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HK$
143.4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HK$
99.7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HK$
44.6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HK$
333.8
《
视觉美食家:商业摄影实战与创意解析
》
售價:HK$
132.2
《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机会与选择
》
售價:HK$
99.7
《
DK月季玫瑰百科
》
售價:HK$
210.6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教授许子东与“锵锵三人行”嘉宾许子东,在学界与媒体间“越界”,在可言说与“闪烁其词”之间“越界”,在“可教育好子女”、知青、炼钢工人、学者、洋插队、公共知识分子等多重身份之间“穿越”。
本卷分“莫谈国事”“社会风景”“看电影”“情色男女”“读书笔记”,关于房产税,关于唱红歌,关于反三俗,关于潜规则,知性而幽默,深入浅出.
又特别奉献“自己的故事”,以亲历的人生故事折射“文革”前后中国几十年变迁,随处可见的人生感悟,文章好读而又耐人寻味。
|
內容簡介: |
平时神马浮云只言片语闲谈聊天也不觉得,突然从网页上抄下来集中放在一起,真的使我后怕……子东何德何能,如何有这般知识能力,怎么有这样的文化资格,哪里来这等政治勇气,来谈论这么多这么广泛的重要敏感复杂的话题?涉及社会、政治、外交、经济、教育及心理、性别、医疗……而且还一本正经,煞有介事,好像很有看法?!
这第三卷,只能称之为“越界言论”。
“越界”的意思,一是从学术研究越界到电视传媒,是从学者工作越界到公民议论;二是书中言论很可能挑战、冲击、违反了某些界线。什么界线?却从来没有明文规定,而且常常在变化之中。所以“越界”
与否,因时因地而不同。
巴蜀烈女、周正龙、打酱油、大阅兵、土地流转、艳照门、中国足球、红十字……我的兴趣也许“与时俱进”,但我的思想一如既往。前面说的言论可能“越界”
,因为“界线” 常变,无法也不想迎合,所以能够问心无愧的,也只有不合时宜地“固执已见” 了。
本卷中有两篇《方言与政治》、《批判黄段子》,一字不差收录了每期半小时的全部电视谈话内容。《方言与政治》我还逐段加上事后的注解,诠释我和窦文涛、梁文道即兴谈话的现场气氛、潜台词及事后反省。作为一个普通案例,可以分析“锵锵三人行”
这个中国历时最久的电视谈话节目的生产过程。
本卷还收入了我在“锵锵三人行”节目中和王蒙、陈丹青、王跃文、刘索拉、吴淡如、查建英等很多文化人的对话。
十年来电视屏幕里出现的那么多忧国忧民、风花雪月的意见,也许言论是我的,但话题是电视台编导定的,编导又参考了网络上的热点和网民的意见。所以,归根到底,前面抄录的这很多标题看法,其实是和电视台编导、网站与网民以及这么多朋友,尤其是和文涛、文道一起“共创”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感伤,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义愤,生活在这个时代,真不知道有多少东西是个人独特拥有,有多少是时代的压模。因此,这放在卷末的“自己的故事”,倒成为这本论及政治、社会、情欲、文艺的言论集的一个具体真实的注解……
|
關於作者: |
许子东,浙江天台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著作有《郁达夫新论》《当代文学印象》《当代小说阅读笔记》《为了忘记的集体记忆》《呐喊与流言》《香港短片小说初探》等。自2000年担任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栏目嘉宾
|
目錄:
|
1949和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
房价问题与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三种道德
严法宽行
严法宽行以后
“人民内部矛盾”
信与服
——对话王蒙(1)
给“形而下”磕头
——对话王蒙(2)
官场潜规则
——对话王跃文
阅兵
棋牌规则
对面堵车
拉登之死
关于红歌的传闻
方言政治
房地产符号与公众想象方式
“80后”与“90后”的英雄
人才的“奴才”
人为什么下跪?
北京奥运之后
世博排队有感
第二次抢劫
分类
历时最短的“运动”
新媒体,旧文化,政府管,人民逼
再说“学术界的三大纪律”
特殊的爱马仕包
哥本哈根的自行车
网摘语录
入戏太深
建国大业
谁没听到“集结号”
谢晋时代
大话《赤壁》
关于《色,戒》:从小说到电影
电影中的政治学
我看《赵氏孤儿》
后现代情色暴力版红打黑
分红,买楼,做梦
重回电影院
男人的两个梦
多数、少数与聚众淫乱
一夫多妻制的“最后霞光”
情欲与创作
——对话刘索拉
权力与春药
关于AV次文化
女性“丑角”的社会需求
剩女、爱情与细节
足球与女人
原始男女的故事
批判“黄段子”
有关“公共知识分子”的常识
“文革”是“兄”,今天是“弟”
王朔语言的背后
新白话与简体字
——对话陈丹青(1)
走不出的“五四”
——对话陈丹青(2)
海上文学百家
幸福的“围城”:《我们仨》
重读《活动变人形》
见证的危机
一 二哥的入团申请书
二 另外两个兄长
三 我的造反经历
四 革命风暴
五 抄家
六 天台山下
七 中学时代
八 广昌路上
九 米和柴
十 “同意杀尧毛仔”
十一 开头路
十二 “搞西洋”、
十三 上海图书馆
十四 1976年
十五 轧钢工人
十六 “七二一”
十七 废“铁”从文
十八 第一篇论文
十九 杭州会议
二十 初到香港
二十一 “芝加哥学派”
二十二 UCLA
二十三 慢船回港
二十四 “锵锵三人行”
二十五 两个梦魇
后记
|
內容試閱:
|
第一辑:莫谈国事
1949和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
什么叫网络上的意识形态?今天我们大家都上网,网上的意识形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就是常规的意识形态管理。当我们上网时,我们以为很自由地在选择资讯,从政治新闻、汽车广告到名人走光、球星“双飞”等等。乍一看很像民国早期的报纸,新媒体充满旧文化。其实这些门户网站的版面编排,都是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考虑的。什么东西上首页,哪一篇博客上头条,怎样的新闻排在前面,何种广告要醒目,背后都有意识形态的考量、安排、组织、或者说操控。以前办报纸,控制宣传,除了社论组织采访写报道以外,看上去最自由的一个环节叫“读者来信”。大家以为你是读者,你写信,他就会登你的来信。其实是在一千封一万封里边找出几封符合总编符合上级愿望的信,登在“读者来信”。从读者看来,有了什么“读者来信”,下一期可能就有相关的“编者按”和批判文章了。近年有学者研究50至.70年代中国特殊的“纠错机制”,认为知识分子的理论辩论在其中也有很大作用。我怀疑是读书人有点自作多情,弄不清是报纸上的争议导致上层“纠错”,还是秩序颠倒过来:上层要“纠错”了,通过报纸透露消息。同样的道理,今天,你在门户网站上看到有博客。博客千千万万,为什么这几个博客会放在首页上?有些是搜索引擎根据点击率,但也有消息说某网站的点击率可以买。更多情况是有安排的。根据吸引眼球的程度,根据经济利益,也根据和谐稳定需要。比方说你笑的博客就不上,你含泪的博客就上首页。这背后都有很多运作。
但,这些最多只是网络意识形态的一半,不是我今天要讨论的问题。那另一半是什么?另一半就是我们大家的参与。网络的好处是,任何一条点进去,你可以跟进。至少有很多表情让你选择让你表达。所以现在这个世界呢,在畅销、群众、民意这些压力之下,还有一个因素现在把大家追赶得很紧。以前我的朋友北大教授黄子平说过一句在文学圈流传甚广的话,说现在的作家,都被创新这条狗追得连撒尿的时间都没有了。现在呢,后来的作家说,不是被创新这条狗,而是被销量这条狗追得连撒尿的时间都没有了。这句话的最新版本是,今天所有在网上生活的人都被什么狗追得不行啊?点击率!现在所有能上博客排行榜的人,一方面很光荣,有那么多人关注自己。另一方面又天天晚上做噩梦,就是自己的点击率突然下来了。上去是糊里糊涂的很开心,下来糊里糊涂的就很悲伤。因此,网络的意识形态有另一部分,就是网民的意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