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高敏感女性的力量(意大利心理学家FSP博士重磅力作。高敏感是优势,更是力量)
》
售價:HK$
62.7
《
元好问与他的时代(中华学术译丛)
》
售價:HK$
87.4
《
汽车传感器结构·原理·检测·维修
》
售價:HK$
109.8
《
怪谈百物语:不能开的门(“日本文学史上的奇迹”宫部美雪重要代表作!日本妖怪物语集大成之作,系列累销突破200万册!)
》
售價:HK$
65.0
《
罗马政治观念中的自由
》
售價:HK$
50.4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宠位厮杀
》
售價:HK$
61.6
《
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这是一本读了之后会让人运气变好的书”治愈无数读者的心理自助经典)
》
售價:HK$
44.6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HK$
55.8
|
編輯推薦: |
影响百万人的拆书帮创始人赵周教你升级个人学习力,把知识拆为己用
采铜、林少、肖知兴、黄有璨、姬十三、吴晓波联袂推荐
腾讯、阿里巴巴、小米、招商银行、银联、顺丰、广东移动等企业认可的学习策略
便签学习法 RIA现场学习: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职场竞争力
|
內容簡介: |
知识焦虑时代,每个人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但大部分人都有读不完、没时间、看不懂的困惑。
《这样读书就够了》针对如何处理繁杂信息、如何高效迭代知识、如何将常识学以致用的问题,高级学习者的杀手锏是:
1. 具备高效能学习力,把知识拆为自己的能力。
2. 构建个人知识体系,让一切学习助力我成为专家。
《这样读书就够了》是拆书帮创始人赵周基于《这样读书就够了》*版的完善之作。拆书法与成人教育学的五大公理一脉相承,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联经验,聚焦实际问题的解决。落到实处即是供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和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
这本书将让你收获更高级的学习方法。通过便签法的使用和拆书家的讲解,学习者能快速直击一本书的精髓,并将其转化成工作和生活中用得上的能力。
拆书帮曾服务无数企业、商学院、读书会,它所提供的不只是针对知识的解读,更是对学习者反思力和行动力的催化。学习力是一切能力的基础。拥有学习力,你就拥有了对生活的掌控力。
|
關於作者: |
赵周
拆书帮创始人,教育实践家,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专家,《经济观察报》《销售与市场》专栏作家,著有《拆出你的沟通力》《这样读书就够了》等畅销书,并有多本译作。
拆书帮是中国最大的非营利性学习爱好者组织,践行通过学习改变行为,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截至2017年10月,拆书帮在全国拥有33家正式分舵,18家筹备分舵,覆盖40多个城市。每个分舵每周举办一次线下拆书活动,目前已培养出1100多位拆书家,深度影响数十万人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
目錄:
|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读书为什么这么难?
问题一:没时间、没精力
问题二:看不懂、记不住
问题三:看不下去
第二章 从读书到拆书
职场人应该怎样学习
有效学习的五大公理
为什么培训比书贵?
拆为己用才是真的学习
RIA=阅读拆页 讲解引导 拆为己用
片面追求干货是一种病
RIA现场学习: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第三章 学习者的不同境界
你是哪类学习者?
初级学习者:原始人的学习状态
高级学习者:将推理用于个人生活
学习促进者:积极主动地引导他人
如何正确地提问?
做一个有价值的学习促进者
第四章 便签学习法:培养全新思维模式
明确目标:提升学习力
拆解原则:反求诸己
随处可见的辅助工具
拆书七步曲
便签使用贴士
切勿陷入误区
你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第五章 打造学习力的三个维度
学习力是元能力
解读知识:为信息添加上下文
I便签:辨别知识和信息
不要急于质疑和挑战
如何借助A1、A2便签来追问和反思?
用便签法升级学习力
为什么追逐干货是伪学习?
第六章 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识管理:被加工的碎片化信息
学习不是照搬他人的体系
知识体系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便签法:聚沙成塔的好工具
搭建体系的三种思路
第七章 知识体系如何搭建?
拆出你的沟通力
拆书家成长体系
拆书学院:为职场赋能
第八章 主动学习的境界
识别自己的核心能力
选择比勤奋重要
经验和反思是最重要的知识
做一个有梦想的行动家!
第九章 拆书家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
一个新专业:拆书家
没有拆书家拆不了的书
拆解:如何提高职场力?
拆解:如何管理下属?
像拆书家一样学习
后记
|
內容試閱:
|
读书无用论与学习能力
读书有没有用,是老问题。
很多人批驳读书无用论,但都没有批到本质。读书无用论的本质是,学习者不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最明显的是,仍然有太多人没有对读书进行分类。
熟读唐诗三百首,但我依旧牙疼,所以读书无用;研读高等数学,但我还是不幸福,所以读书无用;读过托尔斯泰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但领导还是不喜欢我,所以读书无用;读了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但月薪还是不到一万元,所以读书无用。
有的书是颜如玉,有的书是黄金屋。你在黄金屋里细细找了三圈,说根本没有颜如玉,你很失望。这不是书的问题,这是缘木求鱼。就像你跟皮肤科医生打了一天麻将,然后抱怨你儿子的感冒一点儿没好。
读数理化可以益智,读文史哲可以怡情,读本科课程可以训练思维方式,读研究生课程能掌握科学方法。有些书是为了兴趣而读,有些书是为了拿到证书而读,适合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
如果不会烧菜,那就去读菜谱;如果总是跟人闹别扭,那就去读与沟通相关的书;如果买不起房,那可以去创业,同时读读《如何经营一家饭店》《做好市场》《怎样服务好客户》有些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提升能力,我们称之为致用类阅读。
所以,读书之前应该先确认自己的目的,然后选择不同的书,并使用不同的读法。比如,致用类图书就不用在乎是否读完,是否理清了作者逻辑、知识脉络,而应该拆为己用,联系个人经验加以运用。(至于原书的体系,并不重要。致用类阅读的关键是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小说或诗集,正读或跳读都无所谓,懂或不懂也无影响,沉浸其中,物我两忘,一个闲适的下午就这样消磨过去,比看电影开心,比旅游成本低,本身就是无用之用,又关乎什么读书无用论!
古代有人生病了,不论啥病头疼了、手断了、消化不良了都送到医馆,找同一个大夫用同一套望闻问切来瞧病。现代医院就不是这样,你到医院一层大厅的咨询台询问 我要看病,哪个医生最厉害,对方一定不是直接回答你的问题,而是先问你的症状。
从全科到分科,从笼而统之到分门别类,这是一门学问进化的必然。
读书和学习也是。想想看,为了通过考试而读的书,为了消磨时间而读的书,为了博闻强识而读的书,为了解决问题而读的书怎么可能用一样的阅读方法?
当发现读书无用时,有人因此嘲笑学习,有人因此指责读书这件事,还有人抱怨内容太晦涩、太浅显、翻译质量太差。这些问题也许客观存在,但这些指责和抱怨忽略了最需要对学习结果负责的人学习者本人。
读书有用还是无用,关键在于学习者是否具备使学习有用的能力。
知识付费与学习能力
知识付费是不是风口,是一个新问题。
2016 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知乎live分答小讲得到在行等应用纷纷上线,喜马拉雅豆瓣微博也都推出各自的知识付费模式。
据《2016 年中国网络新媒体用户研究报告》称,33.8% 的新媒体用户已经开始为新媒体内容付费,15.6% 的用户有付费意愿但还没有付费行为。
拆书帮虽然是非营利性组织,但汇聚了各个城市最爱学习的一批职场人。拆书帮超过六成的会员都参与过某种形式的知识付费,有一位报课狂人过去一年在网络学习上投入数万元。
我问他,那些形形色色的在线课和训练营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他想了一会儿说,主要是心里踏实吧,比如开车的时候放一段名师音频,就觉着时间没白过,充了点儿电。他又说,后来买了很多课都没来得及听。
过去一年中看似火爆的知识付费,其实是由用户的焦虑、恐慌和好奇心驱动的。在当下这个变幻莫测、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人们都不知道自己将何去何从,于是他们的内心满是知识焦虑和知识恐慌,这时候,每当有人包装出一个你必须关注的未来或是某些成功之道时,他们就忙不迭地要去一窥究竟。
这情形像极了家长们热衷于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各种奥数班、写作班、智力开发班、兴趣班,而仅仅是因为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我们不上,输在起跑线上怎么办?一个大家无法回答的问题是,假如这群焦虑、恐慌的用户从知识付费产品中感受到的价值并不明确,他们还愿意继续付费吗?
2017 年3 月,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披露,得到总用户数为558.48 万,日均活跃用户数为45.45 万,专栏日打开率为29.3%。也就是说,虽然花了钱,但每天听课的学习者占比不到三成。
这不是个别现象。实际上,喜马拉雅等平台的公开数据显示,付费用户的打开率和播放率都在大幅下降。花钱买了却不听的大有人在,且这一人数的比例在持续上升。
各种声音也相继出现,有人说知识付费是欺骗者的游戏,有人把购买知识产品称作交智商税。
此时距离这个风口兴起还不足一年。
有人感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风口轮番登场,新问题层出不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但是,付费学习的起起伏伏根本不是新问题呀。因花了钱听不完而感到愧疚的人,请看看自己家的书柜:有多少书是买来而没有看完的?没时间、没精力、记不住、学不下去,其实是老问题。
认为听了也没什么用,因而冷嘲热讽的人,唱的是读书无用的老调:学习没收获,就指责读书没用、老师不行、内容不好。学习能力低下,也是老问题。
大部分人认为自己需要知识付费产品,但大部分人无法从中获得价值,而这并不影响消费者继续付费,因为这些人并不能识别知识,也并不是真的需要这些知识。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缺乏哪方面的知识,所以面对大众且未必有深度的知识必然大受欢迎。
人们普遍热爱学习的原因是,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知道自己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因社会化媒体、传统媒体和内容演绎者的包装而被影响。
很多知识只是长得像知识而已。
很多人也只是装作很爱学习而已。
经济学早有定论,任何市场要想健康发展,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从来不是靠卖家的自律,而是靠买方的辨别力。能判断自己需要的课题、分辨各种来源的信息,也是学习能力的重要维度。
若论商业,知识付费是看对消费者有没有真正的价值;若论教育,则看学习者有没有真正地成长。而对成人学习来说,有无成长,归根结底不取决于平台、模式、内容、咖位,而取决于学习者的学习能力。
知识付费能否持续,关键在于学习能力普遍低下的状况能否改善。
伪学习与真正的学习能力
新问题层出不穷,比如热门的学习课题:昨日全民学创业,今日人人树IP,比如流行的学习工具:手机让接收信息空前便利,同时信息质量大幅下降。
有些老问题一直没有变,比如学习的本质,以及学习能力普遍低下的事实。
我最早是在阿里巴巴工作,从销售管理做到培训管理,后来去不同的企业讲课,慢慢有了一点儿名气。邀请我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同时自我怀疑也在不断加剧:对于听我课的学员们来说,在听到新知识的兴奋之后,在经历培训现场的激动之后,在给予反馈表高分评价之后他们到底能改变多少?所谓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不动。
其实,很多爱学习的人都有类似的困惑:买了很多书,但没时间看、记不住、看不下去;报名了很多在线课程,但听后除了觉着老师很牛,并没觉得自己变得更好。你可能制订了很多计划:锻炼身体、学习英语、少玩手机、坚持早起但大部分都没坚持下来。
有时候你可能会想:就算坚持下来了,又能怎么样呢?
困惑的不只你一人, 整个企业管理界以及企业培训师、人力资源管理者、人才发展专家都希望解决这些问题。而几乎全部解决思路都可以归纳为:升级教的理念、教的设计、教的场合、教的技巧、教的工具早在智能手机兴起之前,就有企业大学校长跟我说,如果我们能够让企业培训变得碎片化、移动化、社区化和游戏化,培训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为此,他们一家企业投入了近千万元人民币,研发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系统,开发自己的App(应用程序)和微课。
但我从自己的培训管理工作和几百场培训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是:职场人学习效果的瓶颈主要不在教,而在学上。老师们在教上升级再多,如果到了学习者那边总是乘以零,那学习效果还是零。你看,现在的微信、微博,其实已经实现了碎片化、移动化、社区化和游戏化,但平心而论,大部分人在手机上
的学习效果并不怎么样。
这两年,读书似乎又热了起来,同时各种在线学习资源越来越多:MOOC(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类公众号、在线微课、在线训练营,各种大神、大牛、大V。但信息越多、越繁杂,就越需要真正的学习能力,越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大部分职场人在学习时听听激动,想想感动,过后不动的问题本质上没有改变,只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了。
以下是四类常见的伪学习,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儿。
第一类伪学习追逐各类干货,无论干货的表现形式是20 分钟音频、10 分钟视频,还是PPT(演示文稿)或者思维导图。
第二类伪学习追捧各类大神,想当然地觉得听了牛人的分享,自己也会变牛。而且也没有能力辨别那是真大神还是跳大神的。
第三类伪学习崇拜各种新知,最喜欢《失控》《从零到一》《人类简史》《大数据时代》这样高屋建瓴的图书,看到你从前对职业规划的认识都是错的这样的标题就赶紧打开,碰上从量子力学开始讲创业,或者从脑科学出发谈沟通的文章,能兴奋得浑身发抖。
第四类伪学习沉迷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努力。对这类人来说,勤奋、坚持,以及读书、听在线课程的数量本身就是意义。有人奔波于各个社群,有人参加各种训练营,有人立志一年读50 本书,有人坚持每天打卡背单词
你现在可能不完全认同,比如为什么追逐干货是伪学习,或者你说的干货跟我说的干货是不是一回事。欢迎你带着质疑打开这本书,在阅读中独立思考。本书会把每个观点的前因后果都展示给你。
当然,伪学习也不见得都不好。最终,有人学成了大侠,武艺高超;有人学成了大夫,治病救人。只是大侠和大夫都凤毛麟角,大部分人并没有什么成长。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翻了一堆书、收藏了一堆干货、参加了一堆微课之后,有些人以为自己已经聚沙成塔,其实还是一盘散沙。
那么,对于成年人或职场人来说,怎样实现真正的成长呢?
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供接收的信息量空前泛滥,但能否真正地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是在于学习者自己:
第一,是否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可以拆为己用,可以处理信息,可以解决问题。归根结底,是否能够达到知行合一。
第二,是否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反求诸己,可以触类旁通,可以举一反三。是否可以不断升级,最终成为专家。
拆书法是锻炼成人学习(或者说自我导向的学习)的有效工具。本书的目标是通过掌握拆书法,全面提升成人学习能力、构建个人知识体系。
拆书法与拆书帮
自2009 年起,我开始在一些企业尝试提升学的能力、学的方法、学的兴趣、学的效果。从表象到本质,从理论到实践,从工具到方法,逐渐完善形成一个体系。2013 年元旦,《这样读书就够了》出版,书中系统阐释了拆书法。同年,拆书帮社群创立,到2014 年,《拆书家成长手册》和《拆书帮分舵运营手册》奠定了拆书家成长体系的基础,至今培养出千余位不同级别的拆书家。
在拆书帮,我们借鉴成人教育学的诸多研究,并结合职场人实际情况,把成人的学习能力分为三个维度:内化与应用知识、分析与整理信息、追问与反思经验。使用拆书法,可以从不同维度锻炼自己的学习力,并最终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不少人第一次听说拆书时都会问:是不是把书拆散?是不是快速抓住书的重点,或者找到书的精华?
拆字在哪里出现最多?墙上。如果看到一堵墙上有个拆字,外面还画了一个圈,你会怎么想?一定是,这里要被拆掉了。
你之所以会这么想,是因为它跟你没关系。
有这么一个村子,穷到村里的小伙子都娶不上媳妇。有个小伙子去县城打了几天工,头脑活络了点儿,买了一桶油漆带回家。他在自己家石头院墙上刷了个大大的拆字,然后给媒婆打电话说:再给介绍一个对象呗。这次介绍的姑娘一到小伙子家门口,看见拆字就两眼放光,回去后跟媒婆说俺乐意。俩月不到,结婚了。整个村子的小伙子都学会了这一招儿,全村房子都刷上了拆字,全村小伙子的婚姻大事都解决了。
请问,那些姑娘看见房子上的拆字时想的是什么?
A. 这幢房子要被拆掉了。
B. 拆迁款!补偿!新房子!
一定是B。因为这事跟她们有关系了。哪怕仅仅是可能有关系,可能带来价值,都会影响人们的想法和做法。
拆书也是这样,重要的不是快速找出书中重点,那跟我没多大关系,重要的是能不能为我创造价值、为我解决问题。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用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场景。拆书法分为供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供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通过运用便签学习法a,让人读一本致用类图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组织学习依靠RIA 现场学习,由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以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拆书法以对成人学习的研究为基础,这些理念并不难理解,但这些理念会颠覆你读书的习惯和学习的思路,并且能解决常见的成人学习问题,比如压力太大,没有时间学习,看不懂或记不住,看书看不下去。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个渴望自我提升的职场人,我将在本书第一章讨论。
第二章中讲解我们必须区分两类学习,一类是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另一类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也叫学院式学习,通常是以通过考试或科学研究为目的,主要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归纳、解题。以自己为中心的学习也叫成人学习,主要强调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另外,第二章也谈及拆书法的两种实践形式:供个人学习的便签学习法,以及供组织学习的(由拆书家带领)RIA 现场学习。
第三章希望你能判断自己属于哪类学习者。虽然两类学习法并无高下之分,但多数人受多年传统教育影响,只熟悉一种学习法。学习能力强的人应该能够同时掌握两种方法,并灵活运用。拆书法和便签法就是锻炼成人学习的有效工具。
第四章详细讲解了便签法,应用便签把书中知识拆为己用。
第五章把学习能力从一维(内化与应用知识)拓展到三维,新的维度包括如何在移动阅读中有效学习、如何通过经验学习。便签法的进阶应用可以从每个维度上助力学习能力的升级。
所有学习都应该本着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添砖加瓦的原则。第六章我们将探讨知识体系的方方面面。第七章列举了几个构建个人知识体系的范例。
第八章介绍了主动学习,包括如何选择学习课题,如何选书,如何善用移动阅读来学习,如何用便签辅助写作,以及主动学习的最高境界。
第九章的主题是拆书家,通过教会别人,拆书帮可以得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可以把一本书加工成现场培训,可以帮助身边的人构建知识体系。
如果你因好奇而翻开这本书并读到这里,不妨带着两个问题开始接下来的拆书法之行:第一,生活、工作和学习总有那么多问题,你选择怨天尤人,还是反求诸己?第二,对成年人或职场人来说,需要具备的能力太多了,那么优先提升哪项能力会带来最大、最持久的收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