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HK$
61.4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HK$
103.8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HK$
470.8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HK$
66.1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HK$
115.6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HK$
127.4
《
人世事,几完缺 —— 啊,晚明
》
售價:HK$
115.6
《
樊树志作品:重写明晚史系列(全6册 崇祯传+江南市镇的早期城市化+明史十二讲+图文中国史+万历传+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
售價:HK$
498.0
|
編輯推薦: |
从发现危机的本质、找到世界剧变的动因、理解世界的新常态,到认清货币运行的逻辑、寻找两大政策工具应对之策,再到回归本源,寻找金融新方位,走一条必经的改革之路
这既是危机阴霾之下艰难的选择,也是必走的道路,现在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刻。
危机还未走远,经济发展、金融改革、货币政策工具、新金融路径、国际化推进等方面还需要大思维、大举措、大突破。
|
內容簡介: |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主要经济体大规模救市之后,至今全球经济仍是整体低迷,还未走出危机。世界经济是否已进入整体性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新常态?为什么当今世界贫富差距、地缘政治矛盾、种族矛盾、社会冲突等明显激化?这将对传统经济金融理论和社会管理带来哪些冲击?在世界格局剧烈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21世纪会成为中国崛起的世纪吗?中国如何冲破危机?
此书阐述了中国整体战略,中国金融战略如何布局和有效推进,中国金融结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结构)以及货币政策(涉及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相关方面的政策、央行资产负债结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和金融监管体系等如何调整优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如何有效协调和配合,并对如何看待巨额国家外汇储备,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记账清算对货币金融的深刻影响,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如何理性看待和准确把握区块链、比特币和央行数字货币,中国金融如何在互联网新时代更好的发展,打造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作者长期在国有银行总行工作,工作经历非常丰富,特别是直接领导和参与了银行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工作,增强了国际化视野,增进了对货币金融(包括资金跨境流通与清算及国际货币体系)的理解,具有难得的实践经验。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上述若干重要问题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相信一定会对读者理解相关问题产生帮助!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主要经济体大规模救市之后,至今全球经济仍是整体低迷,还未走出危机。世界经济是否已进入整体性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新常态?为什么当今世界贫富差距、地缘政治矛盾、种族矛盾、社会冲突等明显激化?这将对传统经济金融理论和社会管理带来哪些冲击?在世界格局剧烈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21世纪会成为中国崛起的世纪吗?中国如何冲破危机?
此书阐述了中国整体战略,中国金融战略如何布局和有效推进,中国金融结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产品、融资方式等方面的结构)以及货币政策(涉及外汇占款和外汇储备相关方面的政策、央行资产负债结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和金融监管体系等如何调整优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如何有效协调和配合,并对如何看待巨额国家外汇储备,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记账清算对货币金融的深刻影响,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如何理性看待和准确把握区块链、比特币和央行数字货币,中国金融如何在互联网新时代更好的发展,打造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作者长期在国有银行总行工作,工作经历非常丰富,特别是直接领导和参与了银行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应对工作,增强了国际化视野,增进了对货币金融(包括资金跨境流通与清算及国际货币体系)的理解,具有难得的实践经验。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上述若干重要问题深刻而独到的见解,相信一定会对读者理解相关问题产生帮助!
|
關於作者: |
王永利,经济学博士,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89年5月进入中国银行总行,曾任资产负债管理部总经理,福建、河北省分行行长,2003年11月开始任总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以及副行长、执行董事,2014年4月转任研究员,2015年8月担任大型互联网企业网络金融板块CEO,2017年7月任大型期货公司副董事长。目前兼任共享金融百人论坛理事长、文化金融50人论坛理事长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等多家研究机构的学术委员。
曾直接参与1993年中国财会制度变革及1994年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在中国银行的落实方案制定,直接负责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中国银行的应对工作,参与了中国银行股改上市,主导了中国银行IT蓝图的实施与科技应用提升工作,负责财务预算和资产负债管理并有效规避了2013年的钱荒冲击,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以及非银行金融领域有广泛而深入的参与,对货币金融、财政税收、外汇储备、人民币国际化、信息科技、互联网金融、金融衍生品等,有丰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了很多深刻而独到的观点和见解,具有很强的全局意识、战略意识。
|
目錄:
|
序/Ⅰ
前言/Ⅲ
第一部分 世界正在剧变
第一章? 危机还没走远
金融危机的三大隐性导火索/ 003
全球需求不足,对理论和政策挑战不小/ 018
全球性贫富差距为什么越来越严重?/ 024
世界走过头了,危机远未过去/ 031
第二章? 存疑的刺激性货币政策
美联储缩表真有那么可怕吗?/ 053
货币的演变与总量调控/ 058
揭晓五大央行的资产扩张/ 077
仅靠刺激性货币政策难以抑制经济颓势/ 084
对美联储退出 QE 应该有准确的认识/ 089
第三章? 中国经济先机
世界格局剧变,中国风景独好/ 096
谁的 21 世纪?两大经济体的百年较量/ 107
全球经济调整,中国怎么变?/ 121
一带一路倡议 影响全球的重大战略规划/ 130
第二部分? 政策工具平衡
第四章? 中国的货币调控政策
中国的货币总量急需消肿/ 141
外汇占款波动,货币政策取向如何?/ 151
货币总量影响因素与调控政策把握建议/ 159
中美央行资产与货币总量缘何反差巨大?/ 169
第五章? 两个政策工具如何协调
房产税的核心是促进房产资源合理配置/ 171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探析/ 175
缺位的国有资产负债表和审查制度/ 184
货币量化宽松与财政永续负债/ 192
经济换挡,财政与货币政策怎么协调?/ 197
第三部分? 货币的运行逻辑
第六章? 货币投放与外汇管理
记账清算与货币金融/ 207
积极应对外汇储备的大扩大收/ 217
巨额外汇储备争议之外,获益几何?/ 227
怎样看懂国家海外净资产及其净收益?/ 236
汇改十年再出发/ 245
第七章? 人民币的国际化推进
建设人民币国际金融中心,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249
中国的全球清算体系建设亟待推进/ 253
人民币国际化对境内货币金融的影响与应对/ 256
关于国际货币与外汇储备/ 260
人民币加入 SDR 的责任与义务/ 265
第四部分? 金融发展的取向
第八章? 金融新方位
金融改革发展需要大思维、大举措、大突破/ 271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意义重大/ 281
存款保险制度重在国家不再全额担保存款/ 287
银行混改差点啥?改什么?/ 293
第九章? 新金融路径
理性看待网络虚拟币与区块链/ 299
不得不说的数字货币/ 314
ICO 火了,对网络虚拟币更需准确定位与监管/ 323
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发展得更迅猛?/ 327
金融产品交易平台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内容/ 335
|
內容試閱:
|
历史其实在不断重演。
危机没有走远,面对失灵的年代、剧变的世界、棘手的麻烦,中国如何变?怎样选择?
从发现危机的本质、找到世界剧变的动因、理解世界的新常态,到认清货币运行的逻辑、寻找两大政策工具应对之策,再到回归本源,寻找金融新方位,走一条必经的改革之路
这既是危机阴霾之下艰难的选择,也是必走的道路,现在已经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刻。
而探析经济金融热点问题,厘清真相,也许能帮助我们穿越危机的迷雾,甄别方向??
我试图用这样一种逻辑线索将危机及肇因、全球裂变、中国经济,包括财政与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互联网金融及数字货币等串联起来,组成一张关于中国经济与金融的拼图。在这张拼图上,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维度可能会看到不同的挑战与机遇,甚至悖论。但相信会有一定的共鸣,因为预见从来只需一种证明
事实。正如书中有些预测性的判断在事后得以印证一样,这种前瞻性预判与我的经历须臾不可离。
回首 2008 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其引发世界经济大幅衰退,标志着世界经济金融以及政治格局深刻变化已经由量变迈向质变阶段。
尽管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采取了联合救市行动,有效地抑制了危机的迅速恶化和巨大冲击,使 21 世纪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并未形成 20 世纪金融危机引发的那种大萧条。但时过九年,在宏观政策工具潜力挖掘殆尽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仍处于整体低迷、此起彼伏的状态,难以自拔。产能过剩(需求不足)进一步增强、资源环境的承受力更加脆弱、货币总量和社会负债大规模扩张、社会贫富差距快速拉大、各种社会矛盾和地缘冲突明显加强,越来越多的人深切感受到,经济金融危机的隐患并未消除,反而可能聚集更大的危机隐患,引发更加可怕的经济金融乃至社会危机。这又促使人们重新反思前期对金融危机根源的认识和对世界局势变化的认知,进一步反思应对危机的策略以及运用宏
观政策的合理性,这就带出了很多亟待研究解决的热点问题。
我自研究生毕业并留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近两年后,于 1989年
5 月进入中国银行总行,长期负责财会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总体的资产负债规划和管理,涵盖宏观研究与战略规划、流动性管理、利率定价和风险管理等。直接参与了1993年中国财会制度改革和1994年中国外汇体制改革在中国银行的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2003年11月,我加入了总行领导班子,担任总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参与了中国银行股改上市的有关工作。2006年8月,我任中国银行副行长。2007年之后,我直接负责中国银行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领导工作,在雷曼公司倒闭并引发金融危机之前,集中处理了80亿美元的次贷证券产品,隐性减少数十亿美元的损失,成为这个阶段全球金融机构重要的案例。从2009年开始,我负责中国银行IT蓝图的实施工程,彻底解决了中国银行核心系统不统一、技术支持明显落后于同业的老大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银行全球统一支付平台建设和其他应用系统的提升,为中国银行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科技基础。与此同时,高度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影响,积极探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2015年8月,我加盟到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并担任金融板块CEO,直接开展互联网与泛金融相结合的规划和探索,发起成立共享金融100人论坛并担任理事长,成为全球区块链商务理事会(GBBC)首届理事。
独特的工作经历,扎实的理论功底,加之持续的思考和研究,使我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货币体系和货币政策、外汇与汇率管理、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政府债务与财政政策、互联网技术发展及其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应用等方面,有很多认识和见解,形成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不断加深对全球金融危机根源的研究,特别是放在全球化和上百年历史的大背景下进行深入分析。我从2010年开始就明确指出,自20世纪从全球金融资源集中的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并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经济大萧条之后,进入21世纪,再次从全球金融资源集中的美国爆发金融危机,并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大衰退,其原因是非常深刻的,依靠传统的政策思维和应对方法,很难消除危机隐患。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题为世界走过头了,危机远未过去的文章,将相关的看法进行了系统论述。实践证明,这非常具有预见性。
我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又明确指出,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由量变到质变的剧烈变革。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
20 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形成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尖锐对抗、苏联与美国两极相对平衡的格局,随着少数中间派国家面向西方开放,推动全球化进程加快,东西方阵营的发展态势和国际影响格局发生了变化。随后中国等国家实施改革开放,世界格局进一步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东方阵营瓦解,美国一极独大,全球化进入高潮。
全球化高速发展,在推动世界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大规模资本和产能的转移又不可避免地产生过剩和危机,危机爆发又迫使相关的国家扩大投资和货币投放,进一步聚集危机隐患。全球化的发展,还将更多的国家和地区融合到一起,形成风险关联体和命运共同体。
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之后,先前吸纳和聚集的大量国际资本急于寻找新的目的地,但当时中国金融尚未开放,难以进入。俄罗斯随即爆发债务危机,拉美金融再次剧烈动荡。日本和欧洲经济低迷,非洲地区潜力有限,难以吸纳太多的国际资本。在这种情况下,国际资本大量涌入北美。其中,除一小部分流入加拿大,绝大部分流入美国。而流入美国的资本,除一小部分流入房地产,推动美国住房价格开始步入小幅上升通道外,绝大部分投入原本已经过热的网络产业,令网络泡沫更为膨胀。尽管美国货币当局大幅度提高基准利率(联邦基准利率在 2000 年推高到 6.5%),但还是难以控制局势,最后 2000 年 10 月纳斯达克崩盘、网络泡沫破灭。
这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迫使美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刺激房地产发展,美联储也开始大幅度降低基准利率,推动房地产价格加快上升,进而推动房地产贷款标准不断降低,次级房贷大规模增长,房贷资产证券快速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网络泡沫破灭带来的冲击。但祸不单行,2001 年,美国又遭受令人震惊的911恐怖袭击,美国的反恐局势和投资环境骤然恶化,大量国际资本开始外流。此时,全球产能过剩和流动性过剩(货币总量和社会负债过大)问题已然显现,如果没有新的增长点和动力,全球经济将陷入低迷乃至衰退。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成为全球经济重要的亮点。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和 1998 年中国南方严重洪灾,一度使中国经济形势非常严峻,但这也推动中国掀起了一轮深刻的变革,包括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诸如成立中共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将国有金融机构的人事组织关系从地方政府独立出来,实行垂直管理;发行专项国债,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对口剥离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商业银行附属公司,推动商业银行专业化经营;推动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弱化贷款规模管理,等等。到2001年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加之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吸引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此时,在美国遭遇恐怖袭击、全球经济急需新的增长点和拉动力的情况下,世界贸易组织(WTO)终于在2001年12月正式接受中国加入。
中国加入WTO之后,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吸引大量国际资本和产能流入,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新的世界工厂,也带动世界经济增长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催生了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大大削弱了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G7)的国际影响力。
大量资本外流,加之大宗商品价格上升,迫使美国自 2004 年6
月开始,不断提高基准利率,使美国住房价格在 2006 年底摸顶回落,大量次级贷款难以收回,进而到 2007 年引发次贷证券危机(次贷危机)。这种局势的发展,引发 2008 年美国的金融危机并向全球蔓延。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20 国集团(G20)联合采取力度空前的救市运动,中国更是迅速调整宏观政策,采取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刺激计划,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止跌回升,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迅猛提升。可以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中国的强势崛起,成为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的重要转折点。这种局面非常类似进入 20 世纪后,美国的强势崛起推动世界格局深刻变化的状态。
中国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新常态正在形成
中国经济自 2001 年加入 WTO 之后持续保持 10% 以上的高速增长(金融危机期间略有调整),为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传统的发展模式也使资源消耗过大,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债务急剧扩张,生活成本快速提高,人口增长乏力,特别是有效劳动人口自 2011 年已经开始萎缩,产能过剩问题日益严峻。从 2012 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经济维稳压力不断增强。可以说,进入 21 世纪头10年的高速发展只能是特殊时期的特殊结果,不可能成为可持续的发展常态。尽管在五年前中央政府就指出中国经济将转入新常态,但什么是新常态,如何转入新常态,目前仍处于探索过程中。2017 年国家围绕供给侧改革,在货币供应、金融监管、房地产政策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重大政策调整,标志着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经济增长新常态正在形成。
全球经济将长期面临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
中国加入 WTO 之后,带动世界经济再次加快发展,但也使全球性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大规模的投资和货币投放,使问题更加严峻。实际上,这是人类长期致力于提高生产力和劳动效率,不断扩大对外延伸乃至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包含全球化、货币脱金、记账清算、人口增长、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综合各种影响因素,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加入 WTO带动的新一轮全球化发展,已经使世界经济走过头了,传统经济理论和宏观政策难以解决问题,全球经济将长期面临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这迫切需要理论创新、模式创新。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化发展受到挑战,原来积极倡导、大力推动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国家,转而加强投资和贸易保护,撇开既有的国际组织创新建立区域组织和新的规则,逆全球化发展态势明显。但交换和交流、广泛的投资和贸易、全球化发展和共享文明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世界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中国率先提出并大力推动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构建新型全球化发展模式和路径,可谓立意深远、意义重大。
互联网时代正在形成,将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冲击
随着宽带传输、移动通信、影像和生物识别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覆盖面和渗透率不断加强,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万事万物互联、随时随地互联的状态正在加快形成,这正在对人类社会的组织形态、思维和行为模式等产生非常深刻的冲击和影响。
随着互联网互联互通、跨界融合的不断增强,原有的社会分工或运行环节将重新组合,产业链垂直整合、横向开放不断加强,经济运行的流程化、自助化、无纸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日益显现。长期以来形成和运行的以所有权为核心,拥有所有权才能行使使用权的模式,可能加快向以使用权为核心转化,更多地通过分时租赁实现资源共享,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共享经济发展。其中也会对金融产生巨大冲击,推动金融发展轨迹产生重大转变:由长期以来不断脱离实体经济,成为相对于实体经济专业化、独立化运行的虚拟经济体系,转而越来越将金融功能融入实体经济一体化运行,金融的信息交互和综合交易平台将加强,传统的机构网点和人工操作将削弱。网络化发展还将推动法律和监管体系的变革。
上述几个方面的变化,正在推动世界格局发生剧变。中国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因素。中国正处在非常关键的转型调整期,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面临非常激烈的挑战。但中国仍处在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具备很多重要的比较优势,所以,我始终坚信世界格局剧变,中国风景独好。
清算方式(记账清算)对货币、资金跨境流动、外汇管理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非常深刻。
交易活动的资金清算,由传统的现金清算转向通过中介组织的记账(转账)清算,是货币金融发展史上非常深刻的变革,但却并没有引起人们甚至是专家学者的足够重视和准确把握,结果造成在与货币金融相关的问题上经常出现严重的基础性错误。我对此深感忧虑,用很多篇幅论述清算与货币记账清算与货币金融全球化、货币脱金、记账清算与金融危机等,希望能引起人们对清算方式的足够重视和准确认知。
早在 2012 年,我在国家还在想方设法抑制热钱流入、控制货币过快增长的时候,就一再提醒要提前做好应对人民币升值预期扭转、社会集中购汇和外汇大规模流出的准备,不断强调外汇储备事关重大,大扩大收都要积极应对。
我对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定位,以及当前火热的区块链、虚拟货币、ICO(Initial Coin Offering,代币首次发行)等方面有一些看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迄今为止,货币都是有价值做支撑的,即使在去金属本位制之后,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基本方式仍是购买货币储备物,包括黄金、外汇等,依然是有价值做支撑的。在此基础上才有货币的信用投放,包括发放贷款、购买债券等。信用投放增强了货币投放和总量调控的灵活性,使货币政策成为与财政政策并列的两大宏观调控政策工具之一。但信用投放也产生了货币滥发或失控的可能性,因此要建立健全货币管理体制,包括区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等,严格控制央行的信用投放,并对商业银行信用投放实施严格的监管和财务约束。因此,总体来看,当今
的货币是法定货币,有信用投放的因素,但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是纯信用货币,可以由央行随意印制和投放。相对而言,没有真实价值做支撑的比特币等,只能是虚拟货币,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不可能颠覆或取代法定货币。各种网络虚拟币,应该定位于网络商圈币,并应加强相应的监管(现在定位于虚拟商品而缺乏足够的金融监管是不合适的);网络虚拟币只能是依附于法定货币的衍生产品,很难脱离法定货币,也很难颠覆或取代法定货币体系。
本书中一些文章是基于当时的热点发表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因此,难免有重复和体系性不足的感觉。而且,为了保持文章的时效感,此次编辑基本上保持其发出时的原汁原味,在文字上基本没有修改,其中也难免存在差错或不足,敬请读者谅解和批评指正。
此书的编撰和出版得到了中信出版社副总编辑乔卫兵、策划编辑寇艺明,《经济观察报》编委欧阳晓红,我的学生陈静等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王永利
2017 年 11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