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
售價:HK$
57.3
《
秩序四千年:人类如何运用法律缔造文明(世界重归混乱,文明岌岌可危,法律与秩序是我们仅有的武器。穿越时间,鸟瞰全球,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
》
售價:HK$
158.7
《
民法典1000问
》
售價:HK$
102.4
《
国术健身 易筋经
》
售價:HK$
34.3
《
古罗马800年
》
售價:HK$
193.2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7.9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9.7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71.8
|
編輯推薦: |
张承志是中国少数继承了鲁迅内在品质的作家之一。如同鲁迅早年以小说家立名、后专写作杂文而不懈,张承志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小说家驰名文坛,后放弃小说写作,转向思想性更强的散文写作,并坚持不懈。
他的写作,让憧憬精神清洁的人追捧钟爱,让卑怯伪善者、精神阳痿者、内心阴暗者敬畏躲闪。
本书是迄今规模最大、收录作品最全的《张承志文集》(12卷,分精装本和平装本)之一。在内容编排上经过认真编校,被作者视为平生著述的“最后定稿本”。
|
內容簡介: |
本卷收录张承志1999年和2003年两次深入地中海西部(西班牙、摩洛哥、葡萄牙)历史上的穆斯林地区—安达卢斯的行纪文化散文十八篇。这部作品不同于与流行书市的肤浅的境外游记,它是对安达卢斯这段对第三世界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的追究、考证和注释,作者称之为个人的求学笔记。这是一部情感浸透的笔记,记述了历史中穆斯林的伟大胜利,重现了中世纪摩尔文明的财富和精神骄傲。
|
關於作者: |
张承志,是中国当代屈指可数的拥有坚定信仰、始终坚持鲜明的文学个性、最富有思想性和学者气质、写作的视野和立足的文化疆域最为广阔和坚实的作家之一。
张承志祖籍山东济南,出生于北京,回族。1968年清华附中毕业后,在内蒙古乌珠穆沁牧区插队。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1981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硕士学位。曾长期从事中亚、新疆、甘宁青回族区的历史宗教考古调查。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先后游学日本、西班牙、摩洛哥、古巴等国家和地区。现为自由撰稿人。作品多以蒙古草原、新疆、甘宁青回族区、中亚、日本、西班牙等地为依托,将激情与思想、求知与秘境、道义与历史融为风格鲜明的美文。喜爱骑马、孤身长旅、学习民族语言和民谣。迷醉于北方诸族底层大众的坚忍不屈。信仰伊斯兰教。敬仰为保卫内心世界而不惜殉命的回族气质。
张承志迄今已出版各种著作近百种(含单行本、日文著作和各种编选本),主要作品有:《黑骏马》、《北方的河》、《黄泥小屋》、《金牧场》、《心灵史》、《清洁的精神》、《牧人笔记》、《以笔为旗》、《谁是胜者》、《鲜花的废墟》、《聋子的耳朵》、《敬重与惜别》等。曾获得包括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首届爱文文学奖等在内的多种文学奖项。
|
目錄:
|
小引
两海之聚
毗邻的古代
水法庭
自由的街巷
三座方塔
鲜花的废墟
阿尔梅里亚拱门
雕像孤单
甲马与斗牛
把心撕碎了唱
临近的嘉尔曼
摩尔宫殿的秘密
空谷余音
恩惠的绿色
热情的行踪
幻视的橄榄树
哦,神圣的树!
谁是胜者
附录 张承志文学创作大事记
杀青若汗颜——《张承志文集》编后记
|
內容試閱:
|
海再说海。
在休达,听一个能说流利阿拉伯语的西班牙朋友说,当年,统帅穆萨有一个心思——区区武功并不是他的本意,来到这里,他是想寻找《古兰经》记载的“两海交汇之地”。这个朋友原是一个六十年代左派青年,在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以后,他选择了做一个穆斯林的生存方式,而且选择了美丽的小城休达居住。
也许是我们对海峡的兴趣,引诱得他动了感情。
“你眼前的不仅仅是一道海峡。要知道,它非同小可,它含有神圣的意味。它是两海之聚啊,对对,我知道在第几章。你不用急,我很快就把《古兰经》的原文为你找出来。两海就是地中海和大西洋,两海相汇,那个相汇的地点就在这儿。每天推开窗户看见直布罗陀,我都感到激动。你以为穆萨只是一个武夫吗?不,他要实现一个理想!……住在这里以后,我常常感到,自己距离理想近了。因为我每天都在想,世界就是在这里连接和隔断的,那么我该做些什么呢?……”他指着近在眼前的直布罗陀。你看,穆萨最后找到了这里。他的言行可惜没有记载下来。走到这儿那一天,他发现自己找到了两海之聚。这是穆萨心灵深处的愿望,这件事对他来说,比占领西班牙重大得多!雨下大了。但是海面上光影缭乱。从黑云裂隙射出的一缕阳光,把远远的直布罗陀照得棱角明亮。“你看,难道你不觉得那座山很奇怪么?那片劈海石,怎么别处没有这么奇怪的石头山?从罗马人到阿拉伯人,谁来到这里,都觉得这里的地理太神秘。它早超越了地理。它是不可思议的!哈哈,怎么会不神秘呢?因为它根本就不是一座岛,更不是一座山。它是造物主特意投制的,为两海相汇的地点、特别降示的标志!……”我听得人了迷。这样的思路,强烈地感染了我。
海峡只不过是一道衣带水,海峡不可能成为阻碍。这个朋友说得对,若它只有一点地理的重要性,它的意义就太单薄了。
——不过该补充一句:在海峡西口的丹吉尔,人们的地理观点和休达有些差别。
依据丹吉尔人的解释,《古兰经》所讲的两海交汇处,应该在丹吉尔西山上、海峡结束大西洋开始的一个岩洞里。那个岩洞是旅游名胜,但是导游书上没有什么特别的说明。我想和人交谈,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谈话伙伴。游人在岩洞里都默默寻觅,我不知道他们是否都在思索关于两海之聚的题目。那个岩洞周围的山冈上参差生着松树,山洞古老得可以上溯罗马时代。在那个山洞里,大西洋和地中海相击相撞,海水半黄半绿。
从海面上,透过雨雾,用望远镜看去,那座巨岩矗立海上,海峡被一斩为二。这里是海峡的最窄处,只有十几公里宽。峡东指着深沉的地中海,峡西渐渐变宽,通向浩淼的大西洋。镜头里岩山的最前面有一个台阶,上面隐约可见一座白色建筑。
那天我正坐在轮渡船上。望远镜里,白色建筑旁边,模糊可辨一座孤立的白塔。
我端详许久,猜了又猜,最后我忍不住了,于是问渡船上的邻座:——那是一座清真寺么?想不到他回答:“是的。”他的表情很肯定,显然直布罗陀被他常来常往。
我心中暗自称奇。他接着告诉我,那是一座沙特援建的清真寺。我恍然了。若是这样,那就顺理成章:这样的选址,显然是为了著名的两海交汇传说。如果找到那座寺里的人攀谈一番一定会很有趣;他们一定会认为自己的寺乃是世界第一,他们会再添上更多的轶事和典故,证明直布罗陀的意义。
喧闹的柏柏尔和阿拉伯非洲的观点,把我拥抱住了。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令人喜欢的传说。一切都会变成过眼烟云,唯文化的传说将会永存。两海之聚,它真的存在么?丹吉尔、直布罗陀、休达,三个地点都在讲述它,都在争着说自己才是真正的两海相聚处。丹吉尔城西的海角确实是地中海的出口,休达确实是海峡中最狭窄的地点。吟味了几番,我投不了票。
从名气和地貌来看,还是直布罗陀更像。因为那座海水打上台阶的白色美寺,显然把票投给了直布罗陀。
P20-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