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HK$
79.4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HK$
103.3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HK$
112.7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HK$
102.4
《
无端欢喜
》
售價:HK$
78.2
《
股票大作手操盘术
》
售價:HK$
55.2
《
何以中国·何谓唐代:东欧亚帝国的兴亡与转型
》
售價:HK$
89.7
|
編輯推薦: |
《江西:找回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从历史的源流、地理与风土人情的角度考察了江西的文化特点,分别从道教、禅宗、风水、文学、古村落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探秘,展示出江西文化的秀与奇。本书内容源自华夏地理杂志的江西专题,文图并茂。除本书之外,该系列图书还有另外4种,均系与华夏地理合作的项目。
《江西:找回中国人的信仰世界》的编辑工作。本书原名为“国宝系列”。“国宝”二字显得有点笼统。从内容上看,该系列聚焦点在特定地域的历史文化遗迹上。因此,编辑考虑用“文化遗产系列”代替原有的“国宝系列”。内容加工方面,理顺章节之间的关系,重新制作目录;为个别文章增加小标题,使之适合一定的阅读节奏。总体来说,文字较为干净,无需太多加工。另一个工作是配图。杂志与图书有别。因此,需要将大量的图片重新配置,符合图书的容量与版式设计。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华夏地理系列丛书”——国宝中国的一辑。《华夏地理》“国宝中国”系列专题,通过对一些列文物实体的寻访、追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每个专题集中于一个省,介绍可以传承的中国文化精华,让读者了解、认识一个具体的、实在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目前国宝中国系列有四种图书,分别聚焦江西、山西、四川和西藏,计划于年内出版。本专辑聚焦于江西省。
宋代开始,由于经济的发展,江西的文化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宋、元、明三代,江西的书院、知名文人数量一直居于全国之首,清末民国以来,由于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原因,江西逐渐落后,但江西保留了大量宋元以来与文化、教育、宗教有关的建筑。所以可以说,要看宋元到江西。本书拟通过对江西佛教、道教、堪舆、文学以及江西的古村落等几个方面的描述,展现江西的文化风貌。
|
關於作者: |
本套丛书主编艾绍强为《华夏地理》高级编辑,生于1968年元旦,陕西米脂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从事地方志编纂、高中语文教师、杂志文字编辑、报纸摄影记者等职业;曾在《女友》、《华商报》、《同学》、《北京纪事》、《中国文艺家》等媒体就职,现为《华夏地理》高级编辑。著有“绝版中国”系列之《永远的敦煌》《谁毁了我们的长城》《短了半截的大运河》等书,编辑“细节中国”系列丛书《当戏楼已成往事》《游牧世界最高处》《谁家的夜郎》《生命怒放在神秘之境》以及《那年那月》《花季心事蝴蝶结》《同桌的你》《知心父母》《爱要说出??????
|
目錄:
|
本书是“华夏地理系列丛书”——国宝中国的一辑。《华夏地理》“国宝中国”系列专题,通过对一些列文物实体的寻访、追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每个专题集中于一个省,介绍可以传承的中国文化精华,让读者了解、认识一个具体的、实在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目前国宝中国系列有四种图书,分别聚焦江西、山西、四川和西藏,计划于年内出版。本专辑聚焦于江西省。
宋代开始,由于经济的发展,江西的文化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宋、元、明三代,江西的书院、知名文人数量一直居于全国之首,清末民国以来,由于交通方式的改变等原因,江西逐渐落后,但江西保留了大量宋元以来与文化、教育、宗教有关的建筑。所以可以说,要看宋元到江西。本书拟通过对江西佛教、道教、堪舆、文学以及江西的古村落等几个方面的描述,展现江西的文化风貌。
|
內容試閱:
|
江西自古巫风就盛,舞傩以驱鬼逐疫,是直到现在都还极为流行的,风气盛于他省。据近年发现的《金沙余氏傩神辨记》说秦汉间吴芮将军已「祖周公之制,付傩以靖妖氛」,可见由来已久。
但我要特别提醒读者:一般人看道教,或许觉得它与巫觋类似,学界也不少号称研究道教的朋友老是把巫视为道教的源头或一部分,但实际上道与巫是两回事。道教之兴起及发展,恰是以消灭巫为重点之一的。
东汉顺帝期间,豫章太守栾巴,《后汉书》说他「素有道术,能役鬼神,乃恶毁坏房祀,剪理奸巫。于是妖异自消。百姓始颇为惧,终皆安之」,就是明证。葛洪《神仙传》也记载了他过宫廷湖以符斩杀妖巫的故事。所谓房祀,就是民间祭拜的鬼神,巫即迎神降鬼、助人祈禳的一类人。而栾巴这种道术之士,正好是要治理巫鬼的。后世天师道等各派道士之所以被政府重用,除奸巫、堕淫祀,便是他们主要的职责;而栾巴之类道术士,即是他们的前辈。
可是栾巴还不是最早的。江西道教渊源可以上溯至黄帝时的乐官伶伦,据说他曾隐居西山洪崖,李商隐《碧城诗》:“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即指这位洪崖仙人。其次是驾鹤成仙的周灵王太子晋,亦曾憩于西山鸾岗。
到周威烈王时,楚人匡俗在南障山隐居飞升,留下茅庐。该山遂被人称为庐山,又称匡庐,李白诗:“匡庐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即用此典。秦始皇、汉武帝都登过庐山,望气求仙,故庐山又有神仙庐之称。
秦隐士华子期则居丹霞山,汉昭帝时仙人浮丘公及弟子亦在该山修道。东汉桓帝时因有麻姑成仙的故事,该山又称麻姑山。
峡江的玉笥山,则据说是因汉武帝曾于该地受西王母白玉笥上清宝箓图而得名。
再就是西汉末年的九江人梅福。他本是经生,治《尚书》《谷梁传》,因上书成帝数王莽之罪而不见纳,挂冠隐居豫章城南青云谱。
诸如此类,虽真伪揉杂,半真半假,但亦可令人想见江西道风早在秦汉以前就很盛了。这些“仙人”,以修真、隐居为主,与巫觋降神祈福、诈哄民众的作风也显然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