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09.8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99.7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6.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3.8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7.4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HK$
44.6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HK$
134.2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HK$
50.4
|
編輯推薦: |
在台湾,无人不识王鼎钧。
在大陆,读者常常问:谁是王鼎钧?
王鼎钧,1925年出生于山东兰陵。抗日战争爆发,他在山东老家跟着父亲打游击。1942年,穿过日占区,到达安徽阜阳就读国立二十二中学。抗战末期,他成为国民党宪兵,历徐州、南京、上海、葫芦岛、沈阳,洞悉国民党真实面目。1949年,他在天津被解放军俘虏,穿着解放军服跋山涉水,逃到台湾,乱中景象尽收眼底。1950年代,他进入(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做编审组长、节目制作组长、专门委员,先后主编台北扫荡报副刊,台北公论报副刊,担任《中国时报》主笔和人间副刊主编,幼狮公司期刊部总编辑。阅尽台湾文化界内幕和各色人物的苦辛与沉浮。
他的创作生涯长达大半个世纪,长期出入于散文、小说和戏剧之间,著作近40种,以散文产量*丰,成就*。在台湾,他是当之无愧、家喻户晓的当代华文文学大师。被誉为一代中国人的眼睛。
王鼎钧先生说:对日抗战时期,我曾经在日本军队的占领区生活,也在抗战的大后方生活。内战时期,我参加国军,看见国民党的*状态,也看见共产党的全面胜利,我做过俘虏,进过解放区。抗战时期,我受国民党的战时教育,受专制思想的洗礼,后来到台湾,在时代潮流
|
內容簡介: |
前后十七年,王鼎钧写就回忆录四部曲,显示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昨天的云》是回忆录四部曲的*部,写故乡、家庭和抗战初期的遭遇。作者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及种地劳作信手拈来;同时将个体的遭遇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以小见大,在朴素无华中显示出一种深度和力量。
《怒目少年》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二部,记录的是1942年夏天至1945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的经历、见闻与思考。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作者如散落的一颗小小的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关山夺路》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三部,着力描述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之间各色人物的面目与选择,以此来对应和诠释被遮蔽的真实历史。它也触及内战期间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并通过亲身体验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行为方式之差异,揭示一方败退一方胜利背后的谜局。前后十七年,王鼎钧写就回忆录四部曲,显示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昨天的云》是回忆录四部曲的*部,写故乡、家庭和抗战初期的遭遇。作者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历史掌故及种地劳作信手拈来;同时将个体的遭遇置于宏大的社会背景中,以小见大,在朴素无华中显示出一种深度和力量。
《怒目少年》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二部,记录的是1942年夏天至1945年抗战胜利,一个中学流亡学生辗转安徽阜阳、陕西汉阴等地的经历、见闻与思考。在这一场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中,作者如散落的一颗小小的棋子,深味流亡学生的生存境况,见证了一个个普通中国人的遭际命运,也从细部揭示出兵痞、学潮、乡村自治、青年军形成的因果及社会的众生百态。
《关山夺路》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三部,着力描述不同身份、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之间各色人物的面目与选择,以此来对应和诠释被遮蔽的真实历史。它也触及内战期间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并通过亲身体验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的行为方式之差异,揭示一方败退一方胜利背后的谜局。
《文学江湖》是王鼎钧回忆录四部曲的第四部。从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撤退去台湾,到1978年移民美国,作者用三个十年,从个人的视角感受和记录了台湾的大历史和一己的小悲欢。作者亲历的文学江湖是台湾风云变幻三十年的缩影:从五十年代初期的困窘和茫然,到白色恐怖中的屈辱和惊慌,再到冷战时期的心理疲惫,及台湾经济起飞
|
關於作者: |
王鼎钧 山东省兰陵人,1925年出生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之家;1949年到台湾,服务于(台湾)中国广播公司、(台湾)中国电视公司,还曾担任过多家报社副刊主编;1979年应聘至美国的大学主编双语教材,之后定居纽约至今。
王鼎钧的创作生涯长达半个多世纪,著作近四十种。从六十年代早期的作品到1975年《开放的人生》,再到八十年代初期《作文七巧》,其人生四书、作文四书等作品在台湾销行极广,至今不衰。
自七十年代末期起,王鼎钧开始了《碎琉璃》等独树一帜的文学创作;1988年《左心房漩涡》出版之后,更被誉为当之无愧的散文大师。
从1992年至2009年,王鼎钧历时十七年陆续发表回忆录四部曲。这四卷书融人生经历、审美观照与深刻哲思于一体,显示一代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
|
目錄:
|
《昨天的云》
兰陵及附近有关地图
本书中所述及的兰陵(1941年)
小序
第一章 吾乡
第二章 吾家
第三章 我读小学的时候
第四章 荆石老师千古
第五章 血和火的洗礼
第六章 战神指路(一)
第七章 战神指路(二)
第八章 战争的教训
第九章 折腰大地
第十章 田园喧哗
第十一章 摇到外婆桥
第十二章 热血未流
第十三章 插柳学诗
第十四章 母亲的信仰
《怒目少年》
由兰陵至阜阳路线示意图
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西迁主要路线示意图(第一图)
国立第二十二中学西迁主要路线示意图(第二图)与生命对话(代序)
第一部
1 出门一步,便是江湖
2 最危险的事情最简单
第二部
1 我,一个伪造的人
2 要皇宫,还是要难民营?
3 撒豆成兵,聚沙成塔
4 我是校长,不是总司令
5 我一定能带好你们几千个娃娃
6 入鲁并未认真实行?
7 战争是一架机器,制造秘密
8 师友,在光阴里
9 莫等闲小看了疥癣之疾
10 将门子弟品尝抗战滋味
11 这样那样,渐渐长大
12 都是生物惹的祸
13 小说女主角会见记
14 贫穷的母亲养育了太多的孩子
15 五叔毓珍
16 一百块钱欠了四十年
17 群众的愤怒转向了
18 那天,战争几乎吞噬我
19 我不敢感谢上帝
第三部
1 跟着摩西过红海
2 梦中,文峰塔上的歌声
3 从流亡三部曲中醒来
4 把好酒留到末日
5 世界上最长的散步
6 黄土平原上一行脚印
7 宛西,我闻我见我思
8 汉江,苍天给我一条路
9 一个读庄子的人谈论政局
第四部
1 如果这里就是江南
2 最好的哲学老师
3 凡是你不知道的事就是新闻
4 从军文告引发澎湃的热情
5 悲壮与荒谬:无可评论
6 牛老师,戏剧与人生
7 新师表如此如此
8 孤雁不堪愁里听
9 爱情,苦闷的象征?
10 千里万里,爱情的网罗里
11 打日本,我过足瘾了!
12 总得让我想一想
13 抗战胜利,别有一番滋味
14 形象是日渐磨损的币面
15 迟到的歌声:散了吧
16 王吉林:死有锐于利刃
17 兴安日报,文学之路第一步
第五部
大结局
附录
难忘的岁月
《关山夺路》
王鼎钧关山夺路略图名词带来的迷惑和清醒(代序)
第一部
1 竹林里的决定,离开汉阴
2 宪兵连长以国家之名行骗
3 参加学潮,反思学潮
4 最难走的路,穿越秦岭
5 新兵是怎样炼成的(上)
6 新兵是怎样炼成的(下)
7 两位排长怎样庇护我
8 南京印象 一叠报纸
9 南京印象 一群难民
10 我爱上海我爱自来水
11 我所看到的日俘日侨
第二部
1 沈阳市的马前马后
2 宪兵的学科训练
3 宪兵的勤务训练
4 我第一天的差事
5 左翼文学熏陶纪事
6 我从文学的窗口进来
7 东北一寸一寸向下沉沦
8 小兵立大功幻想破灭
9 我的名字王鹤霄
10 贪污哲学智仁勇
11 秦皇岛上的文学因缘
12 由学运英雄于子三看学潮
13 满纸荒唐见人心
14 山东从洗衣板到绞肉机
15 山东天敌之下的九条命
16 东北,那些难忘的人
17 滚动的石头往哪里滚
第三部
1 天津中共战俘营半月记
2 为一只眼睛奋斗
3 胶济路上的人间奇遇
4 上海市生死传奇(上)
5 山东青年的艰苦流亡
6 上海市生死传奇(下)
写在《关山夺路》出版以后
参考资料
《文学江湖》
代自序
有关《文学江湖》的问答
十年灯
用笔杆急叩台湾之门
匪谍是怎样做成的
我从瞭望哨看见什么
投身广播见证一页古早史
张道藩创办小说研究组
小说组的讲座们
胡适从我心头走过
广播文学先行一步
反共文学观潮记
特务的显性骚扰
我与《公论报》的一段因缘
难追难摹的张道藩
走进广播事业的鼎盛繁荣
十年乱花
我从胡适面前走过
魏景蒙一半是名士一半是斗士
方块文章画地为牢
艺术洗礼现代文学的潮流
霓虹灯下的读者
我能为文艺青年做什么
特务的隐性困扰
省籍情结拆不完的篱笆
张道藩的生前身后是是非非
冷战时期的心理疲倦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亮光
十年一线天
你死我活办电视
乡土文学的旋涡
与特务共舞
我和军营的再生缘
我与学校的已了缘
我与文学的未了缘(上)
我与文学的未了缘(下)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王鼎钧台湾时期文学生活大事记
|
內容試閱:
|
你一定要读王鼎钧
李昕
对于王鼎钧,可能有些读者并不熟悉。但是王鼎钧这个名字,在台湾却是家喻户晓。这里甚至用得上那句话:凡有井水处,即见鼎公书。我一直想不清楚,柏杨、李敖、白先勇、龙应台、陈映真等,我们的读者早已耳熟能详,但为何鼎公却独独被严重忽视?但鼎公的被忽视,或许与他本人的低调和超拔脱俗的性格有关。鼎公其人,似乎并不在意他的书多出一本还是少出一本,也不在意读者对他的评价,并不急于为自己做推销。所以直到今天,三联居然能以挖隐士的方式推出这位大师级的作家,出版他的回忆录四部曲。
鼎公的作品,用他本人的解释,广义上都是散文。狭义上又分两类,即回忆录和随笔类的散文。鼎公的回忆录四部曲,洋洋一百万言,博大而丰富,厚重而深沉。他现已90高龄,一生经历丰富坎坷。我的经历很完整,我想上天把我留到现在,就是叫我做个见证。所以进入晚年以后,他觉得自己阅尽人间沧桑,万语千言郁积心头,不吐不快。然而他写完回忆录前两册《昨天的云》和《怒目少年》之后,忽又搁笔停止写作。为什么?因为他感到自己还没能超越过去长期接受的狭隘的观念和立场,他不想使自己对于历史和人生的观察和思考带有任何偏见。于是他在静静地等待,等待自己的心灵归于平静,等待自己的灵魂进入超然的境界。一直等了13年,才继续写作了回忆录中的后两部《关山夺路》和《文学江湖》。所以他说自己是用等了一辈子的自由,写尽二十世纪中国人的因果纠结,生死流转。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在回忆录中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想,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居乎其上,一览众山小。
从另一方面说,许多人写回忆录,是因为人们总是最关心自己,最忘不了自己;而大部分读者并不爱读别人的自传,也是因为别人的自传与自己无关,但鼎公的回忆录不同。他作为二十世纪百年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人,并不是为自己写作。他说:我不是写自己,我没有那么重要,我是想借自己的受想行识反映一代众生的存在。希望读者能了解、能关心那个时代,那是中国人最重要的集体经验。所以,他的回忆录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一代中国人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的缩影。
作家杨照说:王鼎钧写出的,是从那个时代走出来后,留在身体里,永远的疤痕和恐惧。中国近代史专家高华去世以前的最后一篇文章(遗作),也是推荐鼎公的《文学江湖》,他说从本书中既可窥见这三十年世事人情和时代潮流的演变,也能感受对国家命运、历史教训的独立思考,是一份极具历史和人文价值的个人总结。近几年以回忆录《巨流河》风靡的学者齐邦媛,也对鼎公表示推崇,称赞书中充满了人间至深至纯的情义。的确,鼎公的四部回忆录和《巨流河》一样,写历史沧桑,抒家国情怀,具有很强的情感震撼力和很高的思想认识价值,所不同的,是它的题材更广阔,内容更厚重,因而主题也更为宏大。
至于鼎公的随笔类散文,一些读者或许知道他非常著名的《人生四书》和《作文四书》。那是伴随着一代读者成长的经典性作品,想起它们,就如同我们想起当年在中学课本里时常出现的散文名篇一样。鼎公的散文,文笔极佳。抒真情,写真意,妙语连珠,信手拈来。有诗情,有哲理,篇篇美文,章章精品。我以为,这样的散文不是刻意写出来的,而是从心底里自然而然地流出来的,来自于一种人生境界。古人有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鼎公的功力,首先来自于他对于世事和人情的大彻大悟。同时,他也曾说过,我知道卑鄙的心灵不能产生有高度的作品,狭隘的心灵不能产生有广度的作品,肤浅的心灵不能产生有深度的作品,丑陋的心不能产生美感,低俗的心不能产生高级趣味,冷酷的心不能产生爱。一个作家除非太不长进,他必须提升自己的心灵境界,他得"修行"。所以他的作品,是一位文学大家的人格与才华的双重见证。仅就这些散文作品文字上所显示出的才华来说,我以为,那种圆熟、老到,那种融会贯通,那种炉火纯青的功力,能与他相提并论的恐怕不多。
有人喜欢以龙应台与鼎公相比,可能是因为龙应台写过人生三书(《目送》《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鼎公写过《人生四书》。我在三联的一次作品推广会上,曾向一些书店介绍过鼎公。我说,王鼎钧写回忆录,水准不输给齐邦媛;写散文,水准不输给龙应台。当时有人把我这一类比用微博发到网上,结果没想到引起一些网友质疑,说龙应台怎能和王鼎钧相比?我后来想,网友们或许有些道理,龙应台固然是非常非常优秀的散文家,几乎可以称作散文圣手,但王鼎钧是散文大师,是散文崛起的山梁。
二十年前,作家陈子善推荐董桥,用的题目是你一定要读董桥。于是董桥的作品大红大紫。我觉得,董桥确实值得一读。他的作品小巧而圆通,遣词造句讲究,布局谋篇精致,富于文人雅趣,实属当今少见的美文。但相形之下,鼎公的作品,则以格局和气象见长。喜欢散文的读者,若想领略举重若轻的大家气象和行云流水的大家风范,我想对他们说:你一定要读王鼎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