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家小书 译馆 骑士:历史与文化
》
售價:HK$
56.4
《
没有一种人生是完美的:百岁老人季羡林的人生智慧(读完季羡林,我再也不内耗了)
》
售價:HK$
56.9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編輯推薦:
传统经济学的逻辑认为,经济发展了,一切自然会随之好转,然而事实却截然相反。
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日益加剧、社会公平等问题日益挑战政府的经济政策,是时候停下来认真思索“经济到底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了。
书中,两位作者给出了答案:经济的增长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给人们一个公平、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生存环境,而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
內容簡介:
为什么物质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却仍不快乐?为什么不论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压力都越来越大?为什么我们追求共同富裕,而贫富差距却日甚一日?为什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幸福指数却不断下降……
约翰·格拉夫和戴维?巴特克在本书中引导读者思考经济学的一个关键问题,即经济到底为了什么?继而给出了一个适合所有经济制度的简单目标:为最大多数人提供最大、最长久的幸福。同时,他们驳斥了人们对GDP的盲目崇拜,然后循序渐进地从专业角度阐述了生活品质、安全感、社会公正、幸福、时间和经济发展等问题,即如何让经济增长促成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医疗保健、退休保障、经济收入、教育水平、幸福指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作出改善,从而创建一个更加幸福、健康、公平且更具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两位作者不仅回顾了过去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也融入了当今社会的事例,向我们展示了以下场景:当个人和市场、政府共同合作时,我们就能够创造一种经济制度,它能够提供人们真正渴望的事物——幸福、健康、与家人朋友相处的时光、公平的薪资等——而不仅仅是更多的物质产品。
關於作者:
【美】约翰?格拉夫(John de Graaf)
是一名作家,也是一名纪录片电影制作人,是畅销书《流行性物欲症》的作者之一,也是“找回你的时间”组织的执行董事,同时还是“幸福倡议”的协调人,曾多次就过度工作和过度消费问题发表过演讲。
【美】戴维?巴特克(David K. Batker)
他是“地球经济学组织”的执行董事,也是教育和数据中心设计公司的负责人。他帮助世界银行和其他私有银行改善了贷款要求和环保标准。他经常就生态系统服务、金融危机和经济问题发表演讲。
目錄 :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GDP是衡量经济的完美指标吗?
GDP——经济王国中没有穿衣服的国王
从微观到宏观:GDP走过的路
如果我们盲目追求GDP的增长……
GDP拥抱什么,疏远什么?
GDP荒谬的那一面
“越多”并不等于“越好”
第二章 经济的终极目标——追求最大的幸福
什么是最大的幸福?
不丹的国民幸福总值
为什么会出现边际幸福递减?
最幸福的国家教会我们的事
社交活动是提升人们的幸福感的通路
被压力拉低的幸福指数
关乎每个人的幸福经济学
第三章 衡量经济成功的关键——衣食住行
效用最大化并不能提升幸福感
饥饿与肥胖的负面效应
至关重要的食品问题
居者有其屋,难以企及?
服装制造业之殇
第四章 攸关生死的医疗保健
资金投入最多,健康状况最差
不容忽视的儿童健康
健康问题只是个人的责任吗?
压力是健康的头号杀手
社会联系是增强免疫力的良方
安全、健康的环境不可或缺
经济衰退是健康的福音吗?
如何打造“健康之家”?
第五章 幸福的关键——安全感
大量购买保险真的能带来安全感吗?
经济不稳定导致安全感缺失
安全感意味着更高的失业率?
丹麦的灵活保障制度
三赢策略——缩短工时
没有安全感的社会保障制度
强化社会保障的设想
阶段性退休的合理性
哪些政策能带给人真正的安全感?
第六章 紧迫感扼杀了人们的幸福感
被忙碌压榨的生活
生产率提高给人们带来了什么?
既要面包,也要玫瑰
工作–消费的恶性循环
税收是没有时间的罪魁祸首吗?
缩短工时创造了“荷兰奇迹”
用时间来换取生产力
“奢侈”的带薪休假
拥有时间,才能拥有自由
第七章 经济就是为了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贫富差距是衡量社会公平的标尺
至关重要的平等问题
芬兰怎样从“不快乐”国度跻身高福利国家?
“工作福利”成就了北欧国家
减税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贫富差距与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第八章 提升公民的能力,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幸福
教育是提升能力的敲门砖
越来越少的自由选择权
金钱政治冲击下的民主权利
民主决策能提升竞争力
利用休闲时间的能力
第九章 最长久的幸福——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本是最关键的资本
可持续发展的矛盾
我们离可持续发展有多远?
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博弈
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投资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崛起
举步艰难的困境
政府监管 Vs. 自由放任
改写美国历史的进步运动
20世纪20年代的虚假繁荣
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
宏观经济学称霸全球
“伟大社会”构想
第十一章 自由放任主义并没有完全消失
肯尼迪对GDP的质疑
尼克松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卡特执政时期的通货膨胀
里根认为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克林顿执政时期的繁荣与潜在风险
小布什执政时期美国经济的噩梦
第十二章 一团混乱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揭开金融骗局的神秘面纱
金融危机初现端倪
金融海啸袭击全球
7 000亿美元的刺激计划
金融危机来了,怎么办?
第十三章 经济到底为了什么
《权利法案》启示录
我们需要的是市场经济,而非市场社会
关于幸福的倡议
经济就是为了迈向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致谢
內容試閱 :
“越多”并不等于“越好”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你一直吃着比萨,而且吃个不停?当然没有。虽然你没有在七分饱的时候就停止,但是最终你总会吃饱的;或许有时候你吃得太多了,事后才知道后悔。因此,我们应当懂得如何平衡成本和收益,知道何时应该停止,这对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至关重要,并不是越多越好。
生态经济学家赫尔曼?E?戴利指出,经济学的核心宗旨之一就是“何时叫停规则”,而这个规则是建立在边际收益的基础之上的。边际收益就像是一片比萨。当边际成本超过边际收益时,我们就应当停止吃比萨,公司也应当停止生产。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政府都在运用着这个何时叫停规则。即使无法精确地计算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我们仍然可以判断出何时应该叫停——这点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至关重要。企业常常使用这个规则,运用最佳数据和判断力来决定何时不再雇人、生产多少商品、营业时间等等。
要想明智地运用何时叫停规则,我们需要一些生活经验和相关训练。戴维的儿子拉斐尔3岁时,他想吃更多的冰激凌,当时他手中的冰激凌蛋卷已经很满了。父母告诉他,再加一点冰激凌就会溢出来。但是拉斐尔坚持说道:“我就是想要那么多!”父母为了给他一点儿教训,于是给他加了“太多”的冰激凌,结果冰激凌很快就从蛋卷里掉到了草地上。拉斐尔目瞪口呆,觉得这一切难以置信,接着他难过地大哭了起来。当“自我调节”的经济崩溃之后,艾伦?格林斯潘在国会作证时,恐怕他当时也是相同的表情。我们最好在孩童时期就学到这样的教训;如果成年之后仍然想要的太多,那就有点病态了。
尽管何时叫停规则对微观经济至关重要,但是在宏观经济学中尚没有这样的规则。宏观经济的首要目标就是GDP的无限增长。然而,任何一个经济体,小到家庭大到星球,都有自己的界限,总会有成本超过收益的时候。我们能够应付的只有这么多,我们需要时间来休息和放松。
科学家告诉我们,若想避免气候大灾难,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必须保持在350ppm(0.00035%)以下。此外,我们的经济还有其他极限,我们将会在第九章详细讨论这个问题。宏观经济也需要何时叫停规则,但是问题在于,宏观经济学认为我们的首要目标应当是无限增长,而我们的首要经济指标就是GDP。这样看来,无论是指标还是目标都存在缺陷。
大萧条时期我们没有经济指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我们亟须衡量标准,当时GNP及GDP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80年过去了,我们是时候让GDP退出历史舞台了,它就像GNP那样早已过时。我们有了全新的经济目标和更好的数据,我们也更加了解衡量标准和衡量对象,我们需要能够真正衡量经济发展的全新指标。
每个指标都对应着各自的目标。如果没有相关的目标,那么我们也就无须进行测量了。一个好的指标能够告诉你离目标越来越近了还是越来越远了。如果你的目标是制作一定尺寸的门框,那么称木材的重量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必须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按照所需的尺寸切出木板。
西蒙?库兹涅茨提出GNP的时候,并不是为了调整现有的指标,他是为了全新的经济目标制定全新的指标。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设定了全新目标:提高产出,减少失业,稳定物价以及管理国家货币供应。当时,GNP的确能够表明我们是否实现了这些目标。
经济不断发展变化。到1991年,GNP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的需求,于是逐渐演变成了GDP。如今,GDP也已经过时,无法承担关键经济指标的责任:它把污染、犯罪和疾病计算在内,却没有把其他重要的内容(比如健康和家庭)计算在内。最重要的是,GDP对应的经济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努力生产越来越多的商品,提高市场交易的价值——这在20世纪30年代的确是一个很好的目标;但是,如今这个目标已经无法继续为美国人带来更好的经济态势和更幸福的生活了。虽然GDP增长了,但是收入中位数却下降了。为了促进GDP的快速增长,普通美国人牺牲了收入、福利、健康和时间,最终连幸福也失去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阿玛蒂亚?森指出,政府为了促进GDP的增长,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降低了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政府之所以仍然坚持这个经济目标,是因为我们已经执行了80年,也已形成了惰性。
我们是时候该问问经济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究竟想要从经济中得到些什么?在本书的第二章,我们将会探索其他的目标。之后,我们就可以研究真正可靠的指标,准确地衡量并促进经济表现,为美国人打造出他们真正想要的并且值得珍惜的21世纪新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