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HK$
98.6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HK$
60.5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HK$
88.5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HK$
221.8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HK$
77.3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HK$
39.2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HK$
109.8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
編輯推薦: |
《拜占庭帝国: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一个饱经沧桑的千年帝国,历经无数场战争、叛乱、分裂、宫斗、宗教冲突,以及匈人、阿拉伯人、十字军、蒙古人和土耳其人带来的亚欧大碰撞;这是一个孕育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俄文字母,乃至欧洲文艺复兴的伟大文明;没有拜占庭,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是如今的样子!
|
內容簡介: |
《拜占庭帝国:拯救西方文明的东罗马千年史》公元5世纪,在数十年外族入侵的腥风血雨中,罗马帝国西面的一半崩解了。但是这个时候,东罗马帝国(或称拜占庭帝国)的生命才刚刚开始,它将罗马帝国的文明与荣耀又守卫了一千年,亲眼见证了罗马帝国的落日,并亲手带来现代世界的黎明。
在它的漫长历史中,拜占庭帝国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它经历过君士坦丁、狄奥多西、巴西尔二世、科穆宁等明君的辉煌时代,也时常陷入军阀割据、外族入侵的黑暗时代。它矗立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叉路口,一千年来这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东西文明大碰撞:匈人入侵,西罗马帝国崩溃,阿拉伯帝国崛起并建立伊斯兰世界,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十字军数次东征,蒙古骑兵横扫欧亚,土耳其帝国兴起……拜占庭迎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者,主宰着一片以君士坦丁堡为核心的广袤的东正教世界,其鼎盛时代的影响范围覆盖了如今的土耳其、巴尔干半岛、乌克兰、俄罗斯西南部、南意大利和非洲地中海沿岸。
但是,拜占庭最终失掉了这个世界。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军队攻陷,伟大的拜占庭帝国灭亡了。它留给后世的遗产是永恒的。从启发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的珍贵典籍,到被俄罗斯完整继承下来的东正教和西里尔字母系统,再到千古名城伊斯坦布尔,拜占庭的遗产已经深深影响了世界的发展进程。可以说,没有拜占庭帝国,我们的世界一定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1. 拜占庭帝国兴衰的千年历史,“欧洲中世纪三部曲”之三。对于中世纪欧洲,你的印象是否还停留在《魔戒》和《冰与火之歌》的虚构世界里?《拜占庭帝国》让我们触摸到一个真实的中世纪欧洲。这是中世纪欧洲最为庄严的一面:骄傲的城市君士坦丁堡、一座传续千年的皇帝之位,以及它们见证的无数荣耀、战事、叛乱、分裂、宫斗……拜占庭帝国的历史贯穿了整个欧洲中世纪,是这个时代最完整的写照。
2. 这是风云激荡的欧亚碰撞史,以及饱经内忧外患的中世纪欧洲。千百年来,帝国英勇迎战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挑战者,在匈人、阿拉伯人、十字军、蒙古人和土耳其人的多次冲击下屹立不倒。化用罗马史学家爱德华?吉本的话来说,如果没有拜占庭帝国,匈人、阿拉伯或者蒙古大军会几次横扫欧洲,穆斯林的宣礼将在英国牛津的尖塔上回响。
3. 英语世界著名历史播主拉尔斯?布朗沃思的万众瞩目之作。布朗沃思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早的历史播主,十余年来在英语世界有无数忠实听众。《拜占庭帝国》长期位居美国亚马逊历史榜前列,再度演绎布朗沃思的史上首个历史播客“拜占庭十二帝”:个性鲜明的人物描写,扣人心弦的情节呈现,精湛的讲述技巧,把历史故事讲得像小说一样精彩。
名人推荐
妙趣横生地描绘出一个被现代西方文明充分继承,但却始终忽视的文明。读罢本书,你将会对拜占庭帝国肃然起敬。
——汤姆?霍兰(Tom Holland),《波斯战火》《卢比孔河》作者
这正是我曾经希望在学校里学到的历史——节奏明快、高潮迭起的故事,涵盖了一千年的层出不穷的政治纷争、杰出领袖、无能昏君、宗教分裂,以及骚乱与屠杀。一幅生动的历史长卷,描绘了一个为我们留下丰富遗产的逝去时代。
——马克?潘德格拉斯(Mark Pendergrast),历史学者
拉尔斯?布朗沃斯是一个天才作家,他的热情是会传染的;心狠手辣的皇后、诡计多端的宦官、重见天日的希腊文献和拜占庭传说,统统鲜活起来。没有拜占庭,我们的世界就不会是如今的样子——拉尔斯?布朗沃斯引人入胜的讲述配得上帝国曾经的热情与活力。
——贝塔尼?休斯(Bettany Hughes),历史学家、知名主持人
在《拜占庭帝国》中拉尔斯?布朗沃斯展现出一名小说作家对人物的把握能力,描绘出那些栩栩如生,却并不为人所熟知的拜占庭历史人物形象。不过,拉尔斯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的天赋也同样闪亮,他所展现的拜占庭宫廷斗争、阴谋叛乱和战争,无不精彩明晰。
——斯蒂芬?普莱斯菲尔德(Steven Pressfield),历史作家、好莱坞编剧
|
關於作者: |
拉斯?布朗沃思(Lars Brownworth)是历史学者,同时也是作家、演讲家和广播员。他创建了最早的历史播客“12位拜占庭统治者”,苹果公司认为它是使其播客风格得以形成的50个播客之一。布朗沃思为《华尔街日报》撰文,《纽约时报》曾对他进行报道,并认为他是一位出色的“历史科普专家”。
|
目錄:
|
地图……VII
引言……XV
序言 罗马根源……XX
第一章 戴克里先革命……1
第二章 君士坦丁和教权统治……13
第三章 异教反击……33
第四章 蛮族与基督徒……46
第五章 西方的可怕谣言……57
第六章 罗马衰亡……65
第七章 查士丁尼大帝崛起……77
第八章 尼 卡!……83
第九章 建筑与将军……94
第十章 耶尔森氏鼠疫杆菌……116
第十一章 波斯战火……130
第十二章 战争之地……147
第十三章 偶像破坏者……156
第十四章 帝国崩溃……165
第十五章 形势逆转……178
第十六章 马其顿王朝的荣耀……189
第十七章 杰出的觊觎者……202
第十八章 死亡与叔侄继承……218
第十九章 巴西尔二世……234
第二十章 荒谬进行曲……248
第二十一章 科穆宁复兴……259
第二十二章 基督徒的血光之灾……282
第二十三章 流亡帝国……294
第二十四章 晚霞绚烂……306
第二十五章 不朽的帝王……323
结语 拜占庭余晖……339
参考文献……344
君士坦丁堡历代帝王年表……347
致谢……351
|
內容試閱:
|
【引言】
我初次接触到有关拜占庭的故事是在长岛北岸一片风光宜人的盐沼滩上。当时我在此处稍歇,阅读一本名字简单扼要的书——《最后的罗马帝国》,准备追溯那些耳熟能详的内容,黑暗时代的文明没落、野蛮横行。然而,闲适地倚靠着我最喜爱的树木,我恍然发现自己眼前浮现出一幅绝美画卷,绘满了栩栩如生的历代帝王,喧哗躁动的蛮荒部族,那些自立为罗马皇帝的人们,直到许久之后帝国衰亡,化为尘土。恍然间,这一切显得那样熟稔,又那样遥远;罗马帝国,某种意义上拯救了黑暗时代,点燃了传统世界的文明之光。有关它的历史似乎时常占据头版头条。希腊- 罗马文明缔造的基督教- 犹太教共存的社会危机四伏:移民迁徙,政教斗争,以及来自伊斯兰世界好战部族的威胁。在这个社会里,穷人希望富人多缴税,富人四处投机倒把,冗赘的官僚机构试图在其中寻求平衡,在不引起众怒的前提下大发横财。
然而,拜占庭同时带给我们惊人的陌生感,充满诱惑,却又与现代世界格格不入。神职人员屹立于国家顶端,高高在上,皇帝站上了圣坛,对布道大加抨击,吹毛求疵的神学理论引发了大街小巷的暴动。渗透现代社会的民主概念会让拜占庭大惊失色。拜占庭社会奠基于3世纪的动荡和暴乱,地方上暴动四起,皇帝只能孤注一掷,力保皇位。民主,意味着众生平等,这将会严重动摇拜占庭等级森严、组织有序的社会,带来永无休止的内战噩梦,这也是所有人民力图避免发生的。不过,拜占庭的人民也并非极权社会压迫下的绝对囚徒。地位低下的穷苦农民和孤寡妇女都能在皇权之下寻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同样,一位地位低微的马其顿农民最终一步登天,成为拜占庭最伟大的统治者,将广阔国土扩张至几乎包围整个地中海地区。他的继任者监管着一个宗教传统根深蒂固的社会,同时这个社会又拥有世俗的教育体制,将自身视为江河日下的国家中文明之光的守卫者。如同拜伦勋爵的著名论断,他们是“三核合并”:罗马的肉体,希腊的思想,以及神秘主义的灵魂。
在众多定义之中,这一条可谓出类拔萃,一部分原因是“拜占庭”这个术语是完全现代化的发明创造,因而为这个帝国下定义显得愈发难于登天。我们所谓的拜占庭帝国事实上是罗马帝国的东半部分,从323 年君士坦丁堡的建立到11 个世纪之后的陷落,其人民始终自认为是罗马帝国的子民。大部分时间内,他们的邻居、盟友和敌人也都持同样的观点;当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君士坦丁堡时,他自号为罗马的恺撒大帝,认为自己是作为奥古斯都的直接继承者统治此地。只有启蒙时代的学者们相对偏好将他们的根源归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拒绝承认东部帝国的“罗马”之名,而是将之命名为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的古代名称。对他们而言,“真正的”帝国已经随着末代西罗马帝国皇帝的退位在476 年宣告终结,君士坦丁堡“冒名顶替者”的历史,不过是超过一千年的蛮族堕落、腐化和衰落的历史罢了。
不过,西方文明的繁荣有极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这座博斯普鲁斯海峡上饱受鄙夷的城市。超过一千年的时间里,这座都城伫立于此,作为东方伟大的堡垒,守护着新生的、混沌的欧洲世界,之后,自诩的世界征服者们前仆后继地对这城墙发起了进攻。如果拜占庭帝国不曾存在,进攻的伊斯兰大军将会在7 世纪横扫欧洲,同时像吉本所思考的那样,穆斯林的宣礼将在牛津的尖塔回响。然而,拜占庭所带来的馈赠并不仅限于军队的力量。当文明的光辉在遥远的西方爱尔兰修道院逐渐暗淡之时,文明的火种却在君士坦丁堡的土地上熊熊燃烧,时而蓬勃,时而平缓,但却始终燃烧不灭。拜占庭最伟大的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带来了罗马法——时至今日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法律基础,工匠们创造了拉韦纳辉煌绚丽的马赛克镶嵌艺术,以及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辉煌建筑,学者们为我们带来耀眼的希腊和拉丁经典,这些经典在西方的黑暗时代几乎被彻底湮灭。
假设我们将这些成就全部归功于拜占庭,也就等于回避了一个问题——为何这个帝国会被后人如此长久地忽略?罗马帝国的东、西两部分四分五裂——先是文化,其次是宗教,随着彼此日益疏远,隔阂也随之产生。基督教不过是掩盖矛盾,维系关系的表面虚饰。然而到了1054 年,当教会分裂为基督教和东正教两部分时,东、西两方都意识到,彼此的联系是如此微弱,隔阂又是如此深刻。十字军东征将双方的裂痕扩张到最大化,激起东方长久以来的怨恨情绪,以及西方爆发的嘲讽声音。当拜占庭的残余势力向伊斯兰入侵者屈服之时,欧洲正重整旗鼓,掉转风头,对自身的势力增长和蓬勃发展抱有十足的信心。双方彼此蔑视,导致拜占庭长久以来陷入一片混乱蒙昧之中,而这本身是毫无意义的,正因此,那些曾经受过帝国庇护的人许多个世纪以来早已经忘记了它的存在。
大部分历史课上都不会提到拜占庭文明——诞生了西里尔和墨索迪乌斯的智慧启迪,约翰?奇米斯基斯一世的不朽光辉,或者是尼斯福鲁斯?福卡斯的征服伟业。罗马帝国的巨幕最终伴随着最后一位西罗马帝国皇帝谢幕而落下,希腊英雄主义的传说也终结于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然而,德拉加塞斯在1453 年的那片战场上屹立不倒,贝利萨留在罗马的城墙前也未曾胆怯,他们依然充满英雄气概。自然,我们对他们的感激和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本书是作者的初次尝试,希望能够改变现状,为那些沉默已久的人们振臂一呼。这本书的目的是激起读者的兴趣,将拜占庭历史的长河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他们能够尽一己之力去了解领会东、西两个帝国的历史。遗憾的是,本书在精确性和详尽性上,都存在诸多不足。期望简单的一本书就能够囊括超过一千年的漫长历史绝无任何可能,那样的话也未免太过冗长。为了保护那些被遗弃不顾的珍贵史料,我只能声明,更多有关拜占庭帝国的辉煌历史都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本书通篇采用的是拉丁语,而非希腊语名称——如君士坦丁(Constantine,而非Konstandinos),因此读者能够对这些名词更加熟悉,更符合大众的胃口。此外,我采取了一种具有个人强烈风格的口吻去叙述故事,因为拜占庭历史的中心也就是帝王的历史;很少有社会能够像东罗马帝国那样达到高度的中央集权。皇位上端坐的那个人同时也一只脚跨进了天堂,君权神授的皇权制度令皇帝的每一个微小决定都深刻影响着哪怕社会最底层人民的一举一动。
我相信,这本书能够唤醒人们对于这一领域的兴趣,而这一领域在西方的正统经典中缺失已久。我们与拜占庭帝国同享一脉相承的文化体系,也能从中学到振聋发聩的历史教训。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正是我们今日社会的主要缔造者,而且,如果更加积极深入地去研究这段历史,故事也会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文摘
【第三章 异教反击】
从君士坦丁的时代开始,他们就自称为罗马人,当1123 年之后君士坦丁堡最终覆灭时,他们仍然自称为罗马人。在337年5 月22 日的那个晚上,他们意识到君士坦丁31 年的统治走到了尽头。自从奥古斯都时代以来,他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启了时代转变的新篇章。基督教开始打响了对抗异教,占据帝国灵魂地位的第一战,但这场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尽管君士坦丁作为基督教的保护者声名远扬,在他死后留下的却绝非基督教世界。严格意义上来讲,罗马帝国从官方而言仍旧是一个异教国家,政府也继续划拨资金去维护古老宗教的神庙和保护神职人员。君士坦丁所做的只是将基督教合法化,但从一开始就非常清楚的一点是,新的信仰才是未来时代浪潮的走向。帝国有许多人目睹这种全新信仰迅速发展而感到恐惧,作家和历史学家们也同样哀叹着传统价值观的衰落。古老的神明千年以来都是罗马人民的精神信仰,伦理学家们也严肃地警告,只有灾难来临才能让这全新的宗教受到打击。尽管教会拥有很多信徒,但神庙依然挤满了信众,很多人都在祈祷真神能够获得胜利,将帝国从基督教的影响下拯救出来。君士坦丁驾崩仅仅过了24 年,新的领导者就诞生了。
这一切可谓历史上的奇闻逸事,最后一位异教皇帝却是帝国首个基督教朝代的一员。君士坦丁很少花心思考虑谁来继承他的皇位,这或许也不会让人感到多么吃惊。他像往常那样全神贯注地思索着自己葬礼的具体细节,但却并不费心思考皇位继承人的归属。他的三个幸存的儿子(很遗憾,三个人都缺乏创造性的才能,他们都以君士坦丁自己名字的不同形式命名)都认为自己能继位称帝,结果就是帝国陷入尴尬的三分天下的境地。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是三个儿子中最有才能的,他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手段,杀死了所有和父亲流着相同血液的其他亲属,只留下了堂弟尤利安,只是因为他认为这个年方五岁的幼童不会对他构成什么威胁。
这场屠杀确实阻止了兄弟间的权力继续分裂,然而,虽然帝国面积广大,也没有大到能够同时容纳三位帝王的地步,他们几乎是立刻开始互相残杀。他们从小生长在奢靡的宫廷之中,身边围绕的是大群侍从,从出生开始就因为各种繁文缛节而疲惫不已。宫廷中有大批的导师教育这些孩子,他们耳边充斥的是官妓的调笑言语,确实没有什么时间和机会去发展手足之情,退一步而言,这也就导致了一种令人头疼的家族关系。三年之内,三人中的长兄侵入了三弟的领土,帝国再次陷入内乱纷争之中。
当君士坦丁的儿子们忙着互相残杀时,他们的堂弟弗拉维乌斯?克劳狄乌斯?尤利安努斯,即为人所熟知的“叛教者”尤利安,在事实上的软禁中度过了童年时代,整日阅读希腊和罗马的典籍。尤利安的性情冷静严肃,是一位学者,他对安逸的流放生活完全没有任何不满,也没有加入他家族危险的皇位争夺游戏中的意愿。19 岁这一年,尤利安成功获得允许在各地游历,继续钻研学问,其后的四年中,从帕加马到以弗所,尤利安遍访伟大先哲的故地,沉浸在业已消失的古代世界的魅力之中。在到达著名的雅典学院的时候,他选择秘密放弃基督教信仰,转而信仰一种异教学派,名为新柏拉图派哲学。他表面上对基督教十分虔诚,小心翼翼地隐瞒着自己叛教的事实,他向自己忧心忡忡的老师再次保证他的信仰不可动摇,一如既往,同时却陷入了强烈的异教狂热之中。
尤利安青年时代的游历突然陷入了中断。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的兄弟全部去世后,他统一了罗马帝国,自己作为统治者,但他发现帝国树敌众多,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难以抵抗。在他巩固权力的时候,家族就成了威胁,只有两个办法——尽快将他们斩草除根,或让他们保持中立。但既然他已经登上了皇位,繁重的国家事务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看上去此时此刻血统才是最好的证明忠诚的方式。蛮族已经越过高卢地区,必须有人去阻止他们的脚步,但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因为要对付波斯而分身乏术。在他的家族内部寻找合适人选去完成任务显得十分尴尬,因为他已经将家族中任何可能的威胁都诛杀殆尽,但此时此刻还有一位合适的人选。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希望尤利安能够不计前嫌,因此召唤他的堂弟来到米兰。
尤利安希望的是隐居世外,一心向学,但一位皇帝的召唤显然很难拒绝。他只用短短的时间游览了特洛伊古城遗址,就心怀忐忑地来到了他的堂兄面前。上一位出现在君士坦提乌斯二世面前的家族成员已经被下令处死了,当听说他的命运时,尤利安实在难以预料他所要面临的境况。之后他被赐予恺撒的头衔,这位曾经的学者被派到高卢地区去镇压莱茵河地区的叛乱。他要去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而跟随他的只有360 人,他“只知道如何祈祷”,根本不懂得如何打仗。
尤利安本人确实并非一位出色的指挥官。在这方面他算得上束手无策,笨手笨脚,他还从来没有领导过别人,宫廷上下都认为他懵懂西罗马帝国的混乱甚至让君士坦提乌斯二世这样身经百战的领导者都感到无从下手,这一点很多年来已经得到了证明。对于这位严肃、内向的新恺撒,所有人都不抱什么希望。
穿上并不合身的盔甲,这位从前的学者收起了他的书本,在355 年的12 月1 日,踏上了希望渺茫的征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尤利安事实上是一位非常智慧的将领。在五年的征战之中,他平定了高卢省,释放了两万名哥特囚犯,将蛮族赶出国境,甚至四次跨过莱茵河,彻底击溃了阿勒曼尼人。尤利安将俘虏的日耳曼君主捆绑押至君士坦丁堡,然后带着大胜的战绩在冬天时退回了巴黎地区。
自然,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并不希望看到尤利安继续高奏凯歌。在离开都城的时候,尤利安还是一个头脑天真的学生,一个安静的、毫无威胁的年轻人,饱受朝廷上下的嘲讽,但如今他已经蜕变成了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和执政官,在军队和人民中都深受爱戴。他并没有任何不忠之处,但君士坦提乌斯二世一生中已经见过了太多觊觎王位的阴谋者——起初是按兵不动,接着就发动叛乱。对于这种事,未雨绸缪才是上上策。君士坦提乌斯声称需要尤利安的资金和军队去攻打波斯,因此写信要求堂弟行使恺撒权力,向高卢地区征税,并且马上贡献出一半军队去攻打波斯。
皇帝的信件在359 年冬天到达了尤利安手中,受到了恭敬的迎接,但同时也遭到了质疑。尤利安手下的大部分士兵都明确地表示他们从未远行至东方参战,而且需要行军几千英里,在他人的麾下出生入死,同时自己的家人却暴露在蛮族的觊觎之下,这样的不安想法引发了暴乱。尤利安的军队整夜都围在他的宫殿之外,并且高呼他为奥古斯都,请求他起来反抗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在声称接受了来自宙斯的神谕之后,尤利安最终同意了。按照古老的日耳曼习俗,他的军队将自己的国王抬起,放在盾牌之上,然后发出粗哑的呼喊,这一切将罗马帝国再次分裂为两派。
世界的分裂并没有持续太久。尤利安的行动显然意味着战争,因此他正式放弃了作为基督教徒的掩饰,打算重新恢复异教信仰。这种爆炸性的叛教言论传播到了整个西罗马,但却没有传到塔尔苏斯,君士坦提乌斯此时正身患重病,在此处休养。尤利安为他的叛乱做出了十分完美的规划。君士坦提乌斯对堂弟的新信仰根本一无所知,因此十分宽宏地将尤利安定为他的继任者,同时遣散了自己的医生。几天之后,这位四十岁的皇帝驾崩了,异教重新占据了罗马帝国的统治地位。
当得知自己堂兄驾崩消息的时候,尤利安正在亚得里亚海岸边,他回到首都的速度是如此迅速,以至于谣言传说他的二轮战车长出了会飞的翅膀。当第一位出生在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在12 月11 日回到他出生的城市的时候,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几乎每一位居民都蜂拥到大街上,呼喊着尤利安的名字,用一位目击者的话来讲,“他好像是从天堂降临到人间的”。元老院成员匆忙赶来向他道贺,小巷中挤满了欢呼鼓掌的人民。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是听说过关于这位新皇帝的种种传闻,有关他卓越战绩的故事从边境逐渐传播到了全国各地。他们第一眼目睹他昂首阔步前进在城市的大道上,就好像看见尤里乌斯?恺撒本人将要归来带领这个帝国迈向新的黄金时代。
然而,坐在皇位上所看到的一切却并没有那么美好。在这天光明亮的12 月里,尤利安所看到的却是到处都在滋生邪恶、放荡和无法避免的衰败。君士坦丁之子的统治似乎成为了贿赂、贪食和腐败滋生的温床,政府的官职可以十分方便地买卖,甚至军队也开始变得软弱和懈怠。对财富的肆意炫耀展现出华丽外表下的腐朽,奢靡无度已经占据了社会的统治地位。
对于秉承保守主义思想的尤利安而言,并不难看出帝国的种种弊端。奥古斯都曾经穿着朴素的长袍,谦称自己为“第一公民”,而如今的皇帝们则穿着丝质的华丽衣袍,上面点缀着宝石,身边有大群宦官围绕,周围缭绕着熏香的烟雾,和他的人民渐行渐远。曾经他们与自己的将领共商大计,征服世界,现在他们则花上大量时间与厨师商议如何烹调精美菜肴。最严重的是他们已经抛弃了旧时罗马的尚武传统,荣耀和责任都被抛诸脑后,接受了基督教所宣扬的女性化特质,即宽恕和顺从。不论皇帝和军队都变得软弱无力。尤利安穿行在君士坦丁大皇宫中,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遣散了那些谄媚的侍从,解雇了上百名理发师、厨师、管家和仆人,这些人曾经对历任皇帝百般纵容。
然而,这些细枝末节只不过是帝国开始衰亡的征兆。真正让尤利安感到担忧的是基督教在帝国的全面蔓延。宗教迫害显然在过去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此现在也就没有任何必要。诸多争端多年来已经让基督教世界动荡不已,他所要做的只是推动基督教的内部分裂。为了展现自己宽容的美德,尤利安邀请所有被流放的基督徒回到自己的家中,坐下来围观阿里乌派和尼西亚派彼此论战不休。他确信异教相比基督教而言更加优越,如果给他的人民一个恰当时机,他们就会自发地回归异教信仰。很快,异教崇拜的禁令得到解除,帝国就此被分裂成两派,神庙重新开放,大量的异教献祭让他的人民茫然不解,称尤利安为“屠夫”。
然而这一切都于事无补。异教信仰已经是强弩之末,从前的信众多半已经忘记了它,只留下十分模糊的印象,国家采取措施也无法促进异教的回归。尤利安失去了耐心,他决定亲自施压,宣布在公共机构任职的时候,异教信仰比基督教更加具有优势。当这一措施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时,他最终选择了用暴力措施对基督徒进行镇压。在数名主教被私刑处死之后,皇帝逐步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手段,禁止在帝国的学校里学习与基督教相关的内容。
当时大多数最优秀的哲学家和教师都是基督徒,他们被剥夺了公民权利,这在社会各个阶级都掀起了轩然大波。甚至尤利安的朋友也觉得他的手段过于极端,他手下的传记作者,平时态度谄媚的阿米亚努斯?马尔塞利努斯称之为“极端严酷的手段,应该被永远埋藏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这些苛酷的政策如动物献祭,或是通过谴责信劝说臣民恢复他们的异教信仰,似乎都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这时就需要一些其他的手段了。
君士坦丁通过米尔维安大桥战役的胜利让整个帝国成功基督教化,尤利安认为他同样可以通过一场大胜让异教回归应有的地位。眼前最适合的敌人自然是一直以来对罗马虎视眈眈的波斯,如今他们正在进攻东罗马的城市。对抗波斯的战争已经耽搁了太久。尤利安举世闻名的伯父君士坦丁曾经希望能够用一场对波斯的大胜来为自己辉煌的人生加冕,如今尤利安将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但不是为了保护基督教,而是为了将它彻底消灭。
公元362 年的春天,尤利安踏上了征途,他战略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东部的繁华城市安条克。当他到达安条克城时,当地的人民对他表示了热情欢迎。见惯了帝国宫廷的华贵奢靡,他们对这位作风简朴的皇帝感到十分失望,而他无休无止地公开批判当地人民缺乏信仰也让他们感到厌烦。然而,声望的骤然下滑和大众的抱怨之声却对尤利安毫无影响,他继续全力准备复兴异教信仰。他派出了信使到特尔斐,向那里的祭司请求神谕。特尔斐是罗马帝国最为著名的神谕之地,几千年来那里的祭司将月桂树叶嚼碎,然后吸收它的熏香,借此传播阿波罗的神谕,这一手法已经流传千年之久,但此时古代世界已经消逝,神谕给出的答案也是流传下来有记载的最后内容。“告诉皇帝,”祭司说,“那恢宏的建筑将会倾塌,水泉也将就此干涸。神的一切都不会留存于世,没有遮蔽,没有覆盖。在他的手中,预言的月桂花将不再绽放。”* 对于一心想恢复异教帝国的尤利安而言,这也是一篇颇为合适的墓志铭。
然而,皇帝仍然固执地拒绝放弃。如果异教信仰无法恢复,基督教也同样必须被摧毁。基督曾经预言,犹太教神庙直到时光的尽头才会得以重建,为了反驳基督的观点,证明他作为先知犯下的错误,尤利安下令重建犹太神庙。工程很快开始,但一场地震(基督教典籍之中记述为“巨大的火球”)将地基破坏,迫使惊恐万分的监工放弃了这项工程。情势日益紧张,安条克沉浸在充满煽动性的氛围之中。当皇帝亲临,拜谒安条克最为著名的阿波罗神庙时,事态也没有得到缓解。当得知一名基督教殉道者被安葬在当地的管辖区内时,尤利安感到不安,因此强硬地下令将死者尸体从墓中掘出。愤怒的暴动席卷了整个城市,在逮捕和处死了数位基督教煽动者之后,情势才得到缓解。几周之后,一名异教崇拜者将燃烧的蜡烛留在无人照管的神庙之中,导致整个建筑燃起大火,最终被烧成灰烬。
尤利安对城市里的基督教群体引发的冲突加以严厉斥责,他下令关闭基督教教堂,将基督徒用来礼拜的金盘充公,用来充作军费。此时,城市已经到达了发动叛乱的边缘,他甚至失去了自己的异教徒臣民的支持。人民在街头巷尾公然嘲笑这位国王的大胡子和反基督教的举措,两派的人民逐渐站到了统一战线,冲突一触即发。最终,363年的3 月,尤利安的大军整装待发,让每个人感到无限欣慰的是,他下令向东进军。
对波斯的战争甚至在正式开战前就已经明显露出了悲剧的预兆。理想主义的年轻皇帝决心不计任何代价,用一场徒劳无用的战争来恢复业已消逝的异教荣光。这一切看起来都是个彻底的错误,但尤利安固执地一意孤行。波斯人并没有进行什么像样的抵抗,他们竭尽全力地避开拜占庭大军的行军路线,但当地的河水分流,洪水阻断了大军的去路,在尤利安到达波斯首都泰西封时,正逢盛夏。尤利安的高卢军队不适应如此炎热的天气,泰西封的高墙也必须经过长期的包围才能被攻下。大军承受着如火骄阳的炙烤,同时敌军不断地突袭,波斯大军主力即将到达的传言,这一切都迫使尤利安无奈地放弃了这次进攻。
10 天之内,大军缓慢后撤,同时不断地被迫与敌人进行小规模战斗,他们的敌人变得越发英勇无畏。之后,在6 月26 日早晨,波斯大军突然发动了进攻。尤利安表现出了一贯的英雄气概,从军帐里冲出来,冲进敌人的重重包围奋勇作战,甚至来不及穿好他的铠甲。在战场的混乱之中,他被一支长矛刺中了。他的部下冲到他倒下的地方,将他带回了营帐。长矛刺穿的地方很快涌出了大量鲜血。伤口经过了葡萄酒的仔细清洗,但长矛的尖端已经刺穿了他的肝脏,尤利安知道他自己活不久了。在帐篷里,外面的喊杀声已经逐渐停息,他闭上了眼睛,停止了战斗。尤利安用手捧起一鞠自己的鲜血,将血洒向空中,朝着太阳。传闻他死去时,曾经喃喃自语:“你们打败了我,加利利人!”
这句话比垂死的皇帝所能想到的更加具有远见。古老的宗教已经解体,组织混乱,是文化精英阶级才欢迎的“文物”。它无法与基督教启迪大众心灵和思想的意义相提并论,旧宗教复杂的神明体系和繁文缛节对于团结虔信教众而言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在活着的时候,尤利安未能改变这一切——这个他青年时代深爱的旧世界已经变成了明日黄花。怀着无望的浪漫主义和令人叹息的固执,这位皇帝耗尽了毕生的能量和想象力,试图恢复一种已经奄奄一息的宗教,甚至以帝国未来一千年的统治权作为代价,确实是不甚明智的。罗马和它的多神论时期已经成为过去,甚至尤利安的异教臣民也为他无休止的献祭感到困惑不解。他们其中的一位冷淡地表示:“或许他还是死了比较好,如果他从东方回来了,很快用来献祭的牲畜就不够用了。”
非常讽刺的是,尤利安的遗体运回了塔尔苏斯,这里也是圣保罗的诞生地,最后一位异教皇帝在这里安息,他的宏图大志未能完成。尤利安的死也宣告君士坦丁一脉的血缘就此断绝,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化作墙壁上精美的马赛克和宫殿地板上光怪陆离的图案,供空虚无聊的皇帝欣赏取乐。
然而,古代世界规模巨大的异教典籍却并未随之消失。这些文化在罗马世界十分根深蒂固,滋养了那些智慧的思想,也绝不会彻底隐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未来属于基督教世界,但没有人认为罗马能够轻而易举地完全抛弃古代世界的过去。与他们的西方邻人不同,早期的拜占庭教会神父意识到了异教哲学的益处,他们认为这些哲学包含着极有价值的观点,他们通过谨慎地阅读,对这些典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历史的长河中,拜占庭的所有学院,从君士坦丁堡到著名的雅典学院,都保留及研究着这些古代文献,甚至圣父学院还教授包括古代世界文学、哲学和科学典籍在内的课程。这一切与西罗马帝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罗马由于蛮族入侵对文明造成了严重破坏,与古代世界过往的联系已经中断。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实力上,未来都属于东罗马;从现在起,世界将为拜占庭帝国所掌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