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迷人的化学(迷人的科学丛书)
》
售價:HK$
143.4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探讨评论写作的书。作者通过分享每一篇评论创作的写作思路以及创作过程,深度解析了新闻评论的七大领域——时代、责任、民生、个体、生命、人性、环境的创作思路,总结了评论写作的创作源泉,从而为新闻评论写作者提供写作参考。
|
內容簡介: |
这是本难得的专门阐释评论情怀的作品,作者从时代大情、公共责任、民生关切、个体观照、生命敬畏、人性体察、环境牵挂等多个层面,阐述了评论写作中关于情怀表达的思考与见解。书中的大多数篇目都充盈着饱满的情感,有对事实的细致辨析,有对人和事的深刻感怀,温度、温暖、温情溢于言表。评论如何多些情怀的力量,本书提供了借鉴之道,值得评论写作爱好者一读。
|
關於作者: |
徐汉雄,笔名余人月、肖时候,媒体人,高级编辑,毕业于武汉大学,曾任楚天都市报评论部主任,中国新闻奖得主,获省级新闻奖20多项,在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华西都市报、潇湘晨报、西安晚报、红网等媒体发表评论数百篇,著有《视角的力量:新闻评论的六大思维角度》《在中线上行走:理性、自由地剖析时代痛点》《评论记录变革》《母亲已比我年轻》等图书。
|
目錄:
|
目 录
辑时代大情
——以时代视野解读新闻
文章合为时而著,评论的情怀,首先是要有时代大情,与时代同行,把握时代脉搏,做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在聆听时代声音中,为时代而歌。
从家乡到他乡,奋斗改变了模样
“双十一”神话属于每个奋斗的平凡人
“双十一”是对社会进步的检阅
一生择一事,敦煌的女儿树丰碑
再登珠峰,依然为探索自然而来
告别人人网却别不了应变的主题
从容春运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拍火车的人留下了时代剪影
东湖人气赶上西湖,厚积者终将薄发
故宫之夜照亮管理创新的美好
去博物馆重拾国家宝藏的记忆
高考改变的不是哪一个人的命运
对博士当中学老师不妨乐观其成
开直升机上科学课不是炫富
家长晒成功资历与拼爹何干
奋进的中国人会捅破更多的窗户纸
砌墙冠军见证大国工匠崛起
武汉造走红彰显大国工程骄傲
“轻松哥”走红是挠动了时代的心窝
第二辑公共责任
——唤醒权力的责任意识
评论有守护社会公平的天然使命,这种情怀能使评论在下笔时胸怀大局,为公义公理发声,而不是针对哪件事哪个人。批评不是目的,只为呼唤权力自省,履行对社会的公共责任。
总结会开成反思会更要看行动
赶工期的献礼是压垮工程质量的稻草
福州短命小学,又一个规划浪费“样板”
高铁卧榻之下岂容隐患酣睡
告别苦旅的春运才可以奢谈文化
捐赠别墅分配难,可别指责乡贤
背人过河的义举也需社会接棒
让城市有路好走大有学问
道路命名要走在“葛宇路”前面
让路给“暴走团”不等于纵容违规
“一块屏幕”只是名校扩张的触角
校长推荐制遛不出千里马
净化行医环境不能只靠医生举报
没有电梯的高楼不该是风景
让梦想与飞机一起飞一会儿
第三辑民生关切
——以民生角度思考问题
情为民所系。对评论来说,一事当前,须站在民生角度思考问题,表达关切,这样的评论才能接地气,有人间烟火气息,也给人温暖的力量。
油泼面禁止泼油,段子背后是环保焦虑
帮受困者想办法应优于行政执法
让贫困者不再蒙受灾难
“城里不买房,一切都白忙”意味什么
民生标准不能就低不就高
对神木免费医疗不妨多些期待
药价喊痛,计将安出
缺少廉价救命药比缺医更令人揪心
景区涨价潮下百姓只能学李白“梦游”
雨天“各扫门前电”也当成为一项制度
对无狗社区不妨来点宽容
“戒烟入医保”未尝不可
反低俗与禁烟的共同纠结
苹果砸昏女婴,让谁抛物谁负责
西南大旱,揪心的不仅是那片土地更是民生
第四辑个体观照
——关心人物命运与处境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命运与他人息息相关,从细微处观照个体,也是对社会整体的触摸,倾注悲天悯人的大爱。
院士之乡的共同密码是教育
米粉店的送学喜悦激荡人心
“零分考生”再高考诠释读书真谛
接受平凡比考上状元更需要勇气
为后一名颁奖体现尊重之道
每一份辞职信里的情怀都值得珍惜
通讯录与亲情之间隔着多少无奈
出租车载着大家共同的职业变迁
记者当官照不亮新闻人的前程
每种职业选择都有必然的承担
落实休假不能仰仗领导开恩
上班听音乐被辞退须依规行事
“小马云”的父亲才是生活的样本
“三轮车夫博士”应有复制的意义
“杜拉拉”可拉得起底层的困顿
范雨素让生活更坚强励志
“奖痴”何止是一个杜老师
第五辑生命敬畏
——传递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仁者爱人,人文精神的核心在于敬畏生命,唯有敬天爱人的文字,才能散发同理心的温暖。
“人”的脚步将永不会停歇
从“泰坦尼克号”到法航空难人类走了多远
人机大战的赢家永远是人
医学有禁区,科学有红线
川航迫降事件:查清原因是对机长的好致敬
医生先人后己诠释了生命权平等
追思牺牲毕业生的传统令人起敬
有故事的毕业戒指才值得珍藏
站着吃饭的教育其实已经跪了
别把喝厕所水的荒诞当励志
救援队员遇难当警醒任性游客
野猪进校园别当网红看
敬畏生命就是在保护自己
生命教育不提倡捉蜗牛
待产孕妇跳楼身亡:保护产妇安全比分娩方式更重要
敬畏医学才是对生命的好保护
读懂男助产士对母婴的关爱
治癌医生患癌去世验证医学不易
第六辑人性体察
——彰显感动人心的力量
人性中的那些真善美,爱与温暖,奉献与付出,从来都有着感动人心的力量,需要评论的眼光来发现放大,让生活多些美好与向往。
临危惦记父母闪耀英雄的人性光芒
生命纸条透出的修养令人起敬
那位组织自救的女士才是灾难中的主角
用义工阿福的精神为国家造福
像田家炳那样诠释财富的意义
救摔倒老人就是合格的答卷
那个没参与调包的服务员是谁
“仙女寝室”闪亮生活的美好追求
爱心厨房生着人间友爱的烟火
“勿需让座”胸牌自带了一份善良
“7元公益餐”因尊重而温馨长久
“爱心冰柜”需要真爱来温暖人心
3.6亿元成了揣进我们怀里的兔子?
火晶柿子红了,给树上留点诚信吧
第七辑环境牵挂
——以环保视角关切人类命运
每一个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环境好我们才能生活得更好,评论对生存环境的深沉牵挂,就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文化遗产遭劫是人类共同悲剧
节能概念,武汉也应有大作为
亮化的城市需要有处安静的暗夜
每次灾难都让国人忧心远方的困顿
一只蜱虫咬出的乡村公共卫生困境
猪流感的“定时炸弹”是怎样引爆的
“要钱不要命”要的是别人的命
请读懂“黄昏天”的烟火味
别辜负比大禹还早的治水奇迹
记住为保护丹顶鹤牺牲的姐弟
每一棵古树都是我们的乡愁
家里有矿还真不如家里有树
银杏雨预警晒着怎样的得意
神农架申遗成功后保护责任更大
江豚保护升级,更盼降级之日
“水怪”乌龙折射垃圾污染之痛
|
內容試閱:
|
自 序
情怀是一种责任感的态度
时评人李方认为评论文章有四重境界:一是把众所周知的道理讲清楚;二是讲出别人想不到的道理;三是权威;四是有情怀。李方:《评论的境界》,载《中国记者》2002年第5期。
杂文家徐迅雷说,我在大学兼课,主要讲授新闻评论的写作,我的新闻评论实践课程的基本框架是认知、情怀、表达“三部曲”。徐迅雷:《只为苍生说人话——徐迅雷自述》,载微信公众号“只为苍生说人话”2016年6月6日。
评论要有情怀,常见于评论人之口。“情怀”这两个字,大家都不陌生,经常会用到、感受到,诸如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情怀,也经常会说,谁谁谁是个有情怀的人。
可什么又叫情怀?又似乎少有人认真来思考“情怀”二字的含义。根据百度词条,情怀可以理解为:(1)古汉语动宾结构的倒装词。情怀即“怀情”。其中,“怀”有“怀有”“拥有”之意。(2)偏正词组。情怀,即“情之怀”。其中的“怀”有“心胸”“胸怀”之意。
无论怀情,还是情怀,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有一种情绪或感情在其中。评论的情怀同样如此,有起码的情感诉求、情感倾向。
中国人写作,素来讲究一个“情”字。刘勰认为文学作品必然有一定的文采,但文和采是由情和质决定的,所谓为情造文,先有情怀,才有其他的辞藻表达。“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又说:“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文心雕龙?情采篇》)
著名报人梁衡说,为文先要激动,不激动就莫为文。这个激动,就是先要有情的意思。
可见,未成曲调先有情,是文章写作中的硬核要求,这个“情”字决定文章的好坏与走向。没有情怀就写不好文章,有情方能成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情怀当然是要怀情,要有感情的诉求,但又不是简单的情感倾注,不是浅表的情绪表达,而是一种“述志为本”,即这个感情是有立场与倾向的,是为了表达某种思想。诸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都体现出心系天下的大情怀,也是一种理想与意志,其情怀与述志是天然一体的。
因此,情怀就是一种态度与诉求。为什么要流露这样或那样的感情,是有原因的。正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评论来说,这个情怀的“述志”,就是评论的主张。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是有出发点与倾向的,为了什么而下笔、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有什么看法与建议,要表达一个怎样的态度与观点,就是情怀的立足点。这个让你表达的冲动与初衷,即评论的情怀,诸如对公共利益的守护、对个体命运的观照、对激浊扬清的诉求、对正义的伸张、对邪恶的谴责、对社会进步的推动、对人心的触动,等等,这些让你下笔的动因,就是朴素的情怀。这个情怀,也是出于社会责任感之下的情绪,因责任感而生发的立场。
这个情怀,也可以理解成评论的价值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少华认为,在好的作品中,作者贡献的认识价值与他们的情怀往往融为一体。“新闻评论中的所谓亮点不是虚的。它们体现在评论者提供的认识价值和作者表达的情怀之中。”马少华:《从同一个事实出发,评论有着不同层次和色彩》,载“红网时刻”2019年5月6日。情怀与认知密不可分,不同的认识水平、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导出不同的情怀诉求。同一个新闻事件,是同情张三还是李四,取决于作者的价值判断与立场。
评论的情怀不是浅表的以情动人,实是贯穿全文的态度与主张,每字每句都为此而来。这个情怀是心怀良善,是对和谐社会与美好生活的追求。作家三盅说,凡书大悲悯写大情怀者,无不于唱尽沧桑声嘶处,摘一朵野花自珍。因此,情怀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悲天悯人的柔软,凡对他人、对世界的牵挂与关心,对积极向上的人事物的鼓励,都可视作情怀的外溢。
情怀原不分大小轻重,所谓家国情怀本就一体,无论大至心系天下,小至忧怀个人,都是一样的浓烈,有着同等分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在评论写作中,基于所触及的题材,在此将情怀分为时代情怀、公共情怀、个体情怀,等等,只是为了梳理以往的作品。
梁衡说,写作就是一种感情和思想的喷发。你可能在学识、技巧各方面已有足够的准备,但是没有一个契机,它还是不能成文。这个契机,实则是外界所带来的触动,外部对内心的震颤与共鸣。有了这个催动与唤起,才有话语的倾吐。所以,为文要激动梁衡:《为文要激动》,载《梁衡散文中学生读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一篇好的评论,一定是有激动在先,有话要说,不吐不快。硬挤出来的观点,打动不了自己,也打动不了别人。
评论是要表达观点的,有情怀的评论,就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喷发。为什么要喷发,因为有主张要申达。韩愈也认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及出乎口而为声音,其皆有弗平者乎?”(《送孟东野序》)
不平则鸣,跟为文要激动是同一个意思。激动者,情为所激,心为所动。徐迅雷也说,每每写作,皆因情之所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思发在花前,有情方著文。评论工作缘事而发,因新闻而起,这个激动与情怀,当然是要与时代脉搏、与公共利益、与个体命运同频共振的,这样的观点才不会脱离实际,才不会空洞无物,才能接地气,才能触摸时代脉搏与民生关切。
另外,对评论人来说,保持理性也是一种对苍生负责的悲悯之情。不煽动、不跟风,以证据的力量和对公共利益的深入思考为基础,守卫社会的价值底线,捍卫常识,同谣言和偏激保持距离,这本身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与公共情怀。
因此,情怀不是煽情,不是为了迎合某种情绪的跟风站队,更不是去撩拨挑动读者的情绪,恰恰是出于责任感的意见伸张,站在公共立场上的公允表达,以不偏不倚的态度进行关切与观照、体察与体恤,实现促进社会和谐与生活美好的善良愿望。
可以说,情怀是一种情感与理念,是一种责任感之下的态度与主张。或者说,就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为了担当社会责任而表达出的情绪与诉求。
这本评论集,是笔者个人关于评论情怀的一些浅显体会与探索。什么叫评论的情怀,也许我还远远没有悟到真谛,但愿以个人陋见,抛砖引玉,求教于方家。以期评论的情怀能得到更多倾注,能传递积极向上有激励作用的正确价值观,让人看到前行的希望、方向与力量,愿温和、温暖的文字能对世道人心多些抚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