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編輯推薦: |
1.实战性。根据魏书生的实战教学经验,总结了大量即学即用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
2.权威性。魏书生成名多年,其教学法和管理经验得到各级教育机构与老师的认同。本书是对其过去40年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的集中展示。
3.本书得到朱永新、周国平、孙云晓、卢勤等著名教育家、作家的极力推崇。
精彩链接:
新锐教师赵坡新作《做“有问题”的班主任:班级管理实战策略20讲 》
教育问题学生的专业读本——王晓春《学生问题个案诊疗69例》
教育专家李镇西《给教师的36条建议》——打造卓越中国式教师!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著名教育家魏书生40年教坛经验的心血之作。从教师修炼、教学方法、班级管理三方面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出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同时,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许多影响深远的实战教学技法,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高效,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等;也总结出许多广为流传的学习方法:四遍八步读书法、五到听课法等等。班主任工作管理方面,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轻轻松松做班主任。魏书生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已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打磨与不断完善,很多都成为教育界口口相传的经典法则,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
|
關於作者: |
魏书生,当代教育家,1950年生,中学特级教师。曾获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全国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殊荣。先后任辽宁省盘锦市实验中学校长、党支部书记,市教委副主任,市教委主任、党组书记,另外还有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等43项社会兼职,但他始终不离教学**线。
30年来,魏书生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港澳台地区作报告2000多场,上公开课1000多次,发表文章200多篇,主编、撰写、出版20多本书。代表作《班主任工作漫谈》、《语文教学探索》等。
|
目錄:
|
我为什么愿意教书代序 1
教师修炼篇 1
**章做一名快乐的教师3
1我的指导思想3
2笑对人生8
3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12
4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14
5走自学之路17
6调整需要,善于比较22
7尊人者,人尊之27
8练习放松29
9善于坚守快乐的阵地
――不快乐多因自寻烦恼32
10做园丁,当然收硕果34
第二章教书与育人并重38
1教书必须育人38
2育人应先知人44
3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47
4既教作文,又教做人54
5感染熏陶,潜移默化56
6永远有效的后进生互助组65
7立足长处,培养自信68
8忠实于自己
――考试不作弊70
教学方法篇 73
第三章教学的方法决定成效75
1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75
2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79
3课堂六步教学法88
4讲读课,少讲多读91
5画语文知识树93
6怎样划分文章层次95
7怎样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97
8怎样教词语99
9怎样教修辞102
10初中推普五题104
11除了教材,还讲什么106
第四章培养学生的高能114
1听说读写都来自实践114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120
3提高学生的记忆力123
4无规则数字板――提高注意力127
5注意力要素:集中+稳定129
6培养学生的想象力131
7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134
8做语文学习的主人138
9发展中差生智力的几点做法144
第五章训练学生的高效150
1培养学生的效率感150
2生物钟――高效来自科学156
3高效学习日158
4一分钟竞赛160
545分钟写完2426字163
6推开犹豫,雷厉风行166
7用好“边角余料”168
第六章学习方法荟萃172
1谈培养自学能力172
2再谈培养自学能力176
3差生怎样自学语文182
4不动笔墨不读书189
5整 体 化
――自学一类文章191
6“四遍八步”读书法192
7“五到”听课法和要点听课法194
8怎样复习效率高196
9遗忘曲线与及时复习记忆法198
班级管理篇 201
第七章轻轻松松管班级203
1专业阅读,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203
2班级要做到“八有”212
3播下关心的种子214
4开出了哭声的班会215
5选好常务班长217
6设立值周班长224
7设立值日班长225
8写 日 记
――道德长跑229
9每天点一盏思想的灯236
10信为心之声、心之桥238
第八章班级管理核心是学生的管理242
1班规班法242
2孩子,请与我同行255
3有时也需要留下学生257
4犯错误,写心理病历259
5选举“闲话能手”262
6一分钟全班调好座位265
7说话接力本267
8于反复之间求上进269
9教师是亲子关系的黏合剂272
|
內容試閱:
|
我的指导思想
一、教育与哲学
我一直是在受着自己过去读过的一些哲学书的指导去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的、辩证的,比如就唯物这一点来说,我刚到学校教书,也接触一些教法,语文教法、教育方法等,也看过马卡连柯的《塔上旗》《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当然,1978、1979年使用的教学方法方面的书和文章我也看过,但看了之后,我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不怎么使用了呢?这就跟唯物的观点有关。因为唯物主义主张,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而一切理论都要接受具体实践的检验,在实践当中检验你原来的认识。当你这个理论不怎么行得通的时候,就完全可以推翻原来的理论。当然多走了一步就可能变成实用主义,但是如果认真地分析当时的时空条件的话,我想还不至于走到实用主义的边缘上去。所以,我感觉到根据我这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像那样教效果不好;不好,就完全可以变一变方法。我也经常对学生说,一些学习指导,包括对学习成绩的追求,都要从你个人的实际出发,不要不切实际地比,不切实际地追求。像有些学生,包括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不见得所有的人都升高中,升大学。人们都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能从识20个字到识25个字,这就是胜利。应该从这个角度上去理解进步与不进步,理解你学到了知识还是没学到知识。
另外,从哲学上看,不存在终极真理的问题,因为什么东西都是辩证的,都是发展的。适用范围很广的教学方法如果过了几个月、几年,脱离飞速发展变化的形势,它也会变为陈旧的东西,应该更新。我经常向学生渗透,我自己也是这样认识的。因为*普通的问题,比如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电,这些概念人们的认识都不是统一的。怎么一个教学方法,大家都非执行不可呢?当然凯洛夫标准化教学方式,显然也没有非执行不可的必要。像语文教学可争论的问题也不少,连什么是语文和主题也有争论,尽管天天教语文和主题。国内专家在争论,国外专家也在争论,但不能统一它的内涵。近而言之,一篇文章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显然是更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我经常跟学生说,不存在什么终极真理,我们教学方法也不能定于一。应该哪一种方法更适于我们平时的学习,更适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就使用哪种。因为经常这么渗透,学生认识到一切东西都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在人们认为*科学的方法,但是过去了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之后,会不会还是今天我们说的*科学的样子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它还要充实,还要提高,还要发展。万事万物总是处于发展之中、进步之中。*进步的车床、数控机床,这几年更新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这样学生既知道什么方法比较好,也能够理解即使是比较好的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充实。
在哲学上另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受支配的就是辩证法三大原理――对立统一、量质互变、否定之否定。我也是不自觉地受它们支配的,言行、教学,每一课的教法,都离不开哲学上的时空范畴。我就跟学生说,任何真理都有它的时空界限,离开了它所适用的时空范围,真理就变成了谬误了。这种例子非常多,老师的每种教法、平时每项要求,也是有时空范围、时空界限的。另外我跟学生强调这一点,我们不要忙着批判。批判就好像破坏建筑物一样。尽管大家主张建筑、建设,但会盖楼的人不多,扒楼谁都可以会,谁都可以拆。不要忙于说人家这个方法的短处,而应该尽可能地看到每一种方法的长处,在哪一个时空范围内,是可能为我所用的,是可能成为真理的。我们否定一个人、一件事很容易,肯定人家的合理因素却很难。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否定了,也就否定了自己。你如果善于肯定许许多多的东西的合理因素的话,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丰富自己,增长自己认识真理、探索真理的能力。这种认识,在我平时的言行和教学中,好像始终在不自觉地指导着我。这种思想使我不愿意简单地否定某些事物,就连*不好的满堂灌、填鸭式,我想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也会是合理的。不合理为什么能存在,而且是发展了这么多年?我有时也灌,不是灌知识,而是灌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好的报告文学。满堂灌也好,问答式也好,只要自己思维活一点,得到的方法多一点,即使本来不太好的方法,你如果用它可用的地方,也就变得好了,你的工具也就多了。谁也不能说古代社会那些工具,如犁,很进步,这是跟现代化的东西比。但是,到现在牛拉犁还有它进步的一面。特殊的地区、特殊的场合、特殊的地面,就还得求助于它,还得用它。
我感到现在**的思维方式,看它的基本结构,看它的骨架是很重要的。系统论,追溯它的哲学上的渊源,就是全面看问题。赞可夫提出的“*近区”、“高难度”就是在哲学上谈的“度”,什么都应适度。我们教学如何才能适应学生此时此刻的心理,给他一个**的“度”,这就是以哲学的眼光来思考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