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世界杯冠军志之英格兰

書城自編碼: 2390571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體育/運動足球
作者: 体坛传媒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50414006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05-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304/24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4.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数据有道:数据分析+图论与网络+微课+Python编程(鸢尾花数学大系:从加减乘除到机器学习) 》

售價:HK$ 273.7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HK$ 55.2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HK$ 82.8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HK$ 89.7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HK$ 67.9
周易
《 周易 》

售價:HK$ 45.8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HK$ 69.0
乾隆制造
《 乾隆制造 》

售價:HK$ 87.4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04.0
《世界杯冠军志之法国》
+

HK$ 104.0
《世界杯冠军志之法国》
+

HK$ 104.0
《世界杯冠军志之意大利》
+

HK$ 104.0
《世界杯冠军志之西班牙》
+

HK$ 104.0
《世界杯冠军志之德国》
+

HK$ 104.0
《世界杯冠军志之巴西》
編輯推薦:
1.本次世界杯期间,唯一成系列的世界杯专题书籍。品类齐全,包括七本冠军队的专集以及一本球星漫画集,还有一本1930年以来的全套彩图世界杯纪实。
2.由内地第一大体育媒体集团全程参与——体坛还是国际足联中国唯一合作平面媒体——由周发行量500万份的第一大体育媒体《体坛周报》的资深编辑与记者联合打造,保证了专业水准,独家的深度解读和剖析历届世界杯,使本书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广泛的认可度以及足够的可读性。
3.本书由神奇教练米卢与CCTV张斌作序,还有国际足联副主席维拉,著名球星、2014年巴西世界杯全球形象大使罗纳尔多,西班牙著名球星伊涅斯塔等等数十位国际足球名人的联袂推荐。足球评论员刘建宏、詹俊与苏东全力支持。内地的各界关心足球的名人《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作者老榕与自媒体联盟盟主青龙老贼纷纷点赞。
4.本系列图书有大量正版珍贵照片,随书赠送著名球队夺冠具有纪念意义的大幅海报,物超所值。
內容簡介:
英格兰是现代足球发源地,其足球的发展对世界足球百余年的嬗变产生过根源性的影响。其历史上诞生过马修斯、博比.查尔顿、博比.穆尔、莱因克尔、贝克汉姆等世界级球星,定义了不同时代的球员形象。英格兰队曾在1966年捧起本土世界杯冠军奖杯,是不可忽视的豪门。然而,这样一个足球历史悠久,拥有世界上最富有联赛——英超,诞生无数顶级球星的国家,国家队在1966年之后就再也没有染指过冠军。
为什么?为什么英格兰队总是输?
本书对英格兰队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深刻分析,还球迷一个真实的、不夸大的英格兰队。
關於作者:
体坛传媒,是以体育、健康、时尚为核心的体育文化产业传媒集团。旗下纸媒体包括《体坛周报》、《足球周刊》、《高尔夫大师》等1报10刊,占据中国70%以上的体育平面媒体市场份额。
创办于1994年的《体坛周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体育媒体,为广大读者提供专业、权威、周到的体育资讯和信息传播服务。
內容試閱
世界杯冠军志之英格兰
推荐序一
只有足球可以
张斌
我们大多数人没有能力追赶时间,只是被时间推着向前而已。四年,要多快有多快,又是一届世界杯即将开赛了。我脑海中不断有一个场景蹦跳出来--清晨,巴黎街头,我快速地奔向国际电视报道中心,还有个片子等着我去编辑。这就是19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我的工作。当时几乎每一天都是这么过去的。对了,还有一个场景--2010年南非世界杯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的世界杯系列节目《豪门盛宴》的演播室中,同事告诉我,阿根廷队和德国队比赛的那一晚,北京长安街上的车格外少。大约半个月之后,我们拿到的收视材料显示,那一晚进行的阿根廷队与德国队的比赛是南非世界杯在中国大陆地区收视率最高的一场比赛,而且比赛开始的时间为北京时间22∶00,时间好得不能再好了。
每当这时,就会有很多记忆的碎片被我在脑海中拼凑起来。但总执拗怀旧不是事,会让人嬉笑为老人家的。可是,世界杯不就是不停地怀旧嘛,谁是冠军一定那么重要吗?我们要的不就是传奇嘛。
国际足联说,在南非世界杯期间,全世界最少有60亿人次坐在电视机前老老实实地看了比赛,国际奥委会也会有类似的数据证明奥运会的收视率之高。其实,世界杯与奥运会,不必争个高下,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庆典。但是,足球作为一项运动很有必要与同类不断比肩,那么,足球这个"第一运动"的称号还有意义吗?闷头发展挣大钱不就成了吗?"第一"的称号其实啥也换不来,不过是我等热爱足球的人的心理感受罢了。这一刻我想起了前皇家马德里俱乐部主帅穆里尼奥的最新格言--"足球,就是人类情感的总和。"
我的这篇推荐序的题目一定会遭到其他运动热爱者的不屑,"只有足球可以",到底可以什么?坦白讲,我并非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但我知道,世界杯是唯一可以搅动世界,让其在一个月之中为之持续沸腾的比赛。看着欧洲冠军杯比赛深夜里的欢腾,我一直在比对其与世界杯的异同,我依然不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但我知道那份强大的情感关联的存在感。
读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太多的书,需要我们去选择。我羡慕《体坛周报》的世界杯系列图书的出版,更羡慕他们旗下那些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足球观察者们,他们身处异乡,在那里足球已是国家、民族的精神血脉。我很少在江湖走动,见识渐少,行万里路的想法总被自己牵绊。我买过英国人写的几个版本的世界杯史话,文字密密麻麻,有些排版很古典,但是坚持每四年更新版本,我想那几乎是英国足球迷们的国民读物了吧。
我期待着,《世界杯冠军志》未来也能有此功效。此书尚不得见,期待它很扎实、很精美,让我们随时可以从某一页翻起就进入一段历史岁月。谢谢所有作者,安静地写段历史,该是很有意思的,你们如若满意了,我们读起来就会饶有兴趣的。在这个夏天,足球也可以让我们重新找回阅读的快乐和冲动,谢谢世界杯。
(本文作者系中央电视台赛事频道编辑部主任)
推荐序二
没有什么比足球更美妙
米卢
足球世界里最盛大的表演即将在最了不起的足球王国巴西上演。对足球迷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了!
相信许多人都知道,我和世界杯有着特殊的缘分,从1986年到2002年,我曾经率领5支不同的球队征战过世界杯,12年前与中国男足一起出征韩国西归浦,这些始终都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回忆。
中国人讲究12年一个轮回,12年过去了,或许中国国家队没有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我本人和世界杯的缘分也没有续写新的篇章,但中国球迷对世界杯的热爱却与日俱增,而作为我和球迷共同的老朋友--《体坛周报》,也始终战斗在世界杯报道的前沿阵地。
在巴西世界杯的舞台上,所有8支曾经成功捧杯的球队都将悉数亮相,豪门对决,快意恩仇。《体坛周报》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将借此机会推出一套冠军丛书,向所有中国球迷讲述属于冠军们的故事。在我看来,对所有中国球迷而言,这都将是一份意义非凡的礼物,它不仅讲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更揭示了属于胜利者的成功秘诀。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足球更美妙的东西了;生活中,也没有什么比享受足球更重要的事了。打开这本书看到这段话的中国球迷们,你们即将欣赏到足球世界里最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
(本文作者系著名足球教练)
推荐序三
《体坛周报》与世界杯同成长
张敦南
世界杯这项世界上最盛大的足球赛事见证了《体坛周报》的成长。
《体坛周报》创刊于1988年,迄今逾14个世纪,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这个历史都不算太久。1998年,第16届世界杯,《体坛周报》才第一次派出记者现场采访,团队规模为3人。2002年世界杯,欣逢中国队历史性出线,《体坛周报》特派记者组骤增至20余人,《体坛周报》也第一次在大赛期间出版日报,并为此广招人才,他们中很多人日后成了《体坛周报》的精英骨干。
虽然中国队此后再未出线,但《体坛周报》的世界杯报道继续升级。2006年,《体坛周报》第一次在世界杯报道中采取"跟队"战术,每支强队都有特派记者全程追踪。2010年,大批外国特约记者加入《体坛周报》报道团队,奉献了"梅西过生日"等独家图文报道。
正是在与国际媒体"同场竞技"的过程中,《体坛周报》迅速成长起来。如今,《体坛周报》是国际足联及世界杯的官方合作伙伴,是法国《队报》等世界知名体育报的版权合作媒体,拥有国际足联金球奖的中国媒体唯一投票权,是"金足奖"评委会成员,2013年还创立了"亚洲金球奖"评选活动。
通过多年建立的关系网,《体坛周报》在国际足球领域做出了真正的独家新闻,如2003年全球首发"贝克汉姆将加盟皇马"等新闻。《体坛周报》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2012年欧洲杯期间,德国足协少有地安排国脚专访,当时只让三家国际媒体到场,除了法国《队报》和意大利《米兰体育报》,还有就是《体坛周报》。
值此2014年世界杯临近之际,《体坛周报》与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北京亨通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手推出《世界杯冠军志》系列图书,尽述世界杯七大冠军之风云,实乃盛事一桩。《体坛周报》的国际足球报道团队从业时间几乎都在十年以上,亲身经历过无数场比赛、无数次采访,他们为世界杯冠军立传,定能提供独到视角。
撰写阿根廷卷的程征是《体坛周报》最资深的国际足球记者。1986年世界杯,他曾现场见证了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和"连过五人"。他和巴西卷作者小中,都是中国现在仅有的阿根廷足球和巴西足球专职记者。
赵威(法国)、彭雷(意大利)、梁宏业(西班牙)、王恕(德国)都是常年旅居欧洲的《体坛周报》记者。每个人的写法都有独到之处,赵威在述史中融入了他对当事人的采访;彭雷的意大利卷集合了各种趣事,绝对让你大开眼界;梁宏业没有拘泥于历史记录,而是将西班牙队、西班牙足球和皇马巴萨的前世今生联系起来;王恕的德国卷重点描述了一些幕后故事,如1974年世界杯上所谓的"贝肯鲍尔夺权"等。
如此系统、深入地梳理世界杯历史,在中国是破天荒之举。看了作者们的书稿,我才发现,很多熟知的"历史"不尽不实。例如1950年美国队1比0胜英格兰队,堪称世界杯史上最大冷门,事后出现了很多嘲笑英格兰队的报道,流传至今。本报驻伦敦记者刘川特地泡在大英图书馆查资料,发现很多"轶事"只是段子。对于想洞察历史真相的足球迷来说,这套书不容错过。
向辛苦写书的同事们致敬,向所有读者致敬。
祝享受世界杯、享受足球!
(本文作者系体坛传媒集团董事长)
推荐序四
不仅仅是谈资
林良锋
写书是件苦差事!我早就领教过了。数年前为《足球周刊》写连载《德、荷史话》,各连载六期,每期不过七千字,尚且不得不暂停为《体坛周报》撰稿,专心研究史料方才勉强完成。此后但闻编辑邀约长文,必然头皮发麻,辗转失眠。刘川埋首案头月余,写成这本十几万字的《世界杯冠军志之英格兰》,其焚膏继晷,更百倍于鄙。
骆明嘱我为其作序,不过千把字短文,我却不知从何说起,今日推明日。非不愿也,实不擅也。更有珍重同行力作,唯恐遭拙文辱没之患。每逢大赛,《体坛周报》循例有应景之作问世,今年逢巴西主办世界杯,球场能不能按期竣工不得而知,而这套《世界杯冠军志》系列丛书却不会错过佳期,刘川的这本书借此机会也填补了国内研究欧美足球发展文献之空白,善莫大焉。
撰史艰难,仅搜寻原始记录一件便让人通宵达旦,四处奔波,更难的是将原始材料咀嚼揣摩,化作腹中故事娓娓道来,刘川不辱使命。撰史另一挑战,乃多方求证,将史料去伪存真,以绝传讹。鄙人为《足球周刊》写"德、荷史话"这个连载,遇材料不齐,无奈取巧妄断,错漏频频,同行读者没有计较,实在是很给面子。英格兰队乃史上第一支国家队,彼与北邻争斗系国际赛事之滥觞,一百四十多年过去,多少史实湮没在故纸堆里,又有多少故事随风消逝,未有片言只语留下?刘川史海钩沉,代你我读书,省去大家多少宝贵光阴以供花前月下!字里行间可见刘川核对史料缜密,破解疑窦欣喜,颇有"明月"、"潇水"之风,令人莞尔。
英格兰队的身世值得研究,成绩和场面就不敢恭维。多年蹉跎,"洋相"百出,是"三狮军团"留给世人的印象,球迷戏谑其为"欧洲中国队",一语而辱两家。可见,中英在足球上同病相怜,沉疴难愈。
普通人对英格兰在大赛频频折戟一笑置之。刘川却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洞悉大英足球半世纪的没落,实乃国祚不昌,统嗣不济之折射,管营颟顸,教习落后的写照,将两者联系起来,别有一番启迪和触动。
读者发思古之幽情,不难推测大英的国运与球运互为对照,难觅经天纬地之领袖,必然屡屡错过上天赐予的发展良机,诚非大英天然不产旷世奇才,屡为官僚所误罢了。英国人以现代足球始祖自居,于传播布道有累世之功,若非英足总傲慢无知,何以错过战前三次大赛轻松折桂的绝佳机会,以至于劳斯爵士从国际足联卸任,英格兰队从此屡遭一干肖小鱼肉?中国以四大发明为荣,发明火药不过是做民间节日喜庆驱鬼之用,再无尺寸跟进,反倒被英国人的坚船巨炮敲开国门,被迫进入现代社会,何其相似乃尔?
回顾英格兰在世界杯、欧洲杯的辛酸血泪,你未必有切肤之痛,却无法不感触良多。如果此书只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段子的汇总,那就辜负了刘川一番苦修,希望中国足球的管理机构也能拨冗通览,借鉴一二,少走些弯路,也不枉吾辈一番努力。
(本文作者系《体坛周报》英超主笔,资深国际足球记者、
国际足球评论员)
目录
一、肇始岁月(1870-1900年)001
前国际比赛时代001
苏格兰队VS英格兰队:世界上的首场国际比赛005
风格之争008
柯林希安精神012
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球员:科博尔德015
不列颠锦标赛017
二、英足总的分庭抗礼(1901-1930年)021
埃布克罗斯球场坍塌事件022
加入国际足联024
两度退出国际足联027
低迷的20世纪20年代前期029
1929年首败于外敌(西班牙)034
鼻祖落伍037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英格兰队(1931-1939年)043
"特约主帅"查普曼043
恶战海布里047
纳粹礼事件052
柏林罗生门055
四、战时岁月061
温特伯特姆挂帅065
英才辈出068
无冕之王076
五、初战世界杯(1950年)083
预选赛风波083
世界杯上仅有的退赛潮086
不靠谱的备战088
更不靠谱的对手094
离谱的比赛098
外界哗然101
再败于西班牙队104
不以为然105
六、英足总的黑斯廷斯之役(1950-1954年)109
"维也纳雄狮"109
足球界的"黑斯廷斯之役"113
遍地哀鸿119
回访再战122
出征瑞士124
七、慕尼黑之殇(1954-1958年)131
改弦更张131
约战诸强135
世界杯预选赛139
慕尼黑空难141
1958年世界杯143
八、温特伯特姆的谢幕(1958-1962年)151
告别老将151
公关危机153
否极泰来157
远征智利163
将帅谢幕168
九、拉姆齐掌印(1962-1966年)171
选帅风波171
身兼两职175
查漏补缺:更换队长和守门员179
蜜月期终结:贿赛丑闻的打击185
"六君子"事件188
不断试验192
十、温布利荣耀(1966年)197
金杯失窃197
最后的备战199
开局不利201
小组出线203
余波难平206
恶战阿根廷208
杀入决赛212
金杯荣耀,决战疑云215
十一、盛极而衰221
1968年欧洲杯221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223
波哥大珠宝店疑案225
墨西哥风云228
帅印易手231
十二、艰难复兴(1980-1990年)235
重返大赛舞台235
墨西哥世界杯240
1990年世界杯242
十三、厕所里的辞呈:闹剧年代(1990-2000年)247
格雷厄姆·泰勒,"最好被我们遗忘的时代"247
本土欧洲杯251
霍德尔风波254
厕所里的辞呈258
十四、67个月的埃里克森时代261
慕尼黑大捷261
日韩迷梦265
2004年葡萄牙欧洲杯270
酋长丑闻273
鏖战德国276
十五、"救世主"卡佩罗和本土教练的逆袭(2010-2014年)283
麦克拉伦插曲283
"救世主"卡佩罗285
何去何从287
节外生枝291
蝴蝶效应293
太公挂帅295
附录299
一、肇始岁月(1870-1900年)
前国际比赛时代
英格兰队理应是世界上第一支国家足球队。英格兰足球总会①(简称英足总)成立于1863年。直到1870年3月,英足总才开始组建第一支英格兰代表队,看上去已经有拖沓之嫌。不过即便如此,英格兰队的生日还是被定在了1873年11月30日,那时距离英足总第一次组建自己的代表队已经过去了整整44个月,英格兰代表队也已经征战了5场比赛。然而,由于对手苏格兰代表队的组建方式一直和国家队的规则和级别不相吻合,因此这前5场比赛在国际足联那里还够不上国际赛事的标准。国际足联的规章制度非常清楚:参加第一场国际比赛的两支国家队会同时成为世界上最早诞生的国家代表队。因此,这也意味着必须有另一支球队和英格兰队分享国家队的首创之功。
1870年,已经成立7年的英足总开始筹备英格兰代表队和苏格兰代表队之间的比赛。主要的筹办人为时任英足总秘书的阿尔考克。当时年仅27岁的阿尔考克同时也是效力于流浪者队的一名前锋。由于苏格兰地区还没有足协之类的组织可以联络,所以阿尔考克只能联系几家苏格兰报馆,以刊登广告的形式招募苏格兰球员组建球队。
对于这一史实,足球史学家现在所能找到的最早资料是1870年11月3日由阿尔考克投寄到《格拉斯哥预言者报》报社的一封信件。那已经是英足总联络报馆筹备英格兰队和苏格兰队第二场友谊赛的信函:"请贵报为我刊登数行招募苏格兰球员的广告,比赛将在这个月10日,即下一个星期六举行,比赛将使用英足总制定的规则。我们的目标在于选择两个地区最为优秀的11名球员参赛。"英格兰队和苏格兰队进行正式国际比赛前的5场较量全部都是以这种方式招募队员的。
阿尔考克在报纸上所刊登的广告既是针对苏格兰代表队的挑战书,也是英格兰代表队的招募令。不过,考虑到公平竞赛的原则,阿尔考克本人不便同时包办两支球队的组建工作,因此广告在报纸上刊出之后,有兴趣应募的苏格兰球员将申请寄到阿尔考克的朋友--亚瑟·金奈尔德勋爵那里。身为苏格兰人的金奈尔德勋爵只负责收集球员名单和资料,首发阵容的遴选工作则由另一名苏格兰人詹姆斯·科克帕特里克负责。而这两人和阿尔考克一样,也是远近闻名的球员。那个时代,足球管理机构的不少工作人员仍然由热心公益的球员兼任,因而官僚气息并不浓重,英足总的组织和执行力与现在相比,可以称得上是惊人的高效。
英格兰队和苏格兰队之间的首场比赛原定于1870年2月下旬举办,由于是首次尝试,因此那场比赛的筹办相当仓促,而且初春严重的霜冻天气也让场地迟迟无法达到比赛状态。当时温布利球场还未兴建,阿尔考克将西伦敦肯星顿的一座板球场--椭圆形球场选定为英格兰队的首秀场地。这座球场也成了英格兰队成立早期的主场。1870年2月,一场霜冻来袭,并足足持续了两周时间,直到3月10日,该座球场才解除了"不宜比赛的危险状况"警报,两支不同地区的代表队这才终于首次对阵。
作为组织方的筹办负责人,阿尔考克不仅亲自出场,而且还担任了英格兰队队长。而苏格兰队则由詹姆斯·科克帕特里克领衔。这支苏格兰队中的所有球员都是居住在伦敦的苏格兰人,因此大多身份显赫。负责球员报名的金奈尔德拥有勋爵爵位,队长詹姆斯·科克帕特里克在不久之后也继承了家族的从男爵①爵位,成为第八代科克帕特里克从男爵。而另一名球员格莱斯顿,则是当时英国首相威廉·格莱斯顿的长子。光是苏格兰队内的这些显贵人物,就已经足够吸引各家报馆的注意了。
两支球队上半场互交白卷。中场休息后交换场地(据当时的《体育公报》记载,中场交换场地是当时刚刚制定的新规则之一)再战,苏格兰队的克劳福德首开纪录,而英格兰队的贝克在终场前扳平比分,两队最终以1比1握手言和。《曼彻斯特卫报》对首相公子小格莱斯顿的表现格外关注,在次日的报道中称小格莱斯顿"表现出色"。
这是英格兰队的首场比赛,但是如前所述,国际足联却并未将其视为世界上的首场国际比赛。其原因是苏格兰队的组建并未通过类似苏格兰足协一类的机构,这支苏格兰队的源头发起人其实也是英足总。
之后在筹划人阿尔考克的努力推动之下,英足总从1870年11月到1872年2月又先后组织了四场性质相同的友谊赛。每次都是通过苏格兰报馆刊登广告招募队员的。由于时间紧凑、旅费昂贵,因此每场比赛苏格兰队的球员总是由那些居住在伦敦的苏格兰人组成。这四场比赛,英格兰取得了三胜一平的战绩。英足总的数据显示,1870年11月的那场比赛,上座的观众人数约为650人。这是一个让人略皱眉的数字,而两支球队在最后一场比赛中都排出了1-1-8阵型,即1名后卫、1名中场和8名前锋。
总体而言,阿尔考克对这5场比赛的效果和影响并不满意。媒体和球迷都对伦敦当地的苏格兰人组成的苏格兰代表队不以为然。他们渴望看到的,是能够代表两地足球真实水平的较量。而阿尔考克也因此开始期望能够率队北上和真正由苏格兰人组建的代表队一决高下。
苏格兰队VS英格兰队:世界上的首场国际比赛
由于苏格兰队在前5场比赛中三负两平,被英格兰队全面压倒,极不服气的苏格兰人开始质疑这种比赛的筹划模式。他们最不满的是所谓的苏格兰队内极少有真正的苏格兰本土球员,其间只有效力于女王公园队的罗伯特·史密斯专程从格拉斯哥赶去参战。不过,他也仅仅是在1870年11月和1871年的两场比赛中出过场。1872年2月的那场比赛,他和另一名俱乐部队友詹姆斯·史密斯象征性地入选比赛大名单,但是并未出场。其余三场比赛,代表苏格兰队应征上场的球员,多是像格莱斯顿和科克帕特里克这样居住在伦敦的苏格兰人,因此苏格兰人认为这五场比赛并不能代表苏格兰的真实足球水准。
针对苏格兰人的批评,阿尔考克不断地在报纸上积极澄清。此后他又公开提议,在靠近苏格兰的英格兰北部城市选择一处场地和苏格兰队再战一场。这样,英格兰队从伦敦启程,而苏格兰队则从格拉斯哥启程,两队相当于是在中立场地较量。而英格兰队的行程甚至要比苏格兰队更远,苏格兰人不会吃亏,也不会再抱怨公平问题。不过,阿尔考克的这纸战书空悬了很久,却一直无人响应。这是因为:第一,苏格兰足协当时并未成立,无人可接洽;第二,当时苏格兰境内使用的比赛规则和英足总的规则也并不完全相同。
随着英国社会对此事的关注逐渐升温,苏格兰当时的豪门俱乐部女王公园队终于正式接下阿尔考克的战书,同意由自己组建一支苏格兰队和英格兰队交战。而英足总也在1872年10月3日的一次会议上正式决定,派遣一支代表队前往苏格兰的格拉斯哥,在对手的主场进行一场友谊赛。英足总之所以迈出这关键的一步,除了要消弭当时社会上的争议之外,还宣称"要教会苏格兰人如何运作协会比赛,并且将足球的影响扩大到哈德良长城以北"。
1872年11月底,英格兰队抵达格拉斯哥。比赛在11月30日进行,女王公园队借用了苏格兰板球俱乐部的球场作为比赛场地。之前社会上的那场争论和阿尔考克的战书都为这场比赛做了免费宣传,当天涌进了数千名球迷观战。而苏格兰方面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赚钱的机会,他们参照当年英格兰足球总会杯(简称足总杯)决赛的票价,将这场比赛的球票定价为1先令。这在当时可谓价格不菲,因为工人在维多利亚时代每周所能拿到的薪水一般也只有20先令而已。
根据最后的门票收入,主办方统计出比赛的上座人数应该在2000~4000人之间。由于这两个估算数值间的差距太大,因此不少史料索性取了最高值,将上座人数定为4000,这大约为两队在伦敦期间比赛上座人数的6倍。而让主办人员感到意外的是,这场比赛居然吸引了不少女性前来观战,她们也成为了国际足球比赛史上的第一批女球迷。
苏格兰队最终派出的首发球员全部来自女王公园俱乐部。他们原本想邀请在英格兰俱乐部效力的两名苏格兰球员亚瑟·金奈尔德和亨利·雷尼·泰里奥尔参战,但是这两名球员最终都未能成行。苏格兰队由球队队长、门将罗伯特·加德纳负责遴选首发球员。而英格兰方面,首发11人则由队长阿尔考克负责遴选。他最终选出的首发阵容来自9家不同的俱乐部,唯一的遗憾是他本人由于腿伤而不能出战这场比赛。
比赛原定在下午两点钟开球,但是由于当天的浓雾天气,最终推迟了20分钟开球。两支球队的球员也为这场比赛精心修饰了一番,苏格兰球员效仿同年2月的苏格兰英式橄榄球代表队,选择身穿深蓝色球衣出场,而英格兰球员则身穿白色球衣,并且人人戴着一顶时髦的小帽。关于这场比赛已经很难找到图片和影像资料,只有当时几家画报根据现场情形绘制的新闻插图。
两队球员的衣饰很快就糊上了一层泥水,赛前苏格兰连降了3天大雨,场地湿滑、泥泞不堪。苏格兰队在这场比赛的上半场踢得更加自如,他们排出了一个偏于保守的2-2-6阵型。由于对方场上11人原本就来自同一家俱乐部,彼此之间早已非常熟悉,因此英格兰队一开始显得并不适应。英格兰队这场比赛使用的是1-2-7阵型(一说是1-1-8阵型),用造越位陷阱来限制苏格兰队的进攻。他们普遍比苏格兰队球员更加高大强壮,因此到了比赛的下半场,体力下降的苏格兰队逐渐被英格兰队压制。
在比赛中,英格兰队门将罗伯特·巴克有时也会加入锋线战团,冲到前场参加进攻。而这个时候,英格兰队就会从锋线上撤下威廉·梅纳德,代替巴克守门。那个时代的守门员和场上队员如此互换位置并不罕见,因为守门员这个位置在一年前的足球规则中才得以正式确立。
这场比赛最终以0比0的比分落下了帷幕。从当时的报纸报道和相关记载来看,苏格兰当地球迷似乎觉得比赛非常精彩,但是也有不少人怀疑撰写这些赛况报道的记者其实并未身临赛场,一切只是他们想象中的文字渲染。国际足联将这场比赛认定为世界足球史上的第一场国际比赛,因为和此前5场比赛不同,这支苏格兰队不再是由广告或者战书招募而成,而是由苏格兰方面自行正式组建。虽然组建方只是苏格兰的一家俱乐部,但是考虑到次年3月宣告成立的苏格兰足协实际上也是由女王公园俱乐部牵头,联合另外7家俱乐部所成立的,因此可以视为女王公园俱乐部在1872年年底提前行使了苏格兰足协的职责。
而尽管之前的5场比赛,英格兰代表队一直由英足总组建,但是只有当他们的对手苏格兰代表队在1873年11月正式升级为官方的"国家队"时,英格兰队才正式宣告诞生。英格兰队和苏格兰队同时成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两支国家队。虽然从地理和政治概念上讲,英格兰和苏格兰都并非主权国家,但是人们却从此习惯上一直以国家队来称呼他们各自的代表队。
风格之争
虽然只是一场0比0的闷战,但是1872年这场比赛在社会上所造成的影响,要比此前5场比赛的总和都大。苏格兰人对足球的兴趣开始迅速升温,苏格兰足协在1873年3月由女王公园俱乐部牵头组建。而在英格兰队访问之前,苏格兰境内只有10家俱乐部,等到这场比赛踢完之后,短短数月的时间里,苏格兰本土就一下新诞生了十余家足球俱乐部,苏格兰足协的成员得到了迅速的扩充。
英足总对苏格兰足球热度的升温也十分欣喜,一方面他们赛前要在苏格兰扩大影响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苏格兰俱乐部开始以他们制定的足球规则为基准进行比赛。而苏格兰足协的成立,也让阿尔考克终于不用再像之前那样,频繁地和苏格兰报馆联络了。
首场比赛0比0的比分让双方都不太服气,因此两队的第二场正式较量很快被安排在1873年3月8日于伦敦进行。当时苏格兰足协甚至还没组建完成,该足协直到此次比赛后一周才正式宣告成立。
由于受1872年11月底那场比赛的影响,首次在伦敦举办的这场国际比赛上座人数暴涨,英足总同样以1先令的价格售票,并且雇佣了不少检票员维持秩序,但是逃票的球迷仍然数不胜数。关于这场比赛的上座人数最终没能留下准确的记录,当时媒体估算应该和格拉斯哥上座人数不相上下,也达到了4000多人。
英足总对这场比赛非常重视。首回合苏格兰球员之间的默契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们内部专门安排了数场训练赛备战。而在最终的首发阵容中,只有3名球员参加了一年前在格拉斯哥的首回合较量。英足总的备战也收到了效果,他们最终在主场以4比2战胜苏格兰队,英格兰队的亚历山大·邦瑟成为首名在国际比赛中进球的球员。这场比赛有上百名苏格兰球迷赶来为自己的球队观战助威。有了客场球迷的加入,比赛的气氛立刻变得十分热烈,甚至一度到了混乱的地步,一些球迷数度冲进球场,比赛多次被迫中断。英足总根本没有想到这场比赛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因此比赛场地的安保人员不足的问题也在比赛中逐渐暴露了出来。
这场比赛踢完之后,英格兰队和苏格兰队开启了每年一战的稳定比赛频率。19世纪七八十年代,足球从规则到战术都经历着种种令人目不暇接的变动。1871年,守门员的角色才第一次被规则提及;1873年,底线出界判罚角球的规则诞生;1882年,投掷界外球的规则又被正式确立。在这样一个充满变动的年代,很难有一支球队能够稳定地在各项竞争中取得持久的优势和霸权,而一支自恃历史积淀深厚的球队则有可能因为迟迟无法适应新规则而被对手迅速甩在身后。
在足球战术方面,以1-1-8和1-2-7为主流阵型的战术在十年间逐渐转变成了2-3-5阵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字塔阵型"。根据记载,首次使用2-3-5这一阵型的是名不见经传的威尔士雷克瑟姆俱乐部,他们在1877年威尔士杯比赛中用这一战术拿到了首届威尔士杯的冠军。
有意思的是,2-3-5这一阵型也成为足球战术史上生命力最为顽强的阵型,之后一些名帅陆续以这一阵型为底版做过不同的改革。但是以"金字塔阵型"为基本阵型的足球战术却从19世纪80年代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中叶。
在"金字塔阵型"发明之前,英格兰球员更加喜欢个人英雄主义的"盘带式"踢法,而苏格兰人则和他们的民族一样崇尚集体,在场上更擅长以传球为主的集体足球。最早的"金字塔阵型"可以说荟萃了这两种足球风格的精华。不过,真正利用这一新阵型有效提高战斗力的却是苏格兰人。根据20世纪早期的文献记载,当时英格兰球员仍然喜欢没完没了地低着头盘带,他们只有在彻底丧失盘带空间的情况下才会选择将皮球传出。而当时主要报道体育赛事的《贝尔生活》报纸则在1878年抨击这类英式足球风格过于自私:"英格兰球员总是喜欢卖弄自己的个人表演,但是事实上这种做法十分自私,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踢球,没有人考虑整支球队的利益。"
苏格兰队自从1874年以2比1首次战胜英格兰队之后,很快就在两队每年一场的对抗赛中占得了优势。19世纪70年代末期,他们一度拿下了三年三连胜的辉煌战绩,其中1878年更是在主场以7比2横扫英格兰队。《贝尔生活》对英格兰足球的抨击,正是在那场惨败之后。
英格兰足球圈对于外界的抨击一开始倒并不如何焦虑。依靠一些杰出球员的个人表现,他们仍然还能偶尔赢得比赛的胜利。1879年4月5日,英格兰队在主场迎战苏格兰队的比赛中,开场不久就以1比4早早落后。英格兰队在左翼边锋莫斯福斯的率领下,下半场连扳三球,将比分扳为4比4平。就在这时,苏格兰队攻进一球,英格兰队员认为这粒进球越位在先。两边争执不下,官司打到了主裁判那里。当天担任主裁判的正是曾协助阿尔考克组建苏格兰代表队的金奈尔德勋爵,身为苏格兰人的金奈尔德判罚进球无效,结果被群情激愤的苏格兰球员团团围住,场面一时失控,以至于他的老友阿尔考克担心他的人身安全,从看台的包厢飞奔进场内护驾。最终事态虽然逐渐平息,但是苏格兰球员既没有能改变裁判的判罚,也因为这次争执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和状态,最后在一次禁区混战中被莫斯福斯(一说进球者为班布里奇,事实上这两名球员也不确定到底是谁最后碰到了皮球,在没有比赛录像的年代,这类进球的归属只能存疑)射门得手,4比5不敌英格兰队。
这场胜利的振奋气息仅仅持续了两年,紧接着1881年英格兰队就在自己的主场再次以1比6惨败于苏格兰队。而与此同时,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不列颠王国另外两个地区的足协也先后组建。威尔士足协在1876年挂牌,这多少是受英格兰队和苏格兰队当时热火朝天的年度对抗赛的影响。英格兰队在1879年11月18日首次和威尔士队相遇,坐镇主场的英格兰人以2比1胜出。1882年,英格兰队和刚刚组建不久的爱尔兰队同样进行了一场国际比赛,结果以13比0的创纪录比分狂胜。当时,英格兰队在对战苏格兰队时几乎是屡败屡战。而对战爱尔兰队时,英格兰队找回了自信,两支球队的前10次相遇,英格兰队毫不留情地攻入71球,而爱尔兰队则只有可怜的5个进球。
柯林希安精神
19世纪80年代初,眼看苏格兰队对英格兰队逐渐形成压倒性优势,英格兰足坛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忧虑起来。当时刚刚加入英足总,并且担任阿尔考克荣誉助理秘书的雷恩·杰克逊率先行动了起来。杰克逊认为英格兰队屡次败北的原因在于球员之间不具备苏格兰队的那种团队精神,当时每年只有两三场国家队比赛,英足总也就模式化的将国家队集结两三次。英格兰队当时国脚分散,而每届国家队的首发阵容又经常被大幅更换,毫无连续性。彼此陌生的球员之间自然缺乏团队精神和心理默契。
杰克逊认为要想根治这一问题,就需要组建一支比赛频繁的非功利性俱乐部,培养一批精英球员以供英足总挑选。于是,他在1882年,也就是英格兰队以1比6惨败于苏格兰队的次年,正式创建了柯林希安足球俱乐部。杰克逊希望自己这支俱乐部培养出来的球员能够最终入选英格兰队,并挑战苏格兰人在不列颠足坛的霸权。
这是一家充满着理想主义色彩的足球俱乐部。俱乐部只从精英公学和大学的在校生与毕业生中挑选球员。球队成立的宗旨是"培养绅士精神,为将来的国际足球比赛培养特殊人才"。杰克逊的这支球队更像一个"绅士俱乐部",他们拒绝参加任何带有功利性质的正式赛事,似乎对各种营利项目也不感兴趣。他们追求的并不是冠军和奖杯,而是精神层面上的自我提高和团队默契,这是一群纯粹的体育精神信徒。
柯林希安足球俱乐部的成立在英格兰足球战术潮流上可谓生逢其时,英格兰当时从俱乐部到国家队都开始逐渐摒弃劳而无功的个人主义,开始追求以传球为主的团队打法。以这一战术为立身之本的柯林希安队很快在各种友谊赛中横扫整个英格兰足坛,成为当时令全国足球队侧目的一支新军。
从另一个层面上看,柯林希安足球俱乐部这种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建队理念却与当时的时代潮流背道而驰。新建立的俱乐部无不争先恐后地加入英足总,以求参加足总杯和其他系统的赛事。只有柯林希安足球俱乐部拒绝加入英足总,坚持自己的"反职业化"道路。同时拒绝参加各种正规赛事,只在友谊赛中磨砺团队。杰克逊的球队经常在足总杯决赛结束之后找足总杯冠军过招。结果当届的新科冠军大多被柯林希安队打得溃不成军,1884年夺冠的布莱克本被柯林希安队以8比1血洗。1903年的足总杯决赛,伯里俱乐部以6比0大败德比郡队捧杯,赛后他们找柯林希安队切磋,结果被柯林希安队以10比3击败。当时英格兰足坛的共识是,如果柯林希安队加入英足总,参加足总杯的话,他们将在这一赛事中立即形成垄断优势。1904年,曼联队以3比11的比分惨败于他们脚下,这是曼联队历史上的最耻辱比分。
随着球队的发展壮大,杰克逊开始为国家队输送人才,对抗苏格兰队的目的也很快达到。在柯林希安建队的前7年时间里,英格兰队在对阵苏格兰队的比赛的首发阵容中一共派出了88人次,其中竟然有多达52人次由柯林希安队贡献。不过,由于柯林希安队的非职业背景,不少非职业球员在柯林希安队踢球的同时也效力于其他俱乐部。柯林希安队在19世纪末被视为英格兰队的精英培训所,一些优秀球员在结束俱乐部的职业生涯后,也选择在柯林希安继续自己足球的爱好,这其中包括切尔西的丹麦外援米德尔伯伊。
20世纪初,柯林希安俱乐部加入了英格兰非职业足球协会,他们和国内顶尖职业俱乐部交手的资格也因此被足总禁止。眼看在国内再也打不上高质量的友谊赛,柯林希安只能通过海外巡回赛的形式和外国俱乐部过招,这样在保持球员状态的同时也能传播他们的贵族体育精神。
这也是英格兰足球一次影响巨大的海外布局,当时的海外强队无不对柯林希安顶礼膜拜。刚刚建队不久的皇马将自己的主场队服搭配也改成了柯林希安那样的白衣黑裤,而巴西的一家俱乐部索性直接把自己的俱乐部名称改为了柯林希安,这就是现在著名的巴西科林蒂安俱乐部。而瑞典当时为了迎接柯林希安的访问,更是一度将自己的一项国内杯赛命名为"柯林希安碗"。
国外的无限风光却无法改变科林希安在国内日益尴尬的处境,当时英格兰队尚且没有组织大规模海外巡回赛的先例,作为一家拒绝职业化的业余俱乐部,科林希安自然也无法承担频繁的海外旅行。他们在国内的生存空间日益狭小,追随他们体育信仰的顶级球员也人数渐稀。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这支球队开始被迫参加足总杯,1927年,他们又开始首次参加慈善盾杯①的比赛,但是实力急剧下降的球队此时早已威风不再。1939年,他们与卡苏尔斯俱乐部合并为柯林希安-卡苏尔斯俱乐部。这一俱乐部存续至今,现在仍然在伦敦和英格兰东南的地区联赛征战。而当年那支满目俊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柯林希安队却逐渐在人们的视野和记忆中淡出。
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球员:科博尔德
虽然在英格兰百余年的足球史上只能算昙花一现,但是众多的"柯林希安系"球员却成就了英格兰足球在19世纪末的繁荣,而其中最为杰出的球员莫过于威廉·科博尔德。这位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前锋被很多足球史家誉为"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球员"。
科博尔德出生于一个神职人员家庭,在卡尔特修道院学校念完中学后,考取了剑桥大学的耶稣学院,算是当时根红苗正的精英学子。卡尔特修道院中学和剑桥大学的足球气氛都极为浓厚。科博尔德曾率领剑桥大学队对宿敌牛津大学队实现了四连胜佳绩。他也理所当然地同时加入了柯林希安俱乐部,一边踢球,一边继续在球技上探索深造。
在柯林希安系球员的影响之下,当时整个英格兰的足球风格正在经历转型。科博尔德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再像老派的英式球员那样只注重身体和盘带技术,而是更多地把精力放在跑动和传球路线上。他提出前锋不应该在中前场和球门前卖弄个人技巧,而是应该将自己视为整个进攻锁链里的一环。努力衔接球队和整条锋线。这一说法明显受柯林希安所推崇的整体足球的影响。不过与此同时,科博尔德却并没有因为强调整体而放弃自我技术的磨炼。阿尔考克将他视为"现代学校里技术最为精湛的前锋"。而科博尔德虽然反对无意义的过度个人盘带,但是其盘带技术却在英格兰足坛首屈一指。身怀精湛的球技而鼓吹集体足球,这无疑会更加让人佩服。
科博尔德在1883年入选英格兰队,但是关于他的国家队首秀,却有他在1883年2月对阵爱尔兰队和苏格兰队这两种说法。两种说法中他都在首秀中完成了进球。他凭借着在国家队的杰出表现,也迅速得到了当时评论家的认可。他被视为那个时代最为完美的前锋样本。"最为理想的前锋球员,首先应该具备速度和身体,个头最好中等灵活,就像柯林希安的科博尔德那样。"一位名叫谢尔曼的评论家在1887年如此写道。
科博尔德最终为英格兰队出场9次,打进6球。虽然他并未赶上19世纪90年代英格兰足球的兴盛时期,但是却被视为前锋不可逾越的榜样型球员。直到1922年病逝时,《泰晤士报》仍然将他称为"最为声名卓著的足球前锋"。
不列颠锦标赛
随着威尔士和爱尔兰足协的成立,英格兰队的赛事变得多了起来。最初他们每年只需要和苏格兰队较量一次,场地在伦敦和格拉斯哥之间隔年交换。威尔士队和爱尔兰队的加入,让不列颠系军团的数量从两支扩充到了四支。球队每年的赛事也从一场增加到了三场,球队和球队之间单独的各自约战开始出现问题。
除了档期之间的问题外,四支球队所遇到的最大问题还是不同规则之间的抵牾。按照之前英格兰队和苏格兰队之间交战的惯例,在大规则相同的情况下,一些规则细节的差别,以比赛所在地的规则为准。这一原则对偶尔交手的球队而言还算公平合理,但是要一支球队在同一年的三场比赛适用至少两三套规则,不但繁琐而且很不方便。于是,这四家足协于1882年12月6日在曼彻斯特会晤,决定商讨一套世界通用的足球规则。
在制定统一规则的同时,不列颠的四家足协也成立了国际足球理事会(IFAB)的机构。这又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举措。19世纪70年代规则的频繁变动让他们意识到这次统一的规则可能还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面临新的修正。因此,这一机构专司规则修改,将规则的制定严谨化和制度化,这也是不列颠的四家足协对早期世界足球的最大贡献之一。这套规则很快被其他地区和机构采纳,成为举办国际赛事的基石和准则。而在这次会议上通过的不列颠锦标赛,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国际赛事。至此,英足总和不列颠系的其余三家足协实现了最早创办国家队、最早组织国际比赛和国际赛事的三项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现代足球鼻祖。
不列颠锦标赛的赛制采取单循环的联赛制,每年一届。每支球队都和其余三支球队依次交手,整个赛季一共6场比赛。主、客场依然和当年英格兰队与苏格兰队的对抗赛一样,采取同一组对手,隔年交换场地的办法。也就是说,今年英格兰队和威尔士队的比赛如果是英格兰主场,则两队在明年的下一届锦标赛的比赛改在威尔士主场。比赛采取积分制,取胜积两分,打平取一分,输球则不得分。如最后榜首有球队积分相同,锦标赛冠军则由积分相同球队分享。
在这种赛制的影响下,历经百年的不列颠锦标赛一共出现了18次冠军由多支球队共享的情况,尤其是1955-1956赛季,四支球队竟然全都积分相同,最终根据赛程,冠军由所有参赛球队分享。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这项赛事才引入了积分相同球队对比净胜球的机制。
1882年那次会议唯一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的是比赛的赛程。四家足协都同意在赛程上便宜从事,这样不列颠锦标赛也成为了历史上赛程最为混乱的赛事。有时6场比赛的赛程被安排得旷日持久,跨越两年,有时又在联赛赛季结束时速战速决,几天就草草结束。
国际足联深知不列颠这一"内战"联赛的影响,因此不列颠系球队头两次参加世界杯,国际足联都将不列颠地区的世界杯预选赛和不列颠锦标赛进行合并处理。而不列颠锦标赛的赛程和赛制,也为日后出现的世界杯等大型赛事提供了一个蓝本。
首届不列颠锦标赛在1883-1884赛季揭幕,苏格兰队以3战全胜积6分的战绩夺冠。之后三年,苏格兰队也年年折桂①,只是在1885-1886赛季,因为和英格兰队战平,而由两队分享冠军荣誉。英格兰队在19世纪80年代末终于开始逐渐打破苏格兰队的垄断。1888年,他们在对阵苏格兰队的关键比赛中客场以5比0大胜对手,最后三战全胜,首次独享冠军荣誉。这也是英足总记载里英格兰队所夺得的首个正式冠军荣誉。
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随着英格兰俱乐部战术转型的完成,他们终于彻底打破了苏格兰队的垄断。这10年时间里他们先后6次击败苏格兰队,在不列颠锦标赛中夺冠。1901年3月30日,英格兰队在主场以2比2逼平苏格兰队,在积分榜上以1分的优势力压对手,再次夺冠。英格兰队以胜利者的姿态走入20世纪。1901年3月30日,在伦敦水晶宫俱乐部主场欢庆胜利的英格兰人不会想到,进入21世纪后,他们会遭遇更多的巨变和磨难。
二、英足总的分庭抗礼
(1901-1930年)
20世纪第一个年头的1月:1901年1月22日,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作为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君主兼印度女王,维多利亚的去世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维多利亚在位的63年时间里,大英帝国开疆拓土,不断扩张,而且在工业、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领域也都达到了全盛时期,史称"维多利亚时代"。
1901年2月2日,维多利亚女王的葬礼在温莎堡的一场大雪中进行。而帝国上下在悲戚之余,也开始感到一丝焦虑。日不落帝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霸权垄断地位开始受到美国和德国的挑战,英国在各个领域的领先优势也被不断压缩和削减。在足球领域也同样如此,英足总成立之初那25年的进取和果决正在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则是迁延拖沓的办事作风,以及傲慢愚顽的官僚气息。在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这30余年时间里,和国际足联不断交恶的英足总不仅错过了执世界足坛牛耳的良机,也让英格兰队的实力和状态一度跌到建队以来的谷底。
埃布克罗斯球场坍塌事件
1901年在不列颠锦标赛上夺冠,英格兰队对20世纪的憧憬和期待持续了不到一年。1902年4月5日,英格兰队做客格拉斯哥落成不久的埃布罗克斯球场,在不列颠锦标赛上迎战苏格兰队,孰料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悄然而至。
比赛当天,巡视球场的苏格兰方面并没有注意到,格拉斯哥前夜的一场大雨,已经让球场的西看台变得不堪重负。当时,埃布罗克斯球场落成还不到三年,看台采用的是最新的整体钢质框架结构。不过,看台上面则仍旧铺设着木质踏板,这些踏板在被雨水淋透之后变得承重力下降。而由于英格兰队当时积分落后,这场比赛将直接决定他们和苏格兰队谁将赢得那个赛季的不列颠锦标赛冠军。大批超出球场容量的球迷涌上了看台。上半场开球不到10分钟,现场鼓噪的气氛忽然被一声巨响打断:球场的西看台忽然发生了垮塌事故。
原本嘈杂喧闹的球场在这一声巨响后立刻鸦雀无声。英格兰队的球员史蒂夫·布鲁姆事后回忆说,那一瞬间,正在场上奔跑的球员像是时间突然停止一样,一个个脚底生根似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我们看到一座裹着无数球迷的巨大看台正在坍塌,不少人像是被突然吸进看台底部一样凭空消失了。那恐怖的一幕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呻吟声、哭泣声和令人恐惧的尖叫声此起彼伏,让呆站在那里的我们更加失魂落魄。"
由于西看台最高的坐席高达12米,因此一些球迷坠地后当场死亡。比赛随着这起惨剧的发生而突然中断。不过,在20分钟后,主裁判却示意比赛继续进行。等到中场休息的时候,双方球员都以为比赛将就此取消,然而当时的英足总主席克雷格却坚持让球员下半场照常出场比赛。由于当时球员和球迷都不太清楚这次垮塌事件的伤亡规模,克雷格担心突然取消比赛,会让另外几个看台的球迷产生恐慌情绪。尤其是位于看台上层的球迷,可能会因为害怕自己所在的看台垮塌,急于出场而出现拥挤和踩踏。只有让比赛照常继续进行,才能保证仍在球场里的数万球迷在赛后能安全疏散。
克雷格的顾虑不无道理,但是他却没有顾及球员的心理承受力。当下半场大家整理球衣走进场内时,布鲁姆将那一刻形容为自己"人生最为艰难的一刻"。这位英格兰国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因为在德国执教,被德军以英国侨民的身份关押进了鲁赫本集中营。不过,英格兰人仍然坚持认为和1902年4月5日在埃布罗克斯球场所受的煎熬相比,在集中营的那些日子简直不值一提。"整个下半场,我们似乎都在不时传出的凄厉哭声和尖叫中比赛,那种心情实在压抑到了极点。"
场上的其余球员也和布鲁姆一样,完全无法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比赛上。那是英格兰足球史上空前黑暗的一天。最后的统计数据显示,共有25人死亡、517人受伤。这场比赛1比1的比分也随即被英足总和苏格兰足协宣布无效,两队随后在维拉公园再赛一场。这同时也是一场慈善义赛,比赛的所有门票收入最后都捐给了处理垮塌事故的慈善基金会。重赛仍旧是以平局收场,苏格兰队心情沉重地拿到了那届锦标赛的冠军,而英格兰队因为之前未能战胜威尔士队,最终屈居亚军。
这次事故伤亡惨重,但是却并没有引起英足总和苏格兰足协的注意,他们似乎只将其视为一起小概率的建筑工程事故而已。然而事实上,英国境内当时的足球比赛秩序和环境正在悄然恶化。1904年,英格兰队在锦标赛上客场对阵爱尔兰队。这一次,等待布鲁姆的是数名冲进场内的民族主义者以及在退场时漫天飞舞的杂物和石块。不列颠的这四家足协似乎谁也不想先主动整顿本国的赛场秩序,他们只是将这些乱象简单地视为社会矛盾的一种延伸,并未加以理睬,而这种态度也终于在几十年后付出了更加惨重的代价。
加入国际足联
在创建之初的将近40年里,英足总可谓足不出户。国家队在英伦半岛和不列颠系球队打了将近40年的"内战"。而事实上,此时欧洲各国的足协和国家队都已纷纷初步建立,但是英足总却一直对欧洲大陆上发生的事情不理不睬。唯一的例外是在1899年,他们拼凑了一支所谓的代表队出访德国。
1902年,英足总突然接到荷兰足协的来函,他们提议欧洲诸强队能够制定统一规则,并且组织一项洲际冠军赛事。荷兰足协自然是想请英足总出面招呼和组织这些事项,不过英足总却对此一笑置之,并未回应。
1903年,法国足协也发来信函,建议英足总能牵头组建欧洲足联。而这封信函再次被英足总高傲的扔到了一边。法国足协在数周之后收到了英足总的回函,但是回信的内容却让法国人十分恼怒:"英足总理事会现在看不到贵方所提议的这一联合机构有何实质性的益处。"
荷、法两国足协当时的想法是让英足总出面,以其当时在足坛的影响力号令诸强队组建欧洲甚至全球的足球联合会。英足总即使不愿和这两家足协合作,也应该感到现在洲际和国际性足球协会的成立已是大势所趋,早作打算才对。然而,英足总却似乎对英国之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毫无兴趣。他们并没有注意到,荷、法两国足协在自己这里碰了一鼻子灰之后,正决定踢开自己这位现代足球的鼻祖,另外开展联合会的成立工作。
1904年,荷、法两国足协联合比利时、丹麦、西班牙、瑞典和瑞士足协一共七个国家的足协代表,在巴黎会面,商讨国际足联的筹建事宜。当时西班牙足协还没有成立,因此西班牙以一名皇马足球俱乐部的代表充任。七国代表很快就在会议上达成共识,国际足联(FIFA)的招牌飞快地挂了出来。
当国际足联成立的消息传到位于伦敦霍本区的英足总总部办公室,毫无心理准备的英足总上下一片哗然。在英足总不少成员眼里,不顾自己这位最初比赛游戏规则制定者的意见,成立名头这么大的全球性联合会,纯属僭越。然而,英足总此时已经显露出了官僚气息,他们没有立刻派出代表和刚刚成立的国际足联接洽,努力在第一时间取得控制权。而是按兵不动,在内部成立了一个形势评估委员会,由金奈尔德勋爵牵头,评估国际足联是否能够得到创始成员国之外足协的认可。这个委员会最后做出了什么样的内部报告现在已经不得而知。总之,英足总又拖沓了大半年,直到1905年,才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正式承认国际足联的地位。
从1905年年初英足总承认国际足联,到1906年夏天携三家不列颠系足协集体入伙,英足总和国际足联整整接洽了18个月。1906年6月,国际足联在伯尔尼的一次会议上正式接纳了英足总、苏格兰足协、威尔士足协和爱尔兰足协。不过,不列颠系却并不认为这是自己向国际足联低头纳贡,因为国际足联创始人之一、担任首届会长的法国人罗伯特·盖兰在这次会议上将自己的掌门人位置让出,由英足总官员丹尼尔·伍尔福尔代替,担任国际足联第二任掌门人。在外界眼里,国际足联似乎自此就将被英足总控制和接管。
伍尔福尔上任之后,立即开始将英足总的协会经验带到了国际足联,努力让一切典章制度正规化。英足总原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联络当时在欧洲刚刚兴起的一些足球强国,通过频繁的友谊赛互动,来进一步巩固自己在世界足坛的霸主地位。然而,英足总对国际足联的态度却和之前毫无二致,伍尔福尔在任的十余年时间里,英足总似乎从来都没有渗透和遥控国际足联的野心,他们只是越来越傲慢,甚至还连带着愈发看不起当时开始崛起的欧洲强队。
英足总于1906年加入国际足联,两年之后他们应邀组队出访欧洲大陆。在1908年夏天,英格兰队在欧洲一共打了6场比赛。其中对阵奥地利队的两场比赛,他们一口气攻进了17球,仅失两球。之后又以7比0狂胜匈牙利队,4比0大胜捷克队的前身波西米亚队。而在同一年,奥运会也在伦敦召开。为了和奥运精神相符,英格兰和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首次联合组队,派出一支由业余球员组成的英国国奥队,最终在奥运会上轻松夺冠。英格兰队和英国国奥队的双双告捷,让英国人更加自大,英足总在20世纪初的前14年里专心"内战"。这期间的不列颠锦标赛,他们只有1902年、1907年、1910年和1914年这四年未能夺魁,其余10年里6次独享冠军、4次和对手分享冠军荣誉,在不列颠系的竞争中占尽优势。不过,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加入国际足联之后整整17年的时间里,英足总竟然从未邀请过任何不列颠之外的球队访英。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1923年,比利时国家队才成为首支访问英国的外国国家队。
两度退出国际足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并未燃烧到英国本土,不过诸项赛事仍然停摆了将近5年。一直到1919-1920赛季,英格兰队的事务才基本恢复正常。
第一次世界大战带给英格兰足球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是这场战争所唤起的民族情感,让英足总做出了国家队在今后拒绝和任何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同场竞技的决定。这一充满民族主义的热血口号让国际足联异常尴尬。因为英足总的这个口号和国际足联当时宣扬的体育应该和政治分开的理念背道而驰,而如此高调的宣誓,也让国际足联谋划组建国际赛事的想法受阻。英足兰和国际足联两家因此分歧渐浓,而身为国际足联会长的伍尔福尔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8年)去世,无人在国际足联斡旋此事。1920年4月,英足总和苏格兰、威尔士与爱尔兰三家足协统一行动,宣布不列颠系从此退出国际足联。
退出国际足联之后,不列颠系的首次抵制活动前后持续了将近4年时间,跟着英足总行事的三家足协因此吃了大亏。威尔士队和爱尔兰队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都足不出户,前后10余年从来没有和任何一支非不列颠球队过招,就此错过了国际足球蓬勃发展的环境。而苏格兰队也同样固步自封,只是在1929年的时候出访过一次欧洲。这三家足协如果当时积极和欧洲新兴势力融合切磋,自己在国际足坛的地位恐怕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倒是英格兰队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都非常活跃。他们退出国际足联之后,反而和欧洲大陆的几家足协密切交往了起来。英格兰队和比利时队、法国队以及瑞典队频繁交手,借此保持了和国际足联的间接联系。而在国内,英足总在20世纪20年代初得到了王室和政府的支持,决定在伦敦西北的温布利地区兴建一座大型球场作为国家队的主场。温布利球场的修建仅仅用了不到12个月、300天即告完工。不过,英格兰队在主场落成之后,仍然不在这里迎战外国球队。温布利球场当时只有在英格兰队主场对阵苏格兰队时才会被英足总使用。对阵其他球队的国际比赛,英格兰队仍然会辗转于维拉公园和希尔斯堡等俱乐部球场。
1924年,英足总和国际足联的关系逐渐缓和。然而,在不少分歧还并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情况下,英足总又莫名其妙地率领着不列颠系的另外三家足协急匆匆地重归国际足联。而这次国际足联没有因为不列颠系的回归就在规则和章程制定上对英足总做出让步,双方当时对于规则中与门将、替补球员相关的细节互不相让。除此之外,两边的最大分歧还在于非职业球员的参赛和报酬问题。国际足联这边规定非职业球员比赛期间,理应从主办方得到一笔"误工费",以弥补他为了参加比赛而耽误工作的经济损失,而在职业化已经相对稳固的英格兰队,他们本国的法律却并不支持这一规定。
就在两家旷日持久的争吵声中,国际足联在并未提前通知英足总的情况下,于1927年8月在和国际奥委会联合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正式确定从1928年的阿姆斯特丹奥运会开始,"误工费"制度将正式推行。这让英足总一方非常恼火,他们声称国际足联的这一做法触动了他们在这项运动上的精神底线。不列颠系在重回国际足联三年之后,第二次集体宣布退出,并且开始抵制国际足联组织的一切赛事。
低迷的20世纪20年代前期
20世纪20年代前期,是英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兴盛发展的时代。直到1925年出现了大罢工运动,被横流的物欲冲得头昏脑涨的市民才开始意识到潜伏的社会问题。1929年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之后经济危机也波及到了英国,全国的失业人口开始迅猛增加。而就在英国社会逐渐走下坡路的同时,英格兰足球也开始了20世纪的第一个低迷阶段。
在对阵海外球队的国际赛场,英格兰队虽然仍旧场场告捷,但是比分的优势却在逐渐缩小,比赛的场面也不再是英格兰球迷所习惯的那种一边倒的局势了。
1921年5月,英格兰队首次和比利时队在布鲁塞尔相遇,他们仅仅以2比0的比分小胜对手。两年之后英格兰队在伦敦的海布里球场6比1大胜比利时队,"三狮军团"(英格兰队的别称)似乎觉得比利时队已然被自己打回原形,不足为惧。结果1923年两队再度交手,在比赛还剩下20分钟的时候,比利时队的进球让他们突然以2比1领先英格兰队,比利时人已经准备开始提前欢庆他们面对英格兰队的首场胜仗。结果在比赛的第92分钟,托马斯·罗伯茨为英格兰队惊险扳平了比分。这也是英格兰队首次没能拿下"外战"比赛,2比2的平局已经为英格兰队敲响了警钟。
这场比赛也让英格兰国内的媒体和球迷大为恼火。《竞技新闻报》的记者詹姆斯·卡顿毫不留情地在自己的文章中告诫英格兰球员:"你们中的所有球员,不管是前锋还是后卫,在控球时全都显得脚下用力过猛而闹出洋相。你们必须打起精神,更加上心地去训练和练习。不然的话,这项运动的受欢迎程度将逐渐下降,而大不列颠也将因你们而蒙羞。"
比分优势的逐渐缩小,已经让英格兰队有些难看,而现在他们在国际比赛中的形象也不再体面。1925年对阵法国队,他们一度以3比0领先,但是下半场却被他们一向瞧不起的法国球员连扳两球,最终以3比2的比分狼狈收场。一年后在安特卫普,比利时队在将近80分钟的时候还以3比2领先英格兰队。这场比赛英格兰队大部分时间被比利时人所压制,直到最后10分钟才仿佛如梦初醒,连入3球完成了逆转。英格兰球员的强壮身体和顽强精神仍然让外国球队无可奈何。不过,看见这些不可一世的球员一次次在比赛中陷入惊慌和狼狈,欧洲球队对英格兰队的膜拜和敬畏正在迅速减弱。
除了"外战"渐衰之外,英格兰队在20世纪20年代的"内战"中也每况愈下。1920年,他们在希尔斯堡球场以5比4险胜苏格兰队,那又是一次在最后20分钟连入3球的惊险逆转。不过,英格兰队似乎也就是在那场比赛中透支了自己的所有运气,命运女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不再眷顾英格兰队。从1921年开始,英格兰队竟然史无前例地连续7年败于苏格兰队。
而让英格兰球迷气馁的是,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恢复的首届不列颠锦标赛算起,英格兰队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的前后11个赛季里,只在1930年独享过一次冠军奖杯。其中,甚至有三年排在四支球队的倒数第一位,这是这项赛事的前35年里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和英格兰队的踟蹰不前相比,整个20世纪20年代,欧洲几个新兴足球国家都在大踏步前进,他们纷纷开始创建自己的国内联赛。南美洲势力也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在不列颠系抵制的1924年和1928年奥运会上,来自南美洲的乌拉圭队包揽了那两届奥运会的足球金牌。当时在现场观战的欧洲记者形容乌拉圭队的足球风格"美丽精巧,快速高效","如果你问我他们是否能和不列颠那几支球队相提并论,我认为乌拉圭队的实力要更胜一筹,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就像是阿拉伯名驹和乡村劣马一样明显"。
当时的英足总却对这一切一无所知。欧洲的不少国家队都已经开始聘请主教练执教球队,其中不乏英格兰人。而英足总不仅没有物色和任命一位合适的主帅,反而将国家队球员的遴选和比赛首发阵容的制度进一步官僚化和复杂化。他们成立了一个特殊的委员会,通过这些委员的投票来选举国家队的场上球员。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个委员会并不是根据球员在平时联赛的状态和表现来进行遴选,而是专门由英足总将优秀球员集中起来,举办一场类似于内部教学赛的比赛,然后让委员会成员根据这些球员在那一场教学赛上的表现投票,选择国家队的主力阵容。
英足总之所以设计这类让人不禁哑然失笑的荒唐程序,应该是为了兼顾遴选过程中的公平原则。如果根据球员在联赛中的表现进行挑选,那么难保这些委员中有任人唯亲的选择,而且当时国家队球员的选择范围并不限于顶级联赛,因为第二级别联赛球员在国家队首发的状况时有发生,不足为奇。因此,要设计一个公平的国家队球员遴选程序,只能让所有委员以同一场教学赛上的表现为依据。
当年阿尔考克和金奈尔德勋爵筹办英格兰和苏格兰代表队的比赛,两人都还没有遭到官僚机构的掣肘,所以筹办事项高效而得力。而随着各项规章的制定,英足总的官僚气息却越来越浓厚,凡事无论大小,都要煞有介事地成立一个名目复杂的委员会来调查评估。当时金奈尔德勋爵在英足总担任掌门人,却也不得不向这类繁琐而低效的制度低头。国家队球员的委员会遴选制度一直持续到了1962年智利世界杯后。人们普遍认为英格兰在1950年和1958年世界杯的出局,和遴选委员会的失误有着直接的关系。
遴选委员会造成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国家队的稳定性不复存在。根据《竞技新闻报》1930年的统计,英格兰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举办的所有33场不列颠锦标赛上,前后共遴选了145名球员。而在这些人当中,多达66人仅仅出场了一次,就被委员会抛弃,此生再也没有收到国家队的征召令。也就是说,整个20世纪20年代,英格兰队有多达46%的国脚球员属于"流动人口"。球队主力阵容场场不同,场上球员之间彼此陌生,球队的表现自然要持续滑坡。
球队阵容频繁变动所引发的另一个恶果是英格兰队逐渐摈弃集体打法,个人主义再次抬头。那个时代的球星,效力于阿森纳的前锋克里夫·巴斯汀抱怨说:"球员又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个人表现上,没人再将球队当做一个整体。在恶性循环之下,我们逐渐陷入到了一个奇怪而畸形的体系之中。"
球员实力滑坡,再加上混乱的遴选制度干扰,英格兰队在1927-1928赛季的不列颠锦标赛上遭遇了建队以来前所未有的重挫。他们先是爆冷输给了威尔士队和爱尔兰队,之后在温布利球场主场迎战苏格兰队,却被苏格兰队以5比1击败。英格兰队3场比赛全部告负,6年之内第3次在不列颠锦标赛上排名倒数第一。
1929年首败于外敌(西班牙)
1929年,英格兰队的战绩总算稍有起色。他们在不列颠锦标赛上接连战胜了威尔士队和爱尔兰队,只在最后的决战中客场以0比1不敌苏格兰队,屈居亚军。英足总在夏天也给国家队在欧洲安排了一系列的友谊赛,球队先后在巴黎、布鲁塞尔和马德里这三座欧洲名城停留,约战当地的国家队。
球队首战在巴黎以4比1大胜法国队。《泰晤士报》称这场比赛是一场"轻松之极的胜利"。不过,英格兰媒体普遍认为这是对手实力太弱所致,尤其是同一支法国队一个月之前刚刚被西班牙国家队以8比1的大比分击败,因此这场比赛中欠缺速度的英格兰队被认为状态平庸。
第二站在布鲁塞尔,英格兰队以5比1轻取比利时队。在球队还没抵达马德里的情况下,作为欧洲巡回赛的最后一场,英格兰队客场对阵西班牙队的比赛就已经被双方媒体提前炒作了起来。西班牙国家队当时建队还不足10年。和欧洲不少国家一样,这里的足球最早是由一群英国侨民传入的,甚至其本地的不少俱乐部也是由英国人组织创建的。西班牙媒体一直对英格兰队仰慕不已:"能和英格兰队这样的球队同场竞技,我们已经在自己的足球史上迈出了巨大而卓越的一步。"
比赛在马德里竞技俱乐部的老主场大都会球场进行。当天艳阳高照,烘烤得大都会球场的草皮都有些发烫。西班牙队似乎为了避免在高温天气下浪费体能而姗姗来迟,最后比赛的开球时间也一再推迟,直到下午5:05分才正式开球。开球前两队队长在猜币选边时西班牙胜出,结果英格兰队不得不面对逆风和逆光的不利情形,英格兰队的队员在场上也不得不手搭凉棚观察身前的场上情形。
这是英国《电讯报》对当时比赛的报道。当天在现场的除了《电讯报》和路透社的记者之外,《泰晤士报》和《体育生活报》也派出了随队记者。而西班牙那边,《世界体育报》和《先锋报》也在主场设立了报道席位。这应该是世界杯前报道阵容最为强大的一场国际比赛。按理说这场比赛应该资料详实,细节丰富才对。然而,现在的足球史学家却对这数家报纸的报道资料伤透了脑筋,各家的报道几乎各执一词,就连比赛的进球球员竟然也大有出入。在没有电视足球转播的年代,当时比赛的场上球员不仅背后没有印上自己的名字,就连号码都没有(球衣号码在1939年才出现)。再加上各国记者对对方阵容中的球员不甚熟悉,因此对场上球员张冠李戴的现象很常见。因此,后世的足球史学家只能对英国和西班牙两国的现场报道进行对照处理,当两者对进球球员和表现描述不一的时候,以各自国家队的本国媒体报道为准。
两队比赛开场就展开了对攻,前10分钟西班牙国家队已经有两次进攻形成了射门,只是稍稍偏出。不过,在进攻凶猛的同时,西班牙队的后防却显得漫不经心。第13分钟和第20分钟,英格兰前锋卡特梅开二度,帮助英格兰队客场以2比0领先。西班牙媒体愤怒地批评守门员萨莫拉对这两记射门不够专注:"这两记丢球简直愚蠢到家。"
《电讯报》随即发现英格兰队在两球领先之后开始轻敌,西班牙队的反攻却越来越猛。让人啼笑皆非的是,西班牙队的攻势不仅让英格兰队的场上球员眼花缭乱,也让场边的英格兰记者彻底方寸大乱。对于西班牙队的首个进球,《泰晤士报》的描述是"西班牙球员皮纳送出的长传被卢比奥以头球送进了英格兰球门"。而《体育生活报》记者发回的赛况报道对此球的描述,则让人怀疑他们和《泰晤士报》记者观看的是不是同一场比赛:"西班牙的进攻全部由右翼的边锋拉斯卡诺发动,他以一脚精彩的射门洞穿了英格兰球门。"
英足总的战报记录里,西班牙的首粒进球归在了卢比奥的名下。不过,西班牙的《世界体育报》对此球的描述,却又是另一番情形:"拉斯卡诺在前场拿球后助攻卢比奥,后者以一记低射破门。"三家媒体描述的是三粒过程和方式完全不同的进球,他们唯一达成共识的是西班牙队凭借这粒进球将比分扳为1比2,而当时距离上半场结束还有10分钟的时间。西班牙队很快就在上半场结束前扳平了比分,这次进球的是拉斯卡诺,进球的过程仍然是众说纷纭。
英格兰队在下半场的开局阶段开始逐渐打起精神,与此同时,西班牙队这边有"第一门神"之称的萨莫拉也苏醒了过来。这位平日里酗酒嗜烟,平均每天要消耗三包香烟的传奇门将开始以各种方式阻挡英格兰队的射门。不过,英格兰队的前锋希尔还是在第50分钟通过一次反击机会将比分再次超出。对于这粒进球,西班牙媒体则坚持说进球的应该是英格兰队的另一名前锋卡特。
英格兰队将3比2的优势坚持到了第79分钟,西班牙队的卢比奥将比分扳平。这时现场3万多名球迷冲破了警察的封锁,不少球迷蜂拥着冲进场内庆祝进球。3比3的比分似乎已经足够让西班牙人疯狂,而英格兰球员这个时候却一个个瘫坐在草坪上,仰头呆望着天空。
在警察将所有球迷驱逐出球场之后,比赛继续进行,而英格兰队此时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比赛重新开球不久,戈伊布鲁获得单刀球机会。但英格兰队门将胡夫顿此时已经彻底缴械,他对戈伊布鲁的射门毫无反应,让西班牙队最终将比分反超为4比3。
鼻祖落伍
西班牙队击败了英格兰队!这在比赛次日成为西班牙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世界体育报》甚至直接将西班牙队所有球员的头像刊登在自己的头版以示敬意:"西班牙的这场胜利,在精神和心理方面所取得的意义要比技术方面重要得多!"其实从这场比赛中收获信心的不仅仅有西班牙人,欧洲其他强队在得悉这一消息之后也都摩拳擦掌,认为英格兰队不再是不可战胜的现代足球鼻祖。经此一役,英格兰队第一次被拉下了神坛。一年之后,他们先后被德国队和奥地利队逼平。
英格兰队最后时刻的崩盘也让西班牙《先锋报》对自己常年顶礼膜拜的这支球队产生了怀疑:"英格兰队还是一支伟大的球队吗?或者他们现在只是一支言过其实的平庸球队?事实是如果英格兰队不能拿出比这更好的表现,英格兰足球可能会遭遇危机。不过,这支球队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赞叹的球员,比如卡特在这场比赛中的表现和他代表伯明翰去巴塞罗那比赛时相去甚远。"不少英格兰球迷在看到这一报道时只能自我解嘲地纠正西班牙媒体:"伙计,卡特从来都没有为伯明翰效过力,他一直在西布罗姆维奇踢球,您是认错了队还是认错了人?"
当时还并不习惯大肆抨击球员的英格兰媒体在赛后默不作声。英国《每日邮报》关于这场比赛的报道仅有49个单词,《镜报》稍好,但全篇报道也只有68个单词。和这些小报相比,《泰晤士报》和《电讯报》都专门派出了记者报道这场比赛,但是最终这两家报纸的所谓独家报道却和路透社刊登在《体育生活报》上的报道大同小异,毫无特色。当天体育版的头条新闻是热刺俱乐部在马耳他之旅中以2比0战胜了对手,朴茨茅斯俱乐部签下了威廉·希尔,以及不列颠女子高尔夫球公开赛的决赛赛况。对于英格兰队首次输给海外球队的消息,当时媒体的回避态度似乎比英足总还要严重。
英足总对这场败仗没有任何反应。当时的国家队还没有任命主教练,因此他们也无法像现在这样以解雇主教练的方式来平息众怒。而英格兰队的球员,则毫无悬念地将球队发挥不佳的原因归咎于糟糕的草皮和恶劣的天气。英格兰球员不擅长客场作战,也不愿意屈尊主动适应客场的糟糕心态也就从此种下。在比赛中首发的希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西班牙人踢得不错,我必须承认,我们事先压根没想到他们会发挥得如此出色。我们的这场失败让自己也陷入失望和沮丧之中。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里炎热的天气多少影响了我们的发挥。"对于英格兰人的借口,西班牙门将萨莫拉不屑一顾:"我想我们这场比赛的胜利本身会更有说服力,但是不管从哪方面衡量,都不会有人认为我们的赢球是运气好。"
英足总内部似乎没有人意识到这场比赛输给西班牙队的深层原因,倒是在海外布道的英格兰教练点出了这其中的问题。20世纪20年代执教匈牙利国家队的英格兰人霍根一直对英足总忽视教练队伍的思路表示忧虑:"如果我们诚实地看待现在的问题,英格兰在训练方面的很多理念已经过时了。对于很多人而言,越早认识到这一点越好。外国的这些球员虽然说天赋远不如我们,但是他们却更加好学和渴望教导。英足总现在必须雇用更多的教练,把他们普及到这个国家足球领域的最基层,让我们的孩子从一开始接触足球就能面对专业和正确的教导,让那些喜欢足球的业余球员和一流球员都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更深地了解这项运动的艺术。"
正如霍根所说,英格兰足球当时的问题在于,联赛和国家队并没有正规的青训和基层教练体系。这并不是因为英格兰欠缺这方面的本土人才,而是英足总没有意识到这一体系的重要性,导致像霍根这样的教练流失到海外。而在对阵西班牙队的比赛中,英足总似乎也并没有注意到对方教练席上的一个英国人:彭特兰德。
彭特兰德在球员时代曾经先后5次代表英格兰队出场。在1913年退役之后,和英格兰足球圈的很多人一样,彭特兰德选择了以教练身份去欧洲大陆闯荡。1914年,他被德国足协聘为国家队主帅。然而,不幸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快爆发,德、英陷入敌对状态,德国政府逮捕了大量的英国侨民,将他们拘押在鲁赫本集中营,彭特兰德和不少在德国工作的英国足球教练都在其中,他们在集中营里甚至也组队互相比赛切磋。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彭特兰德被德国政府释放回国。彭特兰德并没有因此而闭门不出。他很快又先后执教于法国和西班牙。在西班牙,他先是执教桑坦德竞技俱乐部,之后又受聘于毕尔巴鄂俱乐部。他针对欧洲大陆球员技术灵巧的特点,在西班牙训练当地球员使用以短传为主的战术体系。这一体系也让他所执教的毕尔巴鄂俱乐部很快就从西班牙国内赛场脱颖而出。
当时西班牙足球的状况远不如彭特兰德等人想象的乐观。据说在西班牙执教俱乐部的第一堂训练课,彭特兰德根本就没有机会向球员传授自己的短传战术,因为他所面对的,是一群连球靴鞋带都不会系的基层草根球员。最终彭特兰德并没有拂袖而去,而是耐心地从规范系鞋带这样的细节开始教导球员:"只要你把最基本的工作专心做好,场上成绩自然会回馈你。"正是由于彭特兰德这批英籍布道者的存在,西班牙队才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强大,而彭特兰德本人也在赛前被西班牙主帅何塞·马里纳·马特奥斯请入国家队担任顾问。
对于彭特兰德这样在海外做出成绩的本土教练,英足总内部保守势力的态度让人瞠目:"这帮家伙对英格兰足球毫无贡献也就罢了,他们至少不应该跑到海外去帮助我们的敌人。"霍根本人曾在1936年被英格兰的阿斯顿维拉俱乐部请回本土执教,不过在和俱乐部主席谈到球队未来建设的思路时,俱乐部主席却极不耐烦地打断了霍根的陈述:"我没时间听你唠叨这些足球理论,你的职责就是帮助场上的那帮家伙把球踢进该死的球网。我就这么点要求,你就别和我废话了。"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环境之下,英格兰足球在20世纪20年代停步不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后世有不少英格兰的拥趸会为三狮军团没能参加前三届世界杯而扼腕。因为他们相信以当时英格兰队的实力和江湖地位,在当时的国际足坛建立垄断性霸权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回顾20世纪20年代英格兰足球的状况,这支不擅长客场作战,而又抱怨不断的球队在1930年远征南美洲的话,很难让人相信就能够一帆风顺地压倒东道主乌拉圭队而最终夺冠。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