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可转债——新手理财的极简工具
》
售價:HK$
65.0
《
新加坡教育:神话与现实
》
售價:HK$
96.3
《
“口袋中的世界史”第一辑·冷战中的危机事件
》
售價:HK$
291.2
《
绝美的奥伦堡蕾丝披肩编织
》
售價:HK$
177.0
《
狂飙年代:18世纪俄国的新文化和旧文化(第二卷)
》
售價:HK$
177.0
《
万有引力书系 纳粹亿万富翁 德国财富家族的黑暗历史
》
售價:HK$
109.8
《
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青海册
》
售價:HK$
76.2
《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从三星堆出发,横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对话11处古遗址,探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
售價:HK$
87.4
|
編輯推薦: |
★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最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
★向现代读者展示人类观察、记录、发明和思想演变的进程
★人类史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思想性读物
★自1901年问世以来,畅销逾百年!
★每个西方家庭必备藏书
★西方学生接受古代和近代文明最权威读物
★畅销了一个世纪的西方巨著,中文版首次整体面世
我选编《哈佛百年经典》,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作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查尔斯 艾略特
|
內容簡介: |
★笛卡尔《方法论》
笛卡尔最重要的作品,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的奠基之作。
★伏尔泰《英国书信集》
伏尔泰在向法国读者介绍培根、洛克和牛顿的思想的同时,表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是伏尔泰最重要的哲学作品。
★卢梭《论人类的不平等》与《一个萨瓦省牧师的信仰告白》
☆《论人类的不平等》
论述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对心灵进行了真切、坦率的拷问和解剖。
☆《一个萨瓦省牧师的信仰告白》
选自卢梭的名著《爱弥儿》,卢梭的全部宗教思想和哲学观尽在于此。
★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的第一部分《论人类》
体系完备、内容翔实、论证严密,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想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可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相媲美。
|
關於作者: |
笛卡尔
法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家和数学家。西方现代哲学思想的奠基人,近代唯物论的开拓者。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欧陆理性主义”哲学。
伏尔泰
原名弗朗索瓦-马利 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卢梭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启蒙者之一。其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托马斯 霍布斯
英国政治学家、哲学家,是近代第一个在自然法基础上系统发展了国家契约学说的思想家。他所著的《利维坦》是之后西方所有政治哲学学说发展的根基。
|
目錄:
|
方法论
〔法〕 勒内?笛卡尔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英国书信集
〔法〕 伏尔泰
第一封信 谈公谊会信徒
第二封信 谈公谊会信徒
第三封信 谈公谊会信徒
第四封信 谈公谊会信徒
第五封信 谈英国圣公会
第六封信 谈长老会信徒
第七封信 谈索齐尼主义者或阿里乌主义者或反三位一体主义者 第八封信 谈议会
第九封信 谈政府
第十封信 谈商业
第十一封信 谈种痘
第十二封信 谈掌玺大臣培根
第十三封信 谈洛克
第十四封信 谈笛卡儿和牛顿
第十五封信 谈引力的体系
第十六封信 谈牛顿的光学
第十七封信 谈几何无限和伊萨克?牛顿纪年
第十八封信 谈悲剧
第十九封信 谈喜剧
第二十封信 谈研究文学的老爷们
第二十一封信 谈罗彻斯特伯爵和韦勒先生
第二十二封信 谈蒲柏先生和其他几位著名的诗人
第二十三封信 谈人们对于文人应有的尊敬
第二十四封信 谈学院
论人类的不平等
〔法〕 让一雅克?卢梭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一个萨瓦省牧师的信仰告白
〔法〕 让一雅克?卢梭
《利维坦》第一部分《论人类》
〔英〕 托马斯?霍布斯
第一章 论感觉
第二章 论想象
第三章 论思维的推理或思路
第四章 论语言
第五章 论推理与学术
第六章 论自觉运动(通称激情)及表达的术语
第七章 论讨论的终结或决断
第八章 智慧的美德和与之相反的缺陷
第九章 论各种知识的主题
第十章 论权势、价值、地位、尊重及资格
第十一章 论品行的差异
第十二章 论宗教
第十三章 论人类幸福与苦难的自然状况
第十四章 论第一与第二自然律以及契约
第十五章 论其他自然律
第十六章 论人、授权人及由人代表的物
|
內容試閱:
|
方法论
Discourse On Method
〔法〕 勒内?笛卡儿
主编序言
勒内?笛卡儿于1596年3月31日出生在法国都兰省拉哈耶一个贵族家庭,其家族在法国布列塔尼和南部地区拥有大量土地。笛卡儿最初就读于拉?弗来施教会学校,后又到巴黎求学,最后决定游学各国,并在长达数年的军队服役中丰富了自己的学识。在立志投身于哲学研究之后,笛卡儿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荷兰,但是他生命的最后5个月却是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女王的宫廷里度过的。1650年2月11日,笛卡儿在斯德哥尔摩逝世。
在笛卡儿早年接受教育的教会学校里,经院哲学仍然是授课的一部分,年轻的他对经院哲学产生了极大的不满。在游学后,他决心“从他自己和世界这本大书,从自然界和对人类的观察中获得知识”,并且对一切事物持怀疑的态度。正是在游学德国期间,笛卡儿产生了“我思故我在”的思想,这既是他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点,又让他不再质疑自己关于“凡是可信的东西都值得怀疑”的观点。在此基础上,笛卡儿建立了被公认为是现代思想基石的哲学体系。该体系不仅被今人所接受,而且也根除了一切的臆测,同时他用于发现真理的方法也使整个现代哲学的发展成为可能。这次出版的《方法论》一书,初版发行于1637年,第一次把笛卡儿的方法论呈现在世人面前。笛卡儿不仅在物理学、数学、哲学上获得了杰出的成就,他的《几何学》也给数学研究带来了巨大的革命。
查尔斯?艾略特
原出版序言
如果嫌这本书太长,一下子没办法读完的话,可以把它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作者一些对各门学问的看法;
第二部分,是作者所发现的方法的主要原则;
第三部分,是作者从这个方法演绎出的几个规则;
第四部分,是关于作者用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和灵魂的存在的一些理由,也就是作者形而上学的基础;
第五部分,是作者曾研究过的一系列物理学的问题,特别是,关于心脏运动和其他医学方面难题的解释,以及人类的灵魂和禽兽的灵魂的区别;
最后一部分,是作者认为要达到何种要求才能在自然研究方面取得比过去更大的进步,以及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写书的。
第一部分
良知是人世间分配得最为均匀的东西。人人都认为自己具有足够的良知,就连那些在其他一切方面都极难满足的人,也从来不会觉得自己所拥有的良知不够,而想再多得一点。在这一方面,既然不大可能人人都会犯错,倒正好证明,正确的判断力及辨别真假的能力,即我们称为良知或理性的东西,本来就是人人与生俱来且均等的。我们的意见之所以有分歧,并不是因为我们当中某些人比其他的人赋有更多的理性,只是我们运用思维的途径不同,所关注的对象有差别罢了。因为单有聪明才智远远不够,会运用才是首要前提。有才智的人能够做出最大的好事,也同样可以做出最大的坏事;那些行走缓慢而始终遵循走正道的人,可以比那些疾驰而背离正道的人有更大的进步。
至于我自己,我从未奢想自己的才智有胜于常人的地方。相反,我常常希望自己能与某些人一样,有敏锐的思维,清晰明了的想象,或充沛与持久的记忆。除此之外,我再想不到什么别的品质可以使才智完美。因为理性或良知是使我们成为人,使我们异于禽兽的唯一事物,所以我愿意相信它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完整无缺的。在这一点上,我也赞同哲学家们的普遍观点,即同属的各个个体之间只是属性上存在多与少的区别,而形式与本质上并无差异。
然而,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非常幸运,在早年便摸索出几条门径,促使我思索,得出一些准则,由此形成了一种思维方法。凭借这种方法,我认为我的知识会逐步增长,一步一步提高到我的平凡的才智和短暂生命所能容许达到的最高点。这种方法已让我获益良多,尽管我一贯贬抑自己,不敢自负,尽管我从哲学家的角度观察世人从事的各种活动和事业,发现几乎没有一样不是虚浮无益的。但是我却对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所取得的进步感到无比满足,而且情不自禁地怀抱着一种对未来的希望,相信在人类一切的事业中,如果有一种是真正有益而重要的,那便是我所选择的事业了。
当然,我也可能错了,也许只得到了些黄铜、玻璃,而我却把它当成了黄金、钻石。我知道,在牵涉到本人的事情上时,我们难免迷惘;也知道,朋友对我们的褒奖之词,也是非常值得怀疑的。不过,我很愿意在这篇谈话里向大家详细讲述我所依循的方法和途径,并将我的经历如实地描绘出来,使大家都能各抒己见,给予评判。这样,我可从大家的意见中获得启示,为我自己习惯使用的方法提供新的帮助。
因此,我并不打算在这里教给大家某种方法,使人人都必须遵循它才能正确运用自己的理性。我只是要告诉大家,我是怎样运用我自己的理性的。大凡以人师自居者,势必认定自己比别人高明,而一旦稍有差错,就该受到责备。可我这本小册子所写的只是一些传记性的东西,或许也可以说只是一种故事性的东西,其中除了一些值得仿效的范例之外,多半是不建议采用的。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对一些人有益,而对任何人都无害,也希望我的坦率能得到大家的赞许。
我自幼与书本为伍,经人教诲,认为通过读书可以得到明白可靠的知识,懂得一切有益人生的道理,因而我如饥似渴地学习。可等到我完成学业,按例毕业,取得学者资格的时候,我就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因为我发现自己陷于疑惑和谬误的重重包围之中,觉得在学问上毫无进步,却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可是我当时就读的学校是欧洲最著名的学校之一,如果世界上真有博学之士,我认为我所在的学校必定会有。我把这所学校里别人所学的课程全部学完,甚至不满足于学校所讲授的学问,那些被大家视为最稀奇古怪的学问的书籍,只要能找到的,我都统统读了。我也知道别人对我的评价,没人觉得我不如其他同学,虽然他们当中已经有几位被选定为老师的接班人。总而言之,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人才辈出、俊杰如云,不亚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这就使我可以毫无拘束地对所有人做出我自己的判断:以前人们让我相信的那些十足可靠的学问,根本就不存在。
尽管如此,我还是十分重视学校的功课。我深知:学校里教的语言文字是通晓古书的必备工具;而寓言的优雅,可滋养心灵;不朽的历史事迹,可提升素养,若能加以研习,则有助于英明善断;研习好书,有如走访历代著书的先贤,同他们促膝谈心,甚至探讨,从中所得都是他们思想的精髓;雄辩之术,优美豪放无与伦比;诗词歌赋,婉转缠绵,动人心弦;算术一科奥妙无比,缜密的发现满足了不少好奇之心,数学以其多种缜密的发明,既可以满足好奇心,又可以促进各种艺术的发展,减轻人们的劳动;伦理一科则著述甚丰,箴言、教训兼而有之;神学指引人们入天堂之道;哲学教人煞有介事地无所不谈,使那些学识较浅的人心生仰慕;法律医学及其他学科给治学者带来盛名厚利。总而言之,一切的学问,甚至于即使充满迷信和错误的学问,都值得我们去注意、去研究,之后我们才能判定其真正的价值,避免上当受骗。
可是我认为自己用在语言文字上的工夫已经够多,诵读古书、读历史、读寓言花的时间也已经不少。因为与不同时代的古人交谈有如异域旅行,知道一些异国风俗是有用的,如此能使我们对本国风俗做出更为恰当的评价,不至于像那些经历仅限于本国的人一样得出这样的结论:任何违反本国风俗习惯的事情都是可笑的、不合理的。但从另一方面说,若旅行过久则会使我们对本土生疏;对古人的风俗过于关注,则会对当下的风俗茫然无知。此外,虚构的故事使人想入非非,使我们把许多不可能的事情想象成可能,甚至那些最忠实的历史记载,如果没有完全歪曲、夸张史实,以求动听,至少也总是删去了某些细枝末节,而不能尽如原貌。倘若以此为榜样亦步亦趋,便会像传奇里的游侠骑士一样陷于浮夸,自恃能力无边,而想出来的计划每每无法实现。
我非常崇拜雄辩之术,也热爱诗词歌赋,但我总觉得这两者都是天赐之物,而非后天学习所能得来。那些推理能力极强,又最善于明晰机敏地表达其思想的人,即使只会说布列塔尼半岛地区①的粗俗土话,且完全不懂修辞规则,也往往能说服别人,使人相信他们所说的是真理;而那些头脑中富有奇思妙想,又善于用最佳的辞藻表达之人,纵使不谙熟诗词韵律,却不失为一流诗人。
我特别喜爱数学,因为它的推理确切明了,但我确实还不了解它的真正用途,而以为它仅在机械技术的发展上有其贡献。我惊叹,数学有如此牢固、如此坚实的基础,而人们竟没有在它的上面造起崇楼杰阁来。相反地,古代卫道士的长篇宏论,貌似富丽堂皇的宏伟宫殿,却只是建筑在泥沙上面。他们把美德捧得极高,说它们世上无物可比,却没有为我们给出一个确切的道德标准。而被他们加上这个美名的往往只是冷漠无情、骄傲自满罢了。
我尊敬我们的神学,并且和别人一样希望能上天堂。然而有人却肯定地告诉我,人不论无知还是博学,同样都能进天堂,而指引人上天堂的真理却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于是我也不敢妄加推理,我认为唯有具有自天而降的特殊帮助和非凡资质,才能在神学研究方面有所成就。
关于哲学我只能说一句话:我看到千百年来无数最杰出的人都在研究哲学,而时至今日,没有一个哲学上的问题是不存在争论的,所以没有一点不是可疑的。因此,在哲学研究上,我并不期望自己能比别人的成就更大。此外,既然同一问题只能有一个正确的看法,而往往又有彼此矛盾的若干意见,还有博学之人支持,于是我把仅仅貌似正确的一概看成错误的。
至于其他学科,既然它们的本原是从哲学里借来的,我断定,在这样不牢固的基础上绝不可能建筑起什么结实的东西来。所以,能由这些学问获得的名和利,都不足以令我决心去研究它。感谢上苍,我当时并不感到境遇窘迫,要拿学问去谋利,以求过上好日子。我虽不像犬儒学派①那样自称藐视荣誉,但对于那些只靠虚假的招牌取得的名声我却看得非常淡。总而言之,想到那些骗人的学说,我认为已经摸清了它们的老底。不管它是炼丹术士的包票,还是占星卜士的预言;是巫师的哄弄,还是那些自称内行,其实一无所知之人的装腔作势,我都退避三舍,以防上当。
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一到容许我离开师长管教的年龄,我便完全放弃了对书本的研究。我下定决心,除自我或者大千世界这本大书之外,不再研究别的学问。于是趁年纪还轻的时候就去游历,走访各国的宫廷和军队以及结交兴趣各异、各阶层的人,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在命运给我安排的各种环境中考验自己,特别是思考我所经历的事情,以便从中取得教益,不断进步。我发现,在普通人的推理中,我能发现更多的真理,因为普通人是对切身的事情进行推理,如果他的判断是错误的,他便要自受其罚;然而那些坐在书斋内的学者所推论的事物,反倒不能给人以真理。因为这些都是无关实际的空论,是不产生任何实效的,对他本人几乎毫无益处。仅仅在他身上造成一种后果,就是思辨离常识越远,他由此产生的虚荣心大概就越大,因为必须花费更多心思,才能使那些空论变得更像真理。除此之外,我总是渴想学会辨别真假,以便可以认清人生正道,并且满怀自信地迈步向前。
的确,在我专门考察其他国家的风俗习惯时,并没有发现使我确信的东西。我发现风俗习惯是五花八门的,与一群哲学家自相矛盾的主张没有什么两样。我由此得到的最大好处就是大开眼界,尽管有些风俗我们觉得十分离奇可笑,但却为其他伟大的民族一致赞同、共同采纳,因此,我懂得不能一味地听从那些成规惯例,只对它们坚信不移。就这样,我渐渐摒弃了许多错误观念,而这些错误观念足以蒙蔽我们天生的灵明,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无法听从理性。可是,在经过数年对大千世界这本书的研究并努力得到若干经验之后,我终于下定决心同时也拿我自己作为研究对象,集中一切精力选择我应遵循的道路。然而,如果我不出国门或死抠书本,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