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写出心灵深处的故事:踏上疗愈之旅(修订版)(创意写作书系)
》
售價:HK$
66.1
《
控制权视角下的家族企业管理与传承
》
售價:HK$
87.4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
》
售價:HK$
167.3
《
利他主义的生意:偏爱“非理性”的市场(英国《金融时报》推荐读物!)
》
售價:HK$
77.3
《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的顶层设计
》
售價:HK$
99.7
《
FANUC工业机器人装调与维修
》
售價:HK$
99.7
《
吕著中国通史
》
售價:HK$
62.7
《
爱琴海的光芒 : 千年古希腊文明
》
售價:HK$
199.4
|
編輯推薦: |
1)《野史更疯狂:另类的唐宋历史风情》网络知名写手,新浪文化名博博主,唐宋野史百科签约作家,2011年新浪草根历史名博博主老蔡的菜园子(蔡军)首部历史类通俗文学作品。
2)《野史更疯狂:另类的唐宋历史风情》正史既非你认为的那样无懈可击,野史也并非你想象的那样一无是处。只有将野史与正史结合起来起来查阅、搜寻,或许才有可能窥见最真实、最贴近历史的历史。
3))《野史更疯狂:另类的唐宋历史风情》历史不是“什么玩意儿”,历史是个宝藏。正史风流,野史疯狂,历史的蛛丝马迹隐藏在历代文人的笔端,真像或许就在抽丝剥茧、寻幽探秘中显现。
4))《野史更疯狂:另类的唐宋历史风情》描写广为人知的民国历史人物,鲜为人知的逸事八卦。
采古今野史的精神,描绘帝王将相的轶闻趣事,统治阶级的钩心斗角,奇人逸士的风流俊逸,引导您从细节处发掘历史的真实面目。
上下五千年,野史补正史,纵横三万里,民意即天意。本书集粹了中国五千年的野史,这些野史大都流传于民间,或古籍。无论是对历史人物的传说,还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都带着浓厚的故事色彩,不妨一阅。
|
內容簡介: |
面对图书市场层出不穷的草根侃史,笔者另辟蹊径,以大量的唐宋文人笔记为参考,用现代人的眼光解读唐宋时期帝王将相、宫廷秘史、名人轶事、官场风云、唐风宋韵和民间八卦,语言轻松、幽默,文笔简洁、明快,让读者在历史的冷幽默中忍俊不禁,欲罢不能,野史原来是这样有趣和疯狂,本书可能是国内第一部有关野史方面的专著。
|
關於作者: |
老蔡的菜园子:蔡军,70后,公务员,文史爱好者,网络知名写手,新浪文化名博博主,唐宋野史百科签约行家,2011年被新浪网评为草根历史名博。出过几本不痛不痒的书,《野史更疯狂》是首部历史类通俗文学作品,书中文章均为新浪博客首页和草根博客首页推荐。
|
目錄:
|
第一章 帝王传奇
1. 唐太宗究竟是伪君子还是一代奸雄
2. 唐太宗三次震怒缘何成就帝王佳话
3. 唐朝时哪位皇帝最低调却成就最大
4. 唐玄宗遇到过哪些离奇灵异的事儿
5. 唐玄宗风花雪月中那些最浪漫的事儿
6. 唐朝反腐败最坚决最有成效的皇帝
7. 唐朝“闷骚型”王爷如何成就帝王伟业
8. 历史上最富有人情味的唐朝帝王
9. 史上两次被打却重赏打人者的皇帝
10. 宋太祖职场超级秀玩死手下人
11. 宋太祖棒打鸳鸯强扭瓜究竟为哪般
12. 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仁宗的皇帝
13. 历史上最孤独而饱受争议的改革家
第二章 宫廷秘史
1. “我爸是李渊”的唐朝拼爹官二代
2. 唐朝公主们“拼爹坑爹”后果很严重
3. 武则天改元“大足”隐藏着惊天笑话
4. 唐朝最悲惨的“官二代”因何而死
5. 风流公主之死而引起的轩然大波
6. 唐朝让出皇帝宝座并善终的太子
7. 杨贵妃为何集唐明皇三千宠爱于一身
8. 靠博彩获得皇帝专夜权的宫闱秘事
9. 多情皇帝生死两皇后的荒唐事儿
10. 宋史上最让人敬重的“垂帘听政”者
11. 皇帝和词臣共享名妓的风流事儿
第三章 官场风云
1. 凌烟阁功臣中最“不靠谱儿”的是谁
2. 谁是知恩图报终得善终的初唐名将
3. 唐太宗手下武将中谁的武艺最高
4. 唐朝那些可爱的官员和好玩的事儿
5. 盛唐两位名臣为何在民间口碑俱佳
6. 武则天时期流行给官员起绰号
7. 唐朝官场上的那些荒唐事儿
8. 八岁时就当上京官的唐朝第一神童
9. 唐朝第一杀手不靠刀子靠嘴皮子
10. 谁是唐朝最奢靡荒淫的第一巨贪
11. 贵族们的骄奢淫逸毁掉了大唐盛世
第四章 名人逸事
1. 一代名臣房玄龄为何畏妻如虎
2. 毁琴散诗留下千古绝唱的唐代诗人
3. 因一首臭诗而断送仕途的唐代诗人
4. 唐朝科举考场上最有名气的枪手
5. 宋史上敢焚烧皇帝诏书的一代名臣
6. 宋史上含冤千年被误读的一代名将
7. 宋史上宦海沉浮五起五落的传奇人物
8. 谁是历史上被误读的一代奸臣
9. 谁才是宋史上最牛的人
10. 《水浒传》中老种小种经略相公是谁
第五章 疑史探秘
1. 不自由的唐太宗为何成就了“贞观之治”
2. 武则天为何要宠信酷吏实行“白色恐怖”
3. 历史上谁对古城洛阳有着再造之恩
4. 黄巢的千古生死之谜
5. 唐朝为何会制造出许多民间才女
6. 宋朝时北方为何会流行“鬼婚”
7. 宋朝时是如何防止考生作弊的
8. 究竟是谁在向北宋名臣范仲淹“泼粪”
9. 历史上真实的宋江究竟因何而降
10. 宋朝的高考状元郎究竟有多牛
第六章 民间八卦
1. 唐朝那些风华绝代才子们的奇闻逸事
2. 唐朝那些传奇女子们的逸闻趣事
3. 唐朝妒妇警示“小三上位”如何心狠手辣
4. 唐朝的吝啬鬼形象堪比世界四大名著
5. 唐朝那些“人鬼情未了”的风流韵事
6. 宋代文人笔下的禽兽情义无价
7. 古代侠客怎被身怀绝技的悍妇羞辱
8. 纵容“红杏出墙”甘戴“绿帽子”的古代男人
9. 古代神汉是怎样忽悠当世名将的
10. 古代甘心买春供丈夫淫乐的传奇女子
11. 古代男子惧内惨被老婆修理的囧事
第七章 唐风宋韵
1. 唐朝人过春节玩的是文化喜庆大气
2. 唐朝的强势文化让外国使者很受伤
3. 唐朝人休闲娱乐时分流行玩什么
4. 唐朝人为何风趣幽默真性情自然流露
5. 唐人笔下匪夷所思的古代科技发明
6. 唐朝皇帝中那些歌舞升平的发烧友
7. 唐朝时那些关于动物的奇闻趣事
8. 国粹中医在唐朝的民间大放异彩
9. 唐宋时期关于喝茶的那些有趣事儿
10. 宋朝元宵佳节那些好玩的事儿
11. 宋朝人的食文化让人叹为观止
12. 宋朝人为何把酒叫做“祸泉”
13. 宋人眼里荒唐离奇的北地胡风民俗
附典籍史料
参考书目
|
內容試閱:
|
1唐太宗究竟是伪君子还是一代奸雄
唐太宗李世民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其实这就对了,假如当初他按部就班,循规蹈矩,那么大唐帝国的皇帝宝座根本就轮不到他来坐。后世人评论唐太宗奸诈,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皆因他杀兄夺位,霸占弟媳,以及逼迫老爹让位,并且还利用帝王职权为后世留下了一本《贞观政要》。这本记载了李世民同志与臣子们关于施政问题的所有精辟对话,几乎成为唐朝后世帝王必备的“红宝书”——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李氏语录可能是史上最早的官方颁布的皇帝语录,所谓的“两个凡是”路线在历史上是有迹可寻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史上最堪玩味的帝王,说他奸诈我无异议,但说他是伪君子我则持反对意见,当初的“玄武门政变”流血篡位,手腕是狠了些,但李世民要是不穿越学习李云龙首先“亮剑”,采取果断措施,兴许就会自身不保,革命就是流血牺牲,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二爷再不玩命,就会被太子党完命。结果他上台后生生炮制出一个“贞观之治”来,最起码对老百姓是有利的,凡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我们就拥护。再看看太宗对于魏征的态度。虽然魏征好名,数次三番在庙堂上折辱帝王脸面,你魏征就不能讲究个时间地点啊?太宗好几次都举起屠刀来了,但最终没有落下去,这说明太宗还是清醒而睿智的,换个皇帝,魏征早死好几回了。
至于李世民霸占了李元吉的宠妃,则是因为现代人根本不了解唐朝时的风俗,唐朝社会对这种事情比较宽容,就像今天意大利总理贝鲁斯科尼性丑闻一样,人们睁只眼闭只眼。只是到了后世道学家眼里,李世民就变得面目可憎而不能宽恕了。老李家是北地人深受胡人风俗影响,这种事情在李唐王朝属于芝麻绿豆大点事儿,现代人大可不必义愤填膺。正是因为当初皇帝的宝座来得有点儿不太光彩,所以李世民登基以后,极其注意自己的帝王形象,忍辱负重,励精图治,一心想做个后世称道的好皇帝。他还真是做到了。
太宗在对待接班人的问题上犯过错误,很纠结,但处理起来也很果断。太子李承乾是法定接班人,但此人沉不住气,在太子党人煽动下蠢蠢欲动,几乎酿成李唐王朝又一次惊人相似的“玄武门政变”。太宗喜爱魏王李泰,作为一个父亲疼爱其中一个看起来很乖巧的儿子,此为人之常情,我们不必太过苛责。当他看到李承乾和李泰为争夺帝位而不惜手足相残,以死相拼时,他内心里最隐秘的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被触动了,处理起来绝不拖泥带水,也绝不留下后患,而是杀伐果断,手腕强硬——处死李承乾,罢黜李泰,最有希望的两个接班人全都靠边站,让最没有希望的晋王李治坐了个现成席,承平年代太需要像李治这样藏拙的老实人了。
李世民是一代奸雄,他狡诈有城府,又非常清醒睿智,历史上大凡此类帝王都有一番成就,刘邦如是,曹操如是,康乾亦如是。唐人刘餗sù在《隋唐嘉话》里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许多历史片断,我们可以从中看看李世民究竟是怎样的一代奸雄。当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闹腾得不可开交时,太宗磨刀霍霍准备下手,于是问计于卫国公李靖。李靖多聪明的人啊,太子和魏王都不得罪,连连摆手。太宗于是转问英国公徐勣赐姓李,也叫李勣。徐哥们儿也不傻呀,此乃帝王家事,管天管地管百姓,你敢管皇帝私事,长了几个脑袋?徐勣也装聋作傻不回答。搁一般皇帝早躁了:你吃我的,穿我的,不为我所用,要你何用?但李世民不这样想,他觉得这二人既未陷入朋党之争,又老成谋国,今后无论谁做皇帝,他们都是可以信赖的托孤大臣。从此以后,太宗更加看重二人。
太宗征讨辽东时,让梁国公房玄龄留守西京长安,并告诉他一切事情都可自行裁断,不必请示汇报。有一天,梁公馆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口口声声说有人谋反要告密。老房一听十分重视,赶紧问你所告当朝哪位大臣?此人直言不讳,告的就是你!老房看此人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心里一惊,但自忖自己行得端,坐得正,没有什么不可赦免的罪名。他虽然有皇帝亲授特权,但并没有治此人诬告之罪,而是备下车马,将此人送往太宗征辽军中。太宗李世民听说首都长安来人告密,心里一想就觉得此事蹊跷,什么事还有房玄龄处理不了的?只有他自己的事是他处理不了的。李世民心思之缜密可见一斑。太宗大怒,命令刀斧手两厢站立,厉声询问告密者,何人谋反?果然不出所料,答曰房玄龄。太宗马上命令手下将此人斩首示众,然后赦书一封,责怪房玄龄如此小事都不敢担当,并且告诉他今后但凡此类事情,自己处置就是了。
唐太宗李世民厉害吧?这件事将李世民奸雄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房玄龄同志是讲政治的,不敢擅自专权处理他自己的事,而李世民玩起政治来比房玄龄还要得心应手。这是什么?帝王的驭下之术,让你心无二念,既规规矩矩地办好事,也让你断了君臣之间相互猜疑的戒心。李世民就这样非常信任手下?答案是否定的,他自己靠谋反取得天下,总是担心别人也依葫芦画瓢,跟他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游戏。他的心里,其实对谁都是一百二十个不放心。
有一次,他突然试探对自己一直忠心耿耿的鄂国公尉迟敬德,斜着眼睛装做漫不经心地发问,有人告密说你要谋反,革我的命,真有这回事吗?原想着老将军会矢口否认和辩解,自己再好生安慰一下。却不料猛人尉迟敬德张口应道,你说得没错,我反是实。自从跟随陛下以后,南征北战,浴血沙场,靠着神灵佑护,侥幸不死,但身上都是战争留下的创伤;如今大业已定,天下太平,用不上我这个老家伙了,于是就怀疑我要造反。说完后,解开衣服投置于地,露出了自己的一身累累伤痕。太宗一看老家伙当真了,刹那间,这脸变得比尉迟脱裤子还快,太宗抚摸着自己爱将的伤痕,那眼泪水唰的止不住就流下来了李皇爷这是影帝级的水准。这话也就变了,好爱卿呀,快快穿上衣服吧,我本意是丝毫没有怀疑你要造反,所以才直言相告,你可千万不要怨恨我呀。得,玩过了,穿帮了吧?
有了这次教训,总该不会猜忌功臣了吧?否,李世民做梦都怕李唐江山变了姓,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位枭雄都会有的心病。到了晚年,太宗病情加重,他最不放心的是文武双全、谋略又高的英国公徐勣,于是他于病重之中下了一道诏令,远派英国公为荒僻的叠州今甘肃迭部军政长官。手谕既下,他悄悄地嘱咐儿子高宗李治,徐勣这个人,才智有余,能够担当大任,但是我担心他不服你管束,所以才会把他放得远远的;如今他要是接到圣旨后立刻出发,我死以后,你可把他召回,委以重任;但他要是迟疑观望,逡巡不走,你可下令马上除掉他。切记切记!徐勣跟随他的主子李世民这么多年,李世民是怎样的一个人,又想些什么,他咋能不知道?徐勣见到皇帝诏书,想都不用多想,甚至都没顾得上和家人吻别,马上赴任。
类似的例子很多,太宗玩起这种敲山震虎的小把戏乐此不疲,这是典型的奸雄做派,更是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惯用的统治之术。李世民绝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他担心旧臣勋将暗藏不轨之心,但并没有以“莫须有”的罪名大行杀戮之风,即使功臣之一的侯君集反意有迹可查,他也只是杀一儆百而已;而且应侯君集所请而宽恕了他的子孙后代,使侯氏骨肉得以保全。唐太宗李世民的奸诈狡黠更多的出于集权统治的需要,以及保证李唐江山长久永固的倾情谋划,他是中国历史上不折不扣的一代奸雄,因为缔造了后世帝王向往的“贞观之治”而领一代风骚。这样的奸雄和明君理应值得历史学家们肯定和推崇。
2唐太宗三次震怒缘何成就帝王佳话
明朝时坊间流传“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才子佳人故事,俺给大家讲一出唐太宗三次龙颜大怒如何成就帝王佳话的史实。要说唐太宗李世民这个人还真是不简单,在他还是李二的时候,真的很“二”。他敢在他老爸李渊首鼠两端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坐实李家反他亲戚大隋天下的口实,这个冒着巨大风险的选择是需要敏锐的政治眼光的。李渊冤不冤?更了不得的是二爷弓马娴熟军事才能出众,他老子坐天下,一大半的功劳出自他东征西讨,让这么一个功勋卓著的“潜龙”屈居所谓的太子之后,就是二爷不郁闷,手下那帮虎狼之辈也会一辈子不快乐的。
虽说后来的政变充满了血腥,但李世民是最早深刻阐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从来就没有神仙和救世主”这两条颠扑不破真理的帝王。这位依靠铁血和自己动手理直气壮走上皇权的开明君主创造了大唐王朝“贞观之治”盛世。看来流血和篡逆手段尽管不光彩,但最后的结果总算是好的。验证一个好皇帝和歹皇帝的唯一标准是人民是否生活富足,所以李世民可以成为千古一帝。俗里俗气唤做李二的秦王摇身一变成为了唐太宗,但其身上沾染的北地胡人戾气和暴虐时不时还会发作。
唐人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记载,李唐王朝是马上得天下,加之太宗早年沙场征战,所以一辈子酷爱骏马。当时宫中有一匹千里马,太宗非常喜爱。可是有一天,这匹马无缘无故地暴毙了,太宗心痛得不得了,勃然大怒之余迁怒于养马人,要求将此人处以极刑。长孙皇后见其愤愤不平,就委婉劝谏道,昔日齐景公因为所喜欢骏马无故而死就要处死养马人。晏子就说,这个养马的人有三大罪状:其一,养马而死;其二,使君王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就会怪罪君王草菅人命;其三,诸侯闻之,必然轻视我国。齐景公听到晏子的反讽后,怒气渐消,于是宽恕了养马人。如今陛下饱读诗书,难道忘了这件事吗?太宗恍然醒悟,于是也饶恕了养马人。此唐太宗一怒也。
唐人刘餗在《隋唐佳话》中讲道,有一天,太宗罢朝回宫后,怒火万丈,并且喋喋不休地发誓,一定要找个机会杀掉这个不识相的老农民。长孙皇后惊奇地问道,谁惹陛下不高兴了?太宗说,还有谁?魏征呗。这个家伙每次在朝廷之上,都要和我争辩,羞辱我这天子颜面,害得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长孙皇后听完后退到后宫,穿戴整齐凤冠霞帔,非常庄重地叩拜于廷堂之上。太宗看到这一幕非常震惊,急忙问所为何事?皇后说,我听说君主圣明,才会出现忠臣,如今陛下圣明,故此才有魏征直言相谏。我是皇后统率后宫,遇到这样值得庆贺的事情,又怎能不隆重为陛下庆贺呢?自此,太宗更加敬重皇后,并且和魏征演绎了君臣纳谏如流的千古佳话。此太宗二怒也。
唐人张鷟zhuó在《朝野佥载》中还载有唐太宗另一段轶事,时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下棋,两人都很较真。也许是唐俭棋高一招,也许是太宗想悔棋,唐俭不让,于是两人争得不可开交。太宗大怒,竟然把这位不识相的唐老倌儿贬到潭州今长沙做地方官。倒霉的唐俭被下放后,太宗还余怒未消,就对他非常喜欢的大将尉迟敬德说,这个姓唐的,竟然敢轻侮辱没我,我打算杀了他,爱卿你可到时为我作证指责他。敬德唯唯诺诺,不做正面回答。第二天早朝时,太宗让敬德作证,敬德叩过头后,竟然说不知道。太宗再三作问,敬德不改前言,一问三不知。太宗大怒之下,随手抓过玉佩碎裂于地,然后一挥衣襟退朝。下去后,思索良久,想通了,就把三品以上大员召进宫中赐御宴。太宗举杯贺道,敬德今日做了一件大功德,其一,唐俭免冤死;其二,朕免滥杀;其三,敬德免屈从。此三利也。朕因怒而没有犯下过错,唐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美名,此三益也。于是犒赏尉迟敬德一千匹锦缎,群臣欢呼不已。此太宗三怒也。
唐太宗有此三怒而没有成为桀纣之君,滥杀无辜。一是因为他身后有一位贤惠聪颖的好妻子。据史书记载,长孙皇后和唐太宗结婚时才十三岁,这两位少年夫妻相敬如宾,栉风沐雨一路走来荣辱与共,唐太宗的秉性缺点长孙皇后一目了然。正是因为夫妻情深恩重,所以长孙皇后的话唐太宗能听得进去。再者,长孙皇后为唐太宗继位发挥过重要作用,“玄武门政变”中长孙皇后曾经亲自激励将士同心同德,孤注一掷,这样一个具有独到政治眼光的女强人与太宗相得益彰,所谓的政治话语权都是自己争取来的。长孙皇后出身名门,且识大体,旧唐书上赞其“贤哉长孙,母仪何伟”,这已经是对后妃很高的评价了。长孙皇后死后,唐太宗李世民谥其为文德圣皇后,誉之为“嘉偶”、“良佐”并修建高楼望陵怀念,无不表达了李世民对这位结发妻子的情深义重和感激之情。
其二,豪门贵族李世民成为皇帝以后,虽然血统中保留了胡人争强好胜和杀伐屠戮的一面,但总的来说,还是知人善用并从谏如流的。他重用读书人房玄龄和杜如晦,以及魏征等谏臣,并给予他们很大权力;尊重国家法度和十八学士建议箴言,或多或少限制了帝王的一言九鼎,生杀予夺大权。所以,我们很难想象在那个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皇权社会里,作为皇帝的李世民杀一个人会有所顾虑。再者,李世民的皇位是依靠流血手段争取来的,他不能不在乎自己的行为给帝国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他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每次盛怒之后都会躬身自省,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不是他的自律,就不可能成就魏征的清名和诤名。而魏征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刚强正直,太宗曾经说过此人“妩媚耳”,即魏征好名,所谓君臣际遇,其实不过是二人心有灵犀合演的“双簧”罢了。
公允地说,李世民的个人品质也是他成为千古一帝的决定因素之一,他绝非纨绔子弟,而是隋末战争中一位****的军事指挥家,他能顺利发动政变走上皇位,也得益于他在军队中的巨大威信和绝对影响力。其次,饱读诗书,让他从历代帝王覆没中吸取了教训,“马上得天下而不能马上治之”的道理,让他重视文官集团作用;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政策的施行让他赢得了民心。史书上记载,唐太宗和长孙皇后都能身体力行地践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国策,上行下效,唐初帝国焕发了勃勃生机,而“贞观之治”的开创也是对这位帝王最好的回报。诸如文中所言唐太宗的三怒,是自然天性的流露,但他能抑制住这种天性,而采取理性的方式,终成功德圆满的千古一帝,也绝非是偶然而为之。
3唐朝时哪位皇帝最低调却成就最大
在唐朝皇帝中,太宗李世民文武双全,英华盖世;而玄宗李隆基才华横溢,天资聪明。与他们相比,高宗李治显得低调而默默无闻,像是唐朝帝王中的一位草根,在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强势衬托下,李治似乎显得缩手缩脚,更像是一位被女人颐指气使的“受气包”。其实不然,高宗李治是大唐盛世的承前启后者,虽然不能算做一位励精图治、大有作为的帝王,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难得的好人皇帝。
按理说,唐朝第三代帝王再怎么也轮不上他,李治的皇位纯属坐冷板凳等来的,谁让他的哥哥——身为太子的李承乾和他老爹宠爱的魏王李泰,两人铆足了劲儿为争夺皇位往死里掐呢?结果太子李承乾在沉默中暴发,然后在暴发中灭亡;而四哥李泰则在明争暗斗中失宠。身为晋王的李治捡了个大便宜,成为了李唐帝国第三任CEO。历史学家通常认为李治碌碌无为,只不过躺在他老爹给他留下的雄厚基业上睡大觉,唐帝国在他统治下风平浪静,李治只是过渡期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这种理解有失偏颇。李治任上,虽然没有什么值得彪炳史册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大成就,但以衡量好人皇帝的标准来看,李治这位皇帝做得还真是不赖。
谁能真正对老百姓好,谁就是好皇帝,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李治不折不扣的是位好人皇帝。李治上任伊始,就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这么做,等于否定了他那位好大喜功的老爹李世民发动的辽东战役。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唐帝国从“贞观之治”的繁华景象中深陷泥淖,导致唐帝国乱象丛生,是他力挽狂澜,使帝国走上了休养生息焕发生机的正常轨道。其次,李治下令,归还了国家多占百姓的田地,并且多次开义仓赈灾和赦免天下租赋。他还亲自提拔和任用了一大批贤臣良相和安邦定国的武将,如文臣辛茂将、卢承庆、杜正伦、薛元超、魏元忠等;武将苏定方、刘仁轨和裴行俭等。在唐帝国二十多位皇帝中,李治统治时期的国家版图最大,依此硬指标衡量,李治对唐帝国的贡献不可谓不大。
更难得的是李治的品质,就像他的小名一样“为善”。李治是一位大善人,他为人慈祥、低调、俭朴,不喜欢大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还不喜欢游猎。这些历来为所谓神武英明的君王,诸如唐朝时比他名气大得多的李世民、武则天和李隆基都会犯下的难以避免的错误,李治一样都不沾。比如《新唐书》载,李治还是太子时,太宗要求围猎习射,李治就以不爱好为由婉拒。在《高宗本纪》中,多次记载着李治大赦天下、体恤民力以及尊老爱幼的事迹。如赐民八十岁以上者粮食和布帛,妇人八十岁以上者授郡君,并赐毡衾粟帛。他还放还宫人,让她们免受深宫禁苑之苦;禁止胡戏,倡导天下清新风气。并且下令皇后身体力行做出表率;带头植桑养蚕,鼓励民间勤劳致富。在他看似无为而治却又效果奇佳的统治下,唐朝渐渐恢复了元气。
在唐人刘餗的《隋唐佳话》中,记载着高宗李治几个小故事,从中我们可以一窥这位不显山不露水的好人皇帝的真实面目,看出他的仁者之风和厚道之处。高宗有一个乳母叫做卢氏,曾经是滑州河南安阳总管杜才干的妻子。杜才干在唐太宗时期因犯谋反罪被诛杀,因此这位卢夫人就被收于宫中充当李治的乳母。李治即位以后,感念卢氏对自己的哺育之恩,分封其为燕国夫人,为一品诰命,恩宠无比。卢氏依恃高宗宠信,数次三番想为自己那位短命的丈夫杜才干翻案,大意是说自己的丈夫受人蒙蔽,是被冤屈致死的。高宗李治虽然很感恩,但是始终没有松口,并且对卢氏说,这是先朝之事,我怎么敢擅自变更先朝父皇的决断,最终也没有为卢氏所请翻案。这件事足以说明,高宗宠信归宠信,但在大事面前还是不糊涂的,坚持原则而不被妇人蛊惑失去理智。
高宗手下有一个叫做杨德干的官员,时任万年县县令。有一次,一位地位很高的宦官仗着高宗宠信,在百姓的田地中放鹞子玩,将田中庄稼弄得一片狼藉。杨德干下令擒拿治罪,将这位宦官杖脊二十下,并且砍下了犯事的鹞子头。宦官深以为耻,就屁颠屁颠地跑到高宗面前添油加醋地诉说杨德干的不是,高宗不为所动。这位惹事的宦官脱下衣服,让高宗验伤,并且痛哭流涕地要求高宗治杨德干以下犯上之罪,打狗还得看主人不是?高宗看过伤后,沉默不语,问得急了,徐徐说道,你早就知道杨德干这个人强硬凶悍,为何又要无事生非,侵犯他治下百姓的田地呢?说完后起身离去。
高宗朝时,朝中贵族仕宦有结党营私现象,高宗深以为忧。当时全国有七大姓比较强势,为太原王姓、范阳卢姓、荥阳郑姓、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这些豪族们恃其名望威信,不愿与其他姓氏缔结婚姻,而是门当户对地彼此之间互为姻亲。因为这些人既是当地豪强,不少人又执掌兵权,长此以往,就会架空朝廷,对抗中央集权,而对国家和平政策构成很大威胁,于是高宗下令,禁止这些人相互通婚。由此这七大家族结成的铁桶阵遂被攻破,再不敢私下互为表里。高宗以他的远见卓识解除了这些士族大户对当地政权的威胁。
高宗被称为好人皇帝,最重要的一点是爱民。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他要求大臣们恪尽职守,并且每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高宗的臣子们萧规曹随,严格执行太宗遗嘱。高宗还保境安民,多次获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百姓在他的统治下安居乐业,史称他执政时为“永徽之治”。高宗最为世人诟病的是他对武则天的宠幸,以致后来颠覆了男尊女卑的旧有格局。李治其实并非对武则天百依百顺,也不是对武则天就一直袖手旁观,任其为所欲为。他曾努力限制武则天权力,一度打算废黜武则天的皇后身份,但晚年的他患上了头疾,眼睛全盲,在“掰手腕”的政治斗争中,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已经无法撼动武则天的强势地位了。
这位好人皇帝在位三十四年,于弘道元年(公元683年)驾崩,终年五十六岁,死后葬于乾陵。李治晚年因纵容武则天干政,回天无力,致使武后临朝执政后对李氏宗室大加屠戮,因而李唐正史对其评价不高。他死后,武则天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武周王朝,似乎也没他什么事儿。他的余光遮掩在一代女皇的荣耀之下,他甚至差点成为李唐帝国终结的罪魁祸首,所以正统历史学家对他也不太“感冒”。好人皇帝似乎带着这种尴尬而湮没在历史的卷帙浩繁之中,反倒是一直对他感恩在心的一代女皇武则天给了他一个安慰——死后同穴。世事就是这样的富含戏剧性,而历史对他,这位好人皇帝似乎多少有些过于寡恩而薄情了。
4唐玄宗遇到过哪些离奇灵异的事儿
唐玄宗李隆基或许是唐朝最有争议的皇帝了。这个人年轻时头脑清楚,杀伐果断,和姑姑太平公主审时度势发动兵变,一举剿灭了妄想效仿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的韦皇后,把失势遭贬的老爹李旦第二次扶上了皇帝宝座,自己也顺理成章地当上了太子。姑姑太平公主入朝参政以后,野心急剧膨胀,也想做女皇。又是李隆基抢先下手,除掉了太平公主及其余党。这位先后踩着两个女人尸首上位的帝王,开创了唐朝最为著名的“开元盛世”。成也女人,败也女人,一生离不开女人缘的唐玄宗李隆基晚年因宠爱杨贵妃而荒废政事,终致唐朝遭受“安史之乱”重创,从此盛唐一蹶不振。
史载,李隆基在七岁那年就已经胆识不俗。当时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皇家侍从护卫。小李子看不过眼了,马上怒目而视,喝道:这是我李家的朝堂,干你鸟事?胆敢如此放肆地训斥我家骑士护卫。权势熏天的武懿宗被这个七岁的小孩呵斥得目瞪口呆。武则天得知后,对这个志存高远的少年郎倍加喜欢。唐人郑处诲在《明皇杂录》中记载,武则天做女皇时,在朝堂大殿中宴请诸位皇孙,说是观赏子孙相互嬉戏,实则心机深厚的女皇是在观察后代,挑选事业接班人。为此女皇不惜命人取来西域国进献的宝贝玉环钏作为奖品,让李氏诸孙比试本领。其他人都表现得很积极,踊跃相争,唯独李隆基冷眼相向,不为所动。武则天非常惊奇,抚其后背赞赏道,此儿当为太平天子。
一语中的,唐玄宗李隆基还真就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野史上流传的这位太平天子的故事很多,年轻时他不但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改革家,终其一生,还是造诣极高的音乐家和书法家,以及天才的作曲家和戏曲家。传说他的许多音律灵感都来源于他的通灵,比如著名的唐朝大舞《霓裳羽衣曲》就是这样诞生的。唐人郑綮《开天传言记》就记载了这样一件灵异的事:有一天,玄宗李隆基坐于大殿之上,手指头不停地在身上摸索。退朝后,高力士就问他,陛下刚才以手按摸胸腹,莫非龙体欠安?玄宗答,非也。我呢,昨天做了一个梦,梦见夜游月宫,诸位神仙赐我以上清之乐,嘹亮清越,非人间所有,伴随着美轮美奂的音乐不经意中我就喝醉了。神仙们合奏了一支曲子送我归来,这首曲子凄楚动人,杳杳在耳。回来后,我用笛子试着演奏了一遍,基本上还能记得住。坐朝的时候,我怕遗忘了梦中音乐,故此怀中揣笛,经常走神,以手指在怀中摸索回忆,并非身体不适。高力士马上拜贺,请求玄宗赏赐一曲。玄宗一曲奏完后,余音绕梁,妙不可言。高力士再拜询问曲名,玄宗笑道,此曲名为《紫云回》也。
唐玄宗李隆基确实了得,不仅个人能够演奏多种乐器,如琵琶、二胡、笛子、羯鼓等,还能作词作曲,谱写歌舞大曲,如《夜半乐》、《荔枝香》、《长生殿》等;还能让乐工们为大象、犀牛翩翩起舞配上动物狂欢曲。当然,作为音乐人的玄宗这些灵感究竟从何得来,是天赋异禀?还是潜心创造的?还是剽窃手下豢养的一大帮子音乐人的?却也一直是个谜。
再说玄宗泰山封禅时发生的两件灵异之事。唐玄宗李隆基泰山封禅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史实,发生于公元725年,新、旧《唐书》上都有着明确的记载,而且其亲自撰写并用八分书所作《纪泰山铭》就刻在山顶大观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洋洋千言的唐摩崖碑。话说玄宗这一年十二月,带着仪仗队浩浩荡荡前往泰山。这一天来到了荥阳地界,忽然在济水河上看见了一支张牙舞爪的黑龙,封禅队伍被吓得七零八落。玄宗佯作镇静,命令侍卫张弓射杀黑龙。弓弦响起后,黑龙忽然潜入水中不见了。从此济水河风平浪静,再没有发生洪涝灾害,这条河也就被命名为旃然。河中有异物并不鲜见,没准儿是古代并未灭绝的生物,或许就是一条大鳄鱼呢?很有可能是后世文人借玄宗泰山封禅而夸大事实,但这件事明白无误地记载在唐人郑綮笔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