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津轻:日本无赖派文学代表太宰治自传性随笔集
》
售價:HK$
66.7
《
河流之齿
》
售價:HK$
59.8
《
新经济史革命:计量学派与新制度学派
》
售價:HK$
89.7
《
盗墓笔记之秦岭神树4
》
售價:HK$
57.3
《
战胜人格障碍
》
售價:HK$
66.7
《
逃不开的科技创新战争
》
售價:HK$
103.3
《
漫画三国一百年
》
售價:HK$
55.2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HK$
82.8
|
編輯推薦: |
被认为是继萨尔曼?拉什迪之后在世界文坛成就重大影响的亚裔作家哈尼夫?库雷西的又一部聚焦亚裔英国移民群体的作品!故事中深刻贯穿了三大主题:“阶级和种族”、“混合身份”和“家庭关系”。简体中文版首次面世。
|
內容簡介: |
年轻学生沙希德从家里出来,在伦敦的求学环境中,他必须在白种情人与伊斯兰教朋友之间作出选择。沙希德是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移民家庭的富有文艺探索气息的年轻人,他的家族虽然在英国已经具有了较好的经济基础,但家庭成员还是生活在家乡与移民地双重文化的矛盾之中。沙希德一方面想与他的老师兼情人生活在一起,但是另一方面,却又摆脱不了亚裔朋友在宗教和文化等方面对他的影响,使他在两个生活圈中无所适从。
|
關於作者: |
哈尼夫·库雷西Hanif Kureishi
巴基斯坦移民后裔,1954年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大学主修哲学。他多才多艺,作品包括舞台剧本、小说、广播剧及电视电影剧本等,亦为电影导演。是继萨尔曼·拉什迪之后在世界文坛成就重大影响的亚裔作家
1985年创作电影剧本《我美丽的洗衣店》MyBeautifulLaundrette,获1986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剧本提名;1991年执导电影《伦敦杀了我》London
Kills Me。在2004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影了其编剧的影片《母亲》。
1990年以首部小说《郊区佛爷》TheBuddhaofSuburbia获Whitebread文学奖。其后陆续推出小说《黑色唱片》The
Black Album,1995、《爱在蓝色时代》Lovein
aBlueTime,1997、《亲密》Intimacy,1997,《整日午夜》Midnight All
Day,1999、《加百列的礼物》Gabriel’SGift,2001,迅速跃升为欧洲文坛新巨星。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电影《亲密》获2001年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的最新长篇小说为2004年出版的《身体》The
Body。库雷西深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早期作品中的幽默反讽享誉世界,近作对情欲与两性冲突的探讨充满了动人的深情。库雷西以其幽默、脱俗,前卫被认作是当今世界文坛最富魅力的杰出作家之一。
|
目錄: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
內容試閱:
|
一天傍晚,沙希德?哈桑从走廊上的公用卫生间出来,顺手用套成圈的绳子把门挂好,然后站在一盏光线昏暗的电灯下面扣着裤扣。就在这时,他隔壁房间的门开了,从中走出一个提公文包的男子。此人身材瘦小,穿开领衬衫和棕色皮鞋,套在外面的西装不是淡黄褐色的,或者说没有什么颜色可言——反正不是那种特色鲜明的西服。
沙希德颇感意外。学院在伦敦西北面的吉尔本给他分配了一个房间,兼做卧室和起居室。房间所在的楼房紧邻着一家中国餐馆;在这幢六层楼房里,大多数房间都有人住,非洲人、爱尔兰人、巴基斯坦人,甚至还有一帮英国学生。这些形形色色的房客听音乐,吸大麻,就连黑咕隆咚的走廊里也弥散着廉价剃须水和醉醺醺色鬼的难闻气味;这些气味和别的气息混杂在一起,把墙上的壁纸熏得像古代的卷轴画一样往下翻卷。每时每刻,尤其是到了夜间,这些房客操着五花八门的语言争吵不休,有的家伙责骂他们养的狗,有的夸赞他们养的鸟,也有的练习吹奏小号。但在此刻以前,沙希德从未听到隔壁房间有过什么动静。因为断定隔壁房间一直没人租赁,他经常肆无忌惮地弄出各种噪音,现在他倒真的是颇为尴尬了。
走廊上的灯熄灭了。每个楼层的电灯都是自动开关;你人尚未走到要去的地方,灯就会自动熄灭,即使你走得再快也没用。在昏暗中,这个男子冲着沙希德眨眨眼,似乎要拦住他的去路。沙希德正要说抱歉,他这位邻居却用乌尔都语讲了一句话。沙希德应了一声;于是这个男子像是验证了一个想法,又向前跨了一步,伸出手,自我介绍他是里亚兹?艾尔-侯赛因。
沙希德对里亚兹产生的第一印象是他已经有四十来岁了;但是当这个肤色灰黄、略显秃顶的男子一开口说话,沙希德才发现他的年纪至少还得再老十岁,而且举止刻板,眼神虚弱,像个书呆子。
不过,此人文质彬彬的神态肯定是伪装的。他身上肯定有某种令人敬而远之的东西,因为,就在他们客气地互相攀谈、确认双方都在当地的那家学院读书的同时,此人却一直专注地审视沙希德,仿佛他已看穿沙希德的心思。这让沙希德一方面觉得很开心,因为终于有人注意他了,但另一方面也让他产生了一丝自己暴露于人的感触和不安。
此人下了决心。“咱们走吧。”
“去哪里?”
他把手搭在沙希德的胳膊上。“来吧。”
沙希德欣然由里亚兹领着——但他也说不上是为什么——走下两层楼梯,穿过停放着很多自行车和成堆没人领取的邮件的大厅,到了外面的街上。里亚兹吸了吸空气,回转身,语气和蔼地吩咐沙希德最好去带件外套和围巾,如果有的话。仿佛他们要去进行一趟长途旅行。
等到沙希德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后,他们就步行出发了。路上,里亚兹对沙希德说话的样子,就好像他已经好久没有如此喜欢过某个人、或是特别善解人意了。
“你吃过吗?每当思考问题或写东西的时候,我总是几个小时忘记吃东西,等到忽然想起来时,已经饿极了。你也这样吗?”
沙希德颇感温暖;自从进了这家学院,几个星期以来,他几乎还未受到过别人的热情对待,自己也未曾向什么人露出过友好的笑脸。他回答说:“最近几天,美味的印度菜让我想念得直流口水,可是我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吃。”
“你当然会想念那些菜。你是我的老乡啊。”
“嗯……也不完全是。”
“哈,没错,你就是。此前我一直都在观察你。”
“是吗?我都在干什么呢?”
里亚兹没有回答,而是只管径直向前快行。为了跟上里亚兹,又不能撞到那些麇集在酒馆外面的爱尔兰人,沙希德不得不时不时地从人行道上跳开。对这条路,他正变得越来越熟悉;迄止目前,他对伦敦的认知主要就是来自这条路。白天,这一带以二手货商店和成排待售的破旧家具闻名遐迩。可怜巴巴的物主坐在扶手椅上,面前摆着潮湿的、漆面绽裂的桌子,俯身在1940年代流行的、带流苏饰边的灯罩底下,读着赛马小报。污渍斑斑的床垫像沙包一样堆叠在他们身边,床垫的塑料外罩上面散布着一些凹坑。
里亚兹显得对周围的生活景象毫无兴趣。沙希德揣测,他是不是正在思索什么哲学问题,或者,他说不定是在赶赴某个约会,只是需要有个伙伴与他同行。
在来伦敦之前,沙希德曾经坐在肯特郡的乡下,想象着这个城市该是怎样的粗野和混乱。他哥哥齐力为了让他在心理上有所准备,把《穷街陋巷》和《出租车司机》借给他。但是这两部跌宕起伏的电影并未使他可以平静面对这里随处可见的贫困现象。刚到这里的那天,他见过一个穷苦的、脚上只穿着塑料拖鞋的妇人;那个妇人拽着三个小孩穿越大街,到街对面,她脱下鞋子,照着小孩们的胳膊就是一顿抽打。
另外,他还怀疑附近是不是有家收容所在不久前关闭了,因为无论白天晚上,大马路上总是有许多疯子、暴露癖和胡言乱语的家伙冲着天空鬼叫。有个剃光头的男人整天攥着拳头站在一户人家的门口,不住劲儿地嘟嘟囔囔。无家可归的年轻人像握手雷一样握着啤酒罐;沙希德最初以为他们是一些学生,但后来看见他们席地睡在门洞里,身上还往外渗着汁液,仿佛狗曾往他们身上撒过尿似的。还有一个女孩,整天在建筑工地和有废料桶的地方捡拾生火用的木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