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490.6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09.8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6.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HK$
781.8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HK$
132.2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HK$
80.6
《
鸣沙丛书·鼎革:南北议和与清帝退位
》
售價:HK$
121.0
|
編輯推薦: |
重要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思维
私享家的生活哲学: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只有你未曾爱过我
窦文涛:世界很有趣,你不能总有洁癖
《新周刊》卖的不是杂志,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陈丹青:人永远想看见自己,又想知道别的窗户里男男女女在干吗
《新周刊》,中国社会变迁最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
《新周刊》,读者眼中畅快淋漓的“观点供应商”。
《新周刊》,媒体同行和创意工作者眼中的“话题发源地”。
《新周刊》,商家及投资人眼中不可忽略的“智囊”和“思想库”。
阅读着《新周刊》成长的新锐青年,如今已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
內容簡介: |
一个人吃饭就是容易出事:没人聊天,没人抢肉,很容易惆怅起来。情绪一泛滥,难免就成了社会问题。(《私享家—— 一个人的饮食与一个人的经济》)
丈母娘的宾利车钥匙、未婚夫的18担钞票、演唱会上的8分钟爱情宣言,跟你我无关;有关的是,通过一场场约会相亲来脱单、用交友App展开罗曼史、在雾霾中找到对方。(《只有你未曾爱过我》)
在这个世界里,物质更丰富,行为更极端,想象更奇谲,好人更复杂,坏人比好人更有趣,每种职业都有戏。(《美剧:21世纪的长篇小说》)
2014《新周刊》,记录着2014年中国社会的脉动和中国与世界的互动……
|
關於作者: |
《新周刊》由广东出版集团、三九企业集团联合主办。每期128页全彩印刷,每月1日、15日出版,属于时事生活类杂志。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历经十余年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变迁敏锐的观察者与记录者。 《新周刊》始终保持对社会潮流动态的高度敏感,彰扬无情解构的犀利风格,并开创多种全新传媒报道模式,“中国最新锐的时事生活周刊”之定位深入人心,是中国期刊市场上最具代表性和舆论影响力的杂志之一。同时,《新周刊》享有传媒界“话题发源地”的美誉。
|
目錄:
|
目录
2014生活趋势报告
关于2014的60则预言
从2013看2014
得新世代者得天下
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从走出去到走回来
重要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思维
告别粗鄙时代,走向M型社会
珍爱生命,远离北上广
私享家—— 一个人的饮食与一个人的经济
私享家的生活哲学
一个人吃饭的信仰
一个人生活的66件必备单品
为什么独食者看上去像个loser?
唯一想要的伴侣是食物
专访美食漫画家久住昌之他让独食成为一种风潮
扎堆可耻,一个人最酷!
只有你未曾爱过我
2013中国情爱报告
中国情爱榜
一对钻石婚夫妻的爱恋
宁财神的爱情观我藐视一切情感专家
那些顽固的单相思
生活家的家——从人居到生活观
生活家宣言
回到内心,回到生活
因生活态度而有生活家,因生活家而有生活方式学
回到生活的22条建议
《新周刊》的生活观
王志纲:把生活变成交响乐,几辈子混在一起过
窦文涛:世界很有趣,你不能总有洁癖
谢有顺:心若嘈杂,在哪儿都不能安静
虹影:大家之上,是生活家
我所认识的生活家
最好的生活,最好的家
人活在世上的品相
西班牙之魅
活在当下的西班牙人
西班牙100玩
时尚回到西班牙
在米其林品尝西班牙性格
从直布罗陀望向摩洛哥
西班牙:最像中国的欧洲国家
软乡村,酷农业
从坚硬到柔软的乡村,从苦逼到炫酷的农业
如果我有富饶的土地,我谁也不畏惧
叶永青:给乡村的临终关怀
日本乡村亲见
艺术重新塑造乡村
台湾之美,美在有乡村
宜兰:稻田里的餐桌
乡村是软实力,农业是酷经济
美剧:21世纪的长篇小说
看美剧其实是在看美国
陈丹青:美剧是21世纪的长篇小说
美剧的中国流行之路
美剧字幕组的前世今生
周黎明:美剧启示录
越小众,越主流
用游戏阵营看穿明星真人秀
老少恋比姐弟恋更圆满?
霸道总裁演变史
了不起的韩国电影
10个被异化的文艺教母
2014年中国十大艺术趋势
张晨初笔下的“中国脸”
2014年中国十大艺术趋势
纸上最美的十匹马
中国人为什么总得荷赛奖?
当代艺术的“十三多”与“十三少”
他们把中国男人画成这样
天才如何表达忧郁?
张海儿拍一出“人间喜剧”
2014生活趋势报告
|
內容試閱:
|
“谁也不知道明天,明天从另一个早晨开始。”(北岛)
话虽这么说,2013年的大事件、小热点和流行现象,还是为2014年的生活趋势,预留了蛛丝马迹。
国家改革的大方向,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出蓝图;社会生活的新趋势,有《新周刊》与生活方式研究院集结专家之力,在此发布《2014生活趋势报告》。
在厘清GDP VS PM2.5、小时代VS大族群、急之国VS慢生活、全球化VS本土化、大众化VS精众化、小屏幕VS大屏幕、线上VS线下、土豪金VS轻奢侈、老龄化VS啃老族、城市化VS逆城市化这十大关系的同时,我们还采访七位意见领袖,为你指点2014年的衣食住行游购娱的消费趋势。
关于2014的60则预言
文朱坤
60则预言,立此存照,年尾查验。
1“中国梦”仍将是贯穿2014的重要关键词,政府讲,商家讲,百姓讲,年年月月日日讲。政府“中国梦”的内涵将日渐清晰,百姓也在心中构筑自己小小的中国梦。2014,中国梦里见。
2关于7%还是7.5%的争论仍将持续。所幸2014宏观经济上不至7.8%,下不至7%。没有大惊喜,也绝不会有大滑坡。
3人民币不再那么值钱了。2014年的某一天,可能意味着长达8年的人民币单边升值过程的彻底结束,而美金、港币将开始漫长的升值之旅。黄金继续跌,中国大妈手里的金条,再捂上几年吧!
4至于房价,不可能大涨,也不可能大跌。房地产全国联网登记2014年仍然不会顺利实现。
5油价会便宜点儿。中东无战事,中石油又抓了一大堆硕鼠。省出他们喝茅台的钱,全国油价能降5毛钱。
6茅台还将跌。800块以下买茅台不是妄想,100块以下买贵州茅台股票也不是梦。
7大国企仍将继续“打老虎”,2013年是中石油,2014年是哪家?
8美剧《纸牌屋》2014年开播,预计将被引进到CCTV播出,毕竟上面点赞了呗!
9雾霾仍旧是2014年中国人的头号公敌,而且只会更严重。继华北、华东相继沦陷后,今年哪里将成重灾区,广东还是西南?
10餐桌依旧不安全,下一个轰动全国的大案会是什么?
11股市有起色,起码比2013年好一点,但大牛市还在牛妈妈肚子里,不知何时才能分娩。
12 2014年某一天,你会发现,同样一万元,同样存一年,A银行给付利息居然比B银行高!到银行储蓄将堪比去菜场买菜,可以货比三家,还可以讲价。
13会有几家地方政府揭不开锅,如鄂尔多斯,如榆林。考公务员还会那么吃香吗?
14受地方政府拖累,会不会有一两家地方银行破产?
15民营银行终于落地。第一家会是阿里巴巴银行,还是苏宁银行?
16 2014年春晚依旧有人吐槽,有人漠不关心,冯小刚救得了春晚吗?
17 2014年国产片票房纪录将再创新高,但一定不是《私人定制》。
18小米手机的用户数将首次超过苹果。忘记乔布斯吧,快去膜拜雷军大神!
19除了苹果与安卓系统外,2014年将诞生第三个手机操作系统,这话是香港超人李嘉诚说的。
20户口一定不会取消,北京户口的黑市价还会再升。
21农村户口的含金量也在上升,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城中村地带——现在广州村民找老婆都找女博士,据称为了改良下一代。
22转基因食品将带来持续争论。好消息是,转基因食品与加工物将不得不标明“转基因产品”。坏消息是,食用油又要涨价了。
23赴港自由行的城市名单再也不会扩大了,十亿人口赴香江,将会踩塌香港岛。
24中国人免签旅游国的名单会扩大——或许几内亚比绍、巴布新几内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会加入。
25 2013年日系车已经收复失地,2014年还等着收复失地的有日本电器、日本食品与日本时装。
26 Tesla电动车正式进中国!中国土豪终于找到了新的炫富工具,这可比土豪金牛逼一万倍。
27春怕大风,夏怕雷暴,秋怕雾霾,冬怕冰冻,可怜的中国航空,装再多的飞常准也没用。
28 2014年最畅销产品——空气净化器,最长销产品——PM2.5口罩,没有之一。
29销售罐装空气不再是空谈——我们大可以今天买罐云南的空气品品,明天买瓶冰岛的空气试试,装逼犯还非要从空气里咂摸出点前味、后香、余韵来。
30 90后登上历史舞台。在他们眼里,幂幂都太老了,的确,她都孩他妈了。
31 2014最有钱景的行业——有机农业。褚时健都去种橙子了,柳传志都去开农场了。
32易信免费、高德地图免费、百度地图免费……2014年微信再不免费,就快跟不上趟了。
33 2014年电信运营商会不会推出这样的套餐:100元包月含100G流量、100分钟通话、100条短信?毕竟我们现在一天流量比过去一月流量还多,一月短信比过去一天短信更少。
34谷歌眼镜终于普及开来,虽然会变成交通事故的罪魁祸首。
35可穿戴眼镜、可穿戴腕表都不稀罕了,中国商家会不会研发出可穿戴口罩?自己测出PM2.5数值,指引用户避开重度污染与交通堵塞区域?
36嘀嘀打车会遭遇政策难题,各地交委会使跘子。这也是中国式监管的通病——不该管的非要管,该管的没人管。
37 2014世界杯视频网站看球人数将首次超过电视,再也不用忍受CCTV5播不完的广告与让人犯困的解说了。
38 2013年最火的电视节目是《爸爸去哪儿》,最火的电视剧是《咱们结婚吧》,电视台主唱,视频网站敲边鼓,2014年最火的节目会不会是网站制作、网站播出、网站赚钱?
39 2014年之前,视频网站为电视台打工;2014年之后,电视台为视频网站打工。
40 2013年传统媒体愁云惨雾,开得了饭,但喝的是粥;发得出工资,发不了奖金。2014年传统媒体将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41 2014年郭敬明还会推出新片,甚至是两部。电影市场有戏了,中国电影完蛋了。
42阿里巴巴终于上市——不是在中国内地,可能在香港,可能在美国。
43“扫一扫,微信支付”将成为马云的噩梦。但马化腾的日子也不好过——移动互联网时代,失败与成功只差三分钟。
44 2014年最受时尚圈关注的依然是丽媛Style。可以肯定的是,她今年依然主推中国设计师,而且不止例外一家。
45终于,有一个国际大牌将年度大秀放在上海时装周了。毕竟12的看客与买家都是中国人。哪个品牌会放下骄傲的自尊心,率先扯下这羞答答的面纱?
46中国的快时尚品牌也开始进军世界,哪怕只是在曼谷、首尔与东京开店。会不会是凡客Vancl?
47 2014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依然全球第一——反腐只能反掉官员的奢侈需求,反不掉中国人爱虚荣的心。
48好消息是诚品书店来内地了!坏消息是,几乎没什么人买书。
49 2014年中国将诞生一位真正的全民网络作家——一定不是郭敬明。
50电商开店,百货公司触网,线上线下其实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51 Outlets与唯品会将会装点更多国人的衣柜,尤其是那些中小城市的工薪女孩。
52富士康都内迁了,大城市不再那么充满诱惑,逃离北上广成为更多人的心声。
53二线城市正在成为噩梦——大兴土木,广修地铁,有着一线城市的拥堵,又无一线城市的机会;收入水平与三线城镇一样低,房价还在蹭蹭上涨。2014年最流行的迁居趋势是到更小的城市去,到乡村去。
54云南取代海南,成为富豪移居首选。“云归派”将成为土豪又一新标准,艺术家们这次又走在前面。
55受三中全会的利好刺激,富豪移民的脚步放慢了。已经身在海外的富豪也选择观望——或许这次是真的?
56以前不让生二胎,哭着喊着超生、偷偷生、去香港生、去美国生,现在放开二胎了,却不敢生、不想生、生不起、养不起。
57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比小孩多,跳广场舞的比跳健身操的多,吃药的比吃奶粉的多,唱红歌的比唱Rap的多。
58延迟退休少不了、躲不了、推不掉,再多反对也没用。
59上海广州也开始限号、深圳武汉南京也开始摇号。
60 2014年年尾盘点时,好消息肯定比现在多,坏消息也不会比现在少。
2013中国消费报告
从2013看2014
文肖明超(商业趋势观察家)
2013年是个大年。从宏观经济看,GDP增幅放缓,政府打击三公消费,城镇化提速,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新一届政府发出改革信号;从消费生活看,小时代、致青春、土豪金成为年度热词。国家、社会、人文、潮流都在推动消费趋势的变革,这些信号背后,中国消费趋势发生了哪些演变?
应该说,今天的中国消费者,正在摆脱大众化、趋同化的传统消费观念,个性化、年轻化、数字化、品质化、国际化、参与化的特征愈加明显。更重要的是,消费市场的结构和行为特征也正在走向“融合”,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无论传统还是现代,无论奢侈还是轻奢侈,无论土豪还是中产,大家都在给自己的消费注入新元素。
2013年是变革年,2014年是融合年。盘点2013年引领潮流的消费趋势,这些也将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全新的2014年。
天然原生态,绿领经济兴起
调查显示,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中国消费者对于个人家人健康、个人事业、投资理财、医疗费用的关注度有所提高。
食品安全一直是消费者比较关心的领域,一方面,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不断,消费者都提高了警惕;另外一方面,随着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对产品的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对于食品安全、健康方面的关注达到了空前高度。
在这样的消费心理驱动下,2013年中国催生了城市人群的“绿领经济”,包括有机生鲜族、天然植物消费族群。典型的趋势表现如专卖有机生鲜蔬菜食品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崛起、很多消费者开始成为“城市新农夫”,即在城市郊区租地自己种蔬菜,主打健康与保健功能的饮料,天然植物化妆品的崛起等等。
缅怀青春,消费经典
2012年,《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很火,2013年,赵薇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上映,最终迎来7亿多元高票房,而《中国合伙人》票房则达到5.2亿,“致青春”三个字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有很多消费者利用社交媒体,表达对于青春的各种怀念,尤其是70后和80后。
“70后”“80后”社会主力人群开始集体怀旧,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这个群体为什么如此“怀旧”?这两代人现在已经开始步入了生命的高压期:上有老下有小、还房贷、供车子、工作、升职、相互比较……在怀旧中,他们能抛开眼前的郁闷,体会到些许放松,部分满足了他们希望回到青春年代的愿望。
土豪消费与反土豪消费
盘点2013年网络热词,“土豪”无疑高票入选,土豪金成为一股流行风潮,“土豪”已经演变成了一个中性词,“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土豪”、“宁和土豪做朋友,不与愤青做闺蜜”,土豪成为了一个消费群体、一种消费行为的代名词,不仅仅指那些家财万贯、富贵流油的富裕消费群体,也指那些渴望“土豪化”的群体。
一项针对中国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显示,60%的中国消费者表示“名牌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身份”,在中国的富裕消费者中,88.8%的消费者“我很乐意多花钱去购买那些我认为是个性的或独一无二的产品”,因此,在中国市场,奢侈品消费犹如排浪消费,一波接着一波,炫耀和摆阔,无论是屌丝群体还是富豪群体,用品牌装点自我成为一股潜在的推动土豪消费的重要力量。
很多中产阶层和年轻人,有反土豪的心理,于是反土豪营销兴起,以诉求生活方式、态度和价值观的产品和品牌又成为对立的浪潮,追求内涵与文化,避免和土豪一致,希望区隔,产生另外一股潮流,这就是“轻奢侈”,价格不要顶级、品质要保证、要有文化内涵的奢侈品也会流行,土豪金让中国时尚奢侈消费出现分水岭,而这两个方向代表的是极致奢侈和低调奢华两股消费力量。
C2B个性化定制浪潮
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将参与到企业更多的环节,生产型消费者(Prosumer)时代到来。2013年,谈得比较火的概念有两个,第一是基于产业模式变革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第二是“C2B”。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一场关于数字技术与数字化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个性化、更多种类和需求的深度细分会更符合消费需求,过去企业经营模式是规模越大越好,而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则是种类越多,范围越多越好,由于数字化革命和互联网发展,市场和消费者无边界,长尾市场成为商业常态。
C2B(Customer to Business),即消费者按照自己的需求决定产品,定制产品。C2B之所以出现,是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的声音越来越强,未来的价值链和需求链的推动力来自于消费者,而不是厂家。因此,定制将是未来的商业模式的主流,它的要求是个性化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快速反应、平台化协作。
休闲经济井喷
2013年2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013年10月1日,中国首部旅游行业的法律《旅游法》正式施行,2013年的几个政策举措,都在推动中国旅游市场的变革,而推动单纯的“旅游消费”向真正的“休闲消费”转型。
休闲经济的崛起,带来旅游产业的繁荣,1994-2011年间,中国旅游收入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6.6%。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旅游卫星账户(TSA)的统计和预测数据,国内的旅游消费将从1999年的584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13年的25605亿元,15年间旅游消费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很多人逛遍了景区,厌倦了人潮的拥挤,开始选择农家乐、采摘游等乡村休闲体验游,这种旅游业与农村、农业的不断融合,把自然、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融入到传统旅游文化中,丰富了旅游业的内涵,也满足了城市消费者的需求。
旅游电商的崛起。旅游电商在中国迎来一轮新的契机,携程2013年“十一”的各大线路爆满,其中酒店、机票的单订项目所占比例不小,春秋国旅表示,今年自由行人数上涨20%-30%,基本与团队游各占半壁江山了。旅游电商作为一个大平台,更容易融合资源,将半自由行、自由行等等多种模式融合,也是消费者追求自我休闲概念的体现。
小时代火爆,90后生猛
2013年,一部《小时代》电影引起社会热议,也让90后正式走入人们视野。90后在中国社会物质丰富的时代迅速长大,经历着中国崛起和全球化浪潮加速的背景,他们在互联网技术爆炸的背景下成长,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信息,利用各种手段分享和传播信息,他们更自信更个性,奉行“消费主义”,有着更加成熟的消费观念,不会盲从品牌,对于人生和世界都有自己的理解。
事实上,90后比以往任何一个代际的人拥有更多消费资源。据胡润百富榜统计,60后企业家拥有中国财富的39.21%,而90后的父母正是这一代人。中国的独生子女制度让90后在家庭消费决策中甚至拥有一票否决权。90后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将改变未来的市场地位和潮流风向标,谁能赢得这一年轻的消费群体,谁就能赢得未来。
科技消费极客化
2013年,诺基亚被微软收购,这个曾经是当之无愧的手机行业王者,却已经风光不再,2007年iPhone来了,紧接着Android手机来了,三星、HTC来了,这些手机依托于新的软件系统,已经不再主打基础功能,而是娱乐和应用。
2013年,可穿戴设备的流行也成为热点,最为普遍的一个现象是,有很多中国城市精英消费者手腕上都多了一个监测运动和睡眠的腕带。科技在今天,已经超越于产品本身,消费者对于手机的需求已经不是简单地满足于通话、短信等层面,而变成了随时随地的娱乐和互联网应用。
数码产品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产品线越来越长,产品越来越多,但是即便是这样也丝毫不能减少消费者的热情。消费者消费科技产品正在走向极客化,“果粉”、“米粉”、“魅友”等族群崛起,让科技成为一种时尚和话题,科技极客化,科技产品营销的是时尚而不再是功能。
客厅智能化:从社交电视到互联网电视
2013年,与电视有关的话题主要集中在智能电视和互联网电视领域,比如乐视超级电视、小米电视,以及百度爱奇艺和TCL联合发布的电视机,电视也同样在被新的趋势改变。
改变电视的第一个趋势是社交化和移动化的趋势,调查显示,86.3%的网民在看电视时,会使用智能手机作为电视的跨屏搭配,看电视时,人们使用手机最常进行的活动包括聊天(比如使用微信或者即时通讯)、查询信息、上微博、使用社交网站等等,电视与社交媒体的结合是必须要面对的,社交媒体和社交互动能够提升消费者电视体验价值。
第二个趋势则是网络视频的整合,以及网络视频的自制内容的投入,2013年,百度收购PPS,百视通控股风行网,苏宁联合弘毅资本联合收购PPTV等等,互联网视频正在改变消费者的收看习惯,而各个视频网站2013年都开始大举发力自制节目,希望结合互联网受众需求打造新的产业链,建立自己的新生态。
第三个趋势则是智能化和互联网电视,网络视频内容开始改变消费场景,侵占消费者客厅,例如乐视的超级电视,以及小米智能电视。
电视过去一直在思考如何与PC竞争,事实上,现在互联网已经大举进军客厅,电视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台网深度联动和融合,跨屏幕的整合与营销都将成为新的热点。
低头族与即刻消费
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4.64亿,大家每当有一丁点零碎的时间都会第一时间掏出手机来关注一些信息或者是与人在手机上交流,他们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低头族的增长,让随时随地的表达成为碎片化时间的典型行为,手机等可移动终端使得上网成为了“随时、随地、随心”的事情,很多人在享受一顿美食的时候,第一件事可能不是动筷子而是拿出手机拍照然后上传微博,当中国消费者表达自己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表达的途径和渠道越来越多、表达越来越便利,“晒”就成为了一种流行。
在追求即刻存在感的今天,企业实时化地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变得更重要,实时状态的分享和表达,甚至包括位置分享,未来都会产生很多新的契机。
无电不商
2013年,无论是苏宁易购的加速,京东商城和天猫的针锋相对,还是双11天猫完成350亿的交易额,都在预示着一个电商社会的到来。现在,电子商务已经形成了一套新的生态系统,从购物平台、技术、数据、物流、支付,不管传统还是非传统的企业,今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商业已经走来,这是未来。
2013年,无论是黄太吉煎饼,还是雕爷牛腩,都在用互联网思路做传统商业,并迅速流行,因此,线上世界和线下世界从来就不应该孤立,只是现在传统企业离线上世界太远,互联网则只欣赏自己的虚拟世界,商业的创新一定是打破界限,因为未来的商业注定是线上线下的融合。
小时代VS大族群
得新世代者得天下
文肖锋
一个公司或机构通常的年龄分布是:60后CEO,70后营销总监,80后员工,产品或服务卖给85后90后。如何理解新世代?
西方惯常以社会事件为世代划分标准,而中国则以十年为一代,就因为中国是压缩式的发展——中国三十年,西方三百年。知识五年更新一次,互联网更加速了世代节奏,比如85后就与同为80后的85前不同。
大陆世代行销(代际营销)始于中国移动的“M-Zone”:“我的地盘我做主”,虽然80后的地盘自己根本做不了主。
世代之争是权力之争、话语权之争,充斥于职业、情场和互联网。但在营销界,世代口水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世代营销涉及的行业为:电影、电视选秀、体育、饮料、互联网、手机等。
中国IT教父柳传志曾有三段论:“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雷军给小米营销的“九字真经”却是:“定战略,做服务,涨粉丝”。不久前老柳向联想下达命令:向互联网型企业转型。70岁的柳传志都转型了,你如何跟上世代更替的节奏?
所谓50后:他们是共和国下的蛋,是50年代的少先队,60年代的红卫兵,70年代的知识青年,80年代的意见领袖,90年代的成功人士或下岗者,00年代的当权派或没落者。他们是80后的父辈。不能用前30年否定后30年,也不能用后30年否定前30年。搞懂50后,你就能搞懂当下的中国。
所谓60后:他们是486的一代,60年代出生,80年代迎接开放,四五十岁正当年。他们是什么也没落下的一代,赶上高考,赶上分房,赶上下海,赶上上网,赶上泡妞。在官场、情场和职场上,他们是现货,忙着兑现价值。他们被称为F40。
所谓70后: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一代。成年后接受全球化、信息化洗礼。他们紧跟时代脉搏,见证剧烈变迁。他们是公司的中坚,夹在60后与80后之间,他们是过渡型一代。
所谓80后:他们是八十年代下的蛋。他们享受新时代的好处,也承受新时代的痛处。他们有个幸福的童年,也有个悲催的而立之年。他们是用房子交换理想的一代。他们是“我世代”,但我的地盘我做不了主。他们是扁平世界的一代,必将承受全球化的竞争压力。
所谓90后:他们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游戏和网络的虚拟空间是他们的真实空间。他们是网络新秀、演艺新星、超模、快乐女声。他们是火星文的主力、着装怪异的“非主流”,“摸奶门”、“脱裤门”、“耳光门”、“秋千门”等事件的主角。其实,他们不是另一代人,他们是另一种人。他们是中国最有可能诞生民主政治的一代:平等、规则和利益等意识都强于上几代人,国际化的游戏规则寄希望于这一代。
所谓00后(千禧后):他们是千禧婴儿,是含着鼠标出生的一代。他们赶往各类补习班,他们的人生就像打通关,关关精彩,一停就OVER。他们是421家庭中的“小金豆”:4个老人、一对夫妇供养你一个,反过来,到2030年你要供养他们全部。他们小小的肩膀能扛起一个庞大的银发中国吗?
85后出生于1985年中国开启城市改革之后,成长于跨国公司大批进入、全球消费文化兴起的90年代,启蒙于网络闪亮登场的新世纪。他们是全球化、互联网的宠儿,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正是这个介于23-28岁的群体,成为新旧世代的分水岭,他们与沉重的60后70后及“苦逼的80后”有所不同: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千方百计去实现。不想要的一概不要。他们是“宁可,绝不!”的一代:
通常,传媒所谓“暮气沉沉的80后”指的是80-84出生、面临结婚生子、被逼就范的那群人——而85后表示无压力,他们仍能我行我素,天马行空。即85后更接近90后,或者85后是中国世代的拐点。
老世代是垂直思维,注重权力;85后新世代是水平思维,注重权利。老世代是历史思维,注重历史、国情,85后新世代是空间思维,注重普世价值。老世代是单向思维,注重宣传;85后新世代是双向思维,注重平等沟通。
有一条被转发了十多万次的微博,说的是某实习生拒绝帮大家订盒饭。还记得那句响当当的拒绝:“对不起,我是来实习导演的,这种事我不会做的。”网友纷纷跟帖“吐槽”身边的新世代:不懂礼貌、太自我、目的性强、不会与人相处……不少新世代反击:社会是平等的,是你们的观念出了问题!
一代比一代更欠责任感、历史感、沉重感,但更多平等意识、利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对于新世代,同一空间、同一龄群的影响大于历史教科书总和,大于老师、家长、领导的权威。一次美国政府关门事件教育了他们是纳税人养活了政府。新世代毅然转向全球普适主义,比如公理观、进步观、国家观、社会观、自由观以及科学观。现代化进程英法用了300年,德国用了150年,日本用了50年,台湾和韩国用了20年。这就叫加速度。
是教训他们,还是向他们学习?假如世界终归是他们的,你能怎么办?只有跟上他们的脚步,赞扬他们,并巧妙鞭策。因为社会变迁与变革,不再受制于历史、传统、说教,不再受制于时间,而是被这个活生生相互联通的空间世界改变,无时无刻,无远弗届。
空间的世界到了,时间的世界退后了。全球化世界对新世代的影响,大过历史的总和。
从85后开始,世代分裂成不同族群,因偶像、价值观、审美偏好不同而分裂。粉丝群文化导致认同感经济,某种类宗教的形态——“我说他好他就是好,你说他不好就不行!”好比体育圈里有科比粉与詹姆斯粉之分,小德粉与纳豆粉之别。手机圈里出现果粉、三星、联想、华为、小米各自拥趸……
递进的新世代划分法应是:世代+阶层+族群+精神缘。
再也不会有一款产品包打天下的局面了,消费者因价值观、趣味和审美不同归属于不同族群。中国的市场大,你只要破解哪怕总人口3%人群的密码就能起获一个大市场。在这个大时代或小时代,族群研究是快消品营销的基础和创意点。
急之国VS慢生活
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智慧
文唐海旻
中国人有多着急,2010年新周刊 《急之国》专题已有详细报道,几年过后,情况又如何?
3年前我们在街上抢出租车,现在我们在手机上抢出租车,你加价10元我加价20元,3年前砸国航柜台,现在砸外航柜台上跑道堵飞机,3年前冲黄灯,现在冲绿灯,3年前闪恋、闪婚、闪离,组成了新快闪族还是个少数民族。3年前无论是排队、等人还是坐车,我们还能享受一下片刻闲暇,发个呆,打个盹,做个白日梦,现在,只要一有时间,我们就急不可待地拿出手机平板网上签到、刷微博、刷朋友圈,刷存在感,人人一付SMARPHONE FACE,即使开车走路也不忘狂按手机刷新键。单核不够快,双核才起步,四核刚刚好,手机硬件性能直追PC,但仍有人嫌不够快。
据铂尔曼酒店集团和益普索公司的联合调查显示:70%的中国旅行者临睡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查看邮件,而只有27%的德国旅行者会这么做。85%的中国人会在度假时携带办公电子设备。在为期一周的假期中,14%的中国旅行者表示他们至少有一到两天会使用移动办公设备工作,而只有5%的澳大利亚人和8%的德国人愿意在假期中将同等时间花在工作上。着急的中国人已经分不清工作时间和私人生活了。
3年来,中国的路更堵,尽管拍卖,抽签,限牌,限行,仍挡不住“北京是首堵;成都是成天都堵;重庆是重复堵;上海是上路就堵;广州是广泛堵;南京是难得不堵;长春是长年堵;天津是天天堵;武汉是无日不堵;深圳是深深地堵;长沙是长长地堵;厦门是一下就堵。”宁抢一秒,不慢三分成为公路上的丛林法则。史上最严格的新交规并没有让路怒症减少,拜行车记录仪普及所赐,我们能看到急不择路地闯红灯、右超车,逆行,强行并线,疯狂飙车等各种路怒症爆发。据《城市拥堵与司机驾驶焦虑调研》显示,35%的司机自称属于“路怒族”。
3年来,放缓的GDP增长率让焦急的中国人更睡不着,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从洁净空气到无污染的水,从黑心食品到高房价限购,从优质学位、名牌大学、公务员考试、看病住院养老、墓地风水到钓鱼岛、防空识别圈与载人登月计划。据2013中国睡眠指数显示,20%居民睡眠“不及格”,超过五成中国人认为工作压力对自己的睡眠造成了较大影响,56.9%的公众表示生活压力令睡眠受到影响;49.9%的中国人起床后有疲惫感,14%的中国人凌晨12点尚未睡觉;15%的中国人入睡困难。
正当数以亿计的中国人,包括许多贫困的农民背井离乡寻找工作,投入中国热火朝天的城市化进程时,少数无法忍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快”的城里人却决定进行相反方向的迁徙,开始逃离急之国。奔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慢生活。一时间,“城里开咖啡馆、辞职去西藏、丽江开客栈、骑行318”成为新四大俗。
新上山下乡运动兴起。有钱的到乡下买块地,没钱的到村里租片田,周末来个农家乐,放空心灵。据《纽约时报》网站报道,两年多以前,现年34岁的林丽亚(音)和丈夫放弃了在广州舒适生活和一家挪威风险管理公司和自己创建的一家广告公司,加入了逃往中国农村的越来越多的城市人的行列。丽江,大理,是他们的归宿。那里没有高楼林立,没有车水马龙,有的只是蓝蓝的天,清澈的空气与晃晃悠悠的生活。
“你忙着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堆积如山的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了的路,有一些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有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遇不见的人。”这条转发率极高的微薄,概括了当下城里人那颗不安的心。
许多年轻人都向往自由、浪漫和冒险。弃业去旅行成为一种时尚。豆瓣网上一个名叫“休学辞职去旅行”的小组有20多万名成员,它有自己的iPad杂志和视频宣传片,甚至还有一首主题曲。这个小组鼓励追随者“在路上发现另一个自己,一个淡定、自由和包容的自己”。36岁的商人张昕宇放弃成功的生意,带着未婚妻环球旅行,摩加迪沙、切尔诺贝利、塞尔维亚的奥伊米亚康(地球上最冷的地方之一)以及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的马鲁姆火山。他们计划在南极结婚并计划在南极完婚。而山东小城市兖州一家人,卖掉房子,让8岁的女儿休学,驾驶一艘价值5.5万美元的帆船环游世界。慢游,细细品味当地风光,融入当地生活,而不只是“上车睡觉、下车尿尿、到了景点就拍照”。
中国人有多喜欢旅游?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景气报告显示,中国已超越德国和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2012年中国游客境外游消费为1,020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40%。据Hotels.com《中国游客境外旅游调查报告》,近三分之二的中国游客(62%)更喜欢自由行,酒店经营者称如今酒店中70%的中国客人选择自由行,而就在2012年的数字是50%。
就算不出门旅游,在家里一样能享受慢生活。比如坐在电视机前长达数小时,只为了观赏织毛衣、砍柴烧壁炉、金鱼在鱼缸里慢游。挪威国家广播电台可能是世界上最喜欢慢的电视台,其制作多项慢电视节目,例如长达半天的织毛衣节目,展现从羊毛最终变成毛衣的整个过程。在车厢内安装摄像头,全程跟拍这趟火车旅行,列车行车7小时16分,节目全程直播。还有12小时的《燃烧的壁炉》,134小时的北极游轮海上巡游等慢电视节目。这些节目创下高收视率。大约120万人收看或至少部分收看了这档节目,占挪威人口的近四分之一。无独有偶,1990年代香港亚视直播金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出的有《鱼乐无穷》,居然被认为是香港电视史上最好的节目之一。一般人很难想象这类慢电视节目如何能吸引观众?有些观众受身临其境的感觉所吸引,有人则享受慢电视的舒缓节奏,因为“慢电视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坐下来、放松、沉思的机会。”
全球化VS本土化
从走出去到走回来
文陈树
2013年11月21日发布的《2013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其中,出境游游客数量,8300万人次;国际旅游支出,1020亿美元。2013年中国公民出境游人数首次超过9000万人次,2020年,可能涨至两亿。
目前,已有15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大家拿着单反,去泰国喂大象,去台湾寻小清新,去日本泡温泉,去法国喝咖啡,去瑞士滑雪,去迪拜看“帆船”……他们身怀“如何淘折扣购物村”、“如何寻找某某明星开的餐厅”、“如何自拍出不游客的游客照”等技能,渗入了世界各地的大街小巷。
然而中国人对世界的向往,并不止于此,他们还用购买力,证明了“走出去”的渴望。2013年全世界的大型商场售货员、导购员,都共同见证了中国人把全球近半的奢侈品“包起来”的过程。这一“包”,还顺便以1020亿美元(约6000多亿元人民币)的消费总额,帮忙刷新了今年全球奢侈品市场的销售总量。就算足不出户,购买外国商品,也只是弹指间的事。《2012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便显示,2012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达483亿元,比2011年涨了82.2%,在2013年更有望突破700亿。大家都买什么?除了各种号称经得起专柜验货的奢侈品外,还包括荷兰牛奶、新西兰母婴用品、日韩美妆、台湾面膜……截至2013年12月5日,在淘宝网以“海外代购”为关键词搜索,可以搜到8309家店,12万件商品任君挑选。但国内的代购圈子鱼目混杂,真假货难辨,你甚至能在淘宝搜到能伪造各类品牌的小票打印机。
2013年中秋,当五仁月饼被嫌弃时,一份《2013中国月饼品牌口碑研究报告》告诉我们,哈根达斯月饼成了月饼口碑榜的榜首。
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外国品牌以各种包装或营销手段打入中国市场已是惯常手段:可口可乐在瓶身写上了“纯爷儿们”;优衣库首次参与双十一,并以400万销售额取得该购物节服饰配件类商品销售额的第二位;苹果在美国举办iPhone5S及5C的发布会宣布中国进入首发名单;在刚过去的秋冬四大时装周中,台下露脸的中国明星就有20多个,台上走秀的中国模特则超过15个,连《纽约时报周刊》的时尚评论人Eric Wilson也忍不住调侃说:“XX(某跨界品牌)秀场里竟然23的观众全是从中国来的编辑、明星、博主,你很难找到来自其他国家的买手和编辑。如果中国是一切奢侈品的未来,这些如此费力讨好大买家的品牌,何不干脆把每年的秀直接搬到中国开?”
无印良品则推进得更深入。为了贴合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他们曾派遣调查员前往宜家或中国本土家具城,记录床的尺寸,促使于2013年1月起,消费者能在店内买到1.6米、1.8米宽的大床。一些由中国设计师设计的产品也陆续出现,比如建筑师张永和设计的“榻”家具和音乐制作人刘索拉制作的中国古代音乐CD。要知道,在此之前,无印良品和中国设计师合作的产品仅限于棉布环保袋。年中,于两年前新成立的部门“生活良品研究所”还把调研结果编成书——《无印良品生活研究所》,并与余华的《第七天》、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一同登上时尚廊中文书2013年三季度图书销量排行榜前十。
这家强调“与消费社会对抗”的价值观的品牌,好比台湾的“诚品书店”,把“精神富裕远大于物质富裕”的生活观卖到了中国,尽管一款60元的亚克力收纳箱,你也能在楼下10元店找到。据一家观察全球消费潮流的网站——trendwatching.com表述:中国人对商品的关注点,已不单是质量、价格或品牌,更是在乎在购买与消费过程中是否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那些能引起生活美学共鸣的品牌,正以其自有的方式,消弭卖买者的界限,让中国部分消费者找到了表达的窗口,让他们觉得“只是逛逛也很好”。
然而,因为拥有共同价值观,本土品牌更能掌握本土市场细微的地方差异,他们以此获得的亲和力,加上在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中汲取的企业运作经验,让他们更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心态、期望与需求。
2013年,小米三岁,米粉的狂热一年胜过一年。小米公司CEO雷军,在周年庆暨小米节典礼的讲台上对着米粉发问:“如果我整一款手机百分百比苹果好,比三星好,你们相信吗?”“信!”众粉义不容辞地回答。自从2010年创办伊始,小米便实现了高速增长。它不但打开了让用户参与“设计”的互动模式,更以高性价比的VIP式体验取代无孔不入的全民营销法,让“高效”、“专业”、“细致”、“体贴”等好评激活众多非用户的好奇心。据市场研究公司Canalys分析,小米于2013年第二季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达到5%,首次超过苹果公司(4.8%)。
任何一个出类拔萃的品牌都依赖创新、投资、勇气与情感。然而,似乎一家公司在品牌上投入的感情越多,它就越不像商品,消费者的认同感也越深。虽说奢侈,作为一种能炫耀社会地位、提升品位的生活方式,已融进中国人的血液,然而与之相对的,消费者对自家品牌的成功,也报以很高的期望。
在国外品牌全线登陆中国的同时,中国品牌也踏上了国际化的征程。好比当彭丽媛穿上例外,当上官喆把具有中国式玩味儿的服饰带上T台,当北京设计周把本土设计师的美好想法呈现在胡同小巷,当马岩松接手主导罗马与巴黎历史街区的改造项目,甚至当“上下”走进巴黎,尽管它的大BOSS还是法国人。
线上VS线下
重要的不是互联网,而是互联网思维
文肖明超
在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打赌,赌资一个亿,赌的是8年后(2020年)电商能否占中国零售市场50%。
2013年11月11日,由马云的天猫发起的光棍节促销,仅天猫就有350.19亿成交额,总成交笔数1.7亿笔,再次刷新了2012年双十一191亿元的成交额,更相当于中国日均社会零售总额的五成多。
从2013年的交锋来看,无论是京东苏宁,亦或是万达和阿里巴巴,交战核心都是到底线下是不是必然的未来,传统商业是不是会被互联网颠覆?对于很多行业来说,线上or线下?是个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2013年,有个叫黄太吉的餐厅突然蹿红,10块钱一份的煎饼,从早上7点卖到凌晨2点半,且外卖活动同步进行,小小的煎饼果子居然卖到了一年500万元,更被风投估价4000万元。
刚开始时创始人用自己的奔驰送外卖,结果发现大家对开着大奔送外卖很感兴趣,纷纷在微博上晒图,紧接着,这个餐厅策划了“俏丽开奔驰送外卖老板娘”,自拍照极为美艳的老板娘会时不时开奔驰送外卖,借机满足了人们“香车美女”的观感,同时推出“我为自己代言”的员工明星范海报,让每个员工成为主角,在互联网上引起热议。
黄太吉还推出了很多传统餐厅无法想象的服务,比如:第一家店没有停车位,为了不让车被拖走,黄太吉推出洗车服务;第二家店开张第一天有粉丝反映门前木条容易绊脚,他们当天就撤去了木条。甚至,黄太吉几乎每一款新菜都会有用户测试和用户反馈,即试吃,根据食客反馈来调整口味,再正式推出,而推出时也采取限量限时、提前预订,将互联网的“饥饿营销”进行到底。
还有一家餐厅,叫雕爷牛腩,互联网上人气绝对超过任何一家餐厅,这家餐厅的策略是——菜品种类少且精致,追求用户体验,通过互联网引爆,微博引流兼客服,用微信做客户关系管理,逐渐形成粉丝文化。在5月20日正式开业前,雕爷搞了半年的封测,邀请明星大腕来试吃,包括苍井空都来捧场,明星们消化掉雕爷尚不完美的菜品和服务,还经常发微博夸夸雕爷,于是,雕爷牛腩成为那段时期,北京城撞星率最高的餐厅。
然而,与粉丝互动并迅速接受粉丝建议是雕爷牛腩成功的关键,雕爷牛腩每月都会更换菜单,其中依据还是粉丝的声音。
无论黄太吉煎饼还是雕爷牛腩,能够在餐饮业这个最传统不过的行业里成功,主要在于,创造出一种传统餐饮的反差和新需求而不是迎合需求,同时将移动互联网思维与传统行业结合,实现O2O线上到线下的高效运作。
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成功在纽交所上市,融资额超2亿美元,58同城是一个互联网上做分类信息的公司,其产品主要为无形的本地化生活服务,为用户提供包括房产、招聘、汽车、黄页等信息,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类是会员收费,一类是线上推广。2013年的线上商业模式创新中,还有很多与生活相关的小公司,比如e代驾,比如嘀嘀打车。
这些事实正在说明,电子商务已经很难覆盖互联网商业和传统商业的全部,互联网这场革命已经开始蔓延到各个行业,对于传统行业来说,不是一窝蜂地寻找一个“万能解决方案”,而是应该主动而理智地研究体验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产品,并为其所用,将成为未来成败之关键。
2013年的双十一和往年不大一样,最大差异就是线下零售店的加入。如果说,O2O在过去两年尚是概念,那么在2013年已开始进入实践阶段,11月8日,苏宁第一届O2O购物节正式打响,率先掀起了双11促销的高潮。
银泰则与天猫达成战略合作,玩起了O2O,打出“今年‘双十一’,银泰与淘宝拼了!”的旗号,其线下35个实体店都将加入“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消费者可以通过实体店扫描二维码获得优惠券,并跳转至线上购物。面对电商的疯狂价格战,商场则发挥出自己实体优势,使出“吃、喝、玩乐”这一杀手锏。银泰将11月11日定义为吃货节,并在天猫的银泰百货精品旗舰店推出“银泰吃货节,一元吃遍银泰”的活动。
同时,天猫还通过无线客户端,将线下门店与线上品牌官方旗舰店打通,分布在全国1133个县市的3万个门店参与,包括港澳台以及新疆、西藏等地区,消费者通过高德地图能查找到身边参加天猫双十一的线下门店,体验、试穿实体商品后,可用天猫无线客户端扫描商品二维码,添加到天猫购物车,并在双十一当天下单购买,享受5折优惠。此外,消费者还可以用天猫客户端扫描品牌活动二维码,直接获得该品牌天猫旗舰店的现金优惠券。
线上和线下已经开始联动,除了对于电商链条中物流环节的重视之外,将线上购买和实体店体验或者提货相结合,不仅可以减少物流成本,可以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便捷,所有企业都要思考如何实现真正的O2O。
如果看下2013年双11在天猫上最终销售的企业店铺排行榜,会发现传统企业已成为线上零售主流,这也说明,传统企业一旦想清楚线上是怎么回事,依托其线下的消费者认知,很快就可以进入线上状态。例如罗莱家纺、富安娜家纺、海尔等企业。
马云与王健林两个巨头的豪赌,其实背后是在给自己的商业力量代言,但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来看,这两股商业力量必将走向融合。2013年2月21日,苏宁电器宣布,公司更名为“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更名后的苏宁业务也将随之变化——以“云技术”为基础,向“云商”转型,转型后的苏宁将线上线下多渠道融合,全品类经营、开放平台服务的业务形态,向“店商+电商+零售商”模式转型。苏宁未来希望将全国1000多家店会成为苏宁易购的提取点,2015年要打造60多个核心城市的物流基地。
而除掉传统品牌线上加速和零售渠道变革之外,2013年,一批“因网而生”的线上品牌却反其道而行之,“侵入”传统企业的阵地,开起了线下实体店。2012跻身淘宝网“淘品牌”男装前三位的“格男仕”,现在江西开设第一家线下实体店,当日营业额超过万元,紧接着,格男仕在福州、厦门、泉州、莆田万达广场先后开设实体店。在女装淘品牌茵曼的实体店里,顾客可以用平板或手机直接扫描服装上的吊牌,就能看到网上提供的模特搭配,也可以直接下单购买;一些传统企业也将线下经销商和线上分销商结合在一起,并将二维码引入产品标签,顾客试穿后,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直接进入分销商的网店购买。
互联网应该是实体的延伸,实体店铺应该是制造消费者体验和感知的场所,线上世界和线下世界从来就不应该孤立,只是现在传统企业离线上世界太远,互联网则只欣赏自己的虚拟世界,商业的创新一定是打破界限,未来的商业注定是线上线下的完美融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