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HK$
168.0
《
逝去的武林(十周年纪念版 武学宗师 口述亲历 李仲轩亲历一九三零年代武人言行录)
》
售價:HK$
54.9
《
唐代冠服图志(百余幅手绘插画 图解唐代各类冠服 涵盖帝后 群臣 女官 士庶 军卫等 展现唐代社会风貌)
》
售價:HK$
87.4
《
知宋·宋代之科举
》
售價:HK$
99.7
《
那本书是(吉竹伸介与又吉直树 天才联动!)
》
售價:HK$
99.7
《
传播的跃迁:人工智能如何革新人类的交流
》
售價:HK$
110.9
《
纯粹·古代中国的历史与制度
》
售價:HK$
62.7
《
生活来来往往 别等来日方长 新版(伍佰:“讲好了这一辈子,再度重相逢。”别等,别遗憾!珍惜当下才是最好的解药)
》
售價:HK$
58.2
|
編輯推薦: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党员干部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基本的责任担当和行为规范。
党员干部该有怎样的“范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就是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始终做到心中有民,心系群众为民造福,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始终做到心中有戒,要有“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的情怀,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终做到心中有责,要有担当,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对突出矛盾要有责任意识,主动解决而不回避推卸;始终加强加强党性修养,避免道德失守,清白做人干净干事坦荡为官,引导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始终做到不贪不占,管好身边人,严防擅权干政,处理好公与私、情与法、利与法的关系。
对照标准,塑身造型,夙夜在公,迎接挑战,“四有”是当前党员干部践行践诺、勤政为民的标准遵循和基本行为规范,也是党和人民的迫切要求和殷切期待。党员干部只有按照“四有”标准,才能保证实际工作中动作不变形,才能心有对党忠诚的“定海神针”,才能紧跟中央步伐带领人民群
|
內容簡介: |
本书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学习与贯彻的落实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阐述了“四有”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及其贯彻落实的方式与思路,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道德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较为实用的辅助读物。为适应当前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实际需要,我们在“四有”之外,又增写了“加强党性修养,避免道德失守”“不贪不占,管好身边人”两章,紧密结合大量生动案例和典型人物的模范事迹,以娓娓道来、入耳入脑的笔触,向党员干部讲述了为人处世、谨慎交友、廉洁自律的基本要求。这里没有硬性说教,少有官腔八股,通篇充满着真情实感,洋溢着淳朴的文风,值得广大党员、干部一读。
|
目錄:
|
第一章心中有党,对党忠诚
“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就是听党的话,跟党走,在任何情况下永不叛党,与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一致。这是衡量每个党员思想上有没有真正入党的重要标志。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优秀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那是对党忠诚的最高体现。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肩负着带领人民群众奔向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任,“忠诚”二字更显得珍贵。因为,在风和日丽的和平时期、在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各种监督还不完全到位、各种诱惑越来越多的环境中,极个别党员干部极易丧失党性立场,极易蜕化变质,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做到心中有党,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
一、心中有党,才能永不迷航002
心中有党,才能牢记党的宗旨003
心中有党,才能把好其他“三有”总开关006
心中有党,才能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008
二、不忘“党员”第一身份011
时刻想到自己是“在党”的人012
常忆自己为什么要入党015
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申请书019
用行动证明,让群众一眼认出是“党员”022
三、心中有党,必须牢记《党章》规定024
把学习《党章》作为一生的必修课025
视党纪党规为做人做官的基本准则028
忠实地履行党赋予的权利和义务030
四、对党忠诚,经受住各种考验032
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033
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和政治灵魂035
听从召唤,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038
以强烈的责任感为实现党的理想而奋斗041
第二章心中有民,为民造福
位不在高,尽职则名;官不在大,为民则灵。党员干部官高一级,权大一分,责任便厚重一层,心中有民的分量便重似千钧。官越大,意味着管的事多,承担的责任也更大。如果心中没有人民,忘乎所以,独断专行,必然被人民群众所厌恶、所抛弃。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之争,实质上是实力和民心的抗衡,也就是“心中有民”与“心中无民”的角力。国民党八百万军队,装备洋枪洋炮,实力可谓强矣,但他失民心,失道寡助,最终败走台湾。共产党二百万军队,靠的是小米加步枪,实力真是差矣,但赢得民心,得道多助,最终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新中国。历史的经验值得吸取。因此,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党的宗旨,就务必做到心中有民,不能忘本,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父辈也曾是劳动人民。只有这样,才能把人民群众的疾苦真正放在心上,成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谋福祉。
一、“心中有民”,才能真心为民046
心中有民,才能甘当人民公仆046
“心中有民”,才能下大力解决人民不满意的问题049
“心中有民”,才能让民众有更多获得感052
二、不忘劳动人民本色055
饮水思源,不要离开劳动人民这个“源”056
放下官架子,始终不脱离人民群众这个“根”059
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062
三、为民雪中送炭,做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065
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挂在心上066
多做为民雪中送炭的好事实事069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守护者072
虚心倾听群众的批评和建议075
四、牢记宗旨,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人生最大追求078
常怀“赶考”之心,不断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078
练好调查研究的基本功082
时刻不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085
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088
第三章心中有责,铁肩担当
党员干部能否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淡泊名利、甘于奉献,认真履行职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心中有责。党员干部缺乏责任心,就像一个人“缺钙缺氧”,干工作提不起精神,遇危难直不起腰来,哪里还会有担当精神,即使一捆稻草落在肩上,也会压弯腰,很小的事情,都会使其退避三舍,更不用说什么千钧重担和重要使命了。党员干部心中有责,便责任心强,事业心重,不管担子有多重,问题有多复杂,就是上刀山下火海,都会想到自己是党员干部,大喊一声“跟我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心中有责,乃职责、使命使然,也是党性强、觉悟高的体现;心中有责,才能成就铁肩膀;有铁肩膀,方能担重
任,才不辱公仆使命,就像赛场上的接力赛运动员一样,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一棒一棒地接下来传下去,才会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
一、心中有责,不辱人民公仆使命092
心中有责,负重前行092
“心中有责”,真心为民办实事095
心中有责,自觉树立党员干部先进形象098
二、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下去100
对发展,有“涛声依旧”的焦虑101
对政绩,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104
对事业,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气神106
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109
不惧风险,关键时刻抢着上109
勇涉险滩,敢把困难踩脚下112
挺直脊梁,有上山“打虎”的胆量115
四、勇挑重担,当好群众的“主心骨”118
能挑一百斤,不挑九十九119
前进路上,勇做推动改革的先锋122
深化改革,点子、方案要符合实际124
第四章心中有戒,坚守底线
普通群众心中有戒,为人做事就会遵纪守法,坚守道德底线,老老实实做人。党员干部心中有戒,就会明白头上三尺有神明,时时处处严于律己,懂得为人做官的底线在哪里?底线,就是尺度和分寸。心中无戒,胆大妄为,守不住甚至突破了底线,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带头人,理当牢记党的嘱托,心中有戒,坚守底线,谨守规矩,谨慎用权。只有牢牢守住底线,破除侥幸心理,才能有所敬畏,言有所忌,行有所止,管住自己,不越雷池半步,为自己筑牢勤政廉洁、拒腐防变的“铜墙铁壁”。
一、“心中有戒”,才能守住底线130
心中有戒,才能心存敬畏不逾矩130
心中有戒,才能管住自己不越界133
心中有戒,才能筑牢防线不蜕变136
二、敬畏权力,坚守用权底线138
权力来自人民,要为人民用好权139
用权先扪心自问:为公还是为私142
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145
坚决摒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思想148
三、敬畏法律,做尊法守法的模范151
学法懂法,准确运用法律152
紧握法纪“戒尺”,知晓为官做事尺度155
警钟长鸣:多想想违法违纪的后果158
四、坚守“政治规矩”,强化自我约束160
应明确要遵守什么“规矩”161
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164
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167
第五章加强党性修养,避免道德失守
道德是高高飘扬的旗帜、永久不败的力量,亦是引导人们干事创业、积极进取的思想根基。普通人失去道德,会落骂名,影响面会小一些;党员干部丧失道德、干坏事、丑事,不只会受到群众的谴责,还会给党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因此,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避免道德失守,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当务之急。党员干部对道德热心追求,如同精神上的“钙”,时间越久,越能彰显党性光芒。党员干部加强修德,关键在党性。不加强党性修养,道德建设无从谈起。对党员干部来说,党性强,则道德昌。党性不强,道德必然缺失、失守,会给党的事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告诫,“道德上失足有时比某些工作失误杀伤力还要大”。因此,党员干部要特别注意加强党性修养,确保道德高尚纯洁,并为人表率,以引领社会风尚。
一、加强修炼,时刻绽放党性光芒172
增强“阵地意识”,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172
常补精神之“钙”,确保共产党人的奋斗激情175
永不迷航,在坚守理想信念中阔步前行179
二、不忘党的奋斗历程,及时加固思想防线182
从党的创业奋斗历程中汲取新能量183
从党艰难困苦生活中激发新动力186
发扬和光大党的优良传统189
三、强化自律,确保道德高尚纯洁193
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人生必修课193
内外兼修,从一言一行中守住大节小节196
自我净化,谨防道德品质滑坡200
第六章不贪不占,管好身边人
清正廉洁,不贪不占,是为官做人的基本要求,更是党员干部应具有的基本素养,亦是人民群众对人民公仆的殷切期望。贪污腐化,奢靡享乐,是脱离群众、蜕化变质的导火索,是人生悲剧的序幕,是党员干部不能碰触的高压线。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绝不能随波逐流,与草木同朽;要立定志向,咬紧牙关,切不可在各种诱惑面前乱了方寸,丢弃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为此,既要做到目光如炬,忠诚勤勉,心无私欲,不贪不占,还要守身如玉,管好自己的身边人,练就一身“刀枪不入”的铮铮铁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廉洁自律是共产党人为官的底线,决心从政就要耐得住清贫,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
一、斩断贪欲,坚守清廉底线206
守住清贫,坚定人生选择206
警钟长鸣,管住嘴、手、腿210
保持定力,把不义之财拒之门外213
二、拒绝诱惑,“吾日三省吾身”217
见贤思齐,练就抵御各种诱惑的真本领218
常弃非分之想,常思贪欲之害221
把好权力关、金钱关、美色关224
三、管好身边人,莫让亲朋部属拉下水228
管好家人,要他们“安分守己”228
近君子,远小人,净化自己的生活圈232
管好部属,别让他们挖“墙脚”236
|
內容試閱:
|
一、心中有党,才能永不迷航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们座谈时,提出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要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这个“四有”的标准中,“心中有党”是核心,是重中之重,是检验党员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心中有党,就会相信党、信任党、拥护党,永远跟党走,永不偏离党指引的方向。“心中有党”是党员干部的信仰基石、“指路明灯”,也是其他“三有”的“总闸”“总开关”。党员干部只有做到“心中有党”,才能“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才能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会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应尽的职责“打理”得更加出色。
心中有党,才能牢记党的宗旨
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摘自习近平2015年1月12日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广大党员心中,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是至高无上的,就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又似大海航行中的舵手,时刻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党是“母亲”,党是所有党员的“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的“沃土”中。只要心中有党,就会坚定信念,牢记宗旨,不管面临怎样的狂风暴雨,“根”始终不会动摇。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指南针”和“发动机”,每个党员若是离开了“母亲”的怀抱,离开了“指南针”和“发动机”,就会丧失信仰,无所依存,成为水中的浮萍,不管遭到来自哪方面风浪的“拍打”,都不能自主、自强、自立。
现实中有少数党员干部,头上贴着党员的标签,心里却产生了“健忘症”,造成“身份麻痹”,一心想着位子、票子和面子,把党的宗旨、事业和声誉忘在了脑后,以至于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偏离了党指引的航向——不该张的嘴张了,不该伸的手伸了,不该去的地方去了,最终成了阶下囚。
无数事实证明,作为一名党员和党员干部,如果心中没有党,就如同孙悟空忘记了头上的“紧箍咒”,无论身居高位,还是身在基层,一有风吹草动,遇到香花美女,思想就会动摇,灵魂就会变质,行为就会出现偏差,天长日久,就会忘乎所以,随心所欲,就会跟党离心离德。现在不是有人台上高喊反腐、反“四风”,台下却贪污受贿、腐败不堪吗?甚至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顶风搞贪腐。比如,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2014年12月29日至2015年1月4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157件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2015年元旦与羊年春节期间,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四风”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每周对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进行通报,截至春节长假尾声连续5周通报620起案件,点名曝光855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良作风、贪腐问题,在党内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甚至还有一定的延续性。红军长征时期的张国焘,曾是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因为心中没党,狂妄自大,最终成了分裂党、分裂红军的罪人;新时期的周永康,曾是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在任职期间,表面上看是党中央领导核心中的成员,但背地里却与党分庭抗礼,大敛其财,使党的威望和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只是基层科级干部的河北省北戴河区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案发后从其家中搜出现金约1.2亿元,黄金37公斤,还拥有房产68套。其贪腐金额之巨,令人触目惊心!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心中有党,就会知道党规党法在哪,责任在哪,底线在哪,就不会轻易伸手,也就不会落得如此悲惨下场!
心中有党,是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仰。这是每个党员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价值取向。先后任中央苏区工农民主政府卫生部保健局局长、江西省军区卫生部长、国家卫生部办公厅主任、成都市政协副主席等职的漆鲁鱼,1930年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被捕入狱,出狱后继续从事党的工作。1935年,红军第二十四师遭数倍之敌包围,漆鲁鱼率领医务人员突围时不幸被捕。他假称是被俘虏的国民党军医,巧妙地骗过敌人,逃脱了敌人的魔爪。
当时的苏区已被敌人占领,要找到党组织极为困难。为了尽快与党接上关系,身无分文的漆鲁鱼踏上了漫长的寻党之路。他从瑞金出发,一路风餐露宿、近乎乞讨地到了兴宁县城,却始终没有打听到党组织的下落。后来,他又辗转到汕头曾经工作过的秘密交通站寻找,这里也已人去楼空。最后,在一家慈善机构的帮助下,他辗转到上海,以乞讨度日。直到这年11月,他才碰到一个熟人,通过他与家里取得联系,结束半年多的乞讨生涯,回到老家江津。1936年春他到重庆,重新回到党组织的怀抱。
在白色恐怖、生活极端困苦的环境下,漆鲁鱼冒着生命危险,不惜行乞也要找到党,其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是心中有党,对党无限忠诚。他坚信党是中国人民前途与命运的希望,离开党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虽然少有革命战争时期那种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场面,但却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同样面临很大的“杀伤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永远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一时一刻也不能偏离党的领导,要像漆鲁鱼同志那样,不管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都要心中有党、一心向党,始终跟党走,绝不掉队、绝不动摇。
心中有党,才能把好其他“三有”总开关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四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期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应成为我们约法三章、严于律己的座右铭。“四有”看似各自体现不同的方面,其实是一个整体,内涵丰富,相辅相成。如果用个形象的比喻,“四有”就像是一列火车,“心中有党”是火车头,其他“三有”是排列在后面的车厢。“心中有党”是确定其他“三有”方向、速度的“总开关”。因此,只有心里时刻有党,“火车头”才能跑得快、跑得稳,才能牢牢把握好“四有”的“总开关”,其他“三有”车厢才能紧随其后,做到不越线、不脱轨,一路凯歌,勇往直前。
党,是每个党员、干部思想行为的“指挥中心”。心中有党,对党忠诚,就要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永远跟党走,始终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的安排,恪尽爱党、忧党、兴党、护党之责。西藏自治区普兰县委书记杨林是一位援藏干部,援藏之前是陕西省渭南市委副秘书长。他之所以愿意进藏工作,就是心中有党,甘愿为党分忧。正是因为心中有党,他在普兰县工作期间,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视责任如泰山,坚决维护祖国边疆的安宁与稳定,坚持为广大群众谋福利、用好权。
位于西藏阿里地区南端的普兰县,与印度、尼泊尔接壤,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长年酷寒缺氧,是阿里地区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一个县。杨林在这里的3年间,为了改善普兰县的落后面貌,经常到阿里地区、到拉萨、到内地跑项目、找资源。通过他的努力,争取到30多个项目,固定资产投资达11亿元,涵盖了农牧、科技、卫生和民生等领域,项目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城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2008年,他抓了“10项民心工程”,2009年又实施了“20项民生工程”,真正使普兰县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杨林知道自己的责任——边疆的稳定对祖国是多么重要。因此,他始终把民族团结视为生命线,大力开展“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民族团结工作,形成各民族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在维护稳定工作中,杨林牢牢地抓住“关键部位”,千方百计做好情报搜集,有备无患,不让一个“藏独”分子阴谋得逞。2008年4月,情报显示,有一伙“藏独”分子从尼泊尔出发,向我边境袭来,情况十分危急。杨林带领公安民警迅速赶往嘎丁山口现场,亲自指挥抓捕,确保了普兰县边防安全和社会稳定。2009年,杨林和县乡干部昼夜坚守在海拔4700多米的地方住帐篷,烧羊粪,点蜡烛,顶风冒雨,严防死守一个月,确保了边疆稳定、安全。
职权党赋予,责任重如山。对党员干部来说,“四有”几乎涵盖了人生职业的全部,也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因此,党员干部要从党和国家的全局着眼,深刻认识“四有”的深刻内涵,明白“心中有党”在“四有”中的“龙头”地位。不管身处什么样的岗位,不管获得多少荣誉,都要坚持做到心中有党,忠贞不渝,并把其他“三有”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在实现党和人民的伟大理想征程上,目光如炬,步履稳健,意志如钢,坚定执着。
心中有党,才能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
心中有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作为党的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不能在政治方向上走岔了、走偏了。要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
——摘自习近平2015年1月12日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的讲话
人的一生如同自然界,都要经历春夏秋冬,沐浴雨露阳光,也要饱尝秋风的怒号和冰雪的严寒。所以,谁都不可能总是顺心如意,一帆风顺。大风大浪随时随地都可能来临,关键是看你能否经受住考验。普通群众如此,党员干部亦然。现在有些人,虽然成人了、入党了、做官了,但并没有读懂人生这本教科书,也没读懂党的章程,他们把跨入党员干部这个“门槛”作为一个分水岭,认为只要自己入党了、提干了,就实现了自己致力于追求的夙愿,就可以告一段落,歇歇脚,松口气,安享所有,无忧无虑了。其实不然。党员干部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中的带头人,不管在什么行业,不管是什么样的岗位,都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浪和考验,而且比普通群众多得多。在一定的意义上说,和平时期的某些风浪不是枪林弹雨,却胜似枪林弹雨,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击中,更严重的是,自己被击中的时候还茫然无知,比革命战争年代面临的真刀真枪更具有隐蔽性、挑战性和杀伤力。
众所周知,革命战争年代,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行走于枪林弹雨之间,每个党员干部对面临的危险和风浪都心知肚明,但无数志士仁人仍义无反顾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冲锋在前,以身许国。优秀共产主义战士夏明翰英勇献身的时候年仅28岁。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后在狱中审问时,颇有意味地说自己“姓冬”,令敌人莫名其妙。后来,他明确地告诉敌人:“我是按国民党的逻辑讲话的。你们的逻辑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你们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也用你们的逻辑,把姓‘夏’说成姓‘冬’,这叫以毒攻毒。”当敌人知道在他身上捞不到丝毫“油水”时,便恼羞成怒,将其残酷杀害。就义前,夏明翰大义凛然,挥笔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壮丽诗句。
革命烈士刘胡兰,牺牲的时候只有15岁。她面对敌人的铡刀,毫无惧色,慷慨激昂地发出了“怕死不当共产党”的怒吼。无论是夏明翰还是刘胡兰等无数英勇的共产党人,他们的言行一方面体现出共产党人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始终把党装在心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共产党人无论面临怎样的险峰恶浪,都能从容面对,临危不惧,经得住严峻考验。
当前,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党员干部面临诸多新的风浪、新的考验。
肩负历史使命,大力推进深化改革。这是当下党员干部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新的风浪和考验来临之际,有些党员干部已深思熟虑,准备就绪,有的正在紧锣密鼓加紧准备,还有的可能并没有意识到新时期新的风浪与考验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这需要及早醒悟,迎头赶上,否则会适应不了,措手不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在党和人民需要你做出选择,甚至要做出某些牺牲的时候,那就不要在意职位高低,不要计较是平原还是高山,不管升迁,还是降级,抑或是平调,都应听从召唤,服从安排,宠辱不惊,绝不能与党讨价还价。升迁,意味着肩负更大的责任;降级,也不意味着你先前的工作一无是处,而是给你提供一个磨练的机会与平台;平调,是一种激励,希望你在同样级别的岗位上干得更好。总而言之,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要把经受各种风浪和各种考验作为一种新常态。
优秀党员干部、生前任四川省北川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的兰辉,1999年担任通口镇党委书记,组织上以正科级普通干部的身份把他调回县史志办工作,很多人都为他鸣不平。兰辉没有怨言,他说,管它平调,还是降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经得起风浪和考验,放在哪里,就要在哪里搞好本职工作。这就是对党忠诚,经得起考验的具体体现。
新时期的党员干部任重道远,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都要以宽阔的胸襟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韧劲,应对各种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面对大风大浪和是非荣辱,要有“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的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共产党员。
二、不忘“党员”第一身份
党员干部,首先是党员,其次是干部。可见,党员是党员干部的第一身份。然而,现实中却有极个别党员干部,忘记了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却只记住自己是干部。有时甚至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百姓。这种本末倒置、忘乎所以的思想行为,往往是一个人忘本变质、走向人民对立面的开始,值得每个党员干部高度警惕。
时刻想到自己是“在党”的人
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全党同志要强化组织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时刻不忘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摘自习近平2014年1月14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
每个人的社会身份,都具有特殊的标记,在一定程度上是其出身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党员干部的“党员”身份,无论你出身和社会地位如何,第一身份都是“共产党员”这四个大字。这是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身份,它像一个人的名字一样,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牢记自己姓啥名谁,时刻想着自己是“在党”的人,自觉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珍惜并维护好党的良好形象。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革命战争年代,在许多革命烈士面临牺牲的时候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话出自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既深刻说明了一个人生存的全部意义,也生动诠释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崇高和伟大。我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约五分之一,作为这样一个大国执政党的党员干部,其担负的职责和使命更能彰显出时代价值与“人类”意义。这跟近几十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党员是党的庞大肌体上的一个细胞,在责任与担当上,不同于一般民众。我们的头上戴着共产党员的“光环”,这个“光环”鲜艳夺目,格外神圣,应当倍加珍视与珍惜。《中国共产党章程》(简称《党章》)在规定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的人这个基本性质问题上非常明确地强调,党员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具有共产主义觉悟。每个共产党员要有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伟大情怀;共产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党员比非党员,党员干部比一般党员要尽更多的义务,履行更多的职责。除了法律和政策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决不允许党员谋取任何个人的私利特权。
党员干部中的党员这个“第一身份”,既是加入党组织的标识,更是一种权利与义务的证明;既是一种无形的存在,也是一种有形的彰显。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应牢记自己是“在党”的人,自觉按照《党章》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一个合格党员、干部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始终保持信念的坚定、思想的纯洁和情趣的健康,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发展党的事业和为人民服务上;要时刻想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想到维护党的尊严和威信,想到维护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进了党的门,就是“在党”的人。从迈进党组织门槛的那一天起,党员干部必须时时提醒自己,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只能为党争光,不能给党抹黑;不要为自己的个人小利着想,要着眼于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党章》中规定的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就是先锋作用的标准。一个党员干部,如果时刻想着自己的“第一身份”,不忘自己是“在党”的人,就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就有了强大的“原动力”,就能时时处处想着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就曾再三提醒身边工作人员:“在国务活动时我是政府总理,在党内活动时我是一个普通党员,在群众活动中我是一个普通劳动者。”周总理要让人们首先记住的,就是他的“第一身份”。这个“第一身份”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特殊含义,其职责也是有所区别的。在国际场合,党员干部应牢记的“第一身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应该为国家利益、尊严而战。周恩来总理在国际场合维护国家尊严的事例俯拾即是。比如,周总理有次去国外访问,当时有个外国官员非常傲慢,在与总理握完手后,马上掏出手绢擦手,然后将手绢放回口袋里。周恩来总理看到后,当即从口袋中掏出手绢,擦完手后把手绢丢在了他们国家的垃圾桶内。
维护党和国家尊严,是党员干部必备的素质以及坚定的立场。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在事关方向、事关原则的问题上立场坚定,毫不动摇;在大是大非面前务必旗帜鲜明,始终如一。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市场经济和思想多元化的影响下,少数党员干部产生了“身份麻痹”,把年龄混同于党龄,摆起了“老资格”;把职位当作“招牌”,摆起了“架子”,既不认真履行党员权利和义务,也不注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样等于淡忘了自己的共产党员身份,其结果不仅抹黑了党的形象,也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带来损失。因此,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对党永远忠诚。
常忆自己为什么要入党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解放全人类的崇高使命,也就赋予了每个党员、干部极为艰巨的任务与理想。中国共产党是为全中国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党,同时要胸怀全球,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不仅是和平建设时期,无数有志青年积极要求入党,即使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热血青年也同样踊跃加入中国共产党,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走上了义无反顾的革命道路。
这是为什么?毫无疑问,因为信仰的坚定、使命的崇高,因为全人类幸福和平的需要,这是入党的动力和激情。但是,加入党组织,不能只在形式上入党,而是要在思想上完全入党,更要在行动上体现入党。
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主要领导人朱德元帅,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早年考入云南讲武堂,加入过同盟会,1911年10月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过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颇受孙中山先生赏识。1917年7他月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1921年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会警察厅长等职。
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朱德读了一些进步书刊,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他知道了列宁所领导的苏俄赤色革命取得了成功,对布尔什维克主义所实行的劳工神圣的社会主义制度极为欣赏。后来,当他得知要领导中国劳苦大众走苏俄的道路,推翻军阀统治,赶走外国列强,夺取全国政权,在中国实行劳工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共产党已在上海成立时,便迫不及待地要去上海寻找共产党。
1922年7月,朱德辞去昆明警察局长一职,也拒绝了同乡、同学、时任川军第二军军长兼重庆警备司令的杨森要他回川出任师长的邀请,毅然决然地来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上海,找到了中共创建人之一、时任中共中央局总书记的陈独秀,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然而,陈独秀听了朱德要求加入共产党的自述后,脸上没有丝毫喜悦之情,也没有作任何正面的鼓励。因为,在陈独秀看来,共产党的队伍应该是纯而又纯,绝不能跟鱼龙混杂的国民党相提并论。发展党员、扩大队伍虽然是当务之急,但在中共组织发展计划中并没有将军阀队伍中的高级军官列为发展对象,共产党的大门岂能向军阀部队敞开!要是这样,共产党还有什么先进性、革命性可言!
琢磨了一阵之后,陈独秀坦率地对朱德说:“共产党是一个极其严密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这与你们国民党是全然不同的,不是申请一下就可以加入的。必须在革命活动中,经过严格考验认为合格了才发展。而且,这种考验,尤其是像你这样的旧军人,恕我直言,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而是应该长时间的。”
带着一颗热心肠前来,却遭遇到了如此的一盆冷水,被拒之于门外。这让朱德大感意外。他回到云南,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好朋友孙炳文。孙炳文建议朱德去欧洲,到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故乡法国、德国去参加工人运动,接受革命理论熏陶,为加入中国共产党创造条件。朱德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不久之后,他和孙炳文登上去法国的邮轮。经过40多天后终于抵达法国马赛港。经人介绍,他们住在一位法籍华商家中。在那里,朱德首先见到了与周恩来同时赴法勤工俭学的赵世炎。朱德向赵世炎讲述了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赵世炎被朱德不寻常的经历和执著的追求深深感动。他非常热情地告诉朱德,中共旅欧支部可以吸收党员,但支部主要领导人周恩来去了德国柏林,一时还回不来,如果朱德愿意去柏林面见周恩来,他可以介绍。朱德一听,非常高兴,于是决定去向周恩来汇报自己的思想和要求。当天,朱德和孙炳文带着赵世炎写给周恩来的信及周恩来在柏林的地址,登上了去德国柏林的火车,并顺利地见到了周恩来。
周恩来看了赵世炎的信,热情地接待了他俩。周恩来听了他俩的自我介绍以及寻找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了解到他俩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后,便要他们写个“自传”,提交支部委员会讨论,如没异议,可以先成为候补党员,待报国内中央局批准后成为中共正式党员。这年11月,朱德终于成功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朱德回国,按党的指示,仍以国民党党员的身份从事社会活动,直到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后才公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
当时的朱德,已是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他的这一做法很多人都不理解。朱德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在他心中认定中国的救星是中国共产党。他要与军阀部队彻底决裂,走一条革命的新路。
现今,跟朱德有着同样愿望的有志青年,也在积极创造条件要求入党,为党增添了新鲜血液。同时,我们也看到,在已经填了入党申请书、或是在庄严的党旗下宣过誓的少数人,对入党却怀着别样目的。比如:有的是为了面子好看入党,有的是为了升官发财入党。这样的思想动机,完全背离了党的宗旨,失去了入党的真正意义。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党员干部,面对各种复杂情况或是各种诱惑的时候,首先要想一想,当时是抱着什么样的目的要求加入党组织的。再想想,现在的一言一行,跟当时的初衷是不是保持一致,是不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如果有了变化,就必须用党员的“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是变得更好更坚定了还是变得不合格了。要变化只能变得更好、更坚强,如果有欠缺、有“水分”,就要及时醒悟,急起直追,使自己在思想入党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实、更加稳当。
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申请书
邓小平同志说过:“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毋庸讳言,革命时期的知识青年大都是为了共产主义理想而加入中国共产党。当然,加入共产党并不是表个态,说一句话那么简单,而是需要一个阶段与一个流程,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加入的。在加入党组织之前,要有专人谈话,有一定时间的考察,需要向党组织自愿递交“入党申请书”,考察期满符合加入党组织的条件后,还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并面对党旗庄严宣誓。
入党申请书,主要表达自己加入党组织的愿望与动机。作为一名有远大理想的中国青年,加入党组织的愿望无疑是强烈的,其动机也是纯洁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从革命到建设再到改革开放乃至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足以证明,拥有十三亿人民的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走向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一个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中国青年,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长大,从小感受党的温暖,应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积极向党靠拢。因为只有共产党,过去能“救中国”,今天能“发展中国”“强盛中国”。广大有志青年只有在党的教育和指引下,才能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全身心地投入到共产主义的事业中,为祖国的崛起腾飞、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献出自己的光和热。
填写入党申请书与参加入党宣誓的目标宗旨是相同的,都是向党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决心。《党章》明确规定: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这是《党章》规定的入党宣誓誓词,也是党对每个党员最基本的要求。宣誓要丁是丁,卯是卯,驷马难追,说到做到,否则,就是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在入党之后,由于环境的千变万化,地位的不断升迁,他们对自己逐渐放松了要求,把当年填写入党申请书的情景和宣誓的内容,很快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有极个别人认为,入党宣誓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过后并无实际意义了。这种错误认识,必然导致行动上的背离。其实,填写入党志愿书是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的一次笔试,入党宣誓是党组织对预备党员进行的一次庄严、生动的党性观念教育,也是预备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好形式。预备党员通过填表和宣誓,表示自己愿意承担党员的责任,履行党员义务,表明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可以使自己时刻用志愿书和誓言激励自己,从而牢记党的宗旨,不忘自己的誓言,始终严格地要求自己,切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完全入党。
2014年4月湖南衡阳人大常委会贿选案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全会上发出追问,衡阳共产党员哪里去了?这个振聋发聩、一针见血的追问,就是要求衡阳的党员郑重回答你们在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哪里去了?为什么不挺身而出和违反党纪的行为作斗争?!
递交入党申请书和参加入党宣誓,是人生之路上的重要选择,也是非常庄严而神圣的,尤其是站在鲜红的党旗下举手宣读“入党誓词”,犹如自觉自愿地将一道紧箍咒戴在头上,时刻提醒自己“在
党”了,要严格履行党员应尽的权利和义务,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绝不能把庄严的宣誓当“耳旁风”,忘记“入党誓言”,忘记党性党纪,忘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一些党员、干部走向堕落,最终成为人民的罪人,就是因为忘记了头上的“紧箍咒”,忘记了自己入党宣誓时的庄严承诺,导致个人私欲膨胀、奢侈淫逸。
要确保入党誓言常响耳畔,不被遗忘,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经常回味填写入党申请书的内容,回忆入党宣誓时的庄严场景。只有这样,才能警钟长鸣,严于律己,真正肩负起纯洁党的队伍的责任和使命,对违背党纪国法的现象敢于说不,敢于站出来与之斗争,真正做一名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共产党员。
用行动证明,让群众一眼认出是“党员”
任何一名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资历深浅、成就大小,都必须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
——摘自习近平2014年5月9日在指导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
现实生活中,有的党员时时处处像党员。八小时之内像,八小时之外也像;在领导面前像,领导不在场也像。但是,也有群众反映,有的党员在党组织的花名册上是党员,可在人民群众的眼里不像党员,甚至于不如一般老百姓。
这种情况说明,党员干部是否对党忠诚,不需要自己表白,要靠一言一行来体现。人们通过其言行举止,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是否是党员,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心里有杆秤。
有个大学毕业生,通过招考,进入一个新单位,开始,他不知道谁是党员、谁不是党员,但又不好意思去问。于是便用《党章》中规定的那些标准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目测”。结果发现几乎都很灵验。有些人对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急难险重走在前,一打听,果然是党员。有些人工作浮皮潦草,不负责任,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暗中问问,的确不是党员。不过,随着观察的深入,发现“目测”也有不准的时候。其中有些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看起来像党员,其实还在党外。个别工作并不出色、表现很一般的人,却是党员。如此“目测”的结果,使他对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产生了些许怀疑。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又说,言行是最好的识别器。被誉为“太行山上的焦裕禄”、群众心中的好干部孙文龙,就是用言行让广大民众能够看出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党龄跟新中国同岁的孙文龙,山西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人。1957年响应党的号召从省委机关主动申请回乡支援农村建设,先后当过乡长、公社书记、副县长、县长、县委书记。1973年,孙文龙在阳城任县委书记时,他的大儿子孙太林高中毕业。那时候在农村算得上真正的“秀才”了,又有老子担任县委一把手,想谋个像样的“差事”还不容易?然而,孙文龙却让他回家乡当了农民。其间,县里有人提议让孙太林到公社当团委书记,被孙文龙阻止了。后来公社里有个上大学的名额,乡亲们都推荐孙太林去,孙文龙同样不答应。为此,有人说孙文龙太死板,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照顾。孙文龙却说,党员干部就是要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如果好事自己抢着要,那还像个共产党员吗?
孙文龙还专门召开县委常委会,对招工招干的“优先”对象做出了三条规定:一、先工作骨干后领导;二、先外籍干部后本地干部;三、先工农子弟后干部子弟。作为县委书记的他,带头将自己排除在“优先”范围之外,这就是一个优秀党员干部所应具备的政治素养,也是对党忠诚的具体表现。
人们通过孙文龙的言行,看清了党员的“模样”,增强了对党的信任,懂得了做一名共产党员应当是个什么样子。1982年,51岁的孙文龙因积劳成疾,逝于任上。从那时到现在,30多年过去了,但广大人民群众不但没有忘记他,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加敬仰他、缅怀他、传颂他……中共阳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先后三次做出向孙文龙同志学习的决定,山西省蚕学会和阳城、武乡、屯留三县县委、县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亭。山西电影电视制片厂拍摄了十集电视连续剧《沧桑情》在中央电视台播放,还排演大型纪实豫剧《公仆孙文龙》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