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群体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

書城自編碼: 2050483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新闻传播出版
作者: 燕道成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603307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3-04-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261/33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100.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HK$ 67.0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HK$ 110.9
算法图解(第2版)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HK$ 78.2
科学的奇幻之旅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HK$ 77.3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甲骨拼合六集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5.4
《网络舆情及突发公共事件危机管理典型案例》
+

HK$ 103.4
《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3)》
+

HK$ 105.5
《网络舆论蝴蝶效应研究:从“微内容”到舆论风暴(传播与社会丛书》
+

HK$ 74.2
《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语有效沟通(汉)》
+

HK$ 94.4
《100例经典系列:中外应对网络舆情100例》
編輯推薦:
本书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群体心理、载体、炒作者、领导者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从网络舆论管理的角度,为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提供了对策。本书是目前对此内容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一部著作。
內容簡介:
中国社会频发的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成为中国社会风险的信号。因此,如何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成为亟待研究的最重要课题之一。而网络正成为群体性事件新的策源地,由网络舆情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有“井喷”趋势。
本书从网络舆情研究的新视角,依据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及特点、网络舆情的界定及特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形成、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这一线索为研究脉络,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群体怨恨心理、载体、炒作者、领导者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同时从网络舆论管理的角度,为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预防提供了对策。
關於作者:
燕道成,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政治系消费经济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中南大学公管学院伦理学专业传媒伦理方向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播学。已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并引起较好反响。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个、教育部课题1项、省级课题2项、省教育厅课题2项、校教改课题2项。已出版专著3本。曾获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课堂艺术竞赛首届教学优秀奖、湖南师范大学2011-2012学年度教学优秀奖。
目錄
导 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群体性事件与网络风险
一、日益频发的群体性事件
二、不可忽视的网络力量
三、迫切需要的风险管理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研究综述
一、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国内外研究
二、简要评论
第三节 研究脉络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群体性事件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的界定
一、群体和群体性事件
二、群体性事件官方概念的演变
三、群体性事件的定义
四、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一、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进行分类
二、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表现形式进行分类
三、根据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规模和影响大小进行分类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一、一般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二、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三、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特征
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一、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社会转型期中经济利益格局调整
二、突出的社会管理问题:社会事务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协调
三、不可忽视的个人因素:社会发展过程中导致的心理失衡
第五节 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一、群体性事件对社会稳定的直接威胁
二、群体性事件对社会意识的间接影响
三、群体性事件对社会发展的有利影响
第二章 网络舆情
第一节 舆情与网络舆情
一、舆情
二、网络舆情
第二节 网络舆情的构成要素
一、有共同利益诉求的网民
二、引起广泛关注的公众议题
三、相对自由的网络表达空间
第三节 网络舆情的形成土壤
一、中心话语权的消解
二、传播方式的改变
三、现实空间的延展
第四节 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
一、自由性和可控性
二、隐匿性和现实性
三、自发性和突发性
四、情绪化与群体极化性
第五节 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途径和传播形态
一、新闻网站舆情场
二、意见领袖舆情场
三、网民舆情场
四、网络舆情的传播形态
第六节 当前网络舆情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一、微博新舆论时代——微博搅动传统传播格局
二、大众麦克风时代——公民报道者的崛起
三、自媒体时代——民意诉求的网络狂欢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形成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主体:网民
一、中国网民的阶层分析
二、中国网民的参政热情
三、中国网民的非理性行为
第二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促生因素
一、根本因素:社会风险上升
二、社会因素:信息不公开
三、媒体因素:网络媒体成为舆论集结新平台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发酵机制
一、网友爆料或者媒体报道
二、媒体跟进报道与网友广泛讨论
三、网络舆论压力与相关部门的应对
四、网络舆情消解与新流行语流传
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
一、网络舆情潜伏期
二、网络舆情酝酿期
三、网络舆情爆发期
四、网络舆情衰减期
五、网络舆情平息期
第五节 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情危机
一、现代风险的媒介化存在
二、风险社会中的危机传播
第六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效果理论的呼应
一、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反映:议程设置理论
二、群体性事件、群体心理与网络舆情:沉默的螺旋理论
三、网络舆情的放大效果:蝴蝶效应理论
第四章 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中的群体怨恨心理
第一节 群体怨恨心理与网络舆情的怨恨动员
一、群体怨恨的心理来源
二、网络舆情的怨恨动员
第二节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群体怨恨现象
一、“共景监狱”下的社会管理
二、权力过敏下的怨恨心理
第三节 网络互动传播模式下的群体怨恨心理
一、在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
二、远在天涯却近在咫尺
三、网络群体极化
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心理诱因
一、弱者道德优势心理
二、想象的征服心理
三、群体心理
第五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载体:网络
第一节 传统媒体对群体性事件报道的缺失
一、定式思维——噤声失语
二、固化风格——拘谨褊狭
第二节 网络传播在群体事件中的作用
一、舆论首发地
二、意见扩散地
三、新闻事件第一现场
第三节 网络传播带来舆情新格局
一、网络传播中舆情形成机制的改变
二、网络传播中群体性事件动员方式的改变
三、网络传播对群体性事件舆情的放大效应
第四节 群体性事件中政府与网络的博弈
一、媒体控制与民意“喷泉”
二、主动合作与危机平复
第六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领导者:舆论领袖
第一节 网络中的草根话语权
一、平等对话:草根发声
二、网络维权:从发声到行动
第二节 网络舆论领袖
一、网络舆论领袖掌控网络话语权
二、得天独厚的聚光者
三、名人话语权的先天优势
四、幽默诙谐的草根群体
第三节 精英与草根的网络话语权
一、舆论领袖的意见公告板
二、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舆论领袖
三、势力强大的网民围观
第七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炒作者:网络推手
第一节 网络推手词语衍生
一、“推手”与“网络推手”
二、“网络推手”与“网络营销”
三、网络推手的缘起与发展
第二节 网络推手的职业化发展
一、热点借势与情绪造势
二、网络推手的行为特征
三、网络推手背后的利益链条
第三节 网络推手的传播学批判与辩护
一、网络推手的传播学批判
二、网络推手的传播学辩护
第四节 网络推手与群体性事件
一、网络推手与网络舆情操控
二、网络推手在炒作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中的角色
三、网络推手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炒作过程
四、网络推手可以成为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积极力量
第八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管理误区
一、反应迟缓
二、鸵鸟政策
三、一味否认
第二节 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一、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国际经验
二、国外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启示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管理的阶段及其重点
一、潜伏期:密切关注 及时控制
二、酝酿期:读懂危机 对症下药
三、爆发期:抑制火势 防止蔓延
四、衰减期和平息期:冷静观察 免生意外
第四节 政府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
一、政府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管理的关键环节
二、坦诚、真实、负责:政府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引导原则
三、健全政府对群体性事件中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
第五节 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
一、传统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
二、网络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引导
內容試閱
二、不可忽视的网络力量
网络凭借着其简单、便捷、匿名等特点,轻易就能召集起大量网民,聚集起海量的、具有明显偏向性的民意,成为了群体性事件的策源地。“群体性事件”由先前间隙性“上演”转呈集体性“井喷”的网络态势,不仅使得网络言论力量继续成为业界、学界关注的焦点,更使网络舆情逐渐向复杂、波诡态势演化。[罗锋、王权:《风险?制度化:“网络群体性事件”症候表征与治理分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网络力量在当前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作用。网络公众,或者说网民作为网络舆论的主体,是群体性事件从虚拟空间进入现实的主导力量。对网络舆论主体特点的分析了解也变得十分必要。网络由于自身独特的性质赋予了舆论主体鲜明的特征,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对网络赋予舆论主体的特点进行分析:
首先,网络中的舆论主体具有鲜明的主体性。网络媒介本身具有非常强烈的主体性,这一特点体现在网络的交互性,即打破了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传统的传与受的格局。网民在网络中不再是简单的被灌输的“信息容器”,而是一个既具有选择权的受者,又具有传播权的传者,网络舆论主体是一个传受双主体。网络媒介,尤其是微博新媒体的出现赋予了网络舆论主体更鲜明的主体性。2011年7月18日,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发布了《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微博的出现,打破了此前以网络论坛和新闻跟帖为主要网络舆论载体的格局,成为了仅次于媒体报道的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卢国强:《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7月19日。]微博使得传播主体与受众不再天然隔离,全世界信息场域形成了一座真相与真知的炼金炉。
其次,网络中的舆论主体具有集体无意识性。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勒庞在《乌合之众》一书中,对群体心理进行分析时谈到:在群体心理状态下,有意识的人格消失殆尽,无意识的人格得势,“他不再是他自己,他变成了一个不再受自己意志支配的玩偶”。[[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冯克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年版,第18页。]也就是说,网民在参与网络信息传播和评论等一切网络互动行为时,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话语和行为会对信息的传播和事件的发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无意识的网民容易受到大众情绪地影响,产生一种潜意识的从众心理。
第三,网络中的舆论主体具有群体极化性。网络中地域、阶层、年龄的不同和差别变得不再是交流沟通的限制,具有相同意见的人能在网络中最快找到“志同道合”的网民,并在短时间内迅速聚集。在互联网中,众多的网站大多是按照不同的趣味取向和意见倾向进行分类的,网民拥有绝对的自主选择权,但是,
很少有网民自愿进入观点与自己相左的网站,
因为那必须顶着巨大的压力,冒着被孤立被围攻的风险。[葛琳:《网络舆论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网络传播》,2009年第3期。]
总之,与现实世界不同,在网络世界里,任何的个人和机构都可能成为信息源,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变得越来越具有自主性和多元化。[杜骏飞:《弥漫的传播》,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页。]新时代背景下对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必须重视网络的力量。
三、迫切需要的风险管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转型的深入,中国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发生着深刻地变化,并不断影响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不可忽视的是,当前中国社会的政治紧张度正处在一个高位运行的情势中,我们亟需构建社会的“安全阀”机制及对民众的精神抚慰机制。[喻国明:《中国社会舆情年度报告(2010)》,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年版,第27页。]当前社会背景下,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现实社会的大部分问题都能在网络中形成“镜像”意见,即网络舆情。网络舆情在互联网生活中迅速地聚集又反过来强有力地影响社会生活,让网络毫无疑问地成为社会“安全阀”。因此,利用网络即时性、便捷性的特点疏导民意,对群体性事件进行预警等风险管理是必要的。
㈠ 网络时代的新挑战:网络发展对社会舆情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中国网民增长速度趋于平稳,互联网在易转化人群和发达地区居民中的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下一阶段,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将转向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以及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2年7月19日。]网络是普通民众了解信息、发表思想和意见的首要选择,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超级大市场。在这个民意表达的超级大市场中,超过5亿的网民无时无刻不深处信息的洪流之中,同时又不断的向其他受众传播信息。回顾近年发生的舆论焦点事件,如“烈女邓玉娇事件”、“药家鑫案件”、“温州动车追尾事故”、“郭美美事件”、“故宫十大门”等等,都是在网络上第一时间得到散播然后再扩散到传统媒体,并在社会中引起社会关注,形成舆论焦点。网络仍在飞速发展之中,要把握好社会发展的脉搏就必须重视网络发展对社会舆情的影响。
㈡ 群体意识的大萌发:网络传播对群体意识的放大
2009年微博在中国的开通给中国民众带来了一片新的舆论天空。微博启蒙了中国民众的个体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在微博平台上尝试到了对新闻信息主动控制的甜头。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话语权不再只掌握在官方媒体的手中,人人都是话筒的持有者。网友通过“跟从”链接而成的微博群落,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市政新闻平台和论坛。由普通网民临时客串的“公民报道者”,可在微博上对突发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单学刚、郭晶:《网络舆情:自媒体的“蝴蝶效应”》,《网络传播》2011年第8期。]网络舆论的监督功能由此被放大。但是,网络自媒体碎片化传播特点带来的缺失也必须得到重视。由于网民身份构成复杂,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也千差万别,甚至是理性滞后。当一个舆论焦点出现时,网络群体民意往往在蜂拥而至的各种网络意见中被放大。
㈢ 社会危机的防治战:网络舆情对群体事件的左右
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推动着社会的开放和进步,但若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也有可能使一些原本不会发生,或原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事情,演化成一种群体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
201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2010中国危机管理年度报告》,报告中有数据表明,我国主要危机事件由网络首发的比例上升的67%。网络媒体,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危机事件、群体性事件舆论的最主要来源地。网络舆论对群体性事件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舆论场”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来对各方施加影响。社会公共事件一旦牵涉到新媒体,便能在短时间内形成一个无形的“舆论场”并产生一股犹如漩涡般的舆论压力。直面这种压力的是深处“舆论漩涡”中的事件核心人物和管理部门。如何正确解读和利用网络舆情带来的压力,是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一道难题。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