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HK$
54.9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HK$
77.3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HK$
47.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
編輯推薦: |
知名系列书“泰晤士哈德逊世界艺术巡礼”中的一本
五十多年畅销不衰的艺术家解读的经典之作
艺术领域内专业人士执笔撰写,是研究透纳职业生涯和生活较全面的图书
全彩插图的初次出现,使经典之作焕发新的生命力
层层修订的全新版本,快速掌握关于艺术家的新研究
本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全新的艺术史;
本书开创了全新的艺术史,而此前的艺术史尽管还未消亡,却也日趋衰微。该书问世后,将艺术史学家,特别是那些研究风景画的人,分成了“之前”和“之后”两个阵营。雷诺兹讨论了透纳生命中的女性,也描绘了透纳对贫苦人民及其生活的同情,这也是领先于时代的。
本书是关于透纳的较为全面的解读,是多年来一直畅销的对透纳生活与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
这本书文笔清晰,对于任何对英国黄金时代的绘画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对透纳的生活和工作的理想介绍。作者将透纳的传记与对其作品的品评生动地交织在一起,追溯了透纳的整个职业生涯,以及对透纳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同事、资助人、朋友和评论家。
全球知名的泰特美术馆的策展人对本书进行了层层修订,是对透纳的全新研究呈现与解读,并且初次使用全彩插图;
《透纳》于196
|
內容簡介: |
透纳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位于西方艺术史上杰出的风景画家之列。很少有英国艺术家能像透纳那样,在油画、水彩、素描和版画方面取得如此广泛的成就。
本书初次出版于1969年,是多年来一直畅销的对透纳生活与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格雷厄姆·雷诺兹将透纳的传记与对其作品的品评生动地交织在一起,追溯了透纳的职业生涯:从他早期的风景画、哥特式废墟的水彩画到浪漫主义的风景画、炉火纯青的历史画,再到晚年惊人的艺术成就。作者还描写了对透纳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同事、资助人、朋友和评论家。书中176幅插图初次以全彩的形式呈现,令这本经典之作焕发了新的生命力,结合丰富有趣的文字内容,本书将为读者带来关于这位经久不衰的艺术家的动人故事。
“泰晤士哈德逊世界艺术巡礼”系列是由国际知名艺术图书出版社 Thames & Hudson 出版的长销全球六十余年的系列丛书。该系列于1958年问世,目前已出版了300多种图书,内容涵盖了几个世纪以来全球视觉文化范围内的诸多艺术家、艺术风格以及艺术流派。该系列丛书均由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撰写,包括贝琳达·汤姆森、格雷厄姆·雷诺兹等业界知名的学者,可谓将颇为吸引人、活跃的评论家、艺术史学家与全球的读者联系在一起,是“大家小书”的经典代表作。
本系列中的众多图书被翻译成 30 多种语言文字畅销全球,并都历经多次再版、修订以及更新,以求时刻收录新的研究成果。自问世以来,该系列丛书就被多家媒体评为在世界具备影响力的艺术著作,确立了其在艺术领域的先锋领导地位,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艺术热潮,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
關於作者: |
格雷厄姆·雷诺兹曾是伦敦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印刷和绘画部的管理员,他自1937年起就在该博物馆工作。作者的其他著作包括《英国微型画像》和《水彩画简史》,以及关于托马斯·比尤伊克和维多利亚时期叙事画家的论著及约翰·康斯太布尔作品的分类目录。
|
目錄:
|
6 前言
章
13 生命之晨的风景
第二章
46 皇家美术学院
第三章
68 “思维之广, 妙不可言”
第四章
107 意大利:“无与伦比的色彩之纱”
第五章
149 悲剧
203 延展阅读 204 插图表 209 索引
|
內容試閱:
|
2013年,格雷厄姆·雷诺兹(Graham Reynolds)在百岁生日到来之际溘然长逝。他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度过的,退休之后仍然很活跃。他是鉴赏家,也是管理者,欣赏并管理着如今几乎已经绝迹的东西;他也是一个魅力四射、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物,兴趣广泛、作品众多。他的著作包括评传和艺术家研究,从早期的微型画像艺术家托马斯·比尤伊克(Thomas Bewick)到维多利亚时期的叙事画家 (早在他们重新受到世人青睐之前),还包括约翰·康斯太布尔(John Constable)作品的分类目录。在迈克尔·霍罗维茨(Michael Horovitz)的杂志《新起点》(New Departures)中, 作为一位现代诗人,雷诺兹的名字与塞缪尔·贝克特 (Samuel Beckett)、威廉·巴勒斯(William Burroughs)和 “垮掉的一代”一同出现。
雷诺兹不受自身学识和专业知识所限,为更广大的读者群体写作,而没有退居于“狭隘”的专业领域。他传播知识的热情和天赋使他成为 “泰晤士哈德逊世界艺术巡礼”(World of Art)系列丛书的理想撰稿人。1969年,本书首次出版。回首往事,1969年对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 (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相关的出版物而言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若要说本书对此的贡献不如约翰·盖奇(John Gage)在同年出版的《透纳的色彩:诗与真理》(Colour in Turner: Poetry and Truth),便显得有些不够公平《透纳的色彩:诗与真理》包含 复杂而严谨的论断,拥有大量崭新且鲜为人知的资料, 展现出透纳作为一名艺术家深深植根于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和思想生活中。两本篇幅如此不同、受众也不尽相同的书无法进行比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人们都能欣赏这两本书,并从中学到知识,对未来的读者而言也是如此。
在写作的过程中,雷诺兹无法像盖奇那样,对透纳的作品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讨论,但他仍然展现了自身研究方法的广度:他借鉴了康斯太布尔对透纳广阔思想的观察,将其作为某一章节的标题。18年后,盖奇在为艺术家撰写大型著作时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雷诺兹本可以致敬劳伦斯·高英(Lawrence Gowing)的抽象趋势分析法,在1966年纽约现代博物馆举办的“透纳:想象与现实”(Turner: Imagination and Reality)展览中,高英就主要针对透纳后期未完成的素描运用了这一方法,展出了这些作品。雷诺兹没有像其他作者那样,被高英原始现代画派的解释所迷惑, 他的书避开了所有居高临下的观点, 根据当前知识对艺术家的生活和作品进行了介绍,内容生动且有趣。 本科一年级时,我还不能阅读盖奇和高英的作品, 本书显然更吸引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我买的本关于透纳的作品)。今天人们能查找到大量的文献,但此前可获得的资料少之又少,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热切地期待”本书问世。在一份简短的参考书目中,雷诺兹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意图:他注意到,A.J.芬伯格(A.J.Finberg,一位专注于英国艺术史的艺术史学家)当时的标准传记(1939年初版,1961年修订后再版)“写得相当缺乏想象力”,而且缺乏“历史视角”。他显然更欣赏杰克·林赛(Jack Lindsay)1966年出版的政治、心理学“评论传记”,但任何认识他的人都会发现,在他评论中的许多“独创性理论”的背后,存在着有趣的怀疑主义精神。他大力推荐迈克尔·基特森(Michael Kitson)1964年发表的专著,认为那是除自己的作品之外可靠的研究。
雷诺兹没有料到,在本书出版之后的数年里,关于透纳的作品井喷一样涌现出来。1974—1975年,皇家美术学院的两百年大展上前所未有地展出了大量透纳的作品,受此影响,美术史学家马丁·布特林(Martin Butlin)和伊夫琳·乔尔(Evelyn Joll)于1977年出版了透纳作品的分类目录(1984年修订)。盖奇于1981年编辑出版了透纳的书信集,并于1987年在泰特美术馆开设了克罗尔画廊,展出透纳遗赠的作品。透纳相关的研究、展览和传记数量激增,得到这样待遇的艺术家屈指可数,英国艺术家更是寥寥无几。卢克·赫尔曼(Luke Herrmann)和迈克尔·基特森于2001年出版了《牛津透纳手册》(The Oxford Companion to J. M. W. Turner),调研了此前所有透纳相关的出版物(其中基特森的研究更具批判性),总结了一大批专家撰稿人写就的、研究透纳的前沿成果。海量的现代学术研究和阐释对于专家而言都可能应接不暇,人们前所未有地需要本书这样几乎没有冗余的作品。雷诺兹作品的原创精神正在于此:内容精挑细选、篇幅短小精悍。赫尔曼对本书“简洁易读、内容均衡、图文并茂”的评价依然站得住脚。
雷诺兹写作的“泰晤士哈德逊世界艺术巡礼”系列中的《透纳》(Turner),开创了全新的艺术史。而此前的艺术史尽管还未消亡,却也日趋衰微。该书问世后,将艺术史学家,特别是那些研究风景画的人,分成了“之前”和“之后”两个阵营。与1987年迈克尔·罗森塔尔(Michael Rosenthal)为“泰晤士哈德逊世界艺术巡礼”丛书撰写的《康斯太布尔》(Costable)相比,本书似乎缺少社会、经济或政治的背景和分析。然而,雷诺兹讨论了透纳生命中的女性,也描绘了透纳对贫苦人民及其生活的同情,这是领先于时代的。写作本书时,正处于自由开放的20世纪60年代,雷诺兹觉得芬伯格极力解释透纳的情妇莎拉·丹比(Sarah Danby)实为透纳的“管家”,十分滑稽;面对透纳写生簿中展现其正常性本能的证据,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畏缩不前也同样令雷诺兹感到好笑。与此同时,雷诺兹还明白,对于透纳那样一个神神秘秘的工作狂而言,私人生活和职业生活之间的界限至关重要。但他写作时尚不知晓,吸引了透纳的年轻演员兼歌手并不是莎拉,而是另一位比透纳年长几岁的同名寡妇。人们不应要求作者对后续研究中暴露的事实错误或异常现象负责。当时,盖奇认为,在1799年的海战演习中,透纳展出了一幅尼罗河战役(英法两国之间于尼罗河河口爆发的一场决定性海战)的全景图,同年,他还绘制了一幅送往皇家美术学院的作品(已遗失)。雷诺兹认为他的判断“存在可能性”,但这其实是一处错误。直到1989年,展出海战演习的“透纳先生”才被揭穿,其实是一位在伦敦肖迪奇区工作的马车制造工人兼临时画家。
就算是作者本人的手稿,也难逃修订,本书也是如此。雷诺兹为本书的各个板块挑选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中包括一个大型的、未完成的“海港场景”—现在被认为是法国海港城市布雷斯特的风光。还有一个音乐派对的场景的位置从佩特沃斯(英国城市)重新定位到了东考斯城堡(位于佩特沃斯西南方向),而另一个室内场景此前被认为是埃格雷蒙特伯爵(The Earl of Egremont)的社交圈,后确认为透纳的建筑师朋友约翰·纳西(John Nash)的交际场景。“从马背上掉下的骷髅”此前与《圣经·启示录》(Revelation)中“死在灰马背上”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但目前更令人信服的一种说法是它与雪莱(Shelley)的诗歌《暴政的假面游行》(The Masque of Anarchy)有关,进而同彼得卢的激进示威运动(1819年于英国彼得卢爆发的群众示威运动)联系在一起。透纳的《寻找阿普勒斯的阿普利亚》(Apullia in Search of Appullus)被认为是对克洛德·洛兰(Claude Lorrain)于佩特沃斯创作的《雅各布、拉班和他的女儿们》(Jacob,Laban and his Daughters)的模仿之作,而不是相同主题的原创作品。雷诺兹曾为透纳1796年首次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的《海上渔夫》(Fishermen at Sea)起了一个绰号,叫“乔姆利海景图”,但这个名称没能流行起来,因为尽管这幅画后来流传到了费尔法克斯-乔姆利家族手中,但其位主人是一位姓斯图尔特的将军。大部分曾被认为是描绘1834年议会大火场景的水彩画,其实展现的是1841年伦敦塔起火的场景。针对诸如上述的问题,新版图书不着痕迹地做出了限度的更正和澄清,未在正文中进行注释,以保持文本的流畅。需要更正的地方很少,这表明本书很好地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本书既是作者雷诺兹本人的创作,也是时代的产物,“纠正”其中今日看来可能受到质疑的思想和批判性的判断是不对的。雷诺兹或许低估了荷兰画派和佛拉芒艺术对青年透纳产生的影响:透纳曾借用自己对伦勃朗(Rembrandt)作品的评价“无与伦比的色彩之纱”来描述意大利的光。此外,雷诺兹对托马斯·门罗医生(Dr. Monro)颇有微词。透纳曾参加过他的晚间“学院”,在那里绘画、临摹;门罗拥有许多年轻学生作品的复制品,人们不应严肃地指责他试图获得他买不起的作品的廉价版本。透纳为特色系列风景画“研究之书”(Liber Studiorum)投入了大笔资金,但却受到了雷诺兹的轻视。雷诺兹认为这个系列的作品缺少透纳特有的“空气面纱”,表现出“单调的一致性”,这一评价不太公平,因为其中也包含多种多样的主题以及对天气和光线的复杂处理,只是由于透纳通过色调而非色彩来处理天气和光线,结果没有那么精妙,也不够富有变化。针对1817年透纳创作的描绘莱茵河的水彩画,雷诺兹认为其十分抽象,画家没有亲临绘画中的场景,但如今考虑到透纳将莱茵河作为拿破仑战争后次大陆旅行的去处,加上艺术史学家塞西莉亚·鲍威尔(Cecilia Powell)在20世纪90年代的几次展览中也对这组水彩画及相关速写进行了敏锐且细致的讨论,雷诺兹的观点恐怕会令人讶异。同样令人惊讶的是,雷诺兹竟不加质疑地接受了透纳的说
法,即他亲眼看见了缠上船桅的风暴,但这只是为捍卫画面现实创造出的个人神话,有趣地反映出了透纳的心理活动和艺术意图。要重写上述段落会破坏本书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把它们留在原处、只在这里讨论,似乎才是好的办法。
为更好地服务于今日的读者,我们在书中添加了一些内容。前文已经提到,我们修订了参考书目。原版中只有姓氏的人物添上了名字,国家馆藏中对透纳遗赠、遗产的评价也有所更新。书中还有一些删减的内容,主要是与更早以前的学者或批评家相关的内容,他们的作品早已被超越;还有一个人物,理查德·波森(Richard Porson),他的相关内容也被删去了。章提到透纳童年时居住在位于梅登巷的家中,波森只是透纳家楼下一家酒吧的常客,可以证明透纳身居某个乡村时已展现了某种天赋。波森不过一介草夫,只在彻夜痛饮的酒客中间稍显机敏,他作证说透纳曾在东拉斯顿的诺福克村生活过,并且出现在苹果酒窖中;而近透纳的传记作者埃里克·沙恩斯(Eric Shanes)则描绘了当时他参加殖民地俱乐部的场景,描绘了科芬园脏乱的酒吧,以及打斗、嫖娼和意外杀人的种种场面—我们现在应当认同这位剑桥大学的希腊语教授、埃斯库罗斯和欧里庇得斯的编辑呢,还是认同一个酒鬼呢?尽管这一切都很有趣,但透纳这样的天才可以在所有不可能的地方茁壮成长这一点也无须波森来证明。本书篇幅不长,几乎不留余地描写了对透纳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重大影响的同事、资助人、朋友和评论家,要勾勒一个与透纳没有任何私人联系、已于1808年过世的人物,实在非常奇怪。
康斯太布尔是一个例外,他的自然主义、户外写生和对诸多地点的依恋感,都为本书提供了比较点。本书比雷诺兹的《自然画家:康斯太布尔》(Constable:The Natural Painter)晚4年面世,后者充分利用了这位艺术家的信件和作品中大量的原创评论及证据。在康斯太布尔和透纳这两个画家之间,人们会觉得雷诺兹对康斯太布尔更有感情,更能产生个人联系,这也致使雷诺兹退休后搬到了萨福克郡(康斯太布尔的故乡);而对透纳则是钦佩,透纳的“思维广度”、近乎无所不包的绘画主题以及从不为自己解释的个性,都给雷诺兹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显然,创作《自然画家:康斯太布尔》的过程丰富了雷诺兹对透纳的理解,为本书的出版铺平了道路。本书的索引中,有28次提到了康斯太布尔,而《自然画家:康斯太布尔》中只有4次提到透纳。毫无疑问,雷诺兹一直在为本书做准备。在两本书中,他都提到两位艺术家的粉丝几乎不怎么研究另一方,而他自己却是一个出色的、有说服力的例外。
戴维·布莱内·布朗(David Blayney Brown)
泰特不列颠美术馆,1790—1850年英国艺术展厅管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