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古代中国的军事文化
》
售價:HK$
99.7
《
中国王朝内争实录(套装全4册):从未见过的王朝内争编著史
》
售價:HK$
244.2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HK$
177.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HK$
61.6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HK$
221.8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HK$
43.7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HK$
154.6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触类旁通: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是一本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触屏设计开山之作,也是一本著译双馨的佳作。
作者Josh Clark(乔什 克拉克)被业内公认为触屏设计领域的超级行家,他的前一本Tapworthy被视为移动互联网时代触屏手机设计的经典。
《触类旁通: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根据大量的用户调研数据,从握持方式、用户使用习惯、个体行为差异甚至心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触屏界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实现的要素、并辅以实际的案例,让读者不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直接告诉读者如何灵活地付之实践、大幅提升用户体验:一项设计被拿在手里使用的感觉如何?
严谨、务实、强调重点、没有废话,是本书写作上的突出特点。相信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必能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获得醍醐灌顶般的阅读享受。
译者C7210是知名设计博客Beforweb.com博主公众号Beforweb,多年来一直致力向国内读者传达国外优秀的设计理念与技术方法,他选择并翻译的文章深受读者喜爱。
|
內容簡介: |
本书深入触屏人机交互构成的核心,以大量的用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多终端时代触屏设备用户使用习惯的变化及其对设计的影响,总结出了触屏界面设计原则和规律,并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案例。这是一本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优秀设计范本,值得每一位界面设计师及希望进入产品设计行业的读者珍藏并作为案头参考。
|
關於作者: |
Josh Clark是设计咨询公司Big Medium的创始人,专注于互联网设计领域,曾与TechCrunch、TimeInc等多家知名媒体品牌合作打造世界一流的移动互联体验。Josh曾著有四部书籍,其中包括最为著名的《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Tapworthy: Designing Great iPhone Apps,OReilly,2010)。此外,Josh还在世界各地进行讲演,主题涉及数字化界面设计的方方面面。Josh曾于1996年发明Couch-to-5KC25K跑步日程表,帮助数百万人进行了有效的运动练习。无论对于健身,还是用户体验设计,Josh都有着相同的座右铭:轻松高效,大家开心no pain,no pain。
邹正,笔名C7210 ,交互设计师、UX设计热爱者、VR探索者、译者、猫奴、吉他手、鼓手。希望为设计师及移动互联网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
目錄:
|
1 实体化界面 1
数字与工业设计的融合 3
人们怎样使用手机 4
人们怎样使用平板手机 7
平板电脑:屏幕更大,变数更多 11
混合型设备:带有键盘的触屏 13
触屏设备界面布局设计 17
手机的界面布局 20
平板手机的界面布局 30
平板电脑的界面布局 38
混合型设备的界面布局 41
2 靠不住的屏幕 45
靠屏幕尺寸判断输入方式?没那么简单 46
假设所有设备都有触屏 49
同时面向触屏和鼠标进行设计 50
7毫米=足够大 56
位置,位置,位置:目标元素尺寸与布局的关系 57
交互元素的最小尺寸:44(像素、点、dp) 58
关于em 60
避免拥挤 61
像素与视口 62
3 高效的触屏界面 67
即时呈现 68
控制内容的高度 73
被滥用的轮播 75
精简表单 81
真的需要键盘吗 85
选择正确的键盘类型 87
<select>下拉列表 89
手势vs. 确认对话框 93
解放双手 95
4 手势 99
基础手势 100
麻烦的按钮 104
以现实世界为指引 115
将手势作为快捷方式 121
混乱与疏导 124
在网页中实现手势操作的复杂性 130
聚焦click事件 132
在相册和轮播中通过CSS实现滑动浏览 133
浏览器中的触控事件 137
300毫秒的延迟问题 141
指针事件带来的希望与困扰 143
怎样发现手势 146
5 手势的可发现性 149
与实际行动脱节的前置教学 149
拟物化设计:我知道该怎样使用它 151
界面被拍平之后 154
不要过于拟真 156
多玩些游戏 158
路漫漫其修远 169
鸣谢 171
|
內容試閱:
|
推荐序一
移动互联网虽已风风火火若干年,但是像样的体验设计书籍还是少之又少。我读到的第一本关于移动设计的书便是Josh Clark当年所著的Tapworthy,堪称经典。
时至今日,移动设计已经不断迭代更新,又有了种种新的变化。Josh Clark的新书,则由我崇拜已久的C7210翻译而成。为什么说崇拜呢?因为C7210是较早的一批移动互联网从业者和布道者,翻译了不少iOS设计指南等设计参考资料,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理论体系,通读海内外设计方法,并与实践结合,融会贯通。
全书读下来可以发现不少新的知识,包括对平板设备触屏界面设计的阐述,同时面向触屏和鼠标的设计,介绍了更加多元化的手势操作等,可以说是立足于未来的一本书。如果说上一本是体系化入门圣经,那么这一本就是体系化进阶教材。
我所在的团队大力推动的一个设计理念就是场景化设计,指的便是充分理解整个应用的生态系统,这与本书当中的一些设计理念也不谋而合。放弃功能主义设计,我们要做的不是功能;放弃形式主义设计,我们要做的也不是花哨的设计。我们要做的是搞清楚用户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然后才是怎样展示。基于使用情境,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提供最高效的任务流程和最合适的信息组织,与用户的使用场景共情。
移动互联网已不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平板、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及任何能联网的设备,慢慢会扩展移动一词所涵盖的范围,所以,作者已经不再局限于讲述手机触屏界面本身的设计,而是扩展到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更加多元化的触屏设备领域。同时,任何设备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多终端将共同服务于用户的生活,所以跨端设计也是一项重要技能,多端都可以安装同一款产品,彼此之间在内容上是同步的,甚至在操作行为上也是完全一致的这样才能提供无缝的体验。当然,具体是采用原生应用,还是网页应用,或是响应式设计,仍是需要不断实践并论证的话题。
行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状态得到了极大的改变。如果你已经是这方面的从业者,那么你可以踏着这个浪潮,继续创造颠覆人们生活方式的设计;如果你想踏入这个行业,那么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放飞想象的翅膀,用不一样的思考方式开创未来。这本书就是巨人的肩膀,书中大量的理论配合案例,让初学者可以快速了解移动设计行业,让从业者能够对移动设计形成更加体系化的认识。
陈莹(elya妞)
前百度云UED负责人,百度MUX交互负责人
推荐序二
认识邹正是我刚刚开始翻译Josh的上一本书Tapworthy的时候。邹正在行业里昵称C7210,但身边的人都叫他正爷。
正爷是设计转前端再转回设计,同样,我也做过三年前端;我们都喜欢听摇滚乐,演奏摇滚乐我和站在科技与人文十字路口上的正爷有着聊不完的话题。
我们曾共同就职于大众点评。在那个鲁莽的时代,我们用安卓早期的原生控件搭建起了第一版的大众点评App。后来,苹果的一记重拳彻底敲开了触屏之门,也敲开了移动互联网之门。
将近十年后的今天,移动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侵蚀了我们多数的时间。现在回想起来,消耗了我们太多精力的朋友圈,至今也无非几年时间而已;我们几乎已经忘记怎样伸手招车,而网约车从开始流行到如今仅有一两年;我们甚至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用纸和笔认真写下哪怕一行字是多久之前感觉没有手机可以沉迷的时代已经是半个世纪以前了。
就在这短短几年的时间里,触屏改变了我们二十多年来使用键盘和鼠标的习惯。除了手机和平板电脑,汽车控制面板可以是触屏,PC可以是触屏,MacBook Pro的键盘可以是触屏,甚至我们的家电、门锁也变成了触屏。这一切对于设计师的要求已经从手机界面设计升级为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本书刚好站在这样的节点,深入分析了多终端时代触屏界面设计的原则、方法与运用,并辅以大量的用户调研数据,这不仅可以极大地开阔设计师的眼界和思路,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去实践。
触屏,就是将以往原子时代的实体输入设备数字化。这只是数字化时代的冰山一角,而未来的机会将存在于那些尚未数字化的事物当中。
我们已经坐上了开往数字化时代的高铁,你准备好了吗?
包季真
《触动人心设计优秀的iPhone应用》译者
推荐序三
很早就知道了Beforweb这个博客,而且在我的收藏夹里放了很久,直到我不再使用浏览器的收藏夹。博主有一个奇怪的名字C7210,一直在做UX方向的翻译,是我仅见的从那么早开始做译文并坚持到现在的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关注的设计站点,除了国外的大站和国内的几个团队博客,就是Beforweb了。
虽说是译文,但Beforweb更大的价值在于文章的选择。邹正每周把他觉得最好的一篇国外设计文章译成中文,这个挑选、过滤的动作能表现出他对体验设计行业的关注点及趋势判断。后来才知道,每周末他花在原文选择上的时间就要大半天,并且一做就是那么多年,非常令人钦佩。
之后有幸成为腾讯的同事,且在几个项目上合作过。邹正让我看到了交互设计师的另一种可能性日常是一个很感性的人,大家从他每篇博客的开场白中应该也能感觉到(现在是在公众号了);而在交互工作中表现出来的逻辑和思考全面性也令人信服。当理性严谨和强烈感性混合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这种感觉真的不太好形容。嗯,也许就是反差萌吧。
回到本书。一方面,我相信邹正这么多年坚持UX方向的背后,在内容选择上的品位,以及对设计内容翻译的把控力。另一方面,Josh Clark的上一本书Tapworthy也是当年我学习移动设计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然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还是太快了,Tapworthy中的一些内容今天看来已经有些不适用了,相信《触类旁通: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会给我们带来更新、更全面的对移动设计的解读。
对比十年前,今天的设计师无疑是幸运的有Sketch帮助我们打破Adobe的垄断;有Google和Adobe带给我们免费开源的思源黑;有Jony Ive告诉我们设计师可以对企业产生多大的影响力;有互联网上海量的设计学习渠道,甚至多到难以选择。但我相信,有Josh Clark和邹正背书,这本书是其中不应该被错过的那一本书。
龚佳毅
前腾讯上海设计总监
推荐序四
在英国学习人机交互时,导师曾多次和我们提起无处不在的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的话题,在人们还用着诺基亚和摩托罗拉功能机的年代,我们充满兴趣地设想:如果各种设备,例如手机、电脑、桌子等,都变成某种所见即所得的触屏,人应该如何与之交互,又有怎样的规则需要去遵循?谁可预想,这如同科幻小说般的研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就已经深入我们的现实生活:全球手机市场基本人手一台的iPhone和Android,逐渐流行的平板式电脑方便了商务和家用的双重场景,公共场所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触屏操控台和售票机等仿佛触屏天生就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设备。那么,如何在这样的多终端时代为触屏而设计呢?
近些年,我们对触屏设计的研究从未止步,各种天才的用户体验专家、人机交互工程师、视觉设计师在这个领域观察、实验和总结,悉心揭秘了这块屏幕背后的设计原则和规律,让用户能够更方便地与之交互。而本书的作者Josh Clark更是这个领域的大神,他对用户、设备和交互的理解,指导和启发了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创造出更精彩的界面。本书深入触屏人机交互构成的核心,从基础的握持方式到手势元素,从用户使用场景到技术的实现方式,从理论研究到具体的案例分析,可谓是触屏界面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又一本必读书。
邹正的昵称是C7210,我也常叫他小C。小C作为本书的译者,更是为中文译本的出版锦上添花。他在UX领域的深厚功底和积累,以及多年来的英语UX专业文章翻译经验,将使本书的精华非常完美地传递给中文读者。认识小C多年,一直钦佩他能够默默地为国内UX圈子贡献诸多养料,能够让国内设计师第一时间接触国外先进的研究和发现。毫无疑问,《触类旁通:多终端时代的触屏界面设计》将是又一个经典,并将促进中国触屏界面设计的更大发展。
李婧(小艾Amy)
艾体验产品咨询公司创始人
译者序
翻译本书,于我个人而言,更像是一种致敬。
置身互联网与移动产品设计行业,至今已十余载,说起来时间着实不短。然而,由于缺乏设计科班背景,加之当年信息获取渠道相对匮乏,太多的时间被用在了摸索与试探当中。从网页设计师,到UI设计师,再到前端,一番丰盈的体验之后,似乎终于阶段性地完成了向内和向外的探索,最终专心、安心地走上交互设计之路,直到如今。
回想转向交互设计的那段日子,终日高能,新一轮压榨式、爆发式的探索和自学让我欲罢不能,当然其中也不乏盲目与肤浅。最终得以迷恋并聚焦于移动端设计,则正是由于在Josh Clark的上一本经典著作Tapworthy中找到了某种依托感。
令我感到庆幸的是,这样的依托感直到如今依然清晰于心,并越发稳健地扩展到一个又一个新领域当中。这是一份远超职业范畴的、值得感恩的赠礼。而当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刘皎老师向我提起Josh的这本新书时,我似乎看到了报答与回馈的机会既为当年的引路人,也为我们共同热爱并甘于投身其中的这一事业。
与时俱进对数字化产品设计师而言是一个永恒的原则,作为触屏移动设计先行者的Josh Clark自然深谙于此。在上一本书中,Josh以主流移动平台界面设计规范为线索,深入挖掘其中的每一个要点,有针对性地在知识体系中填充了大大小小极为丰富的实际产品设计案例,将移动设计思维模式及实战要则完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如今,纵使新技术、新领域层出不穷,移动设备及产品发展的大潮却依旧澎湃。经过几年的洗礼,作为设计师,我们变得越发成熟、老练;而相比于那个年代,如今的设备生态体系却也更加复杂化、立体化,我们面对着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Josh对他在过去几年当中所积累的触屏交互设计理念与经验进行了新一轮的沉淀,结合更加多元化的思考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