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诛吕:“诸吕之乱”的真相与吕太后时期的权力结构
》
售價:HK$
99.7
《
炙野(全2册)
》
售價:HK$
78.2
《
女人的胜利
》
售價:HK$
55.9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66.6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3.8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0.6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7.4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乡村学校课程》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深化发展的政策基础和实践经验,借鉴经典课程理论模式,搭建了通俗易懂的乡村学校课程解释框架和操作思路,是乡村学校校长、教师和管理者学习课程理论与实务操作的实用参考书籍。
本书在整体叙事和专题布局层面,主要追问和回答:乡村学校的课程任务是什么?为了创造性地完成乡村学校课程任务,怎么制定课程规划?怎么运作课程实施?怎么开展课程评价?怎么进行课程管理?
本书秉持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希望促进乡村学校课程在理论认识与实务操作上的内呼外应,使之相互丰富、彼此提升。
|
內容簡介: |
《乡村学校课程》在理论认识与实务操作的层面探讨课程任务、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的概念、意义和价值,以在明确乡村学校课程两大任务(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任务;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开设任务)的基础上,促进乡村学校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具体课程实务操作事项上的知行合一。同时,尽可能地配置相应的实用案例,以便提供某种实务操作的参照样板,希望乡村学校可以模仿着做,同时给他们带来一些启发,激励他们创新着做。
|
關於作者: |
吴刚平,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理论、教师教育等。参与研制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标准,以及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推进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专业支持计划。获首届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赵晶,杭州师范大学讲师。获云南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受我国教育部留学基金及法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在法国巴黎第五大学及里昂第二大学访学。研究领域为法国课程与教学、教育学基本原理、考试研究等,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
|
目錄:
|
专题一 乡村学校课程任务
一、乡村学校的国家和地方课程实施
二、乡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困惑解析
三、乡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历史传统
四、校本课程的政策意义
专题二 乡村学校课程规划
一、乡村学校常用的课程规划概念
二、乡村学校课程规划实务
三、乡村学校专题教育整合课程规划
专题三 乡村学校课程方案例释
一、锡山高中学校课程方案例释
二、北秀小学学校课程方案例释
三、“环保酵素”课程纲要例释
四、“创意绘本”课程纲要例释
五、“沛县封侯虎”课程纲要例释
专题四 乡村学校课程实施
一、乡村学校课程实施事项
二、乡村学校课程资源建设
三、教学材料精选与教学内容确定
四、乡村学校校本课程实施调研例释
专题五 乡村学校课程评价
一、乡村学校课程实施方案评价
二、乡村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价
三、评价即学习的改革动向
专题六 乡村学校课程管理
一、乡村学校的国家和地方课程实施管理
二、乡村学校的校本课程开设管理
三、乡村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
|
內容試閱:
|
总序
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短板之一在乡村教育,源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乡村振兴不能没有乡村教育的振兴,这是由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所决定的;乡村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到了不容忽视的时期,则是我们必须要正视的现实。
国家近期出台的重大教育政策乃至国家发展战略对乡村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以及“统筹配置城乡师资,并向乡村倾斜,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等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教育行动”;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提出了“重点开展乡村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和名校长研修”“深入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优化乡村青年教师发展环境,加快乡村青年教师成长步伐”等部署,表达了党和政府对振兴乡村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坚定的决心。
振兴我国乡村教育,也是乡村学生、家长、教师共同的需要。乡村学生
需要优秀的乡村教师和校长,需要高质量的学校教育;乡村家长需要值得信任、能够开展创造性合作的乡村教师与校长;乡村教师和校长的职业生命与专业生活同样需要有品质的提升。
振兴乡村教育,更是关注我国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的研究团队多年来扎根中国教育大地,深耕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域,持续投入乡村教育研究。我们不仅奔赴云南、广西、江西、河南、安徽、湖北、甘肃、新疆等地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而且深度参与了乡村教育的发展过程,开展了大量的乡村教师与校长培训活动,推动了许多
乡村学校的发展,努力促进教育现代化的乡村样板学校和地区
的形成。
这样的努力一直在持续,而本系列丛书,就是我们对乡村教育研究成果的阶段性小结,也是我们面向乡村教育发展的未来而不懈探索的智慧结晶。
“乡村振兴中的学校发展”丛书分为“乡村校长培训”和“乡村教师培训”两个系列,分别由杨小微教授和李家成教授担任总主编,每个系列都由八本著作构成。“乡村校长培训”系列涵盖乡村学校公平、课程、规划,乡村教师专业发展,乡村学校信息化、评估,乡村校社合作,乡村校长领导力等内容。“乡村教师培训”系列涵盖乡村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学科教学,乡村教师科研,乡村班级建设,乡村学生心理辅导,乡村教师人际沟通等内容。我们依托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的学术资源,汇集了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西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科研人员,组成实力雄厚的编委会及作者队伍,参与丛书编写的成员均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我们期待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乡村教师与校长的培训教材、乡村学校变革的指导手册、开展乡村教育研究的参考书。我们期盼这套丛书的出版与发行,能为乡村教师和校长助力,让乡村学校变革不断获得新的力量;能为乡村教育研究助力,让中国乡村教育研究不断生成新的理论;能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助力,让中国乡村现代化与乡村教育现代化迈上互生共长的新台阶。
华东师范大学 杨小微 李家成
2019年5月22日
前言
乡村学校课程,对于许多教育研究者来说是个专业话题,很亲切,也很熟悉。但是,要把这样的专业话题阐释清楚,让人看个明白,获得教益,却并不容易。
一方面,是因为课程本身就是一个足够复杂的研究领域,需要讨论和澄清的问题一大堆,而且常议常新;另一方面,是因为乡村学校更是一个十分庞杂的集合概念,无论是在空间地域上,还是在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上,都是多类别、多层次的,五花八门,千姿百态,叙述起来总是会挂一漏万。更不用说,还有存在各种不同的读者群等需要详尽考虑却又难以周到照顾的影响因素。
尽管如此,本书还是不揣浅陋,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深化发展的政策基础和实践经验出发,借鉴经典的课程理论模式,搭建了乡村学校课程的基本解释框架和操作思路,作为乡村学校校长、教师和管理者学习课程理论与实务操作时可以酌加选择的一本阅读参考书籍。
本书无论是整体叙事,还是专题布局,都尝试着遵循从理论认识到实务操作的基本思路,来探讨乡村学校课程的具体问题,以便更加契合乡村学校校长、教师和管理者的实际工作需要,能够为他们更好地谋划和开展乡村学校课程建设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帮助。
从整体叙事来讲,本书主要是追问: 乡村学校的课程任务是什么?当我们明确了乡村学校的课程任务之后,我们就要接着思考,要完成好这些课程任务,乡村学校还需要做好哪些具体的工作事项?在某种意义上,明确乡村学校课程任务更多涉及的是课程理论认识的问题,做好课程事项则更多涉及的是课程实务操作的问题。
具体而言,乡村学校课程任务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实施好国家和地方课程,即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任务;二是开设好校本课程,即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开设任务。那么,要完成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及校本课程的特色化开设这两大课程任务,乡村学校就必须在学校和教师层面做好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基本工作事项。由此,本书建构出乡村学校课程任务驱动的课程认识和课程行动逻辑,以便在知行合一的意义上推动乡村学校课程建设。在本书整体叙事层面,这是一个从理论认识到实务操作的课程问题大链环。
从专题布局来讲,本书从专题二至专题六主要是分别追问: 为了完成好乡村学校课程任务,怎么制定课程规划?怎么运作课程实施?怎么开展课程评价?怎么进行课程管理?这些问题虽然也会分别涉及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以及课程管理的概念、意义和价值等理论认识问题,但更多涉及的还是实务操作问题。也就是说,在乡村学校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的每个实务操作事项上,也同样体现出具体课程事项驱动的认识和行动逻辑,以便促进乡村学校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具体课程实务操作事项上的知行合一。相对于整体叙事的课程问题大链环而言,这也是一个在本书专题布局层面从理论认识到实务操作的课程问题小链环。
只不过,在这些专题的具体课程工作事项问题小链环上,理论认识是基础,操作行动是重点。同时,在乡村学校的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等各个课程事项部分,都尽可能地呈现相应的实用案例,以便提供某种实务操作的参照样板,希望乡村学校校长、教师和管理者可以模仿着做,同时能给他们带来一些启发,激励其创新着做。
对于乡村学校课程,本书无论是在整体叙事结构上,还是在专题布局技术上,都希望秉持知行合一的思想理念,促进乡村学校课程在理论认识与实务操作上的内外呼应,相互丰富,彼此提升。
当然,本书建构的有关乡村学校课程的解释框架和操作技术,只是为读者提供一种据以完成乡村学校课程任务时可以酌加选择的可能模板,不可能也不应该作为解决乡村学校课程问题的参考。
恰恰相反,本书鼓励读者在参考本书解释框架和操作技术时,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开放的窗口,去探视和了解更多有关乡村学校课程的解释框架与操作技术,尤其是回到乡村学校教育实践本身,把乡村学校课程的解释框架和操作技术运用于乡村学校特定的课程实践中,寻求更加体现新时代乡村学校教育要求和具体学校实际的课程解决方案,更好地完成乡村学校立德树人的课程任务和教育使命。
吴刚平 赵晶
2021年3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