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HK$
80.2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編輯推薦: |
感悟老子的智慧,聆听老子遥远的召唤。
《老子新说》是对《道德经》及老子思想的解读。
《老子新说》分两部分,分“正篇”是对《道德经》八十一章的分章解读,作者的解读既有对文本的分析,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老子的智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第二部分“辅篇”是对老子及其思想的评说,收录了作者的五篇文章。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对《道德经》及老子思想的解读。本书分两部分,部分“正篇”是对《道德经》八十一章的分章解读,作者的解读既有对文本的分析,又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老子的智慧,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第二部分“辅篇”是对老子及其思想的评说,收录了作者的五篇文章。作者认为老子的哲学是主阴贵柔的生命哲学:一方面老子哲学具有阴柔之性,贵柔守雌,“致虚极,守静笃”;另一方面老子哲学是对生命的颂歌,老子不仅把人的生命看成一个自然的运动过程,而且也看成生命主体按照天道的法则不断完善自身的过程,道就是不息的生命活力。
|
關於作者: |
牟钟鉴,著名学者。1957-1965年底,在北大哲学系攻读哲学专业本科和中国哲学史专业研究生,师从冯友兰、任继愈、朱伯崑诸教授。毕业后进入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后调入中央民族大学。现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宗教学学科学术带头人,荣誉资深教授。
|
目錄:
|
Ⅰ 道——通往和谐之路(代序)
正篇 老子新说
003 一章
008 二章
012 三章
016 四章
019 五章
024 六章
026 七章
028 八章
031 九章
034 十章
037 十一章
040 十二章
043 十三章
046 十四章
049 十五章
052 十六章
056 十七章
059 十八章
062 十九章
065 二十章
068 二十一章
071 二十二章
074 二十三章
076 二十四章
079 二十五章
082 二十六章
085 二十七章
088 二十八章
091 二十九章
094 三十章
096 三十一章
099 三十二章
101 三十三章
106 三十四章
108 三十五章
110 三十六章
114 三十七章
117 三十八章
121 三十九章
124 四十章
127 四十一章
132 四十二章
136 四十三章
138 四十四章
141 四十五章
145 四十六章
149 四十七章
151 四十八章
155 四十九章
157 五十章
160 五十一章
162 五十二章
164 五十三章
167 五十四章
171 五十五章
175 五十六章
178 五十七章
184 五十八章
189 五十九章
192 六十章
195 六十一章
198 六十二章
201 六十三章
205 六十四章
209 六十五章
212 六十六章
215 六十七章
218 六十八章
220 六十九章
224 七十章
227 七十一章
230 七十二章
232 七十三章
235 七十四章
238 七十五章
240 七十六章
243 七十七章
246 七十八章
250 七十九章
253 八十章
256 八十一章
辅篇 老子评说
263 主阴贵柔的生命哲学
311 论 道
334 道是不息的生命活力
343 老子学说的魅力
363 老子其人其书
399 跋
|
內容試閱:
|
老子是人类的智慧大师,《道德经》是人类文化具原创精神的宝典之一。《道德经》对于中国文化的滋润涵养,其功至伟;它又在走向世界,成为现代人类进行文明转型所倚重的思想源泉。《道德经》以至简的文字积藏着至富的精思,成为智慧的孵化器,不断孕育出丰富的社会人生哲理,其妙化之潜力,令人叹为观止。《道德经》的贡献是对“道”的独特解说,建立起以“道”为核心理念的道文化体系,与孔孟儒学形成二元互补,与儒学、佛教形成三位一体,汇合成东方文化的奔流不息的浩荡长河。“道”是什么?“道”是通往和平幸福之路,它给人指示的是方向,并非某种不变的教条。“道”就在每个人的脚下,只要你从容自然地朝前走去,光明就在前头。
现代的世界,慈爱与仇杀交错,合作与对抗并有,安宁与流血同在,危机与希望共存,人类正处在一个文明发展的歧路口上。抛弃偏见,化解纷争,各得其所,相安相因,人类便有美好的前景;执著斗争,泛滥私欲,胁人从己,弱肉强食,人类就会走向衰亡。全球化时代的地球村必须是一个和谐的世界。老子已经在《道德经》里为我们提示了人类走向和谐的智慧,愿我们能够领略它实践它。
《道德经》讲和谐是有层次的。它的目标是“朴和”,即人们都能从对立、贪恶中摆脱出来,返朴归真,“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五十八章),这样的大朴未散的时代和社会不仅不需要礼法,也无需费力地提倡仁义道德,人们自然地和平友好相处,亲如一家,这当然是一种很高的社会理想,我们虽不能至,但要心向往之。
面对现实,老子提出许多解纷致和的理念和方法。计其大者有以下几项。
,慈和。老子的“三宝”之首便是慈。慈是爱心,要普施于天下,这是达到和谐的人性基石。他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四十九章)又说:“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二十七章)又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五十一章)爱利害相关的人、爱情意相通的人,一般人不难做到;但要像老子那样,爱不善者、爱反对自己的人,做到无弃人无弃物就很难了,而消解仇恨、普度众生又必须有这种博爱的心量。得道者想天下百姓之所想,为天下百姓之欲为,而且事业有成之时,不居功,不占有,不主宰,始终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这对于消解当代某些大国政治领袖的贪欲和霸气,无疑是一副清醒剂。各国政治家果能有慈爱玄德,天下何愁不能和谐?
第二,均和。社会之不和谐,往往由于贫富不均,甚至贫者更贫富者更富,遂引起社会冲突。老子指摘人间这种状态是违背天道自然的。他认为天道是公正的,“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三十二章)雨水普施,不辨贫富。“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七十七章)这是人间动乱的重要根源。人道必须效法天道,使财富得到合理分配,富者多出钱财以救助贫者,这样社会才会安宁。第三,柔和。社会矛盾冲突起于争夺,争权力,争钱财,争地盘,争名望,都想领先称霸,如果不能妥协,便诉诸武力,结果往往两败俱伤。老子则大力提倡柔和之性、不争之德,以期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他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八章)他把“不敢为天下先”作为“三宝”之一,主张贵柔守雌,树立谦让和奉献精神,像水那样滋润万物又总是往低处流。从争到让,从强到柔,人际关系整个改善了,矛盾便会迎刃而解。贵柔守雌、与世无争,是不是软弱无能的表现?非也。老子认为柔是指生命有深厚积累,富有弹性和韧性,不争是消解贪欲,积德为人,恰是真正强大长久之本,故“柔弱胜刚强”(七十八章),“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六十六章),其道理就在于得道者多助,无须乎个人去争强好胜。柔和是老子和谐思想的特色。
《老子新说》:
老子认为,人们经常嘲弄真理,是因为真理往往与常识相反,和人们的感觉经验相左,所以不容易把握。其实古人早就觉察到这种本质与现象互相矛盾的情况。所谓“建言”,指古人之立言,包含着许多精彩的辩证观点。“明道若昧”者,光明之大道看起来是隐晦不清的,例如和平的主张本来是世界发展的福音,多年来却淹没在斗争哲学的喧嚣之中。“进道若退”者,前进的道路总是曲折往复的,例如农业从集体化退到包产到户,看起来是倒退,实际上是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为尔后的现代化大农业创造条件。“夷道若颣”者,平坦的大道却好似不平坦,“颣”者,不平也,也可以说平坦就寓于不平坦之中。“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这三句可并在一起说。“建德”即健德;“偷”,怠惰也。三句的意思是德行高尚广大的人看起来是那么谦虚、平易、从容不迫;反之,德智不足者却往往趾高气扬、锋芒毕露,俗所谓“满瓶不响,半瓶咣当”也。“质真若渝,大白若辱”者,纯真的洁白的事物看起来好似变污含垢,是由于它能容纳和消解各种不良的东西。“大方无隅”,方正的人却没有棱角,因为他的方正体现在根本原则上,并不去计较小是小非,所以周围的人不觉得他尖刻难处。“大器晚成”本指的器皿总是后完成,后来用于人才的成长,以此鼓励年岁较大的人奋进不懈。这句话有两点可注意,其一从年纪上说,人文科学学者要晚成于自然科学学者,因为需要社会阅历的磨炼,生活出真知,苦难出思想,光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其二“晚成”不限于年龄,也许年轻而有大成就,然而他的投入和积累却远远超过同龄人而相当于年岁较大者。靠投机取巧和走捷径而成就大事业者,古来无有。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两句话成为美学的箴言。普通的音乐是声调优美的,普通的造型是多姿多彩的;然而美的音乐却在音符之外,的造型却不在形象之中。我们欣赏高级的音乐,它的演奏固然动听,由演奏而引发的人们心灵的震颤则更有价值,这种音乐不可聆听而能感受,思想境界不高超,感情生活不细腻的人是无法享受这种音乐的。造型艺术表现形象美,的造型艺术则应表现心灵美,而心灵美不是造作、表演的结果,乃是长期积累、自然生成的产物。
“道隐无名”有两义:其一大道成就万物而隐于万物,它并不独立自存;其二得道者隐于世间而不求知名,所谓“真人不露面”是也。真隐士有平常心,做平常人,不求虚名,亦不自视清高,而能与世玄同,浑然不觉。半隐士则欲隐还显,清高傲世,不即不离,虽欲无名而名已显扬,虽欲无事而事已缠身。假隐士则借疏离之态而获扬名之实,标榜清高而暗中媚俗,刻意追求隐居之名。隐士而有很高的知名度,可谓隐士乎?雷锋实心写日记,无心当英雄;雷锋之后有些钻营者昧心写日记,有意泄露,以骗取“英雄”称号,与大道相背而驰。《聊斋》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又是相当宽容的。“无心”为善即是天机自发、自然而为,这是境界。有心为善者,我意为善可赏,毕竟在客观上做了好事。但对于昧心假善、暗中作恶者,则要予以揭露,务必使其伎俩不能得逞。无心为恶者当然要谅解,但也要批评,其人也要反省改过,使动机与效果统一起来。
“夫唯道,善贷且成”,只有大道总是施与和成就万物,而不索取和占有,才是大道的真精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