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书人依旧

書城自編碼: 271334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姚峥华
國際書號(ISBN): 9787208134300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01-01

頁數/字數: 284页
書度/開本: 32 釘裝: 精装

售價:HK$ 67.5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偏爱月亮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生物安全与环境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HK$ 56.4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4.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52.5
《神拳考》
+

HK$ 58.5
《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
+

HK$ 59.3
《有如走路的速度》
+

HK$ 88.8
《翰墨闻见录》
+

HK$ 72.0
《无所归止:胡兰成集外集》
+

HK$ 72.0
《文明皇后:胡兰成遗稿集》
編輯推薦:
钟叔河亲自题写书名,马家辉伉俪作序。资深阅读周刊主编姚峥华以好友视角描写相知多年的书人。谈笑中敏锐观察,下笔时细腻真诚,活灵活现李长声、欧阳江河、祝勇、绿茶等知名书友的故事与生活。
工笔素描,漫谈国内名书人;细节重重, 有书便是好风景。《书人依旧》是姚峥华《书人书事》、《书人小记》的延续,这一次,她写的是熟悉多年的老书友,只用言谈举止、眼神动作,就把人呈现得活灵活现。
內容簡介:
从当年鼎盛的天涯读书板块,到如今担任主编多年的阅读周刊,姚峥华因书结识了李陀、李长声、欧阳江河、祝勇、冉云飞、绿茶等等著名书人,一起谈天说地,遍访好书,便有了这本《书人依旧》。姚峥华文笔以小见大,细节重重,只用言谈举止、 眼神动作,就把相知多年的这些知名书友的故事与生活呈现得活灵活现。诚如马家辉所评:“小姚眼下, 人脸便是好风景, 而好风景里总有好日子, 我觉得, 主要因为执笔者有一副好心肠。”
从当年鼎盛的天涯读书板块,到如今担任主编多年的阅读周刊,姚峥华因书结识了李陀、李长声、欧阳江河、祝勇、冉云飞、绿茶等等著名书人,一起谈天说地,遍访好书,便有了这本《书人依旧》。姚峥华文笔以小见大,细节重重,只用言谈举止、 眼神动作,就把相知多年的这些知名书友的故事与生活呈现得活灵活现。诚如马家辉所评:“小姚眼下, 人脸便是好风景, 而好风景里总有好日子, 我觉得, 主要因为执笔者有一副好心肠。”  

“小姚眼下, 人脸便是好风景, 而好风景里总有好日子, 我觉得, 主要因为执笔者有一副好心肠。”
——马家辉
關於作者:
姚峥华,《深圳晚报》阅读周刊主编,多年来浸润书海,与众多著名书人、出版家和书评人以书结友。
目錄
序一 看姚 马家辉
序二 姚看 张家瑜

辑一
又见陀爷
高宣扬先生的太太
闲话李长声
“发光体行动派”蒋子丹
凤凰诗人欧阳江河
一千株玫瑰一千个古清生
花花草草记阿来
巴匪蜀儒冉云飞
校友学长师兄祝勇
美与爱美的女子徐峙立
刚者师永刚
老友十年砍柴
“传教士”方韶毅
与梁鸿的近距离接触
文雅疯狂者陈焱
孤云回归魏英杰
“公号”小王子绿茶

辑二
与陈美延先生的邮件往来及其他
与吴学昭先生的通信及其他
一处关于冯亦代的细节错误
与饭牛有关的一封尘封六年的信
“物的解放者”扬之水

后记
內容試閱
又见陀爷
  又见陀爷。
  江湖称李陀为陀爷,我也跟着叫。时隔7年,自苏州冷冰川画展后,我们又在深圳见面。岁月似乎没有在他身上留痕,陀爷还是身形挺拔俊俏,浓密银发微卷,眼神依旧温和宽容,握手时他似乎也能记起几年前我们相聚过。
  恩,那一年苏州,是春末夏初,参加画展的人很多,各路神仙云集,记得的有董秀玉,宁成春,陀爷与刘禾,王鲁湘,许戈辉,师永刚,李文……中午我们在“张生记”吃完午饭,下楼,阳光暖暖,四周园林正好是散步的好时节,只听陀爷说,要去办理各种挂失手续,身上所有银行卡、手机在搭乘飞机时搞丢了。事后,我真佩服陀爷的淡定,按说这种事要第一时间处理,他却悠悠然先吃饱饭再说。
  这一次,已是晚上七点半,大家相见欢,入座,开饭,他咀嚼了两口菜后,说,手提电脑拉在飞机上了。同行的欧阳江河惊诧道,你那一台很贵,2000多美金吧,是一款超薄的苹果机,内存很大。“里边有正在写的小说稿。”那惨了,被人拾到,直接易名发表了。我们有点惋惜,赶紧联络航空公司,不管如何,努力再说。陀爷则淡定如常,“有密码,拿到也未必打得开。再说,发表就发表了。呵呵。”
  这就奇了怪了,每次见面,陀爷必丢东西。是他的缘故,还是见我们的缘故呢?
  我端起酒杯,陀爷赶紧拿起杯子,有点不好意思说:领导嘱咐不能喝酒,我就随意一下。
  是太太刘禾吗?
  是医生。呵呵。
  陀爷还常年在国外吗?
  现在要多回来走走了。这些年中国的变化很大,后边的走向,极有可能影响世界的新格局。有点意思,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回来多看看,或是做点事儿,参与其中。
  亲历一下?
  恩。
  可是,国内现在很多问题,比如食品安全,环境恶化,教育体制,甚至贪腐等等,大家都在往外走呢。
  唉,这就是没在外边居住的人的误区了。旅游跟生活是两回事。比如房子,现在总说高房价,买不起。国内一套房的钱可以在国外买一套豪宅……这里有城市区域地段的不同。拿市中心的房价与国外郊区的房价比,当然没有可比性。纽约中心地段20多平米的房子,每月租金是2万多美元。怎么说呢?还有,我们这边庞大的中产阶层,吃好穿好雇钟点工,都没问题。但在美国,中产阶级,要下一次馆子,那是很大一件事。每个月能出去外边吃一两次,那就不得了了。没人敢雇佣保姆,根本雇不起。他们日子无忧,但手上没有闲钱。
  为什么呢?
  我们的中产阶层,底下有七亿人垫底,像金字塔。这部分人现在是最宽松最自在的。而在美国,他几乎没有垫底的,他们是橄榄球型的,穷人只有小小一部分,富人也只有上边一小部分,中间全是中产。没人革命,没人抱怨,没人出离愤怒。为什么,因为他们早已卷入一套既定的机制中。比如,你得结婚,才能少交税;你能买房,才能少交税。买了房,你得按揭,为了还贷,你得拼命工作,工作之后待遇提高,为少交税,你得再买更大的房子,于是,你又得还更多的贷款,于是,你得更拼命地工作……如此反复。哪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情。等到某一天,你干不动了,资金链断了,还不了银行的钱,你立马会被扫地出门。现在街头那些流浪汉怎么来的,就是这样的下场。还有一个例子,经济的衰退,现在也出了啃老族。我的邻居,有六个成年的孩子,他们全部回家住,没有工作,没钱买房,于是住父母的房子。各开一辆车,他们家的院子停了六七辆车。在美国,地大人稀,没有车,几乎寸步难行。大都会好一些,但很多城市,是没有公共交通的,别说地铁,就是公交车也没有。
  唉,想不到美国有这么多苛捐杂税呵?
  哈哈,那不叫苛捐杂税,是社会制度。
  那欧洲的制度是不是更合理些?比如他们的高福利,免费教育,等等。
  对,他们是资本主义中保留着社会主义。最好的做法是德国,它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融合。中国以后的道路,也许得参照德国的做法。我几年前就向国人鼓吹了西方国家的一些弊病,很多人不理解。
  ……
  吃饭间隙,我和陀爷聊了点上述社会与主义的问题。只是皮毛,却能看到他的忧心忡忡,对家国的忧患之情。
  陀爷是作家,文学批评家。他最早于1983年和冯骥才编过《当代短篇小说43篇》,后又主编了《中国小说》年选,《中国寻根小说选》、《中国实验小说选》、《中国新写实小说选》以及《大众文化研究译丛》和《当代大众文化批评丛书》。1986年还当了《北京文学》的副主编,跟主编林斤澜搭档,推出了很多先锋小说,如:马原、苏童、莫言和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等。我现在有时还看看《北京文学》,主编杨晓升是我的潮汕老乡。曾经一度它以报告文学主打,我主编的报纸副刊版面上也曾开辟了“纪实”版块,与之有良好的合作。2000年陀爷与北岛合作主编《七十年代》;主编《昨天的故事:关于重写文学史》等。而他继1982年转向文学批评之后,时隔三十年后,又开始创作长篇小说《无名指》,回归作家行列。对文学对作家,他的发言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角度。比如他说,上世纪80年代文学变革的开端是“朦胧诗”。从文学变革的视野里看,他认为在80年代最重要的文学潮流,一是寻根文学,一个是实验小说,还有新写实。他对“伤痕文学”的评价一直不是很高。经过这么多年以后,他还是坚持“伤痕文学”在文学上并没有多少新意,它和过去几十年延续下来的旧的文学观念、方法、形式有密切关联,是既没有反省也没有创新的这样一种写作。恰巧就在陀爷深圳演讲的同时,“伤痕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贤亮去世。我有点后悔没来得及问陀爷关于张贤亮。但陈丹青讲,张贤亮代表的伤痕文学一代,在文革后确实给中国文学带来了第一批新鲜血液,但他们的写作大多还是停留在诉苦的层面。这是另一种理解。
  莫言的小说好吗?
  他早期的中短篇,真的好,非常好。如果诺奖颁给他早期的作品,那是非常得当的。
  阎连科的呢,他去年出了《炸裂志》。
  阎连科早年写作,《日光流年》、《受活》那几部,还是不错的。可是自从写《为人民服务》以后,明显地越写越差。我当时看了之后,就打了个电话给他,说文艺不能服务政治,他这一部作品,显然是为别一种政治服务。这都是不该的。这以后,我们就没了联系。
  杨争光的呢?
  他的作品我买了一本,还没仔细看。
  《从两个蛋开始》?
  不是,好像是《老旦是一棵树》。
  我们深圳有个薛忆沩,现定居加拿大,这些年状态不错,出了一些作品,如《遗弃》。关注过没有?
  听说了,还没看。有人说他的《出租车司机》不错,有空看看。
  今天报纸上你评论了杨绛的《洗澡》,还有钱钟书的《围城》。
  我说过了,《洗澡》不是小说,《围城》也只能是二流小说。杨绛的《洗澡》写得很差,严格来说够不上一篇小说,即使把它当成小说读,也是一个写得很差的小说,但是好评如潮。简直有变成经典的意思。还有钱锺书的《围城》,其实是一部二流小说,可是自从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里一捧之后,众声喧哗,都说《围城》是多么重要的一个作品,这就很不正常。
  《洗澡之后》看了吗?杨绛怕别人续她的,先下手为强。但为何说《洗澡》不是小说呢?
  不是她想写小说,写了就是小说。《洗澡》没有小说的结构,篇章,布局,人物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等等,缺很多元素。
  这是你第一次对外公开讲吗?
  对,在今天见报的记者访谈中,算是第一次公开讲吧。以前我一直私底下讲过的。
  你还提到顾彬。他是个争议特别大的人。总感觉一个老外,却对中国文坛指手划脚,让人生厌。
  在研究中国文学的洋学者当中,相对地说,他还算比较了解情况的,尤其在诗歌方面,他了解得比较多,因为他翻译了很多诗歌,跟诗人有很多来往,这方面他有一定贡献。但是让他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复杂状况作出大的判断,他没有资格,他应该谦虚点。因为中国文学近几十年的发展是非常复杂的,既涉及文学的内部原因,也涉及文学之外的原因。何况,无论内部还是外部,都有很多层面,都要做具体分析。
  这里边是否有他中文表达不好,或是翻译的问题,有些东西被断章取义造成误解了?另外, 也许他个人比较直接,用我们的话表达,就是此人较“二”。
  有这方面的。
  回到夏志清。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你好像不大满意?
  夏志清这人完全是冷战思维,《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本书,充满了冷战思维的文化态度和观点。问题是,中国翻译、出版他这本书的时候做了一些手脚,如果不加任何删节或改动地翻译出来,此书恐怕是另一个样子。
  现在新生代的作家中,有亮点吗?有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
  恩,现在的年轻写作者中,他们也有灵气,有变化,但都格局不大。你看我的文章中,里边就讲过,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对国内文学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80年代以后中国文学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无所不在的。这些影响之一是现代主义文学更强调怎么写、而不强调写什么。在这种影响之下,作家们就不太关注历史、不太关注社会大问题、不太关注现实中人和人关系的复杂变化,而强调写作是个孤独的事情,表达个人情感、个人经验。另外,20世纪的一个历史性变革,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并形成了成熟的中产阶级社会。在21世纪的历史发展当中,中国也出现了中产阶级社会,很多新生代作者都是中产阶级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经验局限在中产阶级的生活中,这使得他们的人生经验自然就成了写作的基本材料。这样一来,格局自然就比较小。

  1989年陀爷应芝加哥大学之邀,前往美国。一访就是5年。此后,他多在国外。现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客座研究员。娜斯和孟晖是他和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暖忻的女儿,都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孟晖前不久来过深圳,是深圳尚书吧主办的《花气蒸浓古鼎烟——观史品香》孟晖分享会,她优雅,知性。《中原女子服饰史稿》、《盂兰变》、《花间十六声》、《画堂香事》都是我喜欢的作品。张暖忻的《沙鸥》、《青春祭》、《北京,你早》等影片,堪称新时期电影的代表作,她与李陀合著的《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一文,被视为新时期中国电影革新的宣言,可惜于1995年患病去世。当时陀爷已在国外。
  陀爷的太太刘禾,是我喜欢的学者兼作家,她能把学术著作写得像畅销书,让读者一读再读。她留着很时尚的短发,前额的发梢还有一绺醒目的金黄色,瘦小,眼神犀利,“我自小就有侦探情结,喜欢刨根问底,对各种符号、密码和线索都感兴趣。这一切都对我后来从事学术研究有帮助。”这个是后来出版《六个字母的解法》的源头了。“我争取每年暑期都回来一次。一方面是为了探望母亲和家人;另一方面是希望能够保持与国内学者的交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尽量地去体验和参与中国社会的变革。”这个观点与陀爷不谋而合。
陀爷出生于1939年,与我父亲同年。坐他身边,向他敬酒,为他夹菜,依稀间,一种熟悉的感觉似乎又回来了。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