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世界舞台上的政治:透过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直击政治背后的大国博弈

書城自編碼: 1993085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政治
作者: [美]约翰
國際書號(ISBN): 9787510040443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2-12-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870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HK$ 259.6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HK$ 98.6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HK$ 123.1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HK$ 1097.6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HK$ 1680.0
积极心理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HK$ 55.8
自由,不是放纵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HK$ 54.9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77.8

 

建議一齊購買:

+

HK$ 150.8
《政治学与生活(第12版)(畅销30余年,再版11次的政治学经》
+

HK$ 176.8
《政治的细节(第10版):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多所名校倾》
+

HK$ 233.2
《地理学与生活:当代地理学传承、发展与应用的经典之作》
+

HK$ 180.2
《国家的常识:政权.地理.文化(畅销30年的比较政治学经典力作》
編輯推薦:
看点一:通俗易懂的叙述
国际关系往往给人以复杂、晦涩的感觉,各种专业名词及理论经常让有兴趣的读者望而却步,但本书很好的避免了这一问题。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将各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博弈娓娓道来,读起来全无枯燥之感。同时也让复杂的国际关系以鲜活的姿态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看点二:鞭辟入里的分析
全书共15章,结构清晰。全书以第一部分对世界政治研究的总论为起始,在讲述了世界政治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的同时涵盖了21世纪的大事件,如全球化与政治经济、国际安全、人权和环境等诸多问题。不同章节有不同的主体,使读者能够掌握世界政治的基本模式。
看点三:贯穿全书的实例
本书不仅全面论述了世界政治研究的各个课题以及最新的国际重大事件,还运用现代国际时事作为范例,让理论概念通俗易懂,使读者可以看到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应用。作者在新的概念或观点后都会紧随实例,便于读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而更好地理解理论。
看点四:丰富详实的数据
全书附有大量的表格、数字、照片、地图以及其他图表,作者亲自挑选了书中的每张照片,并亲自设计了几乎所有的数字与表格,同时经常自己进行计算以得到数据,使读者在阅读相关主题的同时能够
內容簡介:
世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世界政治也是内涵丰富、包罗万象,本书主旨就是呈现世界所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这些挑战的应对方法。本书在尊重世界政治问题复杂性的基础上,通过简明易懂的探讨方式明确地指出了现代世界体系变迁的历史背景和促使21世纪世界体系形成的变革,并涵盖了世界舞台上的最新动态和变化。鲁尔克所探讨的政治理论包含一些现代分析手段,如开篇便运用的建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作者运用现代国际时事作为范例,让理论概念通俗易懂,使读者可以体会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应用。
本书同时涵盖了21世纪的大事件,如国际体系中的现代国家结构、全球化与政治经济、国际安全、国际合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人权和环境等诸多问题。不同主题分为不同章节,使读者能够掌握世界政治的基本模式。本书还向读者展示了政治是如何影响个人生活的,并重点强调政治意识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负责任的行为。
關於作者:
著者:
约翰?鲁尔克(John T.
Rourke),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政治系教授、博士。曾与与人合著《直接民主与国际政治》;编著《站在哪一边:美国外交政策争议中的分歧》和《站在哪一边:世界政治问题上的分歧》;另著有《外交政策制定:美国、苏联、中国》、《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国会与总统》、《总统选战与美国民主》以及大量文章和论文。他乐于讲授入门课,每个学期都在康涅狄格大学的期托尔和哈特福德校区讲授这种入门课。他尊重学生,这一点塑造了他以本科生喜爱的语言和理论标准来传道授业的方法。正如本书主题所反映的,鲁尔克相信,政治能够影响所有人,而我们也能够影响政治。鲁尔克身体力行,参与了学校里的见习项目,为他的政治社团出点子,并且一直为康涅狄格议会工作,参与地方、州和全国层次的各类政治活动。
译者:
白云真,山东临沂人。现为中共中央编译局政治经济学博士后,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国际政治系副主任、国家战略与和平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及中国海外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思想与国际理论、(全球批判)政治经济学、中国对外战略与全球公共政策、国际组织与发展援助。
雷建锋,陕西蓝田人。2008年获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外交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要从事与欧洲问题、国际政治经济学、当代国际政治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曾在《世界经济与政治》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目錄
简 目
序言 全球视野与中国答案 ……………………………………………………… 王逸舟 3
前 言 …………………………………………………………………………………………4
致读者 …………………………………………………………………………………………8
致 谢 ……………………………………………………………………………………… 11
本书预览 …………………………………………………………………………………… 15
第一部分 世界政治研究
第1 章 思考与关注世界政治 ………………………………………………………… 2
第2 章 世界政治的变迁 …………………………………………………………… 40
第3 章 层次分析与对外政策 ……………………………………………………… 72
第二部分 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取向
第4 章 民族主义:传统取向 ……………………………………………………… 114
第5 章 全球主义:替代性取向 …………………………………………………… 146
第三部分 行为体的组织结构
第6 章 民族国家:传统结构 ……………………………………………………… 186
第7 章 政府间组织:替代性治理方式 …………………………………………… 216
第四部分 世界舞台上的行为方式
第8 章 国家权力与治国之道:传统方式 ………………………………………… 262
第9 章 国际法与正义:替代方式 ………………………………………………… 310
第五部分 寻求和平
第10 章 国家安全:传统之路 …………………………………………………… 344
第11 章 国际安全:替代之路 …………………………………………………… 384
第六部分 寻求繁荣
第12 章 国家经济竞争:传统之路 ……………………………………………… 424
第13 章 国际经济合作:替代之路 ……………………………………………… 462
第七部分 寻求人权与环境
第14 章 维护和增益人权与尊严 ………………………………………………… 512
第15 章 保护和增益生物圈 ……………………………………………………… 556
结语:未来的序言 …………………………………………………………………… 599
重要词汇 ……………………………………………………………………………………601
译 后 记 ……………………………………………………………………………………625
出版后记 ……………………………………………………………………………………626


详细目录
序言 全球视野与中国答案 王逸舟 3
前 言 4
致读者 8
致 谢 11
本书预览 15
第一部分 世界政治研究
第1 章 思考与关注世界政治 2
1.1 预览全球舞台 3
全球行为体:了解演员阵容 3
世界政治的替代方式 4
1.2 世界政治对于个人的重要性 8
世界政治与你的收入 9
国际贸易与你的收入 10
国际资本流动与你的收入 11
国防开支与你的收入 12
世界政治与你的生存空间 13
世界政治与你的生活 14
跨国性疾病 15
跨国政治暴力 16
你能够促成改变 17
采取直接行动 17
投 票 17
成为决策者 19
1.3 理论思考:将事件置于情境中
(结合具体事件) 20
现实主义理论 22
古典现实主义与新现实主义 23
现实主义:强调权力 24
现实主义与竞争性未来 25
自由主义理论 26
古典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 27
自由主义:强调合作 27
自由主义与合作性未来 28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与经济
主义理论 30
后现代主义理论 30
女性主义理论 32
经济主义理论 33
建构主义理论 34
建构主义以及政治的本质 34
建构主义与世界政治进程 35
理论评价 36
本章总结 37
第2 章 世界政治的变迁 40
2.1 演变当中的世界体系:
早期发展 41
古希腊与罗马 41
罗马衰落之后,476—1700 42
中世纪的普世权威 42
中世纪的本土权威 43
封建制度的衰落 44
普世权威的衰落 45
主权国家的出现 45
18、19 世纪 46
人民主权 46
国际体系的西方化 47
多极体系的发展 49
2.2 演变当中的世界体系:
2 0 世纪 49
多极体系的衰落 50
欧洲作为全球权力中心的崩
溃 50
非欧洲强国的崛起 51
冷战与两极体系 51
两极体系的兴衰 51
两极体系的终结 53
2.3 21 世纪:新体系的创始 54
21 世纪的“极”结构 54
单极时刻 54
多极化要求 55
有限的单极体系 56
未来的多极体系 58
21 世纪的其他权力变革 59
国际体系西方取向的弱化 59
国家权威所面临的挑战 60
21 世纪的安全 62
21 世纪的全球经济 64
经济相互依赖 64
南、北国家间的差距 65
21 世纪生活品质 67
人 权 67
环 境 67
本章总结 69
第3 章 层次分析与对外政策 72
3.1 个体层次分析 73
作为物种的人类 73
认知因素 74
情感因素 75
心理因素 76
生物因素 76
感 知 79
组织行为 80
角色行为 80
组织内决策行为 81
领导者及其个人特质 82
个 性 83
身心健康 83
自负与野心 84
政治历史与个人经验 85
感知与操作性现实 85
作为理性与非理性因素混合物
的政策 87
3.2 国家层次分析 87
对外政策决策:政府、境遇和
政策的类型 88
政府类型与对外政策过程 88
境遇类型与对外政策过程 88
政策类型与对外政策过程 89
对外政策决策:政治文化 90
对外政策决策的行为体 91
政府首脑及其他行政人员 91
官僚机构 94
立法机构 96
利益集团 97
民 众 99
3.3 体系层次分析 102
体系的结构特点 102
权威组织 102
互动的范围、层次与强度 103
体系的权力关系 104
重要行为体的数量 104
权力的情境 107
体系的经济现实 107
体系的规范 109
本章总结 110
第二部分 世界舞台上的政治取向
第4 章 民族主义:传统取向 114
4.1 理解民族、民族主义与民族国
家 115
民族、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
概念界定 116
民 族 116
民族主义 117
民族国家 118
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118
早期的民族主义 119
上升中的现代民族主义 119
民族国家的类型 121
4.2 实践中的民族主义:
问题与评价 122
民族国家:神话多过事实 12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122
一个国家,多个民族 123
一个民族,多个国家 124
一个民族,没有国家 125
多个民族,多个国家 128
民族主义的积极与消极方面 131
积极型民族主义 131
消极型民族主义 133
作为目标的自决 138
自决的积极方面 138
自决的隐忧 138
4.3 民族主义与未来 140
民族主义的近期历史和现在 142
可预见的民族主义消亡 142
长盛不衰的民族主义 142
民族主义的未来 143
本章总结 144
第5 章 全球主义:替代性取向 146
5.1 全球主义 148
5.2 全球化 149
全球化加速的因素 150
运输与通讯的全球化 151
全球运输 151
全球通讯 152
经济全球化 153
贸 易 153
国际投资 154
货币交换 155
文化全球化 156
语 言 157
消费品 158
全球化的评价 158
经济全球化的争论 159
经济全球化的关注 160
文化全球化的关注 161
5.3 跨国主义 162
跨国组织 163
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164
非政府组织的活动 164
非政府组织的影响 165
区域性跨国主义 167
文化跨国主义 168
跨国宗教 169
宗教与世界政治 170
宗教原教旨主义的力量 170
伊斯兰教与世界 172
穆斯林的政治遗产 173
伊斯兰教与民族主义 174
伊斯兰 非伊斯兰世界 175
伊斯兰宗派主义 176
伊斯兰传统主义与世俗主
义 177
跨国运动 178
世界中的妇女 178
跨国妇女运动的目标 179
跨国妇女运动组织 180
妇女的政治进步 181
跨国主义的未来 182
本章总结 182
第三部分 行为体的组织结构
第6 章 民族国家:传统结构 186
6.1 国家的性质和意义 188
国家概念 188
主 权 189
领 土 189
人 口 189
外交承认 190
国内组织 191
国内支持 191
国家和准国家 191
国家的意义 192
6.2 国家治理方式 194
威权主义政府 195
民主政府 197
过程以及结果 198
参与程度 198
6.3 民主的未来 200
民主扩展的可行性 200
民主与经济发展 201
民众之于民主 201
输出民主 202
民主的政策影响 203
民主与对外政策的成功 203
民主与国际安全 203
民主与国内安全 204
6.4 国家及其未来 205
国家:地位的变化 205
国家治理的限度 206
国家主权的弱化 206
国家:控诉 208
过时的国家 208
国家的破坏性 211
国家:捍卫 211
国家:裁决 213
本章总结 214
第7 章 政府间组织:
替代性治理方式 216
7.1 政府间组织概览 217
政府间组织的历史 217
政府间组织形成的理论 218
政府间组织的兴起 220
兴起的原因 221
政府间组织的(功能)角色 222
“竞技场” 222
国际合作的枢纽 224
独立的国际行为体 225
跨国组织 225
7.2 全球性政府间组织:聚焦联合
国 228
成员国资格与投票 229
成员国资格问题 229
投票问题 232
领 导 233
政府间组织领导的选择 234
政府间组织领导的角色 235
管理与财政 238
管 理 238
财 政 239
联合国及其他政府间组织的活
动 242
促进和平与安全 242
社会、经济、环境等 244
全球性政府间组织的评价 245
7.3 区域性政府间组织:聚焦欧
盟 248
欧盟起源与变迁 249
经济一体化 249
政治一体化 250
欧盟治理 251
政治领导 251
科层组织 252
监管机构 253
立法机构 254
司法机构 254
欧盟的未来 255
宪政运动 255
对欧盟未来的思考 257
本章总结 259
第四部分 世界舞台上的
行为方式
第8 章 国家权力与治国之道:
传统方式 262
8.1 权力的复杂性 263
权力的特征 264
作为资产的权力和作为目标的
权力 264
硬权力和软权力 265
绝对权力和相对权力 266
作为潜力的权力和作为意愿的
权力 266
客观权力和主观权力 268
情境权力 269
权力的测评 269
权力量化的困难 270
权力动力学 270
8.2 国家权力的基础 271
地理状况 271
民 众 272
人口数量 272
年龄结构 273
教 育 275
健 康 276
态 度 277
政 府 278
基础设施 278
8.3 军事权力 280
测评军事权力 280
国防开支 280
武 器 281
人 员 281
军事权力:多多益善? 282
8.4 经济权力 284
财政状况 285
自然资源 286
工业产量 287
农业产量 287
8.5 军事手段 288
武力的使用:从恫吓到战争 288
武力的效用 289
效用的衡量 289
成功的条件 290
8.6 经济手段 291
经济激励 291
经济制裁 292
经济制裁的效力 293
经济制裁的缺陷 293
8.7 外交手段 295
外交背景 295
多边外交 296
首脑外交 296
民主外交 298
议会外交 298
公开外交 298
作为沟通过程的外交 299
外交实务 300
有效外交的一般性原则 300
直接或间接谈判 301
高层或低层外交 301
胁迫或奖赏 302
言辞精确或含糊其辞 303
语言或行为沟通 303
“捆绑”还是“脱钩” 304
最大化或最小化外交争端 305
8.8 信息手段 305
本章总结 308
第9章 国际法与正义:替代方式 310
9.1 国际法与正义的基础 311
国际法的主要特点 311
国际法的发展 312
国际法的实践 313
国际正义的基础 313
9.2 国际法律体系 314
法律的哲学根源 314
国际法是如何制定的 315
遵循法律 318
遵守法律 318
法律的实施 319
法律的裁决 319
国际法院 320
国际法庭的权限 321
国际法院的效力 322
9.3 国际法与正义的适用 324
多元文化世界中的法律和正
义 324
法律和文化的观点 324
国家与个人的法律标准 326
国家、战争与国际法 327
战争的正当理由 327
战争的正义行为 329
对个人适用的国际法与正义 331
“二战”后的法庭 331
当代国际法庭 331
国际刑事法庭 333
法律和正义的实际应用 336
9.4 国际法和正义的未来 339
本章总结 340
第五部分 寻求和平
第10 章 国家安全:传统之路 344
10.1 战争与世界政治 345
战争:人类的记录 346
战争的起因:三个分析层次 347
战争的体系层次起因 347
战争的国家层次起因 350
战争的个人层次起因 350
变化当中的战争性质 351
战争的分类 354
10.2 恐怖主义 355
恐怖主义的性质和局限 356
恐怖主义的来源 358
国家恐怖主义 358
跨国恐怖主义团体 358
恐怖主义的记录 359
恐怖主义活动的武器和战
术 360
常规武器恐怖主义 360
放射性武器恐怖主义 360
化学和生物武器恐怖主义 362
恐怖主义的起源 362
反 恐 364
10.3 非常规战争 365
武器转移 365
武器转移的目的地和原因 366
武器转移的缺点 367
特别行动 367
10.4 常规战争 368
目标和战争行为 368
避免无限升级 369
10.5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370
生物武器 370
化学武器 371
核武器 372
核武器国家及其军火库 372
核武器的作用 374
核威慑和核战略 375
威 慑 376
战略:首先使用 376
战略: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378
本章总结 381
第11 章 国际安全:替代之路 384
11.1 考虑安全 385
一个不安全感的寓言 385
不安全感的“戏剧” 385
对“戏剧”的评论 386
寻求安全 387
寻求安全的方法 387
评价的标准 388
11.2 通过军控实现的有限自卫 389
实现军备控制的方法 391
军备控制的历史 391
2 0 世纪8 0 年代的军备控
制 392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的军备
控制: 大规模杀伤性武
器 394
20 世纪90 年以来的军备控
制:核不扩散 397
自1990 年以来的军备控制:
常规武器 400
军备控制的障碍 402
国际障碍 402
国内障碍 405
11.3 国际安全部队 407
国际安全部队:理论与实践 407
集体安全 409
维持和平 410
维和问题 412
国际安全及其未来 414
11.4 废除战争 417
彻底裁军 417
和平主义 417
本章总结 420
第六部分 寻求繁荣
第12 章 国家经济竞争:
传统之路 424
12.1 国际政治经济学 426
经济民族主义 426
经济国际主义 428
经济结构主义 429
12.2 世界经济:
全球化与相互依赖 431
贸 易 431
扩大贸易 431
促进贸易扩张的因素 432
国际投资 432
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间接投
资 432
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 433
货币关系 434
12.3 世界经济:不同的形式 437
南北模式 438
南北经济模式 439
南北社会模式 440
评价南北差距 440
喜忧参半的发展数据 440
发展的不均衡模式 442
12.4 国家经济关系 443
北北经济关系 444
北方国家经济形式的变化 444
北方国家政治气候的变化 445
南北经济关系 445
南方国家的改革议程 446
北方国家对南方国家改革议
程的反应 447
南北竞争的新发展 449
南南经济关系 449
12.5 实用的经济民族主义 452
以经济手段实现经济目的 452
贸易与投资壁垒 452
贸易与投资支持 455
以经济手段实现政治目的 456
12.6 经济民族主义政策的未来 457
本章总结 458
第13 章 国际经济合作:
替代之路 462
13.1 经济合作与发展:背景与要
求 463
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合作 463
经济合作的起源 464
13.2 南方国家的发展 465
经济发展的标准 465
实现经济发展 467
贷 款 468
私人投资 470
贸 易 470
外国援助 473
汇 款 474
内部改革 475
13.3 经济合作与发展:机构 476
联合国与经济合作 476
联合国与全球经济管理 476
联合国与发展 476
经济合作与发展:世界贸易组
织 477
世界贸易组织的结构和角
色 478
修订《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多哈回合 479
支持发展的货币合作: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 48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角色 482
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
评 48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辩
护 485
发展合作:世界银行集团 486
世界银行的运作 486
关于世界银行集团的争论 487
经济合作与发展:经济发达国
家的机构 489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489
八国集团 489
13.4 区域与双边经济合作与发展 491
西半球 492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492
美洲自由贸易区 494
南方共同市场 495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497
其他地区 498
双边贸易协定 498
13.5 合作与发展:讨论未来 499
经济国际主义案例 500
经济优势 500
非经济优势 502
经济民族主义案例 503
经济优势 503
非经济优势 505
正确地看待全球化争论 507
本章总结 509
第七部分 寻求人权与环境
第14 章 维护和增益人权与尊严 512
14.1 人权的本质 514
禁止性和规定性人权 514
普世的和以文化为基础的权
利 516
权利的起源 517
普世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应
用 518
个体与社群权利 519
14.2 禁止性人权 519
人权:问题与进步 520
人权问题 520
人权的进步 521
人权进步的障碍 524
妇女权利 526
妇女权利的问题 526
妇女权利的进步 529
儿童权利 531
儿童权利的问题 531
儿童权利的进步 532
民族、种族和宗教群体的权
利 534
群体权利的问题 534
群体权利的进步 535
原住民的权利 536
原住民的权利问题 536
原住民权利的进步 536
难民和跨国流动工人的权利 537
难民和跨国流动工人的权利
问题 538
难民和跨国流动工人的权利
的进步 538
14.3 规定性人权 540
充足的营养 541
粮食问题的原因 542
对粮食问题的国际回应 543
适当的健康标准 545
健康需求 545
对健康问题的国际回应 549
基本教育 551
教育需求 551
对教育问题的国际回应 551
本章总结 554
第15 章 保护和增益生物圈 556
15.1 世界生态状况 557
15.2 可持续发展 559
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560
选择1:限制发展 560
选择2:为环境可持续发展
付出代价 561
可持续发展的政治 565
第一次地球峰会 565
第二次地球峰会 566
15.3 可持续发展:人口问题与进
步 567
人口问题的全球认可 568
降低出生率的方法 569
国际人口控制努力的影响 571
15.4 可持续发展:资源问题与进
步 571
石油、天然气和矿产 571
森林和土地 573
森林的枯竭 573
土地退化 575
森林与土地的保护 575
野生动物 576
对野生动物的全球压力 576
保护野生动物 576
淡 水 577
海洋和渔业 579
对海洋和渔业的压力 579
保护渔业 580
15.5 可持续发展:环境 581
土地质量 582
国际土地质量问题 582
保护土地质量的国际努力 583
水质量 583
国际水质量问题 583
保护水质量的国际努力 584
空气质量 585
国际空气质量问题 585
保护空气质量 586
臭氧层 587
臭氧层的消耗 587
保护臭氧层 588
全球变暖 588
全球变暖:我们知道什么 589
全球变暖:在争论些什么 590
对全球变暖的国际回应 594
本章总结 597
结语:未来的序言 599
重要词汇 601
译 后 记 625
出版后记 626
內容試閱
序言 全球视野与中国答案
今天的世界变化越来越快,跟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不用说在各个高校里开设了更多国际关系和外交的课程,连街头巷尾的不少出租车司机和大叔大妈都热衷于评点国际事件和人物。不过真想搞明白、说清楚何为“国际政治”,为什么会有这样变化多端、扑朔迷离的现象,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过去的30
年间,我作为这一领域的学生和教员,一直在做着各式努力,试图对重大国际事态和进程做出有逻辑的梳理,到现在仍不敢说有多大收获;天地太大太复杂,个人的能力和精力又太有限。有时在想,如果有一本好的教材,能够把学术的各种研究和发现,尤其是已经取得的共识,综合到一起,用合理的体例讲授给我们的学生,那该是多么好的事情。
现在我推荐的《世界舞台上的政治》,算是比较优秀的一部教材。与国内教材相比,我觉得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枯燥,通俗易懂,图表、数字等形象的东西与主题和每章内容配合得很好。作者说,他努力运用笑话或故事,借助轻松的方式证明提出的论点,以表明“国际关系是吸引人的、甚至是有趣的”。记得于光远先生讲过一句话:写书的最高境界是深入浅出,差一点的才深入深出,最次的为浅入浅出。依我看,这本教材大体符合第一类标准。
如果说有什么不够的地方,那就是它毕竟是一个外国人所写,不管水平多高,还是不可能满足中国读者今日面对国际政治时的全部需要。写到这里,我问自己,也想问一下读者:什么是我们的需要?为什么中国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知识,也要确定自己的视角与观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中国人的看法足够吗?重要吗?当今世界真的需要中国人的见解与方案吗?作为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外关系的建构会朝着什么方向演进,中国人对于国际政治的未来可以做出什么样的改变或贡献,我们应当为此做出哪些准备?中国人的国际政治教科书如何具备全球视野与中国答案?
衷心期待我们的读者一边阅读学习国际上公认较有影响的这本教材,一边思索自己的追赶方向与步骤。什么时候中国人也能写出被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教科书,中国的崛起就不止是GDP
等器物和硬件方面的意义了。
王逸舟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2011 年8 月18 日于北大朗润园
第2章 世界政治的变迁
2.3 21 世纪:新体系的创始
莎士比亚在《暴风雨》(The
Tempest)中评论到:“过去的只是一个开头。”这既是以往的游吟诗人的文学世界,也是今天与明天的真实世界。有人会希望未来的历史学家不会以《暴风雨》为标题撰写21
世纪的历史。对于未来的历史,人们可能更喜欢《皆大欢喜》、《终成眷属》一类的标题。未来历史的剧本由今天的我们撰写。如莎士比亚在《恺撒》(Julius
Caesar)中告诉我们的:“我们的命运并不掌控在某些杰出人物手中,而是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中。”本章接下来的内容将审视那些使人类的“明天,又一个明天,又一个明天”——如麦克白所说——受益或苦恼的因素和趋势,以帮助你确定未来的选择。
21 世纪的“极”结构
“极”结构的变革很少能像1991
年苏联解体那样具有决定性、象征性的意义。两极体系很显然已经不复存在。不确定的是,如何概括至今仍处于演进当中的国际体系特征(Thompson,2006)。对于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的最好描述是:有限的单极体系,且正在奋力成为一个多极体系。但并非所有学者都赞同这个观点。
单极时刻
正当苏联崩溃前夕,分析家克劳萨默(Charles
Krauthammer,1991,23)撰写了一篇题为“单极时刻”的文章。这篇文章不赞同通常的假设,即形成当中的多极体系将取代预期当中的两极体系的终结。他说:“后冷战的世界不是多极状态,而是单极状态。世界权力的中心是未受挑战的超级大国美国。”这种观点视美国为霸权国(hegemonic
power),即拥有超越任何其他国家影响力的国家。另一学者同时写道:“我们已经进入了美国单极时代。”(Ikenberry,2004,609)第三位说:“自罗马帝国以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如此突出地凌驾于别国之上。”(Nye,2001,545)这种地位的含义是“美国……(作为)全球霸权国……拥有随意运用的令人敬畏的手段,它能够有效地运用权力实现其重要的政策目标”(Layne,2006,45)。当然,这些手段中最突出的是美国的军事权力。在一些盟国部队的支持下,美国军队两次击败了伊拉克(1991、2003),制服了塞尔维亚(1999),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拥有日益领先的军事技术。然而,美国的主导地位并不仅仅以军事实力为基础。相反,据法国某外交部长的看法,“当今美国霸权扩展到经济、货币、军事、生活方式、大众文化产品领域,淹没了整个世界,塑造着全人类的观点,甚至吸引了美国的敌人”。自然而然地,问题产生了:“如果美国是世界上的霸权国家,那它为何并不总是为所欲为呢?”理由在于,“霸权并不是无所不能的”(Layne,2006,43)。诸多因素制约着美国:
? 军事权力长于阻止他国的袭击,但并不长于迫使他国根据你的意愿行动。
? 军事权力长于应对其他正规军事力量,但拙于应对叛乱与恐怖主义活动。
? 成为一个霸权国家并不意味着所有其他国家都不具备权力或愿意接受控制。实际情况甚至恰恰与此相反:一直存在着强烈的多极化要求。
多极化要求
在其《修墙》(Mending Wall)的诗中,弗罗斯特(Robert Frost)描述了残酷的自然力
量推倒石头墙的情形。他文笔睿智:
有那么一种东西,它不喜欢墙,希望墙颓然而倒。

同样,国际体系中也有一种均势性质的东西不喜欢单极的状态。冷战时期,美国的主导地位惹恼了许多国家——敌国、中立国或盟国(Layne,2006a;Malone
Khong,2003)。2005
年,一些美国议员们在巴黎会晤了法国总统希拉克。之后,他们对记者讲,法国总统强调多极国际体系的信念,法国也是数个权力中心之一。议员拜登敏锐地注意到希拉克“并不喜欢美国作为世界的最高领导人的单极观念”。其他国家领导人也表达了对单极世界的反对。其中,俄罗斯总统普京认为:“世界秩序能够而且应该是多极的。”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赞许地提到了一种“合作的多极世界秩序”。
法国、俄罗斯与印度领导人表达了对多极世界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反美的,他们只是反对单极状态。理由是,在仅有一个支配性国家——美国——的世界中,所有其他国家都至少部分地处于从属地位。我们将在第3
章看到,单极状态可能会带来某些好处,但这是任何主权国家(唯一的超级大国本身除外)难以接受的事情。此外,一些批评者认为,美国抱着顽固的单边主义态度、为了考虑不周的帝国目标在伊拉克等地滥用权力,濒临“霸权的危险状态”(Brzezinski,2004,16)。某些批评者还认为,一旦美国霸权消失,单极时刻就会很快结束(Cockburn
St. Clair,2004;Mann,2004)。
有限的单极体系
到底何谓“单极”,并不存在精确的界限。界限的模糊是所有分析家都不赞同眼下的世界正处于单极状态的原因之一。尽管单极也并不意味着绝对权力,但一些分析家将当前美国权力面临某些重大挑战的事态描述为有限的单极体系(limited
unipolar
system)。美国权力受到的最主要约束来自美国对其他国家的深度交往与依赖,就像其他国家对于美国一样。例如,美国的反恐战争将很难取得进展,除非其他国家在寻找与逮捕其境内的恐怖主义者、消灭恐怖主义者所依赖的金融网络方面与美国充分配合。同理,美国经济或许世界第一,但它严重依赖于与其他国家的友好贸易关系。第三个例子则事关美国经常需要的外交支持。如果东北亚地区的国家——尤其是中国——与美国充分合作,劝说朝鲜放弃核计划,随时可能爆发的朝鲜危机就更容易得到解决。一言以蔽之,正因为经常需要他国的合作,美国在某些问题上罔顾他国偏好的做法也不能走得太远(Patrick
Forman,2002)。
当下,独断的美国可能能在很多问题上随心所欲。顾名思义,霸权国无不企图根据自己的好恶塑造国际舞台。一旦有可能,单极国家确实会寻求结盟或其他形式的多边支持;同样,一旦有必要,它也会采取单边行动。力图掌控事态还意味着(至少有时候)要“先发制人”,而不总是回应他国的行动。霸权国的这两个标准——支配性的权力、实施单边领导的积极意愿以及主动作为而不是被动回应——明显地体现在总统乔治?W?布什的国家安全政策中。乔治?W?布什的国家安全政策的方面之一是进行“预防性战争”(preemptivewar)。“政策脚本”争鸣栏目将提出思考问题,即“‘预防性战争’明智吗?”建议之一是,应当对“预防性战争”做一般性的反思,而不是仅参照美伊战争的进程判断。政策原则是与政策执行是非常不同的两个问题领域。
未来的多极体系
预测未来的世界权力结构是困难的。但稳操胜券的预测是:像历史上任何其他大国一样,美国霸权终将完结。如雅克?希拉克等人所表明的,许多国家的大量外交战略正努力催促多极状态的来临。许多观察家表达了颇为合理的疑虑,例如:德国与法国反对2003
年的美伊战争——阻止美国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出于显示其自身在国际体系当中的权威的愿望。
尤其是在美国政策过于富有侵略性以及单边主义的情况下,可能促成另一个强国联盟——如俄罗斯与中国——的形成并反对美国。反之,如果美国极大地弱化其领导作用,多极体系则可能自动地迅速再现(Ikenberry,2002;Bender,2003)。一种观点是,这样的体系将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其形式与功能很像19
世纪的传统多极体系(traditional multipolar
system)(Mearsheimer,2001)。另一种观点是,眼下的国际政治体系正在变化当中,将成为一个修正的多极体系(modified
multipolar
system)。由于国家与同盟已经参与到区域性与全球性国际组织——如欧盟与联合国——当中,这种体系的运作不像传统多极体系。这些新型的主要行为体将以第3、7
章所要讨论的方式改变国际体系的动力。
美国人自身也是决定美国霸权未来与国际体系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根据自身的意愿塑造世界的前景吸引着许多美国人,而且美国也从霸权强国身份中获得了许多好处,但这需要付出代价。一种是经济代价,其中包括美国在国家安全方面的巨大花销;与此相关的是军事权力的使用中所丧生的生命;第三种代价在于经常被诽谤。如上所述,其他国家对美国霸权及其应用多有敌意,甚至从霸权国家的权力当中获益匪浅的那些国家在某种程度上也并不情愿。就此而论,有些(尽管并非全部)国家和人们之所以对支配强权感到恐惧和愤怒,与支配性强权的政策其实并无干系,而在于单极体系本身所固有的现实张力,即霸权国家从未被其所主导的世界所爱戴。
问题在于,美国人是否(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在多长时间内愿意接受霸权地位所带来的负担与收益。在世界上积极活动但强调“多边”努力的中间路线较为轻松,但有时需要为此付出放弃某些未能得到大多数的国际支持的目标的代价。与此不同的是“孤立主义”的做法,比如在保卫美国及其领土免受军事与经济袭击的前提下置世界其他地区的事态于不顾。如此一来,美国只需要很少的年度国防预算——尤其是假如美国愿意运用其包括核武器等在内的所有权力来威慑已经开始或明显即将来临的袭击的话。然而,孤立主义也许意味着亵渎美式价值观以及损害美国的长期利益的世界局势可能出现。在很大程度上,美国所扮演的角色取决于美国公众所想要的或至少能够容忍的东西。如图2.2
所示,当前的大多数美国人都支持美国在世界政治中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但只有不到20%
的美国人希望美国扮演霸权国的角色。因此,如果美国总统采取的是一种美国人感觉过分扩张其全球政治参与的政策,他将面临危险的国内政治回应。
21 世纪的其他权力变革
“极”结构的变化并不仅仅是那些将对即将来临的世纪产生重要政治后果的权力变革。同样重要的变化还包括权力正在“远离”西方世界、国际体系当中的国家行为体权威的削弱、以及我们应当如何以不同以往的方式寻求安全。
国际体系西方取向的弱化
另一个正在发生的变化是,由于非西方国家的增加以及权力的扩大,当前在国际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取向正在弱化。“二战”之后,西方列强所建立的殖民帝国土崩瓦解了。在随后的岁月里,100
多个新兴国家获得了独立。如地图2.3
所示,大多数新独立国家都位于非洲、亚洲以及其他非西方地区。其中少数国家拥有足以支配中心舞台的权力,尤其是中国。甚至较小的非西方国家也借国际组织成员国身份获得了较强的发言权。例如,目前非西方国家在联合国大会、安理会当中占据了多数席位。2003
年,美国试图获得国际社会对美伊战争的支持,但由于未能说服安哥拉、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国家采取支持美国的立场而失败。
虽然非西方国家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但还是有一些相同之处。大多数国家都面临发展经济的艰巨任务、在种族上都不是欧洲白种人、都有被欧洲白种人殖民或控制的历史。此外,大多此类国家的价值体系都不同于西方。欧洲白种人建立的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将其价值观建立在犹太教与基督教所共有的传统上,而其他国家则信奉伊斯兰教、儒家学说、印度教以及其他非西方的宗教与哲学的价值观。
因而,毫不奇怪的是,这些新兴或新近获得主权独立的国家大多都支持变革国际体系。结果,这些国家的视角与要求在相当的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辩论的重点以及气氛。
国家权威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极”结构的变化以及非西方国家的兴起,21
世纪的世界体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开始变得不那么稳靠了。本杰明?巴伯(Benjamin
Barber)在其《圣战对麦当劳世界:全球主义与部落主义如何重塑世界》(Jihad vs. Mcworld: How
Globalism and Tribalism Are Reshaping the
World)一书中反映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对立的力量正在侵蚀着国家权威:一些力量(圣战或部落主义)正在使国家走向碎片化;另外一些力量则通过所谓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进程将国家融入单一的“麦当劳世界”当中。巴伯担心第一种情况将导致“以战争与流血的方式使人类重新回到部落状态的残酷前景,即可能发生民族国家的‘巴尔干化’(Balkanization)。在这种状况下,不同的文化、民族以及部落之间相互竞争,并以许多狭隘的(认同与忠诚)的名义进行圣战”。巴伯预测,第二种情况会“把国家融合到一个同质的全球性游乐场,即由通讯、信息、娱乐以及商业所联结起来的一个‘麦世界’”。巴伯认为,眼下“由于巴别塔(Babel)与迪斯尼乐园之间的感染,地球正在急剧地崩溃,只是勉强地聚合在一起”。如果这个描述是正确的,这意味着世界正趋向由宏观权威与微观权威共同构建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前的状态。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前的体系的崩溃导致了中间层次权威(即国家权力)的出现,在当下的体系之下,国家正在经历碎片化的过程而成为更小的单位,同时也融合到更加区域性或普世性的整体之中。
麦当劳世界的力量许多分析家认为,构成“麦当劳世界”(McWorld)力量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压力正在破坏国家的重要性以及权威,使世界趋向更高程度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整合。例如,政治一体化(political
integration)日趋明显,由国际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不断增加以及日益重要中便能看出。当贸易纠纷出现时,国家再也不能自由地强行实施单边决策。相反,它们不得不将纠纷提交到世界贸易组织并且遵守其决议。
经济的相互依赖(economic
interdependence)是指各国经济的相互交织状态。它意味着国家越来越无法自足,并由于失去了对于经济的此种控制,其一般性权威遭到削弱。关于这对国家未来说意味着什么的问题上,人们各持己见。可能的情况之一是,全球化的发展会逐渐削弱国家本身的重要性、单方面地决定其行动路线的能力、实际上的甚至法律上的主权。对于以上可能性,本书将在第6
章展开相关讨论。
在许多学者看来,社会一体化(social
integration)也在进行中。他们认为,快速的旅行以及通讯、日益增多的商品与服务交换促使世界不断走向一体化甚至同质化。不同国家的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交换着彼此的产品;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收看着美国有线新闻网(CNN)的节目;互联网提供了几乎实时性的全球信息以及人际互动;英语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全世界的通用语言。毫不夸张的是,即使做一个环球旅行,我们也可能仅仅靠麦当劳“过活”:麦当劳在119
个国家有3.1 万家分店,每年为全球大约180
亿顾客提供巨无霸、油炸食品与沙冰。总而言之,这表明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越来越生活在一个文化上更加同质的“全球村”。这种外部趋势有助于弱化内向的(inward-looking)民族主义——国家认同与忠诚的首要依据——情感。
如第5 章将要讨论到的,全球化以及去全球化所面临的压力都极大。尽管如此,全球化依然是一股强大的潮流,赢得了全球性的广泛支持,如图2.3
所示。因此,最紧迫问题是全球化应该如何被塑造,而不是是否应该持续下去。部落主义的力量由于各种侵蚀性的压力——如种族竞争,各个国家正经受着考验,
有时甚至面临崩溃。巴伯的主要著作将这种现象称为“圣战”(阿拉伯语汇,指“为扩展或捍卫某种信念而战斗”),但他的另一个术语更好地反映了碎片化的过程,即部落主义
(tribalism)。无论哪个术语, 在分离主义种族民族群体(ethnonational
groups)的压力下,国家正面临分裂与崩溃的高潮。特别重要的是,1991 年苏联解体为15
个独立国家,其中某些国家的种族关系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例如,车臣人为脱离俄罗斯获得独立,陷入了频繁的流血斗争。相似的是,南斯拉夫分裂成4
个国家,其中波斯尼亚共和国在种族战争中崩溃了。1998
年,当占科索沃省多数的阿尔巴尼亚人发起叛乱时,已经变小的南斯拉夫又一次发生了动乱。2006年,当黑山共和国宣布独立、塞尔维亚成了南斯拉夫联邦的最后残余时,原来的南斯拉夫进一步分裂了。此外,如果联合国科索沃特使在2007
年所制定的计划取得进展,科索沃将最终成为从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灰烬中涅槃而生的第6 个主权国家。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索马里陷入部落之间兵戎相见的混乱状态,到现在这仍然是一件麻烦事。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成两个国家。东帝汶宣布从印度尼西亚独立出来。阿富汗力求在许多种族团体的竞争中维持稳定。1994
年,胡图族人对几十万图西族人的屠杀破灭了卢旺达的“单一民族”神话。西班牙存在一个时而开展暴力活动的“巴斯克分离主义运动”。在2005
年的伊拉克国家选举期间举行的库尔德人的非正式公投中,95%
的库尔德人投票支持库尔德地区独立,他们在选票上圈画库尔德人——而不是伊拉克——标记。或许更令人痛心的是,由于控制着政府的阿拉伯穆斯林与生活在达尔富尔西部地区的黑人穆斯林之间的暴力战争,自2003
年以来苏丹已经完全毁坏了,20
多万人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支持政府的贾贾威德(Janjaweed)民兵组织的袭击。面临此类问题的国家还有不少,但没有必要据此认定,许多国家都面临紧张的种族关系困扰。
21 世纪的安全
在世界仍然遵循的传统道路上,每个国家有责任自我保护,并竭力维持能够捍卫其国家利益的军队。其他国家或许会帮助受袭击的国家,但这仅在它们发现这样做符合其国家利益时。例如,1991
年美国帮助科威特,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石油。如果科威特出产的是热带水果,美国不可能为了捍卫全世界的香蕉供应而急于出动50
万军队。
“自力更生”有其优点,但也有其缺点。代价(cost)就是一个问题。甚至冷战结束后,1992—2005
年期间的世界军费开支的总额也将近11.4 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军费开支是4.4 万亿美元。
国家安全的传统方式的第二个缺点是不确定的有效性(uncertain
effectiveness)。批评者认为,“国家安全”是一个矛盾修饰法,因为仅在20 世纪就有1.11
亿多人在战争中丧生。这个令人惊愕的数字几乎是19 世纪的6 倍,是18 世纪的16
倍。即使把人口增长考虑在内,每个世纪的战争仍然杀死了很大比例的人口。更为不幸的是,核武器的出现意味着下一场大战会是人类的最后表演。此外,这种启示录场景的可能性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MDs)以及导弹技术的扩散而增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包括生物、化学、核与放射性武器等形式;导弹技术能够迅速地远距离投放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Brown,2003)。
2001 年9 月11 日的恐怖袭击也凸显了国家力量提供安全的有限能力。这场灾难增强了人类对于不对称战争(asymmetrical
warfare)的警惕。如一位分析家所说:“‘不对称战争’的观念(涉及)在战斗中运用非常规的而不是可比规模的力量与相似的手段。恐怖主义甚至在战斗中并不使用军事力量,这将不对称战争的概念提升到了另一个层次。”①如果恐怖分子只是运用常规爆炸物、甚至将客机变成导弹也不足以引起惊慌,那么恐怖分子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则日益受到关注。
鉴于传统方式提供有效安全的有限能力,世界开始尝试安全的新路径,这将在第11 章详细论述。世界试图通过军控(arms
control)来限制武器、战争,避免世界末日善恶决战(Armageddon)。仅在过去的十年间,相关新的或修订的条约已经达成,以处理战略性核武器、化学武器、地雷、核武器扩散以及一些其他武器问题。
国际安全武装力量是替代方式的另一部分。联合国维和部队是最显著的例子。在1948年之前,没有一个国际组织提供维和部队。在2006
年年底,16 个维和行动在进行中,来自113 个国家的大约8.2
万名军人与警察参与了维和行动。这些武装力量的作用仍然有限,但它们或许为国家基本安全提供了不同条件下的备选方案。2001
年,乔治?W?布什政府上台执政,对国际安全合作持怀疑的观点。当2003
年联合国安理会拒绝授权对伊拉克进行直接军事打击的英美提议时,这种观点进一步增强了。美国未能获得对伊拉克军事行动的国际支持,这至少反映了许多国家、甚至许多美国人对“先发制人”观念的不同意见。在考虑了前面的“政策脚本”争鸣栏目——“‘预防性战争’明智吗?”中所提出的要点之后,你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是什么呢?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