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HK$
69.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HK$
80.5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HK$
68.8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HK$
78.2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HK$
91.9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HK$
59.8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HK$
89.7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HK$
78.2
|
編輯推薦: |
一部思接千载的中华民族审美意识的图像史,一部可见可感可居可游的美的历程。
|
內容簡介: |
中国艺术是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文化的具体表现。本书按中国艺术的分类方式,分门别类地讲述了中国艺术的源流与发展历程,各门艺术专章皆出自台湾一流艺术史家之手,从中国文化的整体语境地来理解中国审美意识的根源与中国艺术形态的特质。本书图文并茂,并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之便利,从中国文化的立场与语境出发,按中国艺术的分类方式来讲述中国的审美意识的源流与历程。艺术的历史,即视觉文化的历史,了解中国艺术之特质,可补文字记述历史之不足,去观看、触摸中国文化的历史。
|
關於作者: |
郭继生
1950年生,台湾大学外文系学士、历史研究所中国艺术史组硕士、美国密西根大学艺术史博士。曾任教于台大及美国威廉学院、耶鲁大学;又曾任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弗利尔美术馆、加州大学
柏克莱
美术馆研究员及任教于美国马里兰大学艺术史及考古学研究所。著作有《王原祁的山水画艺术》1981、《笼天地于形内:艺术史与艺术批评》1990、《挫万物于笔端:艺术史与艺术批评文集》1994
、《艺术史与艺术批评》2007 等。
石守谦
1951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历史研究所艺术史组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博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兼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等。现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及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兼任教授。曾获国科会杰出研究奖。著作有《中国古代绘书名品》1986
合著、《风格与世变:中国绘画史论集》1996、《经济史、都市文化与物质文化》2002 编 等。
陈擎光
1949年生,卒于1995年。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作有《元代画家吴镇》1974、《中华五千年文物集刊?彩陶篇:甘肃仰韶彩陶》1983及《吴镇》1995等。
陈芳妹
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艺术史组硕士、英国伦敦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博士。曾任台湾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东吴大学历史系兼任讲师、台湾艺术学院艺术史研究所副教授。现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教授。2004年曾获台湾大学教学优良奖。研究领域包括商周铜器、商代及东周城市艺术、西周青铜艺术等。曾发表多篇期刊及会议论文。
邓淑苹
台湾学者,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资深研究员,曾于 2007 年升任处长。著作有《古玉图考导读》 1992
、《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新石器时代玉器图录》 1992 等。
颜娟英
台湾大学历史系研究所中国艺术史组硕士、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硕士、美国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曾任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兼任教授。曾获2002年行政院新闻局图画类图书著作鼎奖、2002年行政院国科会杰出研究奖、1998年台湾教授台湾笔会年度十大好书奖。著作有《台湾近代美术大事年表》1998、《风景心境
── 台湾近代美术文献导读》2001 。
朱惠良
1950年生,台湾大学中国历史学研究所艺术史组硕士、1990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考古研究所博士。后加入台湾故宫博物院工作并兼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副教授,2006年出任台北县文化局局长。现任台北故宫博物院教育展资处处长。
王耀庭
1943年出生于台湾彰化,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台湾大学中国艺术史硕士。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处研究员。曾任教于中、小学及东吴、清华大学艺术赏鉴课程。著作有《华夏之美
── 绘画》1985、《民族艺师:李松林艺术生命史研究》1995、《古画》1996 、《中国绘画赏鉴》1998
等。
赖瑛瑛
日本上智大学文学学士,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亚洲研究所硕士,台湾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与美术行政研究所博士,现任台湾艺术大学副教授。
蔡玫芬
台湾学者,台湾大学硕士毕业 ,随即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器物处工作,现任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器物处处长。著作有《文房聚英》
1992 、《皇权与佛法:藏传佛教法器特展图録》 1999 、《探索亚洲:故宫南院首部曲》 2008 。
王镇华
于大学任教十多年,后创办德简书院。著作有《中国建筑备忘录》1986、《跟小元谈中国的建筑》1991、《空间母语:中国建筑的体验与人文内涵》1995
等。
|
目錄:
|
导言 郭继生
赋彩制形——传统美学思想与艺术批评 石守谦
抟泥幻化——陶瓷艺术 陈擎光
家国重器——商周贵族的青铜艺术 陈芳妹
山川精英——玉器的艺术 邓淑苹
鬼斧神工——雕塑的艺术 颜娟英
无形之相——书法艺术 朱惠良
丹青彩绘——汉唐间绘画的发展 王耀庭
胸中丘壑——宋元的绘画 赖瑛瑛
纸上云烟——明清的绘画 郭继生
文房清玩——文人生活中的工艺品 蔡玫芬
华夏意象——中国建筑的具体手法与内涵 王镇华
|
內容試閱:
|
中国文化在经历近代的巨变之后,许多传统的观念在急速现代化的过程中逐渐被人们淡忘,或逐渐被西方思潮所掩,这是历史所造成的时间隔绝。这种隔绝直接地影响到我们对古代艺术的欣赏与批评。艺术并无绝对的真理,过去与现代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纯地只为提供资料以便现代人求证他的新理论而已。历史的过去自有其内在的整体性,而文化亦自有其不假外求的自足系统。就如同研究一段文句,总不能“
断章取义”一样,艺术品亦有其存在的脉络,脱离其存在的脉络便无法有正确的了解。美学思想以及批评理论便是这个脉络中的主要构成因素。
“ 道”、“ 艺”、“ 心”与中国传统美学理论在中国历代有关艺术理论的作品中,一致认为“ 道”“
艺”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似乎是为了“ 道”,艺术才有存在的意义。在这功能观点作用的同时,传统理论更进一步地以为这主宰天地宇宙的“
道”便是艺术的内涵所在。唐代张彦远所著《历代名画记》一开头就说:“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1 ] 他所说的“
成教化,助人伦”便是着眼在艺术的教化功能上,而“ 穷神变,测幽微”以下即讲艺术的缘起在于天道主动的感发,而所谓的“ 神变”“
幽微”等天道所具便是艺术存在时即随之而来的内涵意义。在这里,张彦远不仅提出了艺术的功能问题,他所谈的实际上更及于艺术的本质问题。由于绘画是“
发于天然,非由述作”,故而绘画本身就已包含了天地宇宙那神秘的“ 道”在内而为其主体了。在此,人为的“
述作”工夫根本不是项重要的因素,艺术家与艺术作品之间具有一种自发性的联系,因为艺术家有其特异的禀赋,故而这“
道”便透过他的媒介而自然流露出来。好似宗教里的先知一般,在理论上,先知并不用费尽心思来论理作文,天的旨意自然能够经由他的特殊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