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HK$
62.7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HK$
58.2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HK$
524.2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HK$
221.8
《
耕读史
》
售價:HK$
109.8
《
地理计算与R语言 [英] 罗宾·洛夫莱斯 [德]雅纳·蒙乔 [波兰] 雅库布·诺沃萨德
》
售價:HK$
121.0
《
沈括的知识世界:一种闻见主义的实践(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大思维:哥伦比亚商学院六步创新思维模型
》
售價:HK$
72.8
|
編輯推薦: |
40个直击心灵的议题,涵盖心理学应用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经常引发社会热议,由于行为不当或心情不悦造成的尴尬与不适,你是否感同身受?本书从分析个人性格到养成良好习惯,从处理家庭关系到应对职场社交,带你直面难以言说又司空见惯的心灵痛点,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解开你的困惑,助你正确处理情绪,积极面对人生
本书集结了87位心理学大师的著名观点,在你身处窘境或郁郁寡欢时,用温柔而直接的方式帮你解决问题,扫除精神成长的障碍。根除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发现问题的根源,本书旨在用科学、理性的视角带你了解心理问题的成因,从而与自己和解。因此,这是一本易读易懂的心理学入门读物,也是一本实用的生活指南。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易读易懂的心理学入门读物,也是一本实用的生活指南。
40个直击心灵的议题,从性格分析到习惯养成,从家庭关系到职场社交,涵盖心理学应用的方方面面。
87位心理学大师,用温柔而直接的方式帮你扫除精神成长的障碍。
本书能解开你的困惑,助你正确处理情绪,积极面对人生。
苏格拉底曾说过:“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
“日常人文课”想告诉你:人生无处不反思!哪怕是柴米油盐的日常疑惑,也能从古往今来的人文大师那里得到靠谱的解答和接地气的建议。哲学会帮助你升华灵魂。政治学会教你解读世界和社会格局。女性主义能让你看穿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
经济学会赋予你理性经济人的思维模式。心理分析会使你更好地认识你自己。
翻开这套书,你将学会过一种经过反思的生活。
|
關於作者: |
萨拉·托姆利(Sarah Tomley),英国心理治疗师、作家、编辑。为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许多著作做出了贡献,著有《哲学书》《心理学书》《心理分析有社么用?》等。
|
目錄:
|
前言
章:我是个怎样的人?
我想吃掉后一块蛋糕,可是我为何因此感到内疚呢?
我喜欢独处,这很奇怪吗?
为什么我总是把事情拖 到后一分钟?
我是个关心他人的人,还是个“受气包”?
明明是对他人的言语攻击,却伪装成玩笑。为何会如此?
为什么糟糕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我身上?
游戏有什么好处?
如果我变得更自私,我会更快乐吗?
第二章:为什么我会这样做?
我总是每隔几分钟看一次手机,为什么我不能集中注意力?
我该怎样应对中年危机?
我平时很有礼貌,怎么会有路怒症?
为什么我总想做无偿的志愿者呢?
当她说“我穿这个显得屁股很大吗?”时,我为什么撒谎?
我有飞行恐惧症,该如何克服?
我为什么总喜欢飙车?
为什么我每天晚上都看肥皂剧?
我该怎么避免在见家长时出丑?
为什么我总是买同一品牌的产品?
第三章:他人
为什么我很难找到命中注定的那个人?
公司的新人为什么对我那么友好?
怎样才能阻止我青春期的女儿文身?
为什么我的伴侣如此没用?
我的伴侣明明很好,为什么我还是喜欢看帅哥美女?
我为什么被拉黑了?
为什么我的老板总是这么刻薄?
家人对于我来说是一场噩梦,我应该将他们割舍掉吗?
我的伴侣在对我说谎吗?
我的老板很酷。她干练、善于表达、有条理,穿着得体。为什么我不能像她那样?
第四章:发生什么事情了?
为什么我总说一些令人尴尬的话?
哈利 · 波特的真正魅力是什么?
我真的好后悔,我该怎么办?
我应该为了爱还是为了钱而工作?
为什么我总是选择买更贵的东西?
生命的意义何在?
第五章:我该如何提升自己?
为什么我瘦不下去?
我害怕在我的职业生涯中继续前进,怎么改变这种情形?
我如何才能更有创新思维?
我害怕公开演讲,怎么克服?
我应该像我爸爸希望的那样去考公务员,还是追求音乐梦想?
我怎样才能更好地渡过难关?
致谢
|
內容試閱:
|
前 言
心理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它始于19 世纪后期两位“心理学之父”出现之时:威廉 · 冯特(Wilhelm Wundt),德国科学家,创办了世界上个心理学机构(和实验室);威廉 · 詹姆斯(William James),美国哲学家。冯特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来研究思想,而詹姆斯则采用较主观的方法来研究思想。他那本著名的《心理学原理》(1890)探究了心理学的主观领域,包括意识、记忆、想象、推理、意图和意识流,此后这些主观领域激发了众多心理学家的兴趣。那么,心理学会成为一门艺术还是一门科学?
意识这一现象已被证明是个难解之题,巴黎萨伯特医院的内科医生让–马丁·沙可(Jean-Martin Charcot)的研究则使它更趋复杂。他提出,一些严重的生理症状(如失明和耳聋)可能由心理紊乱引发。沙可认为这一假设之所以能够成立,是因为意识能够被分成不同的部分,而这些不同的部分“彼此相互忽略”(如詹姆斯所言)。于是,无意识的概念诞生了。
几年后,一名年轻的内科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885 年来到巴黎,师从伟大的沙可。他着迷于人头脑中存在无意识领域的想法,并且开始相信大脑中这一不可触及的部分才是真正主导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根源。弗洛伊德意识到沙可正在研究的“歇斯底里”症状不仅有心理上的根源,而且它在某种程度上含有深意。他推断,如果无意识可触及(也许表现为梦、口误和词语联想的形式),那么其含义就能够被识别,症状也可以得到缓解。这就是“谈话疗法”或者精神分析的开端。
一门分裂的学科
心理学和心理治疗(包括精神分析)在看待自己时极为不同,且常不能以的尊重来看待对方。心理学家热衷于与冯特为伍,宣称他们的工作科学又客观;而心理治疗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被测量和证明,因而令人质疑。心理治疗师对心理学也同样持怀疑态度:治疗师认为,心理学家可能在研究大脑功能,但是他们忘记了人本身。思想不只是大脑,人也不是机器,尽管行为主义者极力把人说成机器。治疗师所针对的心理学家包括B. F. 斯金纳和约翰·华生,他们的研究在20 世纪50 年代曾主导这个领域(和公共意识),而且他们似乎证实人可以轻易地、可预见地对刺激产生条件反应,就像动物一样。
他们的研究受到认知运动(始于20 世纪50 年代)的质疑,并且通过阿尔伯特·艾利斯和亚伦·贝克的研究进入公共意识领域,终以认知行为疗法告终。这些心理学家认为,在刺激和行为主义者所研究的反应之间存在一个“中介过程”,如知觉、记忆或注意力,这是我们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关键之处;而且通过研究这些过程,我们能够理解我们所有的心理加工过程。
就在辩论激烈之际,精神分析学派坚持认为,人类思想的某个层面无法通过认知或外显行为的研究来理解。在20世纪90 年代,神经科学领域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同样的事情:人大脑中某一部分是以内隐的方式,在意识之外进行工作(“思考”)的,它控制着我们大多数的行为、设想和期待。当代心理学家如丹尼尔· 卡尼曼已经充分地研究过大脑的无意识偏差,而神经科学家如雅克· 潘克塞普已经揭示了七种人类关键情绪对应的皮质下活动的本质。
心理治疗师们和精神分析师们继续对心灵(即自我的神秘部分)保持着兴趣。自我的神秘部分的行为可以从令当事人都费解的非理性行为和偏好看出。治疗师如埃里克·伯恩和卡伦·霍尼认为,我们拥有远远不止一个自我,我们有数个自我。梅兰妮·克莱因认为,我们甚至把其他人也一分为二,认为他们完美或者不堪。而所有这些取决于我们的早期学习,早期学习显然决定了我们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默认理解。
经历铸造心理
本书采用问答的形式来关注一些世界著名心理治疗师、精神分析师和心理学家的理论如何解决日常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不同的视角去理解人类奇妙的心理世界,以及人类共同拥有的脑力和不同个体心理的独特性。正如心理学家安道尔·托尔文所说,我们是可以在头脑中进行时间旅行的生物。因此,本书将邀请你看向过去和未来,尤其要仔细审视当下。对本书呈现的许多观点,你可能会产生抵触,但是正如弗洛伊德所说:“人们因为难以忍受的牙疼去看牙医,可是当牙医用一副钳子补他的坏牙时,患者却又猛地推开牙医的手臂。”似乎没有人完全愿意面对自己的许多不同面,弗洛伊德也不例外。所以,尽情地挑选你的真相,并且注意你“本能地”回避什么吧。我们比自己以为的要知道得多;而我们的思维也比我们知道的要活跃得多。
我想吃掉后一块蛋糕,可是我为何因此感到内疚呢?
产生这种想法会让人有点内疚。弗洛伊德认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种带有内疚感的想法处于核心地位。我们产生某种欲望, 然后对它进行评判,而在决定怎么做之前,内心的欲望与评判会进行快速的、反复的斗争。这个过程一遍又一遍地发生。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是因为大脑发展出了三个相互冲突的部分,即本我、自我和超我,而这三者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尽管这三个部分指导着我们的一言一行,但大多数时候,我们甚至无法意识到它们在做什么。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是一个涵盖一切事物的庞大理论——它不只解释某一件事,比如为什么会害怕蜘蛛、为什么会坠入爱河、为什么会否认永生、为什么会喜欢吃汉堡包。这个理论解释了所有这些事情。弗洛伊德致力于准确地描述大脑的结构和运作方式,尽管他手头上完全没有科学工具来达到这个目的。有趣的是,如今许多神经科学家又回到弗洛伊德的理论,希望用它来解释他们利用大脑扫描技术看到的现象(作为一名神经生物学家,弗洛伊德本人一定也很想玩这种技术)。
然而,回到19 世纪90 年代,弗洛伊德研究心灵的有效工具就是催眠。弗洛伊德与一位名叫布鲁尔的医生合作,布鲁尔医生发现,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女性的症状(比如咳嗽、窒息和肢体瘫痪)取决于“她们生活中令人印象深刻却被遗忘的场景”。布鲁尔帮助女患者回忆那些被长期掩盖的事件,这样做有助于治愈她们歇斯底里症的症状。弗洛伊德惊讶地发现许多女性身体的不适完全消失了。
精神分析的诞生
弗洛伊德把这种想法付诸实践,发明了后来被称为“谈话疗法”的治疗方法,即精神分析疗法。它以这样一个观点为出发点:许多发生在我们大脑中的事情是我们无法觉察到的。大多数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更不用说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即使我们能找到合理的理由来解释为何选择这个伴侣、这份工作或者这所房子,我们也没有真正地触及问题的核心。那些听起来很合理的理由似乎都很不错,但它们仅仅是自我必须赞同的声音,我们也只是听到了对话的结局。
心灵中存在不停对话着的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部分在童年期的不同阶段依次形成。弗洛伊德曾指出,本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人格结构。它是冲动、充满欲望的部分—它渴望进食、饮水、排尿、排便、保暖——简而言之,它不断地索取,而且的目标就是得到满足。如果它没有得到满足,就会让我们知道,毕竟我们很难不去理会一个啼哭的婴儿的喊叫声。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本我想要得到快乐和满足感,并且要立刻实现。
许多哲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婴儿那种无知的、难以控制的欲望只存在于某个阶段,这个阶段总会过去。但弗洛伊德的看法不同,他认为这种欲望会一直伴随着我们。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意识到他不可能使自己所有的欲望都得到满足——“现实”会成为他满足欲望的道路上的阻碍。这就促进了自我的发展,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能理解外部世界的现实,并决定什么时候以及如何满足本我的需求,或者是否需要忽略这些需求。
除了接受外部现实的冲击之外,自我还必须注意孩童心灵的第三部分,即超我,这是后发展起来的部分。这是心灵将外部世界的“规则”内化的部分,这些规则首先由父母传达给孩子, 然后由社会中的其他部分,比如教师和立法者来传达给孩子。
这个过程大致如下。本我想要吃一些美味的东西,比如巧克力,因此你发现自己很想吃巧克力棒。但超我会说:“你疯了吗?你已经超重啦。你所有的牛仔裤都不合身了。没人应该这么胖!你应该为自己感到羞耻!”自我则在这两个尖叫的家伙之间摇摆,一个坚持它想要的(你想要的)东西,另一个因为你想要这个东西而狠狠地批评你。超我的所为像“良心”一样,但它并不是一个明智的、理性的存在。事实上,就像本我对自己所有的欲望不加选择地接受一样,超我也是如此盲目——别人传达给它的“规则”,超我不经检查就将其内化,然后这些规则就像在后台设计程序一样指导我们今后的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
超我发出尖锐的批评,想要让我们服从它的命令。自我试图抵挡它的攻击,同时也观察着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并试图安抚本我,即要么帮助它接受损失,要么满足它的欲望。所以你可能会拿起巧克力,一边吃一边感到内疚,因为你的超我在不断地嘟哝着,它可能会继续传递尖刻的想法。或者,你也可以成功地抵制这种冲动(自我与超我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体验到一种带着一丝失望(来自本我,因为它的愿望被拒绝了)的优越感(因为超我实现了)。
有时候我们能意识到这些内在的冲突,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这是无意识的加工过程。弗洛伊德说,一些来自本我的愿望实在让人无法接受(比如“我想要和她做爱!”或“我要杀了那个男人!”),以至于我们想要立刻摆脱它们——假装我们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想法。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产生了一套绝妙的防御机制,它致力于将那些无法被接受的思想从我们的头脑中驱赶出去,将其隐藏起来,避免被其他人知道。这种防御机制无意识地运转,其作用是尽力避免我们因自己的想法和冲动而过度焦虑,这个过程发生得非常快,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
内部/外部冲突
我们来举个例子。想象你的老板做了一件非常令人恼火的事情,导致你有一种想揍他的冲动。这种冲动对你或其他任何人来说都是完全不可行的,所以你需要以某种方式“摆脱”这种冲动。有几种自我防御机制可以供你选择。你可能会让自己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否认);或者告诉自己办公室里的某个同事真的很想这样做(投射);或者你可以把这种冲动从它的真实对象转向一个更容易被人接受的对象,比如椅子腿,然后去踢椅子腿(替代);又或者你可能会表达与你真实想法完全相反的感觉,对他比平时更友好(反向作用)。我们的许多防御方法都是由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定义的,她指出:“无论防御是出于对外部世界的恐惧,还是出于对超我的恐惧,都是焦虑推动了防御的过程。”
弗洛伊德认为,大多数时候,我们能很好地处理这种外部或内部冲突,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为了控制我们的破坏性冲动和抵御超我的批评,自我做出的不懈努力表现得太过分了,这导致了焦虑、抑郁和无数的心理问题(或“神经症”)。他认为,的“治疗方法”就是以某种方式悄悄越过防御机制,回到初的意愿或愿望,去理解人格不同部分之间从一开始就产生的争论,带着勇气和全盘接纳的态度去接受那些难以接受的事情。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什么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所探索的事实或真相,被认为存在于我们有意识的、理性的头脑所无法触及的黑暗之中。后来的疗法,例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等,都坚持认为心理问题只需要针对有意识的症状就可以解决。但弗洛伊德认为,“当旅行者在黑暗中吹响口哨时,他可能会否认自己内心的恐惧,但其实他对自己为什么会吹口哨再清楚不过了”。他的观点既不科学,也不适合胆小的人。本书所呈现的大多数心理学内容似乎都在拼命地为我们的行为寻找不同的解释。弗洛伊德肯定会觉得这种努力散发出无限迷人的惊人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