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形而上学与存在论之间:费希特知识学研究(守望者)(德国古典哲学研究译丛)
》
售價:HK$
110.7
《
卫宫家今天的饭9 附画集特装版(含漫画1本+画集1本+卫宫士郎购物清单2张+特制相卡1张)
》
售價:HK$
132.2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編輯推薦: |
《四川:田野中的汉灵》通过对四川地区的考古新发现,探秘四川这块神秘土地之中的历史与文化源流。通过金沙墓地以及成都等古城的挖掘,寻觅秦朝统一全国之前的古蜀文明;在四川纳入全国统一版图之后,四川的宗教造像风气日盛,特别体现在汉代独特的石刻艺术和唐代以来的佛教造像上。本书内容源自华夏地理杂志的四川专题,文图并茂。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华夏地理》“国宝中国”系列专题之一。“国宝系列”通过对一些列文物实体的寻访、追述,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每个专题集中于一个省,介绍可以传承的中国文化精华。让读者了解、认识一个具体的、实在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本专辑聚焦四川省。
作为汉代文化遗存最丰厚的地方,四川那些绚烂的汉文物对我们了解两汉这一“最中国”的时代,有着极为重要的甬道作用。是人间堡垒还是天神之居?笼罩于碉楼之上的层层面纱始终没有被彻底揭开,却仍然无损其绝伦魅力。
|
關於作者: |
本套丛书主编艾绍强为《华夏地理》高级编辑,生于1965年元旦,陕西米脂人。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从事地方志编纂、高中语文教师、杂志文字编辑、报纸摄影记者等职业;曾在《女友》、《华商报》、《同学》、《北京纪事》、《中国文艺家》等媒体就职,现为《华夏地理》高级编辑。著有“绝版中国”系列之《永远的敦煌》《谁毁了我们的长城》《短了半截的大运河》等书,编辑“细节中国”系列丛书《当戏楼已成往事》《游牧世界最高处》《谁家的夜郎》《生命怒放在神秘之境》以及《那年那月》《花季心事蝴蝶结》《同桌的你》《知心父母》《爱要说出口》等书籍。
|
目錄:
|
序 四川、四川人和四川文化遗产
第一章 巴蜀石窟
——中国石窟寺最后的辉煌
第二章 田野中的汉灵
第三章 羌藏古碉
——人间堡垒还是天神之居?
第四章 古蜀人的创世纪
第五章 探秘金沙
——金面王国惊世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巴蜀石窟
——中国石窟寺最后的辉煌
雷玉华
自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从新疆到敦煌,从云冈到龙门,一路留下诸多精美绝伦的石窟造像,晚唐以降,北方大规模开窟造像活动渐渐衰落。
唐宋以后,独巴蜀地区石窟开凿与摩崖造像日益繁盛,绵延不止,且独具蜀地特色,书写了我国晚期石窟史上最辉煌的篇章。
四川周绕崇山峻岭,不知将多少美好阻隔在群山之外,但从未挡住佛陀的脚步。
四川是中国石窟造像延续时间最长、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川北广元、巴中地处中原入川要道金牛道与米仓道,较早开始开窟造像;西蜀成都在南北朝时已开始建寺造像,至唐宋更趋繁荣,成为中国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传播久远。当北方石窟造像渐渐停歇,四川石窟却遍地开花,安岳、大足的摩崖石刻更是晚期石窟寺最杰出的代表。
江波峭壁金牛道
1998年夏天,我第一次走进广元,踏上向往中的古金牛道,这条从成都进入关中平原的千年古道是当年佛教和造像艺术入川的第一站,也是我与佛结缘的起点。从此,我走上了对它的探索与研究之路,人生轨迹也因此改变。金牛道上,石柜阁栈道傍依着万仞峭壁,下面是滔滔的嘉陵江,自古是蜀道上最危险的路段之一。可就在栈道上方绝高处,竟重重叠叠、密如蜂窝般罗列着上千个佛教造像龛,龛内佛像数万尊。立于悬空的栈道上,脚下江水涌动,不经意间抬起头来,“千龛宝相列森罗,百尺金身拥堆壁”的景象赫然映入眼帘,你会有怎样的惊叹?这就是广元城外的千佛崖石窟和摩崖造像群,一座刻在江波峭壁上的千年古寺。
即使放眼整个中国,千佛崖的规模也名列前茅。它起自北魏,在唐代武周、开元时期达到极盛,是四川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寺和摩崖造像群。唐以后虽造像渐少,但直到清代仍未断绝。我与广元皇泽寺博物馆的王剑平先生、北京大学的姚崇新先生一起,用了两年的时间,将现存13层848个大小龛窟一一编号记录,这个数字并未将大龛(窟)内数百个补凿的小龛像计算在内。造像之间,数不清的造像题记、游记、装彩记……让我读了又读,从中获取的历史片段,让那些过往的人物与场景神秘而清晰地再现眼前。
汉代中原王朝对西域的经营,打开了中西交流的大门,来到中国传教的僧人越来越多,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不但拥有无数信众,甚至得到诸如后赵国石勒、石虎等皇帝与众多达官显贵的支持。到南北朝时期,我国佛教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期。北魏皇室开凿了著名的云冈石窟,南朝梁武帝数次出家,让大臣以重金为己赎身。佛教寺院与造像开始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
这一时期,位于南北政区交界处的广元先归南朝的宋、齐、梁政权,后属北魏。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来自北方长安—洛阳地区的造像风格很容易到达这里。同时,广元西经天水与佛教传入我国的通道——河西走廊相连,因此,这时的造像显现出南北杂糅的样貌。千佛崖的三圣堂石窟,内容是北朝此时最流行的三佛题材,八字形的佛像袈裟下摆与麦积山同期造像十分相似,但佛与菩萨的面型扁圆,又是典型的南朝造像风格。
南北朝时期,受佛教与玄学思想影响,审美倾向重清瘦、尚自然,士大夫追求褒衣博带的形象和飘飘如仙的感觉。艺术家们以中土流行的审美意识给外来的神像——佛穿上了宽袖大袍式的袈裟,将它们雕刻得或轻盈飘逸,或玲珑精致,镌刻于悬崖峭壁绝高处的千佛崖大佛窟,能够明显看出这种特点。但可能是离士大夫文化中心区域太远,或者绝壁高处雕刻太难,这里的佛像略逊色于同期中原的造像,衣纹生硬,面貌略显呆板,不似中原造像眉目含笑,衣带飘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