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HK$
80.6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HK$
109.8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HK$
168.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HK$
99.7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HK$
88.5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HK$
62.7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HK$
53.8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HK$
66.1
|
編輯推薦: |
王莫之的非虚构作品。一列驶向旧上海的蓝皮火车,时代曲的幕后英雄相继登场;一本伪装成磁带的文学肖像集,融合考据、传记、小说的超文体迷幻之书。
时代曲(上海老歌)幕后推动者的文学群像。
报刊资料、书信文档、全新访谈、60余幅珍贵照片,还原时代曲历史面貌。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时代曲(上海老歌)词曲创作者的传记合集,关注和聚焦时代曲的幕后及创作者的人生轨迹,从老上海时代曲(上海老歌)的二十二年(1927-1949)发展历史里选出一组非常重要的幕后推动者,如黎锦光、黎锦晖、严华、徐朗、梁萍、陈歌辛等,通过作者广泛收集的史料,包括民国时期报刊数据库、从收藏家处获得的大量当事人书信,结合严谨的考据、全新的采访(对传主的后人),以散文的形式创作的一系列主题小传。全书追求资料的翔实可靠,和叙事的文学性,作者以长期关注民国音乐史的积累和小说家的文字功底,为上海老歌幕后的词曲创作者和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留下了其身影。
|
關於作者: |
王莫之,1982年生于上海,作家、乐评人。著有长篇小说《现代变奏》《安慰喜剧》,短篇集《310上海异人故事》。 2002年开始发表乐评,近年来侧重时代曲研究,通过挖掘近现代报刊史料,收集当事人书信,采访时代曲历史人物的同侪、后人,撰写了一系列基于史料梳理的作品。
|
目錄:
|
A
周璇艺名之争 严华:始于《聂耳日记》的回望 严氏三杰 陈歌辛早期艺术生活 梁萍:唱作人的女性先声徐朗与吴莺音的师生情
B
送他一朵玫瑰花(part 1—3)陈歌辛的版税悬念 黎锦光的日本之行送他一朵玫瑰花(part 4—7) 元老的告别派对
后记:无声之歌
|
內容試閱:
|
时代曲在国内回暖,自然就会有人发问:“何谓时代曲?” 通常,答案都会指向上海老歌。我自己平常也这么解释,但是这种讲法并不严谨。从黎锦晖先生1926年发表《毛毛雨》算起,这首歌在1927年由黎明晖女士灌了唱片,那张唱片被后世尊为中国流行歌曲的源头,也为时代曲标了一条起跑线。在旧上海,“时代”一词还有时髦的意思,时代曲也被称为时代歌曲、时代新曲、时代小调、摩登歌曲,等等。这些名词在旧上海的报刊上屡见不鲜,反倒是“时代曲”一词,主要出现在抗战胜利以后的华南地区媒体。1949年5月,上海解放,英商百代唱片公司以及一部分的时代曲精英南下,在香港地区另起炉灶。“上海老歌”是一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而涌现的新词,它只能涵盖时代曲最辉煌的某段历史。
如同时代曲,中国的唱片工业也发源于上海,而上海本土生产第一张唱片要从法国人乐滨生(E. Labansat)买下徐家汇路的一块地皮、建造法商东方百代公司的唱片厂谈起。2012年,“中华老唱片保护工程”列入我国的“十二五”规划,当 时已经退休的中唱上海公司原副总编辑陈建平老师重返单位,参与民国老唱片的整理工作,重点负责文档的整理。我在文章里经常提到“依据旧百代档案”“参考旧胜利档案”,即通过陈建平查阅她经手的这批历史文献。关于东方百代公司在沪建厂,她的答复是:“在百代公司留存的文档中,至少有三份文档涉及购地建厂:(1)最早的一张地块图,绘制于1918年;(2)一个叫汪耀山的人在1919年2月留下的字据,言明将一块地卖给百代公司,而这块地与1918年那张图上的地相邻;(3)百代公司所有房产的建筑日期列表,上面最早的建造日期是1919年。由此可推断,百代购地不晚于1918年,建厂不晚于1919年。”
上述材料的原件并未公开,数码拷贝都是陈建平在2012年以后一份一份整理而成的。而在民间,小范围流传着时代曲的年轻拥趸们协力制作的四份Excel文件:《民国时期百代模板唱片总目录》《美资胜利歌曲音乐唱片总目录》《大中华唱片歌曲》《高亭歌曲唱片》,托北京歌迷薛梦成的福,我有幸收藏这批资料,为本书的写作指明方向,并且省去了大量而烦琐的田野调查。我和薛兄结缘于拙文《黎锦光的日本之行》,这篇文章首发于《澎湃新闻》的《上海书评》栏目,他通过郑诗亮、丁雄飞两位编辑与我加了微信。在时代曲领域,他是一专多能的隐藏系学者,我曾经设想为黎锦光写一本专著,薛兄则始终没有放弃对白虹的专项研究。
黎锦光毕生有两大贡献:创作时代曲,他与陈歌辛、姚敏、严折西无疑是旧上海流行乐坛的四尊神像;录音技术,他是民国的业界权威,为新中国培养了不少录音师(这个岗位在“十七年时期”叫音响导演)。陆晓幸是黎锦光晚年收的徒弟,学作曲,未成,最后继承了老爷子的录音衣钵。陆晓幸录制了太多的经典专辑,最为世人熟知的是《卧虎藏龙》的电影原声,荣膺第44届格莱美世界最佳录音艺术与科技奖。据陆晓幸说,黎锦光曾经这样解释时代曲:“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因为那些歌紧追时代,我们唱中国民歌的旋律,伴奏用的却是西方的爵士音乐,甚至是拉美的探戈、伦巴音乐。这样的歌曲当年无疑是最摩登的。”
始于2021年,我以黎锦光为圆心,他的亲友、同事、邻居为半径,回望时代曲。借助他们的记忆,对照国内外的文献数据库(由祝淳翔老师从头教起),我为时代曲的一组人物绘制了文学素描。仿佛写小说,我尽量把话筒递给主角配角,让那个时代的人物多说几句。这组作品更接近于黄种人的布鲁斯,将它们结集成册,让我想起自己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一名乐迷,那时候,港台专辑的引进版磁带总归是十首歌,A面、B面对半开。那也是华语流行歌曲的又一段黄金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