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双城史
》
售價:HK$
110.9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不是问题的问题(哲学大师冯友兰和年轻人谈心,命运解读)
》
售價:HK$
57.3
《
月与蟹(青鲤文库)荣获第144届直木奖,天才推理作家经典作品全新译本。一部青春狂想曲,带你登上心理悬疑之巅。
》
售價:HK$
51.8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HK$
88.5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HK$
503.7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HK$
112.7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HK$
78.2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HK$
54.9
編輯推薦:
驯服心灵;落后以超前;什么是破碎自己;破碎自己的过程;拒绝破碎自己;破碎自己的实例;培养破碎自己的态度;自愿破碎自己;破碎自己的结果;成为合上帝心意的人;仆人精神……《破碎与重整》作者亚兰·尼尔森以“破碎自己”的光明面激励我们。
內容簡介:
神真的爱我吗?
当你遇到苦难,面对离婚、亲人亡故、财务危机、天灾人祸……你可能会怀疑:“神真的爱我吗?如果他真的在乎我,为何让我受苦、心碎? ”
神并不是要借此惩罚你,而是要让你的灵魂成熟。苦难是唯一的途径,使你越来越坚强,生命更成熟、美丽。为了爱,他才将你破碎,希望你能更靠近他,在痛苦绝望中看到曙光,因而生命更新,成为合神心意的仆人。
《破碎与重整》作者以“破碎自己”的光明面激励我们。一旦你了解神为何、如何破碎人的自我,即便未能减轻伤痛,却能助你处之泰然;不必再猜测他是否爱你或苦难为何临到,而能确知神爱你胜过山高海深。
《破碎与重整》的作者是亚兰·尼尔森。
關於作者:
亚兰.尼尔森(Alan E.
Nelson)是圣地亚哥大学的领导统御学博士,也拥有圣经文学、心理学及传播的学位。目前担任美国亚利桑那州苏格兰家庭教会的主任牧师,也是《牧者》杂志专栏作家,经常应邀赴“柳溪协会”、“领导训练网”等机构组织演讲,并担任领导统御技巧等方面的讲师。著有《五星级领袖》、《五星级教会》、《我最大的敌人》、《如何改变你的教会》、《灵命与领导》等畅销书
目錄 :
诚挚推荐
自序
第一章 驯服心灵
第二章 落后以超前
第三章 什么是破碎自己
第四章 破碎自己的过程
第五章 拒绝破碎自己
第六章 破碎自己的实例
第七章 培养破碎自己的态度
第八章 自愿破碎自己
第九章 破碎自己的结果
第十章 成为合上帝心意的人
第十一章 仆人精神
第十二章 新的开始
附注
內容試閱 :
什么是破碎自己
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已,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
当我邀请耶稣进入我的生命时,我以为他会在我家里贴上壁纸并挂几幅画,但他却开始敲掉我的墙,增加房间。我说:“我期待看见一栋美好的小屋。”但他说:“我要建造一个宫殿供你居住。”
——路易斯(C. S. Lewis)
秋海棠……我绝不会将这种植物带回家给妻子。它们很丑,生长在成排的花盆里,残根还钻出泥土表面。我当然认为它们看来并不美丽,简直像我儿子两岁那年第一次自己剪的头发,哪里有美感可言?充其量也只不过有潜在之美吧!这里是温室,这个名称令人联想到摇篮、养育、新生命以及温柔的照顾等。这里似乎并不是切割、修剪、砍劈枯叶冗枝的地方,而是植物开始其新生命的培养区,在这里它们被细心地照顾着,期望日后能伸展到空中。既然如此,为什么要砍掉它们向上生长的绿色枝干?
答案很简单,秋海棠第一年的生命要经历冬眠期,好让叶子生长成形。为了用秋海棠美化庭院,使学校的教室添加色彩,使餐桌美丽生辉,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我们都是在生命的温室里长大,许多重要的修剪工作将在这个养育过程中进行。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常不明白一个道理,就是那些损失或挫败的事,却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把我们历练得更强壮且更美丽。秋海棠会从被修剪的经验中站起来,艰难成长,变得茁壮,并且比以前更好。当我们被修剪的时候也很痛苦,而这是成熟过程的一部分。我们常受到诱惑,以为这种砍伤心灵的情节,只会出现在那些怪诞的炼锯杀人魔电影里,不该发生在成圣的过程中。它让人觉得身处战场或太平间,而不是温室。但不论我们的年纪大小,破碎往往发生在温室内,在那里我们被妥善照料,以便能成长得更好。
许多年前,有人在大众广泛使用的止痛药上动了手脚,纂改使用说明,造成一人死亡,其他人则担惊受怕,最后促使所有成品药都加上防止篡改的封条,在开瓶处也会标明“假设封条破损,请勿使用”。尽管拆开封条可让你拿到里面的好东西,让你得益处,但打破封条或野马舍弃野性,还是会带来损失和痛苦。这些实例说明为什么我喜欢用“破碎自己”来论述这一生命的历程。
那么,所谓“破碎自己”指的究竟是什么?只有当我们身临其境时,才比较容易辨识,否则就常常难以描述。因为破碎自己必定与生命及基督信仰相关(两者都是复杂的主题),不是一个简单概念可解释的。衷心希望本书能帮助你熟悉这方面的主题,日后你遇见它时,能够辨识出那是一个属灵的过程。
破碎自己属于进阶的属灵课程,而非基本的功课。不过,它也不仅是被圣灵充满或生命改变的关键点而已。上帝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会使用它,甚至可能借此让我们回转归正(记得保罗吗?)。基本上,只要他期望我们的注意,或我们碰巧与他同行的时候,他都会使用这种方法。它也许会在我们犯罪、叛逆或冷淡的时候发生,也许不会。虽然我热衷于研究及解说破碎自己的概念,但我并未企图在圣经上每一处都看到相关经节。其实,破碎自己只不过是基督徒生命图画中的一小片马赛克,但却是很重要的一片,假如我们能多了解它一点,这一小片将可解释许多令人痛苦的问题。
诗篇51∶16?鄄17节说:“你本不喜爱祭物,若喜爱,我就献上;燔祭你也不喜悦。上帝所要的祭,就是忧伤的灵。上帝啊,忧伤痛悔的心,你必不轻看。”当然,上帝并不在乎我们献的是什么祭物,只要出于真心就可以,对吗?错了!我们读过创世记4章中该隐及亚伯的故事,亚伯献上羊群中头生的羊和脂油给上帝,而该隐献上土里出产的蔬果,结果上帝看上亚伯及他的供物,并不喜悦该隐及他所献的。
就本质而言,上帝对祭物是会挑剔的。罗马书12∶1说:“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侍奉,乃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可以因着纯正的动机及诚实的心献东西给上帝,但所献的东西取悦上帝是有限的。上帝所要的是什么呢?什么东西可让我们的献祭蒙上帝悦纳?其实他所要的是一颗愿意破碎自己的心。
但是舍己和我们渴望的成功有什么关系?和我们的潜能又有什么关系?答案都在圣经那些看似矛盾的真理中。路加福音9∶24说:凡要救自己生命的(谁不想呢?),必丧掉生命;凡想被升高的(谁不想呢?)必须先谦卑自己(参见太23∶12);你若想为大(当然想!),须先成为仆人,并像那最小的仆人一样(参见太23∶11;路22∶24?鄄27);你若想成为首先的(绝对是!)则须做最后的,并做众人的奴仆(参见太19∶30;可10∶44);你若想成为领导者(有时我很想!),就必须先服侍他人(参见路加福音22∶26?鄄27);假如我们想得生命(没错啊!),则必须先治死肉体的行为(参见罗8∶13);假如你想成为刚强者(我就很想!),则必须以自己的软弱夸口(参见林后11∶30;12∶9?鄄10);假如你想进入天国(算我一份!),则心灵必须先变为贫穷(太5∶3)。
非常神奇的是,上帝拿走我们最强烈的冲力,然后将它们的方向加以调整。很多人觉得顺服基督等于放弃自己的梦想及潜能,甘于次好的、平凡的选择,以及沉闷乏味的虔诚,并且得将企图心摆在一边。但基督再三地针对我们内心期盼成为首位、强者、有权势者、有生命力者的渴望说话。他提及这些迫切的渴望时,并不是在操弄我们的情绪,而是他知道那对我们而言有多么重要、力量何等强大。事实上,我认为他使我们天生如此。然而,天国与尘世两者规则不同,我们可以为天国的事冲动,但须以圣洁的形式呈现,我们若想得到它们,必须清楚其路径与世界的劝说——如“以胁迫取胜”、“向第一名看齐”、“全力冲刺”、“快速发财”等,乃是背道而驰的。
作家马格里奇(Malcolm
Muggeridge)说:“今后我们要敬重的是挫折,而非胜利;是失败,而非成功;是屈服,而非挑战;是损失,而非过度饱足;是软弱,而非强壮。我们为了保有生命而将丧失生命,为了生而先入死。”1
神要帮助我们发展个性的过程包含破碎自己,也需要驯服心灵。请不要为此觉得惊讶,因为神的方法是不同的。就世界的价值观而言,神的方法毫无意义,“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灭亡的人为愚拙,在我们得救的人却为神的大能”(林前1∶18)。
人类天生的策略是满足自我、维护自我,但天国的策略在于舍己。“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太16∶24)“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太10∶38)没有喜乐的基督徒经常这样说:“那是我要背负的十字架。”但,十字架并不是负重的工具,而是死亡的工具。
破碎自己的目的
那么,破碎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当如何欣然迎接它?当耶稣开始吸引更多人注意的时候,有人就问施洗约翰是否在意这事,约翰的回答特别能启示我们:“若不是从天上赐的,人就不能得什么。我曾说‘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前面的’,你们自己可以给我作见证。娶新妇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就甚喜乐,故此我这喜乐满足了。他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27-30)破碎自己的目标就是否定自己,让自己衰微,使基督能兴旺。
这个过程体现了一句话:离开基督,我们就无法成就任何具有永恒价值的事。约翰福音15∶5说:“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即使是基督徒,自然的天性也是期望做工以得到果实、努力表现好行为、有爱心又有耐心。但这个方向是不对的,我要再次强调,其实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只要住在主里面,与他同在。当我们能做到这一点时,果子自然就会出现。
布伦格尔(Samuel Logan
Brengle)是救世军的一位行政长官,有一次他被称为“伟大的布伦格尔博士”,当天他就在日记上写道:“假如我在他们眼中看似伟大,那么上帝给我最大的恩惠就是,让我明白如果没有他,我什么都不是,并且他帮助我看自己永远是渺小的。我最关心的是他愿使用我,以及事情的成就并不是我的功劳。斧头不能夸耀树被它砍倒了,因为若没有伐木工人,它什么也不能做;工人丢弃它的那一刻,它只不过是个旧铁块。愿我永远不忘记这一点。”
到底是什么东西阻止了一个人舍己降服于神?启示录3∶17,主耶稣对一间自以为满足的教会说:“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困苦、可怜、贫穷、瞎眼、赤身的。”当你知道这封信是写给在老底嘉的教会时,必定觉得这段评论更有意思,因老底嘉是当时金融(“贫穷”)、特制眼药(“瞎眼”)及服装(“赤身”)的交易中心,这些人以自己的成就为傲,殊不知上帝说他们其实是一无所有。
舍己不是……
营销公司常需要为新产品定位。当一种新产品不为顾客所知时,策略专家就会将该产品与其他较出名的产品或品牌作比较,借着产品定位提供参考指针,让顾客很快能认同这个新产品。以下用大家较熟悉的概念来定位“破碎自己”这个观念,希望让读者有较深刻的了解。
破碎自己不等于谦卑或悔悟
但是往往能达成这两个结果。谦卑是一种参考的框架,使我们感知生命是神的恩赐。哥林多前书3∶4-6说:“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这岂不是你们和世人一样吗?亚波罗算什么?保罗算什么?无非是执事,照主所赐给他们各人的,引导你们相信。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谦卑是破碎自己的特征之一,但破碎自己却远超越谦卑。
破碎自己的过程使人能够认罪,因顽固或对上帝迟钝而心生悔悟,也促使我们的心灵有回应能力;此外,破碎自己更是凸显真理及促成悔改的一种对质与挑战。悔改是从神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罪,破碎自己则像门铃一样,可以让我们开启通往心灵的大门,或是像重重地猛敲大门。
破碎自己与圣灵充满不同
破碎自己唤起个人对空虚及软弱的注意,而圣灵充满指的是上帝的完全及能力。一个杯子除非先倒空,否则就不可能再装入新鲜纯净的水。破碎自己就是在圣灵能够充满我们生命之前的倒空过程,它揭露出我们尚未释放的控制区,在那里驯服我们的心灵,将驾驭权转移至上帝的手中。
在接受基督进入生命时,我们就领受了他的灵。圣经说若是我们没有上帝的灵,就不是
属他的人(参见约一4∶13)。灵是个实体,并不是数量,当你愈趋成熟,并不因此而领受更多的灵,而是领受了完整的灵。正如妇人怀孕时,她就是完全怀孕,没有人会因为胎儿长大而说她“愈来愈怀孕”;不过,当胎儿长大、所占的空间愈来愈多时,这个妇人怀孕的证据也愈来愈明显。同样,一个人活在圣灵里面的时候,他心中被上帝充满的事实也就愈来愈明显。
破碎自己是指将一个人自私的企图心倒空,使他愿意且能够被上帝的灵所充满。
假如你一手捏住海绵的一端,让另一端浸入水中,被你捏住的这端就只能吸一点点水,因为你阻止水进入。若是你将海绵这一端放掉,水自然会流进这一端,但就整块海绵而言,它并没有吸入更多的水,只不过一旦你放手的时候,水就能自由地流入刚刚捏住的地方。
不论你甘愿或不情愿,破碎自己是需要将我们生命中的某一个区块放掉,此一过程会释放出内心的一个角落,接受圣灵的管治。此外,圣灵充满一般是指基督徒的信心被建立,可见他与上帝之间已有一种关系;而当上帝决意要驯服及扩充一个人的心灵时,不论他是信徒或非信徒,破碎的过程都可能发生。
破碎自己与个人的圣洁不同
破碎自己反映出一个人坦然承认自己缺乏公义,并且愿意面对问题。我们常用行为来谈圣洁:“好的基督徒不喝酒、不抽烟、不看电影、不咒骂人。”但以行为作中心的圣洁必然会失败,就像是把从店里买回来的苹果绑在你家的橡树上,虽然苹果挂在树上,它仍然是棵橡树,苹果最后还是会烂掉,因为它无法吸收树上的养分。圣灵的果子来自于葡萄树,破碎与舍己是修剪过程,园丁要将你生命中浪费能量、阻碍生长的枝叶加以修剪。另一方面,圣洁却是人在圣灵充满及引导之下,将生命献给上帝时的自然表现。
破碎自己与成圣不同
破碎自己是情愿将一切交给上帝,而成圣是上帝将我们分别出来并洁净我们。几年前我将厨房的地砖换新,发现除去旧地砖与铺设新地砖是不同的,两种过程都是制作新地板的一部分,但所需要的技术不同。破碎自己涉及破坏,但就这个隐喻而言,成圣就像是铺设新地砖。成圣的传统观点,是在与基督既存之关系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经验或过程,但破碎自己超越了那些界限。希望你能了解,破碎自己常常是达到其他结果的门路,是点火的工作,是引擎的启动器;它代表了起跑点,而不是终点线。这是上帝预备我们的方式,使他能在我们生命中成就重要的工作。舍己并不是目的,而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方法。
破碎自己不必然要受苦
许多书都探讨经历苦难的问题:“为什么好人也要碰到坏事?”坏事、苦事很多,如:破镜重圆、罹患癌症、安宁疗护、戒毒工作、收养继子继女、教养青少年、梦想破灭、面临死亡威胁、沮丧、生气等等。就社会整体而言,我们接触各种痛苦的人,并给予辅导、帮助,这些工作大部分是好的;然而,就算我们提供受苦者咨询、服务,所处理的问题仍然有限,除非我们也考虑到经历艰难所获致的心灵发展。虽然这并不是一本专门谈论苦难的书,但是有所了解及欣然破碎自己之后,却可帮助你避免受难。
虽然自愿破碎并不一定涉及受苦,但非自愿性的破碎常常是由受苦而来。一个受苦的人未必就破碎自己,相反,当你的心对上帝的成长提示相当敏锐的时候,破碎自己可以在一点点甚至毫无痛苦的情况下发生。
受苦相比破碎自己,稍微稀松平常一些。一个人若有顺服的态度,他可以只是受苦,而不必进一步破碎自己。保罗身上的那根刺促使他谦卑下来,但是在他破碎自己之后依然存在。
布道家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由于妻子与其对立,因此常常向上帝祷告。即使是情绪上或心理上的打击,也会造成属灵上的破碎自己,但本书不打算探讨那些方面。另一方面,受苦虽可造成精神上、生理上与人际关系上的破碎,却不一定对一个人的灵命产生冲击。
破碎自己是……
在为破碎自己下定义时,我们可以从一些相关的概念中得到线索。“忠心”可说是破碎自己的近亲。创世记里,约瑟的忠心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典范,他的故事显示他是一个对神完全效忠的人。我们看到他人格塑造的过程,有人主张那些境遇帮助他破碎自己,此外我们并未看到约瑟有破碎自己的必要。还有米煞、沙得拉、亚伯尼歌都证实了他们真的效忠于上帝,但以理也是如此,他们给了我们很棒的典范。不过,效忠于神、成为合神心意的仆人,更可被看作是破碎自己所要达到的结果。
在圣经中也用“修剪”来比喻这个过程,将上帝比拟为修剪葡萄树及枝子的那位农夫。修剪之后,葡萄树必结出更好的果子。修剪过程也是一种看似矛盾的动作:剪断果树让它长得更多更好,果农都能了解这个隐喻。修剪形容上帝的手所进行的工作,而破碎自己却是我们生命中的果实。约翰福音15章告诉我们,神将不结果子的枝子砍掉,并将会结果实的枝子加以修剪,好让它结实更多。有人认为假如自己能结果子,就不会被“砍掉”;但耶稣似乎是说每个人都会被“砍掉”或修剪,有些人是因为不结果子,其他人则可因修剪而更多结果子。修剪总不能免。
“钉十字架的生活”是与破碎自己相关的另一个名词,在圣经里有几次谈到与基督同钉十字架,以及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主。本书后面的章节将谈到破碎自己的态度,“死”的概念在当中是非常普遍及强烈的。
另一个近似的概念是降服,而且主要是指“完全的降服”。在战争中,投降的士兵会以全球共通的姿势举起双手说:“我投降,我放弃了。你看,我已放下武器,停止战斗了。”这绝不会是骄傲的行动,而是谦卑的;也不是神圣的姿态,而是悔悟的;不是胜利的手势,而是战败的。
我最小的儿子快两岁时,有一次高高举起双手,要求爸爸妈妈牵着他,他说:“高一点,妈妈,高一点。高一点,爹地,高一点。”他的意思其实是“我累了,我害怕,我软弱,我太小了,抱我起来,抱着我,帮助我。”舍己的心帮助我们伸出双手达到天父那里,说:“高一点,抱着我走!我很软弱,我太小了,无法独立完成。我投降了。”
我们内心会看不起降服及放弃,但降服与放弃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放弃的意思是“我不在乎”,而降服表示“我在乎”。放弃的意思是“我不能”,而降服是说“我不能,但是上帝能够”。放弃常是受压制的或生气的,降服则表现出爱。一对放弃继续为婚姻努力的夫妻诉诸离婚,愿意降服于另一半的人却愿寻求咨商并负起责任。放弃的人最后往往变成不可知论者或无神论者,离开教会。
许多人觉得假如我们降服,就是不负责任,此种想法驱使一个人渴望别人需要他。当然我们应该避免懒惰及不负责任,但放手并不表示甘于平庸或不负责任。相反,放手是信心的表现,而平庸及不负责任则是懒惰的表现。放手是意志的决定,而不负责任常常源于犹豫不决。放手只是冒了失败的风险,不负责任却招致失败的来临。放手的人说:“上帝啊,我倚靠你。”平庸及不负责任的人则说:“我不倚靠任何人,我不在乎。”降服看似不负责任,其实是真正的负责。
破碎自己的原动力是什么?
什么事情会促进一个人破碎自己?这是如何发生的?通常要透过何种手段或过程?
一个人破碎自己常常发生在与上帝有密切接触的时候先知以赛亚谈到上帝的荣光充满圣殿的情景,在那一刻他明白自己在上帝眼中是如此渺小又不圣洁,他说:“……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赛6∶5)扫罗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天上来的声音及大光使他看到上帝,这个活跃的领袖突然间完全崩溃,并且有了一百八十度的改变。在旷野,摩西发现上帝在燃烧的荆棘中,他立刻趴下,面伏在地。从来没有人在见到上帝的时候,不骤然觉得自己污秽不洁又软弱无用。在那特别的一刻,人都会变得完全明白自己生命中有什么问题了。就过去而言,当圣灵降临在一群人身上或一个地区,所带来的复兴会促使人大大地认罪、悔改,也带来破碎自己的态度。从来没有人在十分靠近上帝的时候,却仍态度骄傲。
破碎自己常常发生在人自愿地热心寻求上帝赐福时
雅各与上帝的使者摔跤的那个晚上,他不让天使离开,除非他能得到祝福。当你渴望上帝赐福你的生命或侍奉时,你会跨越委身的界线,对上帝说:“不论如何,求你赐福给我!”在那一刻,你必须完全准备好,因为我们提出这样的请求时,上帝很少会让我们保持原状。生命中要容许作一些改变,以便祈求上帝赐福或采取行动之后,我们能甘心乐意地顺服他的心意。
破碎自己常常在道德上失足时出现
在圣经里多次记载,犯罪之后总是造成混乱,然后是认罪,最后悔改、重被接纳。有时候,破碎自己的过程会发生在这个混乱之中,被罪恶感或圣灵的提醒所引发,或者是某种负面的因素所促成,诸如敌人进攻、灾难、疾病或其他重大苦难等。对大卫王而言,当先知拿单当面质问他的时候,破碎自己的过程就发生了。对尼尼微城而言,则发生在约拿的毁灭警告之后。旧约圣经里记载了以色列子民一再犯罪的故事实录,一而再、再而三地,在犯罪之后若能破碎自己,心灵便可回归宁静,经历与天父更深、更亲密的契合。
严重的威胁常会促使人破碎自己
约翰?多恩(John
Donne)是英国的牧师及诗人,他曾写道“没有人是孤岛”,以及“不要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敲响的”。他的后半生大部分都在病中度过,他明白那些受折磨、痛苦的时期,都将成为心灵成长的最佳机会。试炼涤清罪恶,并培育出老练的品格;贫穷教导他要倚靠神,并且去除贪婪;失败及困窘帮助他治死对世界的野心。
虽然危机可以突然导致破碎自己,但对很多人而言,它是几乎没有正面意义的漫长过程。其实,离婚、心脏病发作、财务危机、心爱的人过世,都能使我们产生一颗柔软的心;而生命的停滞也使我们逐渐深刻地了解,我们并不具备实现自己梦想的能力,当梦想似乎悬在半空中迟滞不前时,我们就会承认人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生命。
这一点对了解破碎自己的过程相当重要。人常常在自以为能完全掌控的地方经历舍己:商人可能失去成功的生意;亲密的关系原本看似安稳,结果却彻底失败。对生命无法掌控,充分显示出我们需要上帝,因此形成我们对他的顺服。
经历过震荡磨炼的信心才能够坚定不移,曾经被浇熄的喜乐才能够永不止息,破碎过的爱心才会牢不可破。
对上帝的热爱能促进破碎自己
能够保有起初爱心(就是上帝呼召子民对他表现的爱)的人,就会愿意改变并经历不可思议的事情,好让自己能被主所用。记得当时为了追求南茜、向她示爱,我热情地表示对她的殷勤,甚至表现出惊人的英勇,还请她提供建议该穿什么衣服,以及如何与人相处。因为我爱她,她也爱我,因此,我知道可以征求她的意见,并且相信她会将最好的给我。要让我们对天父毫无防御、完全敞开,爱总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并且最不会使圣灵受挫,或使我们丧失宝贵的时间及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