁(Jane Austen)
(1775—1817)
天妒的简!她年仅42岁,只写了六部小说,其中只有四部出版,便因肾上腺皮质受到全面侵蚀而不得不长眠于冰冷的地下!来自这么一个逐渐消逝的躯体的也不过只是一部小小的作品全集。如果讨论范围仅限于英语作品,那么玛格丽特·德拉布尔(Margaret Drabble)说得没错:“倘若能发现简·奥斯丁的一部完整新小说,那将是令人喜悦的文学发现,仅次于发现莎士比亚的新剧本。”评论家苏·盖斯福德(Sue Gaisford)将简·奥斯丁的作品称为“六部完美无瑕的小说”,它们是对维多利亚时代作者为迎合大众而采用耸人听闻风格的大批作品的无声批评。
沃尔特·司各特爵士似乎名声一时曾超越简·奥斯丁,但他意识到她的作品注定要流芳百世。在她去世九年以后,他在日记中写道:“这位年轻女士具有描写庸常生活中的恋爱、情感和人物的天分,我没有见过比她更能出色驾驭这些题材的作者。如今流行华丽空洞的题材,我自己也能写;但她那种精细的笔法源自真实的描写和情感,能让平庸的人和事变得有趣起来,对我来说却是遥不可及。”
鉴于她的作品如此之少,所有手稿残片、少年时期的书信和写作计划草稿都拿来出版也是可以理解的。奥斯丁的外甥詹姆斯·爱德华·奥斯丁-利(James Edward Austin-Leigh)不顾同父异母的姐妹反对,在1871年再版的《简·奥斯丁回忆录》(Memoir)中首次发表了一些未完成的作品。牛津编辑查普曼(R. W. Chapman)则为收录六部小说的1925年文集增加了第七卷——《次要作品》(Minor Works)。载有奥斯丁年少时随意创作的短文的三本笔记也出版了;如今,奥斯丁现存的几乎所有文字都可以买到平装本。从这些残存的资料中,我们所窥得的作者形象与改编作品的电视编剧所钟爱的穿鲸骨紧身胸衣、优雅地跳四对舞的惯有印象截然不同。
奥斯丁的家人对她少年时代的作品评价很高。她父亲将她的第二部作品用白色羊皮装订后送给她,还在她的第三部作品中题词:“一位极年轻的女士创作的虚构作品,由多篇全新风格的故事构成。”期待着成熟、嘲讽又富有教养的文风的读者可能会产生虚假的安全感。例如《杰克与爱丽丝》(Jack and Alice)中,以下句子似乎已经充分体现了奥斯丁未来的写作事业:“卡洛琳所有的希望都集中在一位有贵族头衔的丈夫身上了……”然而,数页之后,另一个年轻女孩讲述了她试图瞧一瞧她的追求者的故事,这时,事情开始有些不对劲了。
在这些年轻人的抖机灵中充斥着一种半开玩笑的虐待倾向。奥斯丁着迷于激烈的争吵、醉酒以及自诩善良与下作行为之间的古怪摇摆。在《美丽的卡桑德拉》(The Beautiful Cassandra)当中,女主人公“去了一家糕点店,吃了六个冰淇淋,拒绝付账,将糕点师打倒在地,随后扬长而去”。在《亨利与伊丽莎》(Henry and Eliza)当中,被收养的孩子“在哈考特女士和乔治爵士的关爱下”长大,“所有人都夸赞她”,她生活“在源源不断的幸福当中,直到她十八岁的一天,有人发现她偷了一张五十英镑的钞票,结果她被没有人情味的收养者赶出家门”。
我们得到的并非机智,而是黑色喜剧;也没有彬彬有礼,而是一片混乱。奥斯丁1791年的《英格兰史》(History of England),“由一位偏见不公、愚昧无知的历史学者所著”,是一部短小精悍的喜剧杰作,其中展现出了自信的讽刺,运用淡化手法的天分,以及同时做出假设
又将之颠覆的出色写作能力。关于埃塞克斯伯爵(Earl of Essex),她是这样说的:
摄政王刚刚离开我们动身到伦敦去了;他将我任命为科堡王子(Prince of Cobourg)的牧师和私人英语秘书。我和一批选定的随行人员留下来陪伴王子殿下,直到婚礼为止。可能等你再次有作品出版的时候,就要把你的作品献给利奥伯德王子(PrinceLeopold)了。如今,讲述庄严的科堡家族的历史言情故事都会大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