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一部结合了深度报道和动人故事的杰作。巴黎的解放、市场花园行动、可怕的坦克大战、插入第三帝国的心脏……通过丰富的新材料,作者将各重大历史事件娓娓道来,使之跃然纸上;
阿特金森通过自己对特定战场形势的理解许多已绘制成地图附在书中,过滤了高层的战后辩解;在赋予将军们人性的弱点的同时,阿特金森也讲述了关于士兵实战经历的趣闻轶事。他还引用了许多注定要牺牲的战士的遗书,着重描述了战争的代价;
阿特金森对他搜集的素材了若指掌,能够为各种复杂的情景和人物提供精辟独到的分析,掌握了几乎支持每一句话的史料,创作了少数同行能够写就的有关1944~1945西欧战场上的军事史学著作。
|
內容簡介: |
里程碑式“二战”恢弘史诗真实再现盟军与德军惨烈的交战
这是20世纪无与伦比的史诗。本书通过再现1944~1945年西欧战场上的大型战役和戏剧化的故事,还原盟军以巨大代价解放欧洲,消灭希特勒的惊险历程。
诺曼底登陆拉开了西欧战场决战的帷幕,作者以精湛的写作技巧与优美的文字,生动描绘了那次大胆而冒险的军事行动,为随后的精彩叙述奠定了基调。巴黎的解放、市场花园行动、可怕的坦克大战、插入第三帝国的心脏……通过丰富的新材料,作者将各重大历史事件娓娓道来,使之跃然纸上。
作者从不同层次参与者的角度展现这段历史,傲慢自负的将军与政客,饱受战争摧残的中级士官与十几岁士兵,惨遭暴力蹂躏的普通百姓……当德国最终投降时,这场全球性冲突造成的毁灭性后果和盟军为赢得胜利而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将带给我们新的启示。
总之,通过这惊心动魄的最后一卷,作者为这场解放欧洲大陆、保卫西方自由的战争做出了明确的记录。
|
關於作者: |
里克·阿特金森(RickAtkinson)
曾任《华盛顿邮报》特约撰稿人和编辑25年,获得16项与新闻报道、军事历史等有关的重量级奖项,是目前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军事历史学家。
里克·阿特金森生于德国,从芝加哥大学硕士毕业后,他便辗转世界各地,先后为《匹兹堡太阳早报》《堪萨斯城时报》《华盛顿邮报》负责国防、外交、情报方面的新闻报道。长期的战地报道生涯和与将士的亲密接触,使他先后写下《与士兵同战》《漫长的灰线》和《十字军东征》等超级畅销作品。
“二战”解放三部曲为其最新力作,全面记录了“二战”中欧洲及北非战场大型战役,被公认为最重真实、重记述、重人性的史诗级巨作,对“二战”历史研究作了极大的补充。
|
目錄:
|
上册目录
第1章 武装登陆
遥远的彼岸
第一次冲锋
地狱海岸
征服者的天堂
第2章 深入虎穴
“漫长的海岸线”
一个射手的世界
以恐制恐
解放瑟堡
第3章 解放
可怕的血肉磨坊
渐渐昏暗的白昼
复仇者
我们这个时代最可爱的故事
第4章 追击
“饥饿的猎人”
臭气大道
狠下心来开火射击
第5章 兵临“西墙”
填满枪膛和士兵的嘴
步步为营
“市场花园行动”
白日飞箭
第6章 迷失森林
亚琛之战
别让我们假装一切顺利
世上最糟糕的战地
下册目录
第7章 骚动的羽翼
小城悲鸣
无处安放的信仰
轰炸机的末日之旅
这场胜利令人恼火
第8章 冬日阴影
可悲的是,我们永远都只是人类
胜负全在此举
零线
悠着点儿,战士们,前方危机四伏
第9章 突出部战役
嗜血之师
愚蠢的“按兵不动”
巴斯托涅战役
多少伤亡换得起一桩荣誉
悲痛的葡萄藤
第10章 阿尔戈行动
马耳他的“旗帜”
雅尔塔交锋
倦乏的斗志
第11章 飞渡莱茵河
激战雷马根
利剑出鞘
敌人确实应当怕他
血雨腥风的报复
第12章 凯旋
野兽的标志
集中营惨象
胜利者的污点
伟大的沉默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武装登陆
第一次冲锋
参与“霸王行动”的舰艇一艘接着一艘,从墨黑宽广的入海口驶入塞纳河。开路的扫雷艇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设置了闪烁的浮标,辟出了一条条迷宫般复杂的航道。水手和士兵们惊讶地发现,在瑟堡东部,巴夫勒尔的灯塔仍然亮着。这座灯塔是世界上最高、最引人注目的灯塔之一,它发出的旋转双闪光可以照亮方圆30 英里的范围。据说前方漆黑的海岸就是诺曼海盗出没的地方。他们把灯笼挂在牛角上,模仿轮船发出的闪光,如果有船只上当而撞上暗礁,他们就会剥下溺水身亡者手指上的戒指。远处,在科唐坦半岛和奥恩河港口停泊的船上,可以看到有金灿灿红彤彤的光芒在闪烁——空降部队显然已经找到了作战目标。在一架P-51“野马”战斗机上,一名飞行员看着浩浩荡荡的舰队从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驶过,道出了一个由来已久的、肮脏的秘密:“短期来看,战争在这种情况下是一件绝妙好事。”
然而,在下方颠簸的甲板上,人们很难感受到这种壮志豪情。英国皇家海军舰艇“鲍德温王子”号和“利奥波德王子”号是两艘长期在英吉利海峡服役的蒸汽轮船,驾驶室翼桥上的步兵严阵以待,提防着船艏波前方的水雷。“恐惧也是一种强烈的感情”,第88 号步兵登陆艇上的一名海岸警卫队员沉思道。“贝菲尔德”号上的一名军医承认,由于喝了“太多咖啡,他的心脏每跳动四五下才会收缩一次”。来自弗吉尼亚州的一名老兵在登上“塞缪尔·蔡斯”号后写道:“等待的过程是最痛苦的。人们很容易胡思乱想。”大战来临前夕,每个人都开始浮想联翩。“马克,”第16 步兵团一个年轻的士兵问身旁的战友,“如果我被射中,子弹会不会直接穿透身体?”一位随军牧师无意间瞥见,英国皇家海军舰艇上的一名军官正在翻阅贺拉斯的《讽刺诗集》:“如果我过于轻谑,还请多多包涵。”
凌晨2 点,美国军舰“塞缪尔·蔡斯”号的扬声器响起,打断了船舱里士兵们的扑克游戏,通知他们到餐厅就餐。身穿白色上衣的服务生端出了薄饼和香肠。一些较小的餐厅供应的是冷三明治和乌拉圭产的罐装牛肉。在英国皇家海军舰艇“达娜厄”号上,一名军官打开了他“爷爷1821 年收藏的一瓶1812 年产的白兰地,品质绝佳”,并与众人分享。在“帝国宝刀”号上,一名英国陆军军官对皇家海军的突击队员说:“不要担心你们是否会在进攻中阵亡,因为我们还有大批援军会前仆后继。”
盟军方面并不清楚敌人对登陆舰队了解多少。德军的雷达网从挪威一直延伸到西班牙,在北海和英吉利海峡沿岸地区之间,每隔10 英里就有一座大型监测站。但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这些监测站已经被盟军悉数摧毁。最近,盟军还出动战斗轰炸机,对加来港和瑟堡之间47 个地区的120 座军事基地进行轰炸,并实施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电子干扰。据推测,德国早期预警系统的防范能力已被削弱到原来的5%。盟军还上演了各种骗术,包括向非作战区域部署了36 只装有雷达反射仪的气球,假装舰队即将从此地大举登陆。此外,盟军有意保留了加来港附近一座德军雷达站,并出动飞机向空中抛撒名为“窗户”的金属碎屑,模拟轰炸机编队飞往法国北部发出的电子信号。在勒阿弗尔和布洛涅以西,盟军的飞机一边沿着精心计算的椭圆形航线飞行,一边向空中抛撒金属碎屑,就会令德军雷达感知到这样的信号:两支海军舰队正以每小时8 海里的速度向法国沿岸逼近,每支舰队可以覆盖大约200 平方英里。
实际上,参与“霸王行动”的舰队正在开展一场空前复杂的电子战,这种战术预示着21 世纪新型战争的到来。为了避开敌军炮台的搜索并干扰火控雷达,盟军共设置了603 台干扰机,其中包括在奔赴对岸的坦克登陆艇和其他小型舰艇上安装的240 部发射机,以及120 部大功率干扰机,以确保大型战舰的安全。晚间9 点30 分,在第一批舰艇距离巴夫勒尔灯塔尚有15 英里时,盟军就启动了干扰措施。
最令人担心的是滑翔炸弹的问题。德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舰队上空投放这种炸弹,并通过操纵杆和无线电发射器加以引导。1943 年8 月,纳粹空军首次使用名为“弗里茨-X”的滑翔炸弹击沉了意大利的“罗马”号战列舰,并差点儿在萨莱诺炸沉美军巡洋舰“萨凡纳”号。为抵御入侵军,希特勒囤积了大量“弗里茨-X”和与之类似的Hs-293 滑翔炸弹。英国破译的绝密情报“超级机密”显示,145 架装有无线电控制系统的轰炸机已从法国机场起飞。但盟军已经不再像在地中海战场时那样毫无防备,舰长甚至下令打开所有电动剃须刀,以扰乱纳粹空军的无线电信号。在塞纳河入海口处的海湾,盟军设置了十几种不同型号,包括专门用于对付滑翔炸弹的干扰机。在美国军舰“贝菲尔德”号狭窄的前甲板上,示波仪操作员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分辨滑翔炸弹的蛛丝马迹。“一段向上直立的脉冲,看起来就像男人勃起的生殖器。”一名水兵打趣说。在确定敌机的准确频率后,一支反制小队有望于10 秒钟内开始实施干扰。
子夜时分,盟军加强了轰炸攻势。“每当我们在夜间惊醒,总会有人说‘盟军登陆了’,但每次希望都落了空,”美国B-17 轰炸机飞行员伯特·斯泰尔斯写道,“直到6 月6 日,登陆才变成了现实。”当天凌晨,1 000 余架英国重型轰炸机对沿岸的炮台和内陆目标发动了袭击,在诺曼沿岸留下了大大小小的弹坑。防空炮弹就像一道道珍珠帷幕,被击中的盟军飞机喷出条条火舌,挣扎着返回英吉利海峡对岸。一名加拿大飞行员在无线电中说,他已经开始下降,在撞向法国陆地前,他发送了最后一条信息:“晚些时候,请为我点一份下午茶。”在“奥古斯塔”号上,人们惊恐地看到,一架轰炸机在被击中后,四部引擎冒出熊熊火焰,径直向舰艇奔来。随后,飞机在“奥古斯塔”号右舷一个急转,在距离船尾1 英里的地方坠入大海。
美国1 635 架轰炸机紧随英军之后。由于科唐坦的伞兵正向半岛东缘的公路逼近,一群B-26“掠夺者”轰炸机在6 000 英尺的高空沿着海岸线飞行,并极为准确地在犹他海滩沿岸投掷了4 414 枚炸弹。
但美国的主力部队——第8 航空队的1 350 架B-17“空中堡垒”轰炸机和B-24“解放者”轰炸机在投弹时却没有达到如此精确的程度。它们从英国出发,沿着一条宽约10 英里的航道呼啸而来。导航飞机每隔1英里就会抛出一枚照明弹,仿佛夜空中燃烧的面包屑。第8 航空队的袭击目标是沿岸的防御工事,大多处于从东部剑滩到西部奥马哈海滩之间涨潮线的射程之内。由于重型轰炸机的飞行高度为1.6 英尺,因此很难精确投弹,即使在最理想的条件下,也仅有不到一半的炸弹在袭击目标方圆14 英里的范围内坠落。盟军的主要目标不是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而是瓦解负隅顽抗的德国人的军心。
但情况显然并不尽如人意。当6 个飞行中队组成的轰炸机编队沿着与海岸垂直的航线准备着陆时,天空阴云密布。一个星期前,艾森豪威尔已经同意,在必要的情况下实施“盲目投弹”,即在阴雨天气时利用H2X 雷达分辨海岸线并确定大致的投弹位置。6 月5 日夜,经第8 航空队请求,他再次改变计划:为避免意外击中正在逼近法国沿岸的登陆舰队,轰炸机的投弹手将在越过投弹点5 至30 秒钟后再投掷炸弹。
在一个半小时里,300 吨炸弹将诺曼地区变成了一座地狱、一片焦土。内陆的雷区、电话线和火箭坑全部毁于一旦,但仅有不到2% 的炸弹击中了袭击目标,几乎没有炸弹落在滨海或沿岸的防御工事上。由于上级反复警告不要自相残杀,“其结果是让大多数投弹手变得畏首畏尾”,第8 航空队后来在分析报告中总结道。一些人不仅按照规定“推迟投弹”半分钟,甚至擅自延长了“许多秒”。几乎所有炸弹都在距离海岸一两英里甚至更远的地方跌落,数以千计的炸弹白白浪费,躲在水泥巢穴内的敌军毫发无损。至于他们是否会被熊熊燃烧的烈火和地动山摇的声音吓倒,只有等第一批登陆部队登岸后才能见分晓。
★★★
滂沱的大雨敲打着塞纳湾里的锚链筒。随着一艘艘舰艇陆续抛锚,海面浪花四溅,铁锚迅速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黑漆漆的甲板上传来一个痛苦的声音:“看在上帝的分上,我们为什么不能给德国佬拍个电报,好让他们知道我们到了?”另一个声音喊道:“长官,已在水下17 英寻处抛锚。”
在距离剑滩6 英里的地方,“阿斯特丽德公主”号的扬声器响起:“全体列队!全体列队!”要求突击队员到住舱的甲板上集合。美国第116步兵团的舰艇停泊在距奥马哈海滩11 英里的地方,士兵们排成一列纵队,穿过双层遮光帷幕,来到露天甲板上。一艘艘登陆艇就像一个个“大号的金属鞋盒”,在吊柱旁摇摆不定,等待美军登船。在舰艇下方,还有一些登陆艇空空如也,水手们在船身一侧展开吊货网,士兵们依次爬下,跳入登陆艇中。“贝菲尔德”号上一名海岸警卫队中尉在日记中匆匆写道,士兵们“一边整理背包,把刺刀装上步枪,一边吞云吐雾,仿佛这是他们最后一根烟。到处都是一片死寂。所有人都感到,他们即将走向无边无际的地狱”。
6 月6 日凌晨5 点16 分,太阳从东侧地平线以下12°的地方冉冉升起,诺曼底的海面上终于被一线曙光照亮。在接下来的42 分钟里,直到5 点58 分,随着天色破晓,海面上出现了敌雷达没有搜索到的景象。在维耶维尔附近,一名德国士兵看到,盟军的舰队突然出现,就像一座
漂浮着的“巨大的城市”。在格朗康,一个法国男孩向窗外望去,只见“海面上布满了舰艇”。
扫雷艇小心翼翼地向岸边靠近,为紧随其后的140 艘战舰开辟航道,准备对沿岸地区发起猛攻。在距离英国海岸2 英里的地方,闪烁的信号灯显示,敌军毫无动静,而奥马哈海滩也同样风平浪静。但凌晨5 点30分,在接近犹他海滩时,黑色的巨浪撞上了英国皇家海军舰艇“黑王子”号和美军舰艇“昆西”号高耸的船头和船尾。紧接着,远处的岸边传来了轰隆隆的炮声。两艘驱逐舰在距离海岸3 英里处起火,一艘扫雷艇在被圣瓦斯特的炮弹击中后逃回海中。5 点36 分,海军上将戴约下令出动P-51“野马”战斗机和“喷火”校射飞机,寻找德军炮口的准确位置,“开始进行反炮兵轰炸”。
很快,800 门舰炮在长达50 英里的战线上齐声发出怒吼。水手们在耳朵里塞进棉花,巨大的冲击力让他们身上的制服也跟着瑟瑟抖动。“就连空气也在震动。”记者唐·怀特黑德写道。弹药车轰鸣着升到顶端,炮弹砰的一声坠入输弹槽,被猛地推进填炮口。炮塔开始向陆地方向转动,威风凛凛。两声尖锐的蜂鸣意味着“预备!”,一声蜂鸣即“开火!”。“无烟火药的黄色烟雾腾地向上蹿起”,A.J. 利布林写道。他站在88 号步兵登陆艇上,望着不远处的“阿肯色”号战列舰。“无论是炮口蹿出的浓烟,还是随后发出的吼声,都像勇猛的雄狮一般。”“阿肯色”号和“得克萨斯”号两姊妹曾经战功赫赫,轰鸣的舰炮射出一枚枚12 英寸和14 英寸的炮弹,那声音“就像被抛向天际的列车”发出的,欧内斯特·海明威写道。作为一名战地记者,他登上了英国皇家海军舰艇“帝国铁砧”号,手持蔡司望远镜观看战况。在炮管的炙烤下,“内华达”号船身上的油漆纷纷脱落,露出里层青色的钢铁。水兵们正将软木制成的炮弹套和烧焦了的火药袋抛入大海。在美国军舰“塔斯卡卢萨”号上,时任战略情报局特工、后来出任美国驻3 个欧洲国家大使的戴维·K.E. 布鲁斯在日记中写道:
陆地和岸边的炮火齐发……空气中充斥着火药的刺鼻味道,破碎的纤维填料就像火山灰一样,纷纷扬扬地落在我们身上……甲板在我们脚下不停地颤抖,舰艇的连接处咯吱作响、越拉越紧……巨大的冲击将螺丝震出了插孔,将灯泡震成了碎片。
德军的炮弹在海湾上空划出一道道深红色的弧线。“弧线的尽头看上去似乎就是‘昆西’号,”眼看炮弹越来越近,一名军官说,“我错了,但这是个令人愉快的错误。”舰艇左躲右闪,桅杆上的旗帜猎猎作响,船尾的波浪变成了白色,就像沸腾了一样。久经沙场的水兵可以根据喷溅水花的高度测算敌军炮弹的尺寸,包括从圣马尔库炮台发射的炮弹。该炮台由3 门口径为210 毫米的大炮组成。“对我们自己的领土开火本来是一件可怕而又怪异的事情,”法国巡洋舰“蒙特卡姆”号上的一名海军上将告诉手下,“但是今天我希望你们这样做。”居住在法国沿岸的一名妇女在日记中写道:“钢铁从天而降,窗户纷纷爆裂,地板不停地震动。空气中的火药味令人窒息。”随后,她把孩子和被褥塞进马车,匆忙逃往内陆。
为阻挡德军炮手的视线,盟军飞机开始向航道四周释放白色烟雾。美军驱逐舰“科里”号仅在1 小时内就发射了400 枚炮弹,当水兵们给咝咝作响的5 英寸炮管浇水降温时,舰艇暂时放慢了速度。一阵微风吹散了烟幕,圣马尔库的炮台趁机发射了4 枚炮弹,命中了距离港口150码的地方。在此之前,“科里”号船长刚刚下令以每小时25 海里的速度右满舵行驶,突如其来的爆炸将船上的所有人都掀上了甲板,差一点儿就跌下船去。
“我们被震得几乎离开了海面,”一名水兵后来回忆道,“一道巨大的裂纹穿过主甲板,穿过舰身。”强烈的爆炸让这艘驱逐舰如蛋壳般裂了开来,龙骨上和烟囱之间出现了一个1 英尺宽的缺口,轮机舱和锅炉房内顿时洪水滔天。锅炉炸裂后喷出的灼热蒸汽烫死了数名水兵,断裂的舱壁和残骸将其他人困在了甲板下面。由于供电中断,舰艇上一片漆黑,方向舵突然卡死。“科里”号背部严重受损,船尾和船头高高翘起。船上的水手用旗语发出“请求援助”的信号。
舰艇上大多数水兵都以为,是岸上德军的炮火对他们发出了致命一击,但后来的报告显示,造成这场灾难的是一枚水雷。事故发生后,盟军才出动了80 艘扫雷艇,对通向犹他海滩的区域展开了拉网式搜索,排除了200 枚水雷,但没有发现位于卡登奈沿岸登陆艇航道两侧的敌营。绝密情报“超级机密”早就对该地区的水雷进行过警告,并转告了美国海军的高级将领,但后者“显然对此麻痹大意”,英国的一份情报报告后来分析道。
第一次爆炸发生8 分钟后,主甲板上的积水已经深及膝盖,“科里”号的舰长下令弃船。无线电密码被绑上负重袋抛入海中。2 个小时后,当救援船抵达时,幸存者们正在54 华氏度的海水里挣扎。一名海军少尉试图用军装上的领带将自己系在救生艇上,但最终还是死于冻伤。德军一直在猛轰“科里”号的残骸,不仅摧毁了后者的发烟器,还引爆了多枚40 毫米的炮弹,造成了更多人员伤亡。当舰艇沉没到水下6 英寻(海洋测量中的深度单位,1 英寻= 2 码= 6 英尺。——译者注)时,船上的美国国旗仍在迎风飘扬。由于时值低潮,从岸上3 英里以外的地方仍然可以看到船艏和主桅杆。本次事故导致22 人丧生,33 人负伤。在接下来的10 天里,在卡登奈沿岸,还有5 艘舰艇被击沉,24 艘舰艇遭到重创。
根据太平洋战场的经验,面对敌人强大的临海防御,海军的轰炸应当持续数日甚至数周才能发挥作用。但两者的情况存在天壤之别,前者是包抄某座与世隔绝的孤岛,而后者是从水深较浅、狭窄逼仄的英吉利海峡对法国漫长的海岸进行炮轰,敌军在内线作战,可以迅速加强增援。此外,德国炮塔的四壁和顶部均由水泥砌成,厚达12 英尺,使盟军的轰炸变得更加困难。最终,为了配合登陆部队,盟军仅对“霸王行动”中美军负责攻打的海滩进行了不足半小时的轰炸。6 月6 日当天,盟军舰艇共发射了14 万枚炮弹,但几乎没有摧毁任何一座敌军炮塔。根据相关记录,对准乌尔加特炮台发射的218 枚巨型炮弹和近1 000 枚6 英寸的炮弹中,只有一枚直接命中目标。德军共有28 座炮台,111 门大炮的火力范围可以覆盖犹他海滩,但在黎明时分的轰炸行动中,盟军未能彻底捣毁其中任何一座炮台。尽管盟军出动了3 艘战列舰、1 艘重型巡洋舰以及各式轻型舰艇对圣马尔库炮台发起猛攻,但令人丧气的是,直至6 月12 日才将其攻克。就像此前发动的空袭一样,这次海上进攻究竟对德军造成了多大打击,要到登陆日才能见分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