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南部的巴尔干和欧洲北部的波罗的海,相似的不仅仅是英语发音。它们都处于“十字路口”地带,是各种势力的交汇之地,成了孕育冲突的温床。虽然波罗的海并不像巴尔干“火药桶”那般恶名远扬,但在历史上,瑞典、丹麦、俄罗斯、波兰等国都曾为了争夺波罗的海霸权(Dominium maris baltici)而长期较量,战祸不断。
战争爆发
16世纪50年代的立窝尼亚政局动荡。里加大主教威廉·冯·布兰登堡和骑士团掌门亨利·冯·格伦(Heinrich von Galen)不和,两个人代表了立窝尼亚两种不同的外交政策取向。大主教是东普鲁士(臣服于波兰)公爵阿尔伯特的兄弟,亲波兰,抵抗来自俄国的压力;而亨利倾向于与东边的强邻和解。1556年,大主教被立窝尼亚议会指控为叛徒,骑士团新掌门威廉·冯·符尔斯腾堡(Wilhelm von Fürstenburg)囚禁了大主教。
但是,大主教的保护人是波兰国王与立陶宛大公西吉斯蒙德(齐格蒙特)二世·奥古斯都(Sigismund/Zygmunt II Augustus),后者于1557年9月率军威胁立窝尼亚,迫使骑士团掌门签订《博兹沃尔条约》(Treaty of Pozvol),大主教被释放。同时,立窝尼亚和波兰—立陶宛形成了反俄联盟。麻烦的是,三年前立窝尼亚和俄国曾经签约,规定前者不可与波兰或瑞典签订军事协定。伊凡雷帝找到了攻打立窝尼亚的口实。
正好在1557年,瑞俄《诺夫哥罗德条约》签订,伊凡减轻了一处压力,遂于1558年1月以四万之众入侵立窝尼亚。5月,俄军占领重镇那尔瓦;7月,占领多尔帕特;1558年末至1559年初袭击远至里加。有趣的是,战争初期俄军赢得了立窝尼亚下层民众的欢呼,因为他们把俄国视为赶跑德意志殖民者的救星。当然,到后来,立窝尼亚人认识到了这只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而已。
虽然俄国卷入波罗的海事务被认为是意料之中和不可避免的,但需要注意,当时俄国尚未解决南方克里米亚鞑靼人的威胁,因而伊凡身边的很多顾问认为俄国在波罗的海的行动应该有所克制。
伊凡的进攻使立窝尼亚骑士团和自治城市向附近的国家求援,包括瑞典、波兰—立陶宛、丹麦,其中丹麦拥有当时波罗的海最强的海上力量。至于有些汉萨同盟城市,它们反而幸灾乐祸,把俄国的攻击当成削弱竞争对手的好机会。
1558年,克里斯托弗·冯·明希豪森(Christoffer von Münchhausen,奥塞尔-维克兼库尔兰主教的兄弟),主动提出把奥赛尔岛和库尔兰西北角的皮尔泰内(Piltene)卖给丹麦,以换取金钱。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对介入立窝尼亚持审慎态度,10月,他派一个代表团去莫斯科讨论和平问题。鉴于丹麦对爱沙尼亚的领土诉求,俄方表示这块地600年前是自己的。这次谈判因次年丹麦国王的去世而中断。而新的丹王腓特烈二世需要安抚他的弟弟、荷尔斯坦因公爵马格努斯,同时急于在波罗的海东岸建立立足点以削弱瑞典,便接受了奥赛尔岛和皮尔泰内。1560年4月,马格努斯在立窝尼亚登陆。但是,即便丹麦想插手,因为距离的原因,直接参与立窝尼亚争端也有麻烦。马格努斯还是觉得自己孤零零的。
再看波兰—立陶宛,西吉斯蒙德二世对卷入一场大规模战争也有后顾之忧,因为他无法保证获得贵族的支持。直到1559年8月,在俄国开启新一轮攻势后,西吉斯蒙德与骑士团新掌门格特哈德·冯·克特勒(Gotthard von Ketter)和里加大主教签订了《维尔纽斯条约》(Treaty of Vilnius),波兰—立陶宛获得了与立陶宛交界的1/7骑士团领地,同时承担了维护立窝尼亚和平的义务。
在瑞典,古斯塔夫·瓦萨保持了与克里斯蒂安三世类似的审慎态度。1558年4月,骑士团派往斯德哥尔摩的使节无果而返,次年7月古斯塔夫又拒绝了勒瓦尔的请求。但是古斯塔夫之子、芬兰公爵约翰对立窝尼亚局势更有兴趣(他的地盘与立窝尼亚不过一湾之隔),希望把影响力扩展到芬兰湾之南,他对勒瓦尔给予保护。1560年7月,受约翰公爵鼓励,骑士团再向瑞典求援(勒瓦尔城的代表后来也赶到),此时的老国王已经在病榻上了(逝于12月)。瑞典新国王埃里克十四世起初还拒绝了克特勒的求助,导致后者进一步转向波兰—立陶宛。就在该年8月的战役(Battle of Ergeme)中,骑士团被俄国打得惨败。在1561年11月波兰与骑士团的第二次《维尔纽斯条约》中,骑士团干脆宣告解散,库尔兰和瑟米加利亚(Semigallia)成为波兰—立陶宛属地,克特勒成了骑士团末代掌门和第一任库尔兰公爵。
其实埃里克十四世并非对立窝尼亚不感兴趣。丹麦想建立一个从厄勒海峡起,经斯堪尼亚和哥特兰岛,到芬兰湾的完整战略网,这对瑞典构成了威胁。埃里克认识到,丹麦、波兰也好,俄国也罢,在那么靠近芬兰的地方,有了勒瓦尔这样一个良港,都对瑞典大为不利,因此,埃里克把约翰占领芬兰湾之南的设想付诸实践。1561年5月,埃里克承诺对勒瓦尔和爱沙尼亚若干郡(Harrien,Wierland和Jerven[?三郡在爱沙尼亚语中分别称作Harju、Virumaa、J?rva。
])给予保护,以换取瑞典在此的统治。近代瑞典的扩张由此开始。顺便说一下,当时勒瓦尔和瑞典都信奉新教。
埃里克似乎不想和俄国翻脸,1561年初他派使者赴莫斯科,想把1557年的和约续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