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

書城自編碼: 299888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古诗词
作者: 陈引驰 编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2163083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5-01
版次: 1
頁數/字數: 320页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60.9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欲望与家庭小说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惜华年(全两册)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5.1
《知味》
+

HK$ 69.3
《人,诗意地栖居:超译海德格尔》
+

HK$ 121.8
《中国最美古诗文: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文(套装共2册)》
+

HK$ 65.3
《六神磊磊读唐诗》
+

HK$ 72.2
《花朵的秘密生命》
+

HK$ 60.9
《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 》
編輯推薦: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教授历时三年编撰,精辟导读
◇特别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古文选篇,详尽注释,90篇作品深度赏析
◇复旦文学博士、复旦附中语文老师等编校团队权威选篇注解
◇熟读本书,快速、全面、深入掌握中国古典文学阅读理解技巧
內容簡介:
古文中的世界,丰富广阔。那些荣辱悲欢,瞬间的思绪统统定格在文字之间,读来就好像翻看了一段历史,经历了一段人生。
本书由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先生编著,甄别、挑选文辞优美,感发人心的文章共90篇,加以注释和赏析,希望能成为面对浩瀚的古文汪洋时*好的观澜平台。
文章后的赏析文字,不取串讲形式,不求全面阐发,仅求抓住文章脉络,写出从中所受的感动,希望得到读者的共鸣,也希望这本文选可以置于孩子的床头,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装进旅行途中的背包里,可以在春日的午后,写作业的间隙,通勤的公车和地铁里,翻开来读几页,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个维度。
關於作者:
陈引驰
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人,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
段红伟
复旦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上海学悦教育的教学部主任。
王琳妮
复旦大学文学硕士,现任复旦附中语文教师。
目錄
◎庄子
逍遥游001
养生主008
◎屈原
楚辞渔父012
◎李斯
谏逐客书014
◎贾谊
过秦论(上篇)019
◎司马迁
报任安书024
◎李陵
答苏武书033
◎马援
诫兄子严敦书040
◎王粲
登楼赋043
◎诸葛亮
前出师表046
◎曹植
洛神赋050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055
◎向秀
思旧赋并序062
◎李密
陈情表065
◎王羲之
兰亭集序069
◎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并序072
桃花源记076
五柳先生传079
◎江淹
别赋081
◎丘迟
与陈伯之书086
◎陶弘景
答谢中书书090
◎吴均
与朱元思书091
◎郦道元
水经注三峡093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095
◎王维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01
◎李白
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103
◎韩愈
祭十二郎文105
杂说四(世有伯乐)110
送李愿归盘谷序112
◎刘禹锡
陋室铭115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117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121
三戒123
◎杜牧
阿房宫赋126
◎范仲淹
岳阳楼记129
◎周敦颐
爱莲说133
◎欧阳修
醉翁亭记135
秋声赋138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141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144
前赤壁赋146
后赤壁赋150
宝绘堂记153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156
亡妻王氏墓志铭159
留侯论161
记游松风亭164
与程秀才166
试笔自书168
与二郎侄170
◎李清照
金石录后序172
◎朱熹
江陵府曲江楼记179
◎文天祥
指南录后序182
◎周密
观潮187
◎刘基
松风阁记189
◎宋濂
王冕传192
秦士录196
◎马中锡
中山狼传200
◎沈周
听蕉记207
记雪月之观209
◎王守仁
君子亭记211
◎归有光
项脊轩志214
先妣事略218
◎宗臣
报刘一丈书221
◎袁宏道
徐文长传224
虎丘记228
晚游六桥待月记231
◎王思任
剡溪233
◎徐弘祖
天都峰235
◎谭元春
再游乌龙潭记238
◎刘侗
帝京景物略水尽头240
◎张岱
陶庵梦忆序242
陶庵梦忆湖心亭看雪246
陶庵梦忆西湖七月半248
柳敬亭说书251
◎张溥
五人墓碑记253
◎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257
◎李渔
芙蕖261
◎林嗣环
口技264
◎郑日奎
游钓台记267
醉书斋记271
◎全祖望
梅花岭记274
◎陈鼎
八大山人传277
◎袁枚
祭妹文280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284
◎龚自珍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287
病梅馆记291
◎吴敏树
说钓293
◎刘鹗
老残游记序296
◎梁启超
少年中国说299
內容試閱
前言
在古人眼中,文章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曹丕《典论论文》认为文章能让人不朽,他说: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广为流传的《神童诗》强调了文章的世俗意义: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论从精神层面还是从世俗角度,人们历来都有足够的动力为文章的写作反复推敲,殚精竭虑。因此,今天的我们也才有了这样一座富如江海的古文宝库。
即便从《尚书》中的殷周文献算起,中国的文章史也有三千多年了。三千多年中,才子名家代不乏人,雄篇妙文层出不穷。先秦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耸峙于中华文明的奠基期,为后世文章写作树立了典范;两汉的政论文和史传散文踵武而至,气势磅礴;至魏晋南北朝,文风一变,骈文成为文坛主流,铺陈辞藻,雕缋满眼,将汉语的形式之美发挥到极致;有鉴于骈文之弊,唐宋八大家高举古文大旗,变革文体,闳其中而肆其外,蔚为壮观;下至明清,取法秦汉、上继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创作成绩斐然,桐城派古文一直到现代还很有影响,林琴南用来翻译西方文学,朱光潜借以将人生和学术的道理书写得明晰宛转;而明清以来灵动隽永、抒写性灵的小品文犹如一股清流,更为新文学的一些大家作手所推重,也被众多普通的读者所喜爱。
三千年的文章中,既有洪钟大吕,亦有浅斟低唱。
仁人志士将文章视作经国大业,在文章中指点江山,心怀天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梁启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他们的人格光风霁月,他们的文章堂堂正正。
寒士骚人以文章作不平之鸣,在文章中泣血哀歌,述志明心。司马迁著《史记》未完,遭逢李陵之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王勃连遭贬黜,郁郁不得志,但并未怨天尤人,而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夏完淳壮志未酬身先死,但以殉国为分内事,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他们的人生悲惨坎坷,他们的文章沉郁悲痛。
文人雅士多写闲情逸致,在文章中吟风弄月,流连光景。举凡山水、花鸟、书画、茶酒、风俗、世情,无不入文,或如沈周津津乐道雨打芭蕉的声音,或如马中锡借中山狼嘲讽忘恩负义之徒,或如郑日奎对自己痴迷于书的自嘲与自得,描摹刻画,穷形尽相。
古文中的世界,丰富广阔。古人将他们的人生写进文章里,他们的荣辱悲欢,瞬间的思绪,一生的回顾,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态度,统统定格在文章里。当我们阅读一页页的文章,其实是在走进古人的生活,走进古人的内心。阅读古文可以增长见闻,澡雪精神,受到熏染,得到教益。但这需要我们常读多读。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我们希望做出一本适合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文选,希望这本篇幅精简的书能成为读者面对浩瀚的古文汪洋时最好的观澜平台。我们希望这本文选可以置于孩子的床头,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装进旅行途中的背包里,可以在春日的午后,写作业的间隙,通勤的公车和地铁里,翻开来读几页,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个维度。
和同系列的诗选一样,这本文选的主要选录标准依然是文辞优美,感发人心,读时让人愉悦,读后令人流连;适合青少年、可以作为现代中国人最基本的传统文章素养和理解,也是我们时时在心中考量的。每篇文章后的赏析文字,不取串讲形式,不求全面阐发,仅求抓住文章的脉络,写出从文章中所受的感动,希望得到读者的共鸣,更希望读者能与文章的作者共鸣。
书中所选的近百篇古文,是我们应该熟读的。让我们一起来熟读这些古文吧。
陈引驰
2017年3月


摘录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词人、书法家,文章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跻身北宋四大家之列。
1.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2.相与:共同,一同。
【赏析】
毫无疑问,苏东坡最大的理想是致君尧舜、兼济天下,然而他的一生屡遭政敌打击,饱尝仕途险恶,所以他的文字中时常会有隐遁江湖、自由自在度过一生的愿望。他有词句道: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综观东坡一生,这两个理想都没实现,但也始终坚持。在宦海浮沉中,他总能找到机会,哪怕只是一时一刻,抽身出来,做个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所记便是苏东坡在被贬黄州时的休闲时光。此前经历了无比凶险的乌台诗案,从一个朝野瞩目、仕途顺畅的政治明星,转眼变成了一个险些被定为死罪、贬谪到黄州看管的戴罪之身,东坡遭遇了他人生的第一个低谷,却也迎来了他文学创作上的第一个高峰。东坡以其潇洒豁达的人生态度、豪迈开阔的胸襟,化解了政治失意的苦闷悲愁,在黄州留下了一段诗意人生的轨迹。从《记承天寺夜游》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的一个片段。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已是初冬的黄州,苏东坡被照入房中的月色触动,穿衣起床,到承天寺寻友人一起赏月。在东坡的眼中,洒满月光的承天寺庭院,空明澄澈,仿佛一个晶莹无尘的水中世界。院中竹柏投在地上的影子,仿佛水中的水草交错摇曳。那一刻,东坡先生一定有些恍惚了。他找到了做闲人的感觉。
闲人不是无所事事的百无聊赖,而是将自己从平庸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抽身出来,从奔竞忙碌的官场生活中抽身出来,摒除对名利富贵的追求,让身心完全处于诗意自由的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才能用心去感觉这个世界,一个寻常的月夜,也才成为了一道如此绝美的风景。
秋声赋
欧阳修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1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2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予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3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4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5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6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7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8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9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1.砰湃:同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2.鏦鏦(cōng)铮铮:金属相击的声音。衔枚:古时行军或袭击敌军时,让士兵衔枚以防出声。枚,形似竹筷,衔于口中,两端有带,系于脖上。
3.云敛:云雾密聚。敛:收,聚。栗冽:寒冷。砭: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这里引申为刺的意思。
4.绿缛:碧绿繁茂。
5.一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浑然之气。
6.刑官:执掌刑狱的官。《周礼》把官职与天、地、春、夏、秋、冬相配,称为六官。秋天肃杀万物,所以司寇为秋官,执掌刑法,称刑官。于时为阴:古人以阴阳配四季,春夏属阳,秋冬属阴。于行用金:古人把五行分配于四季,秋天属金。义气:节烈、刚正之气。
7.商声主西方之音:古代以五声配四时,商声属秋;五声和五行相配,则商声属金,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古以十二律配十二月,七月为夷则。
8.有时:有固定时限。
【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从宋玉《九辨》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开始,悲秋便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重要主题,悲秋的名篇佳作迭见不鲜。欧阳修不惧重复,从秋声着手,以秋声写秋怀;层层剖析,貌似说理实则抒情;从有声的自然之秋转到无声的人生之秋,使感秋之悲更加深沉,让人无可释怀。
文章开篇写声,寂静的深夜,突然有声音响起,让作者感到惊惧。声音是无形的,本来很难描摹,文章用了一连串比喻,像淅淅沥沥的雨声,像奔腾澎湃的波涛声,像骤然而至的狂风暴雨声,又像金铁相撞的鏦鏦铮铮声,暗夜里奔赴敌阵的军队的人马行进声,形象地描绘出了这声音自远而近、时小时大的状态。
这本是风声,可是作者却从中感受到了秋天,进而从秋色、秋容、秋气、秋意四个方面呈现出秋之为状,秋天是惨淡、寥远、寒冷、萧条的。在这样一种肃杀的秋天的氛围里,秋声便尤其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了;而原本繁茂葱茏的草木,也在秋声中迅速凋零衰败。不仅自然界中秋具有如此的肃杀之气,人类社会中凡与秋相关的,无不令人联想到杀戮和死亡。秋天是行刑的季节;秋冬为阴;秋属金,又有战争的象征;秋属五音中的商声,商声主西方之音,又谐音为伤,含有悲伤之意。十二律中,夷则是七月的音律,七月是秋天的第一个月,夷是删刈,有杀戮之意。原来肃杀是秋之为心,从自然到社会,秋天都意味着万物的由盛转衰,意味着肃杀悲凉。
以上摹秋声,绘秋状,析秋心,悲秋之意已足,迟暮之叹隐隐升起。但接下来作者突然又为秋声开脱,认为人的迟暮怪不到秋的肃杀,而是由于人自己的忧心劳苦: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人事忧劳必然伤害心神,损耗精力,更何况人还总是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原本红润的容貌变为苍老枯槁,原本乌黑的须发也变成花白,人事的忧劳更甚于秋的肃杀。
写《秋声赋》时,欧阳修五十三岁。一生中经历多次贬谪,无数的宦海风波,渐渐步入暮年,对于生命的流逝,人世的艰险,都已深深体味过了。所以听到秋声,便油然生出如许感慨。可惜他身边的童子并不能理解,竟垂头而睡。文章便在四壁虫声唧唧中戛然而止,留下余味悠长。
其实,声本无哀乐,哀乐在于人心。文中那个童子,不就对这秋声、对欧阳修的感慨无动于衷么?
答苏武书
李陵
子卿足下:勤宣令德,策名清时,荣问休畅,幸甚幸甚。1远托异国,昔人所悲,望风怀想,能不依依!昔者不遗,远辱还答,慰诲勤勤,有逾骨肉。陵虽不敏,能不慨然!2
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终日无睹,但见异类。3韦韝毳幕,以御风雨;羶肉酪浆,以充饥渴。4举目言笑,谁与为欢?胡地玄冰,边土惨裂,但闻悲风萧条之声。5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夜不能寐,侧耳远听,胡笳互动,牧马悲鸣,吟啸成群,边声四起。6晨坐听之,不觉泪下。嗟乎子卿,陵独何心,能不悲哉!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7身负国恩,为世所悲。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8每一念至,忽然忘生。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9左右之人,见陵如此,以为不入耳之欢,来相劝勉。异方之乐,只令人悲,增忉怛耳。10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11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12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13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14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15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16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17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18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19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20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21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22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23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24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昔萧、樊囚絷,韩、彭葅醢,晁错受戮,周、魏见辜。25其余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而受小人之谗,并受祸败之辱,卒使怀才受谤,能不得展。26彼二子之遐举,谁不为之痛心哉!27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28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29丁年奉使,皓首而归。30老母终堂,生妻去帷。31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32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33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34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35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36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37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38愿足下勿复望陵!
嗟乎子卿,夫复何言!相去万里,人绝路殊。生为别世之人,死为异域之鬼。长与足下生死辞矣!幸谢故人,勉事圣君。39足下胤子无恙,勿以为念。40努力自爱,时因北风,复惠德音。李陵顿首。41
李陵(?-前74):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汉武帝时将军,名将李广之孙,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战败投降。
1.子卿:苏武字。足下:古代用以称上级或同辈的敬词。令德:美德。令,美好的。策名:臣子的姓名书写在国君的简策上。这里指做官。清时:政治清明的时世。荣问:好名声。问通闻。休畅:吉祥顺利。休:美。畅:通。
2.辱:承蒙,书信中常用的谦词。
3.异类: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贬称,此处指匈奴。
4.韦韝(gōu):皮革制的长袖套,用以束衣袖,以便射箭或其他操作。毳(cu)幕:毛毡制成的帐篷。
5.玄冰:厚冰。形容冰结得厚实,极言天气寒冷。
6.胡笳:古代我国北方民族的管乐,其音悲凉。
7.临年:达到一定的年龄。此处指已至暮年。鲸鲵:鲸鱼雄的称鲸,雌的称鲵。此处借指被牵连诛戮的人。
8.孤负:亏负。后世多写作辜负。
9.攘臂:捋起袖口,露出手臂,是准备劳作或搏斗的动作。
10.忉怛(dāod):悲痛。
11.搴(qiān):拔取。灭迹扫尘:喻肃清残敌。枭帅:骁勇的将帅。
12.希:少,与稀通。难堪:难以相比。
13.练:同拣,挑选。
14.扶:支持,支撑。乘:凌驾,此处有不顾的意思。决命争首:效命争先。
15.徒首:光着头,意指不穿防护的甲衣。
16.饮血:指饮泣。形容极度悲愤。
17.引还:退兵返回。引,后退。贼臣:指叛投匈奴的军侯管敢。
18.高皇帝:即汉高祖刘邦。
19.当:如,像。
20.执事者:掌权者。苟:但,只。
21.捐妻子:舍弃妻子和儿女。
22.虚死:指无谓而死。灭名:使名声泯灭。
23.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指越王勾践兵败,向吴王夫差求和,范蠡作为人质前往吴国,并未因求和之耻自杀殉国。曹沫不死三败之辱:曹沫为春秋时鲁国人,曾与齐国作战,三战三败,并不因屡次受辱而自杀身死。当齐桓公与鲁庄公会盟于柯,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迫使他全部归还战争中侵占的鲁国土地。
24.椎心、泣血:形容极度悲伤。椎,用椎打击。泣血,悲痛无声的哭。
25.萧:萧何,辅助刘邦建汉,封酂侯,曾因请求开放上林苑(专供皇族畋猎的场所)而遭囚禁。樊:樊哙,从刘邦起兵,封舞阳侯,曾因被人诬告与吕后家族结党而被囚拘。韩:韩信,助刘邦击败项羽,先封齐王,又迁楚王,后贬为淮阴侯,终被吕后斩首。彭:彭越,秦末聚众起兵,后归刘邦,封梁王。后被处死,并夷三族。葅醢(zūhǎi):剁成肉酱,为古代残酷的死刑。晁错:汉景帝时任御史大夫,建议削各诸侯国封地。后吴楚等七国诸侯反,有人认为是削地所致,晁错因而被杀。周:周勃,从刘邦起事,拜绛侯,吕氏死,周勃与陈平共诛诸吕,立汉文帝,曾被诬告欲造反而下狱。魏:窦婴,汉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有功,封魏其侯,汉武帝时被诛。见:受。辜:罪。
26.贾谊:汉文帝时召为博士,颇受器重,后被权贵排斥出朝廷,郁郁而死。亚夫:即周亚夫,封条侯,以军令严整闻名,汉景帝时率军平定七国叛乱,后被诬谋反,绝食而死。
27.二子:指贾谊、周亚夫。遐举:原指远行,此处兼指功业。
28.陵先将军:指李广。贵臣:指卫青。卫青为大将军伐匈奴,李广为前将军,被遣出东道,因东道远而难行,迷惑失路,被卫青追逼问罪,愤而自杀。
29.伏剑:以剑自杀。此指苏武在被逼降时,引佩刀自刺的事。朔北:北方。这里指匈奴地域。
30.丁年:成丁的年龄,即成年。这里强调苏武出使时正处壮年。
31.终堂:死在家里。去帷:改嫁。去:离开。
32.蛮貊(m):泛指少数民族。这里指匈奴。
33.茅土之荐:指赐土地、封诸侯。古代帝王社祭之坛共有五色土,分封诸侯则按封地方向取坛上一色土,以茅包之,称茅土,给所封诸侯在国内立社坛。千乘之赏:也指封诸侯之位。
34.典属国:官名,九卿之一,掌管民族交往事务。
35.廊庙:殿四周的廊和太庙,是帝王与大臣议论政事的地方,因此称朝廷为廊庙。廊庙宰,即指朝廷中掌权的人。
36.孤恩:辜负恩情。
37.安:安于死,即视死如归之意。
38.稽颡(sǎng):叩首,以额触地。颡:额。北阙:原指宫殿北面的门楼,后借指帝王宫禁或朝廷。刀笔之吏:主办文案的官吏。
39.幸:希望。谢:问候。故人:老朋友。
40.胤子:儿子。苏武曾娶匈奴女为妻,生子名叫苏通国,苏武回国时他仍留在匈奴,汉宣帝时才回到汉朝。
41.顿首:叩头,书信结尾常用作谦辞。
【赏析】
李陵出生于一个悲情的将门世家。他的祖父是被时人誉为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被匈奴人敬畏地称作汉飞将军的名将李广。但李广一生无缘封侯,最后一次征战中因迷路误期,不愿面对刀笔吏责问而自杀。李陵的父亲早死,李陵是遗腹子。当李陵成人之时,家门衰落,李陵肩上承担着重振家族声望的重任。天汉二年,李陵自告奋勇,率步卒五千,深入匈奴之地,遇到单于主力。单于召集数十倍于李陵的骑兵,付出死伤上万的代价,最终击破李陵的军队,李陵投降。李陵和苏武是朋友,他投降的前一年,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李陵投降后,曾多次去看望苏武。后苏武回到汉朝,写信劝李陵归汉,李陵写了此信作答。在信中,李陵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作战经过、失败投降的心路历程以及不能归汉的原因。
史书记载,单于对李陵十分器重,封他为右校王,还将女儿嫁给他。但从信中来看,李陵却并不以此感到快乐。相反,他的内心充满了悲苦。他写自己在匈奴的生活,饮食习俗、气候环境都与汉地迥然相异,夜不能寐,晨起落泪。一方面他从内心抵触匈奴的文化和风俗,他看到的是异类,听到的是异方之乐,蛮夷和戎狄的一切都只会加重他内心的悲伤。但另一方面,他又无法回到汉朝,汉武帝由于他的投降而杀了他的全家,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他与汉朝已恩断义绝。全家被杀已令李陵痛不欲生,更让他愤怒的是,他虽然战败投降,但自认为功大罪小,他不该受到如此严厉的处置。
为了证明自己功大罪小,李陵在信中详细地描述了作战的经过。这本是一次可以不必发生的战役。汉武帝遣李广利率汉军主力西征天山,李陵最初的任务是为大军负责辎重。这是一个没有什么风险的任务,但也几乎没有机会参加对匈奴的战斗。急于恢复家门声望的李陵对此自然不能满意,遂主动请求仅率五千步兵北出大漠,攻击单于王庭。也正如李陵所期待的,当他率军向北进发三十多日后,遇到了匈奴单于所率领的三万骑兵。在平坦的大草原上,骑兵对步兵本就具有兵种上的压倒性优势,更何况现在数量上也是匈奴骑兵占据绝对优势。所以匈奴骑兵迅速发动了攻击,在他们看来,这应该是一场不费力气的屠杀。但结果却大大出乎意料,不仅进攻被打退,而且汉军还对他们进行了追击。单于一边败退,一边从各部又调集了八万骑兵。李陵此时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这才向汉地方向撤退。可以想见李陵军队面临的凶险处境,孤军深入,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作战,骑兵强大的机动性使敌人一路尾随不舍,随时可以发起进攻,随时可以撤出战斗。无论从哪方面来看,都应是匈奴人占据绝对优势和主动,但李陵的军队却丝毫未落下风。正如李陵在信中描述的,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当撤至距离汉朝边境不过一百多里时,李陵的军队已经筋疲力尽,而且面临两个致命的问题:第一,武器消耗殆尽;第二,没有后援。但即使如此,每次战斗时李陵振臂一呼,汉军仍然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匈奴已阵亡上万人,且越来越接近汉朝边境,就在匈奴单于愈来愈心惊胆寒,准备退兵时,汉军队伍里却出了叛徒。这个叛徒将汉军的虚实告诉了单于,最终,李陵兵败被俘。
作为军人,没有比投降更大的耻辱了。李陵当然不甘心背负这样的耻辱,至少,他希望别人能够知道他的苦衷。他不是苟且偷生之人,战败而未死,是认为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希冀着能像范蠡、曹沬那样,忍辱负重,最终用大功来复仇雪耻。只是由于汉武帝不能体谅他的苦衷,杀了他的全家,使他过去所做的一切,以及本来所计划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他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并将不得不永远背负投降的耻辱,再也没有机会洗刷。这让他感到椎心泣血般的痛苦。
写到此处,李陵再也压抑不住他对汉武帝的愤恨,连带着愤怒指责自汉高祖以来,汉朝历代皇帝对功臣的刻薄寡恩。萧何、樊哙从刘邦起兵之时就跟着刘邦出生入死,却一度被投进监狱;韩信、彭越为刘邦打败项羽立下了汗马功劳,最后都被处死。周勃既是开国功臣,又在平定吕氏、迎立汉文帝的过程中起了重大作用,却被汉文帝逮捕系狱;贾谊为汉朝的治理殚精竭虑,却被远贬长沙,郁郁而终。汉景帝轻率地杀掉了他曾最为倚重的晁错,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被投入监狱,绝食而死。另一个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大功的魏其侯窦婴,则被汉武帝杀掉。李陵还想到了自己的祖父李广,一生为汉朝作战,结局却是愤而自杀。而汉朝对功臣刻薄的传统,也延续到了苏武身上。苏武在汉武帝时出使被扣,十九年忠贞不屈,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他的节义是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理应有封侯之赏,但他回到汉朝后,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
苏武的来信没有保留下来,但从李陵的回信推测,其主要内容应是劝李陵归汉。李陵首先承认自己对匈奴的不认同,从饮食、气候到文化,他都从内心感到抵触。但想到汉朝对自己的不公正,想到全家被杀,想到汉朝历代皇帝的刻薄寡恩,他毅然断绝了返回汉朝的念头。甚至对自己的投降行为也不感到后悔:陵虽孤恩,汉亦负德。因此,李陵最后给了苏武斩钉截铁的回答:愿足下勿复望陵!
对于投降变节者,中国人似乎向来不惜以最严厉最苛刻的态度加以批判。但对李陵,却多抱以深深的同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