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和法国友人一起乘坐新干线去京都途中的事。那天,天气倒是晴和,但富士山周边却雾霭重重。从车上完全看不到富士山的风姿。初访日本的友人,半开玩笑地说:是不是富士山根本就不存在啊?对于他这句突如其来的玩笑,我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只好说:她只是非常任性,变幻无常罢了。听了我的话,友人的反应很有趣。他像是非常惊讶,反问我:富士山难道是女性吗?被他这么一问,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法语中富士山叫 le Mont Fuji,和le Mont Blanc勃朗峰le Mont Saint Michel圣米歇尔山一样都是阳性名词。我在说法语时,用的也是le Mont Fuji,但说起对富士山的印象,脑海中浮现出的,总是一个优雅的女子形象。
最早,以信仰富士山成立的浅间神社祭祀的是富士山神山之神就是女神,随后演变为祭祀木花开耶姬,其祭祀之礼延续至今。加之辉夜姬的故事、羽衣传说等,种种联想在不知不觉间令人勾勒出了富士山的这种女性形象。在为数众多的富士山绘画中,都曾绘有优雅艳丽的天女姿态。
在欧洲,故事则全然不同。自古希腊以来,山神就与雷神、风神、河流之神一样,被视为男性形象。在各种绘画作品中,也主要被描绘成孔武有力的男性姿态。友人诧异于我将富士山称为她,恐怕就是由此造成的吧。
人无法直接看到自己的脸。只有面对镜子,才能捕捉到脸上的特征。镜中的姿态,既是本人,也是从外部、他人的视角观察到的自己。美术建筑、绘画、工艺、文学故事、诗歌、戏剧 等艺术表现形式,也只有通过接受异域文化比如西欧文化的视角,再进行对比,才能使自身的特质更加明朗。
本书收集的各篇文章,即为从此类亦可被称为复眼的视角出发阐述的日本文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