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內容簡介: |
归懋仪(1761-1832后),字佩珊,常熟人。一生交游甚广,著述甚富,为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非常活跃的闺秀诗人,传世作品超过千首。归懋仪集的版本情况非常复杂,本次整理搜罗国图、上图、南图等藏刻本、稿本多种(包括柳亚子藏南社抄本、丁祖荫抄本),对《绣余小草》《续草》《再续草》《三续草》《四续草》《五续草》《余草》《近草》进行全面整理,并进行补遗,均细加校勘。前言梳理其生平事迹、创作情况、作品版本情况,附录诸家唱和、生平资料、其夫李学璜作品集《枕善居诗剩》等。本书可谓是归懋仪诗文作品为完备、精确的读本。
|
關於作者: |
归懋仪(1761-1832后),字佩珊,常熟人。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为知名的闺秀诗人,女塾师,传世作品超过千首。
赵厚均, 重庆永川人,文学博士,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参与整理《江南女性别集》(初编—四编),负责近二十种女性别集的整理,执行主编 《江南家族文献丛编·上海卷》。著有《两晋文研究》。
|
目錄:
|
归懋仪集
總目錄
歸懋儀集 附李學璜《枕善居詩賸》
總目錄
前言
凡例
繡餘小草一卷刻本
繡餘續草一卷附聽雪詞刻本
繡餘續草五卷刻本
繡餘續草一卷抄本
繡餘續草稿本
繡餘再續草、三續草、四續草稿本
繡餘五續草稿本
繡餘餘草附尺牘、詩餘抄本
繡餘近草稿本
作品補遺
附錄一 歸懋儀生平資料
附錄二 諸家唱和酬贈
附錄三 枕善居詩剩(李學璜)
|
內容試閱:
|
前言
歸懋儀(一七六一-一八三二后),字佩珊,江蘇常熟人,巡道歸朝煦女,適表兄上海李學璜。其一生交游甚廣,著述甚富,爲清乾隆、嘉慶、道光年間非常活躍的閨秀詩人。
一、歸懋儀的家世與生平
歸懋儀的先世,往往追溯到歸有光。如五卷本《繡餘續草》陶澍序云:『余頃過安亭,宿震川書院,詢及先生後人,無知者。或云:「常熟女史歸氏佩珊即其裔也。」』這其實是誤傳。據《京兆歸氏世譜》,常熟虞山支、昆山玉峰支、湖州吳興支的歸氏遠祖是宋代的歸罕仁。歸有光屬昆山玉峰支,雖然歸有光之孫歸昌世移居常熟,但歸懋儀之父歸朝煦並非其支裔。歸朝煦的高祖歸起先與歸昌世同輩,曾祖歸允肅爲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狀元,皆屬常熟虞山支。或許是因歸朝煦嘗主持刻印《震川先生大全集》,故有此誤傳。
歸朝煦之父歸宣光(一六九一-一七六三),字念祖,號屺懷。清康熙五十九年(一七二○)舉人,任內閣中書,歷通政史、吏部、兵部侍郎。乾隆二十二年(一七五七)遷禮部尚書,二十三年調左都御史,二十四年改工部尚書,卒于官。朝煦爲宣光第三子。馮桂芬《(同治)蘇州府志》卷一百一云:『歸朝煦,字升旭,宣光第三子,由廣東布政使經歷陞鄖陽通。乾隆己亥(一七七九),豫省河決,大吏奏調補曹儀同知,旋改曹單同知,署歸德府知府。……陞濟東道,以平度州案罣誤,左遷曹州知府。尋陞直隸永定河道,調山東運河道,復以曹縣盜案失察事罷歸,卒年七十四。』述其仕履甚詳。又《京兆歸氏世譜》云:『歸朝煦,宣光三子,字升旭,號梅圃,山東運河兵備道。配李氏,廣西梧州府知府上海柳溪女心敬,著有《蠹餘詩草》。繼高氏,蘇州應鴻女,并封恭人。副聞人氏、嵇氏、祁氏。子三:應恒、士驥、懋修。長、次,高出;三,聞人出。女四:長,李出;次、三,高出;四,祁出。』可知歸懋儀爲歸朝煦與李心敬的女兒,且爲朝煦之長女。佩珊之母李心敬,字一銘,宗袁女。年二十九卒。其弟李心耕刻心敬與歸懋儀之作爲《二餘詩草》。心敬之父李宗袁,字式凡,號柳溪。貢生,歷刑部主事,官終廣西梧州知府。宗袁次子心耕,字春圃,號研畬,官至岳州府知府,罷歸。心耕妻楊鳳姝,字蘋香,戶部員外郎吳縣大琛女。心耕由部曹厯官湖南諸府,皆賴以襄內政,及罷歸,氏處之夷然,不以介意也。著有《鴻寶樓詩稿》。心耕與鳳姝之子名學璜,字復軒,監生。學問淵博,爲名場耆宿,著有《筦測》及《枕善居詩賸》。歸懋儀即適其表兄李學璜。
……
【補記】
此集之成,諸師友襄助甚多:碩士、博士皆同門的楊鑒生博士托其大姊楊愛平女士從台灣“國家圖書館”爲我複製了《繡餘餘草》一卷附《尺牘》、《詩餘》稿本,這是整理工作得以開展的基礎;浙江古籍出版社路偉先生代爲搜檢了陳文述集中題贈歸懋儀的作品,補充了數條材料;香港中文大學黃坤堯先生惠賜《孤山補梅圖》歸懋儀題辭的高清圖;盧盛江先生托其弟子代爲申請了天津圖書館藏《繡餘近草》的書影;南圖、上圖、天津圖書館藏的幾種稿抄本,均爲行草書寫,頗多難以識別之字,曾向教研室同仁彭國忠、韓立平、丁小明諸先生,以及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張長虹先生、上海大學出版社鄒西禮先生、西安工程大學人文學院張曉寧女史請教,幸得指點,解決了不少疑問;我指導的碩士生蘇珊影,現在洛陽市委黨校工作,她完成了將近十萬字的歸懋儀研究的學位論文,在寫作過程中爲我搜檢到一些有用的資料;我指導的本科生黃佳涵,現在南京大學攻讀碩士學位,我因爲疫情不便出行,在看校樣時,請她替我查核了南圖稿本中的批語;現供職於上海市西南位育中學的碩士生宋冠霖、目前尚在讀的碩士生李雨朦、戚林聰、張淑雅,都爲書稿的校核、統稿等付出了辛勞。本書的責任編輯人民文學出版社的葛雲波先生,多次郵件往來,對書稿的體例、文字的訛誤等問題提出商榷,提升了本書的質量。凡此,均謹致謝忱!
書稿交呈出版社後,因爲申請出版資助的需要,略有遷延;後適逢庚子大疫,諸事遂廢。年來聚焦於《蕉園七子集》和《吳藻集》的出版,又延誤了此書的校核。倏忽之間,三年多光陰匆遽流逝,今已接近付梓,遂書數語於後。
二○二一年十一月二日,再記於上海臨港自貿區寓所
凡 例
一、本書收錄歸懋儀所有見存詩文作品,包括傳世的三種刻本和五種稿鈔本。刻本置於前,稿鈔本置於後,大致以刊刻和鈔寫時間爲序。各部分的底本及校本情況如下:
(一)《繡餘小草》一卷,以中國國家圖書館藏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刻《二餘詩集》本(簡稱《小草》)爲底本,校以上海圖書館藏張應時輯《書三味樓叢書》等。
(二)《繡餘續草》一卷附《聽雪詞》,以清道光壬辰(一八三二)刻本爲底本(簡稱一卷本刻本《續草》),校以《繡餘續草》五卷刻本、《繡餘再續草》、《繡餘近草》及《朱太夫人遺詩》等。《聽雪詞》校以《繡餘餘草》一卷所附《詩餘》(簡稱《詩餘》)、徐乃昌《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
(三)《繡餘續草》五卷,以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刻本爲底本(簡稱《續草》卷某或《續草》五卷刻本),校以《續草》一卷本刻本、《續草》稿本、《再續草》、《三續草》、《四續草》、《五續草》、《餘草》、《近草》,及張玉珍《晚香居詩鈔》、吳靜《飲冰集》。
(四)《繡餘續草》一卷附詩餘,以民國四年乙卯(一九一五)金舒安鈔本爲底本(簡稱《續草》鈔本)。
(五)《繡餘續草》稿本一卷,以南京圖書館藏稿本爲底本(簡稱《續草》稿本),校以《再續草》、《續草》五卷刻本、《續草》鈔本。
(六)《繡餘再續草》一卷,《繡餘三續草》一卷,《繡餘四續草》一卷合爲一種。稿本。蘭皋詩屋烏絲欄箋紙鈔寫。校以《續草》五卷刻本、《續草》鈔本、《續草》稿本、《近草》,及張玉珍《晚香居詩鈔》、李筠嘉《春雪集》。
(七)《繡餘五續草》不分卷,上海圖書館藏稿本,以之爲底本,校以《續草》五卷刻本、《四續草》、《餘草》、《近草》、《詩餘》。
(八)《繡餘餘草》一卷附《尺牘》、《詩餘》,以臺灣“國家圖書館”藏稿本爲底本(簡稱《餘草》),校以《續草》五卷刻本、《五續草》、《續草》鈔本、《聽雪詞》,及《龔定庵全集類編》、《孤山補梅圖》手迹。
(九)《繡餘近草》一卷,天津圖書館藏稿本,以之爲底本,校以《續草》五卷刻本、《三續草》、《四續草》、《五續草》、《續草》一卷本刻本。
有價值的異文,均出校說明。諸稿本多有批改,均出校記予以說明。
一、諸種稿鈔本與刻本內容多有重複,重出之作則存目,併標明其在刻本中的卷次。《繡餘近草》是歸懋儀手稿本,且有許兆桂等人的批改,殊爲珍貴,故雖重出亦併存,於詩後校記說明。
一、底本所附“原作”、“和作”,仍置原處,與本集校勘,有價值的異文出校說明。新補入作品、序跋,均出校說明。
一、《繡餘小草》、《繡餘續草》(稿本)、《繡餘再、三、四續草》、《繡餘五續草》等集,間有評語,設“夾評”、“評語”欄,隨文過錄。重出之作的評語,則移至錄詩之處。
一、諸集之外,偶見歸懋儀零篇斷簡,輯爲“詩文補遺”,附在正文後。
一、附錄一輯錄歸懋儀的生平、評論資料,附錄二輯錄諸人的唱和酬贈之作,足爲知人論世之用。其間有輾轉販鈔者也不避重複,讀者自可鑒察。
一、附錄三收錄歸懋儀的丈夫李學璜所著《枕善居詩賸》,上海圖書館藏清稿本;王慶勛《可作集》卷一收錄李學璜數十首詩,不見于集中者,輯入附錄。
一、歸懋儀作品集名,略相似甚或相同,故整理之際,於正文卷端集名下、頁眉集名下,補加卷次、稿本或鈔本字樣,略增區別。
一、異體字、俗體字一般統一爲規範繁體正字。避諱字回改,如“元”改“玄”,“邱”改“丘”。底本空闕或模糊難辨者,均以□代替。有脫文處,根據詩意與平仄格律放置□。
......
归懋仪集
繡餘續草 卷三
題楚中熊兩溟進士鵠山小隱詩集
一卷琳琅詠,千秋屈宋心。曠懷淩太古,逸調發元音〔一〕。久仰天門峻,初窺學海深。欲窮微妙旨,鎮日對花吟。
新詩憑雁足,流韻滿江南。妙句風行水,清心月映潭〔二〕。花封榮不慕,苜蓿味原甘。想見談經座,蕭然老學庵。
【校記】
〔一〕“逸調”,《五續草》底本作“感世”,墨筆改。
〔二〕“映”,《五續草》作“印”。
題顧劍峯廣文寸心樓詩集
清詩語語性情流,慧業從知夙世脩。想見心花隨意放,古香吹滿讀書樓。
懷鉛終歲客他鄉,收拾江山貯錦囊。猶有如虹豪氣在,牀頭雄劍吐光芒。
高唱新傳鸚鵡洲,辭家王粲獨登樓。武昌楊柳吳宮月,望遠應牽兩地愁。
狼藉青衫舊酒痕,虎頭三絕至今存。公卿倒屣爭羅致,肯放空山獨閉門。
幽棲次韻
天高雲氣薄,林靜鳥聲嘩。花味如人淡,詩情得酒華。溪光當檻照,山影半樓遮。向晚鉤簾坐,微風燕剪斜。
坐久鐙花落,書堂寂不譁。蕭閒親翰墨,遲暮惜年華〔一〕。兩鬢新霜點,雙眸薄霧遮。長宵不成寐,河漢又西斜。
【校記】
〔一〕“年”,《五續草》作“韶”。
湘水吟紀夢〔一〕
孤鐙耿耿秋夜長,夜夢恍惚遊瀟湘。眼中望見江漠漠,耳畔似聽聲湯湯〔二〕。白雲靉靆沒我足〔三〕,輕風飄颻吹我裳〔四〕。南泛洞庭掬湘月,一片空明沁人骨〔五〕。江流九轉石不移,中有忠魂抱石泣。美人香草春蒼茫〔六〕,嶺猿哀嘯鵑啼血。天風浪浪清到心〔七〕,木葉微脫山橚槮〔八〕。心情幽渺淒欲絕〔九〕,神兮恍降江之潯。老蛟怒吼翻水窟〔十〕,霹靂震空山欲裂。疾風倒捲雪浪飛,城郭高低出復沒〔十一〕。俄驚控鶴仙人來,鐵笛一聲山水開〔十二〕。三湘煙光如鏡澈〔十三〕,九嶷山色橫江排〔十四〕。青鸞白鵠向空舞,仙人招我登瑤臺。瓊漿一飲傀儡盡〔十五〕,還挹湘水添金杯。醉中不記身世事〔十六〕,秋夢苦短雞聲催〔十七〕。雞聲催我萬慮起〔十八〕,明滅殘鐙照窗紙。巴陵衡嶽舊遊蹤,往事回頭卅年矣。人世悲歡奈若何,夢外風浪知還多〔十九〕。不堪重憶平生事,搔首風前誦九歌。
【校記】
〔一〕《四續草》原題作“夢涉湘水吟”。《四續草》此詩以下諸處均經朱筆圈點、墨筆改定。
〔二〕“似”,《四續草》底本作“但”。
〔三〕“白雲靉靆”,《四續草》底本作“浮雲冉冉”
〔四〕“輕”,《四續草》底本作“天”;“颻”,《四續草》底本作“飄”。
〔五〕“一片”,《四續草》底本作“湘水”。
〔六〕“春蒼茫”,《四續草》底本作“渺何處”。
〔七〕“天風浪浪”,《四續草》底本作“鏗然一聲”。
〔八〕“山”,《四續草》底本作“秋”。
〔九〕“心情幽眇”,《四續草》底本作“如啼如訴”。
〔十〕此聯後《四續草》原有“曲終微聞長太息,空山何處來知音”句。
〔十一〕此聯後《四續草》原有“山鬼揶揄伎倆多,陰陰冷氣森毛髮”句。
〔十二〕“山水”,《四續草》底本作“煙霧”。
〔十三〕此句《四續草》底本作“三湘如鏡當面照”。
〔十四〕“山色橫”,《四續草》底本作“送青臨”。
〔十五〕“瓊漿一飲”,《四續草》底本作“一洗胸中”。
〔十六〕“不記”,《四續草》底本作“忘卻”。
〔十七〕“秋夢苦短”,《四續草》底本作“黃粱未熟”。
〔十八〕“催我”,《四續草》底本作“一換”。
〔十九〕“外”,《四續草》底本作“中”。“知”,《四續草》底本作“駭”。
初秋用壁間韻
荏苒韶華逝水流,入秋景物倍清幽。喜聞乾鵲喧簷際,怕聽哀蟬訴樹頭。憶女二三千里外,問年五十四回周。吳宮舊是傷心地,殘照西風冷荻洲。
星星螢火逗疎簾,曲曲明蟾掛畫簷。涼意三分生枕角,秋心一點到眉尖。鬢絲漸恐烏成白,身世難期苦盡甜。得句閒書團扇上,墨痕狼藉滿霜縑。
舟泊泖湖望月〔一〕
獵獵西風刺骨寒,孤舟今夜泊江干。鑿開萬頃琉璃界,湧出一輪白玉盤。雲氣蕩胸詩境闊,酒杯入手旅懷寬。淹留莫切窮途感,閱歷方知行路難。
【校記】
〔一〕題前《五續草》原有“仲冬十五夜”。
吳江舟阻
咫尺吳山入望遙,殘冬景物太蕭條。風高極浦冰還合〔一〕,日上沿灘雪未消〔二〕。稍有邨墟隔煙霧,絕無鷗鷺罷漁樵。不饑那畏晨炊斷〔三〕,擁被長吟暮復朝。
【校記】
〔一〕“風高”,《五續草》底本作“堅冰”。“冰還合”,《五續草》底本作“正無際”。墨筆改。
〔二〕“日上沿”,《五續草》底本作“積雪滿”。“雪”,《五續草》底本作“多”。墨筆改。
〔三〕“那”,《五續草》底本作“寧”,墨筆改。
題王女士靜好樓詩集
天與千秋業,人欽林下風。彩雲驚易散,仙樂聽難終。格比梅花好,詞追柳絮工。三生遲一面〔一〕,曇影太匆匆。
滴盡思親淚,頻裁送遠書〔二〕。生離猶未慣,死別更何如。掛壁朱絃斷,投懷玉燕虛。紅閨諸姊妹〔三〕,悵望各唏噓。
堂北腸應斷,黃門鬢欲絲。人尋當日夢,花發去年枝。釃酒都成淚,開奩只剩詩。幾時笙鶴返〔四〕,仙佩降瑤池。
【校記】
〔一〕“遲”,《五續草》作“慳”。
〔二〕“送”,《五續草》作“寄”。
〔三〕“姊妹”,《五續草》底本作“弟子”,墨筆改。
〔四〕此句《五續草》底本作“掃除煩惱障”,墨筆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