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運費計算  | 聯絡我們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瀏覽雜誌 臺灣用戶
品種:超過100萬種各類書籍/音像和精品,正品正價,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服務:香港台灣澳門海外 送貨:速遞郵局服務站

新書上架簡體書 繁體書
暢銷書架簡體書 繁體書
好書推介簡體書 繁體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七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六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五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四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三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二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一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2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11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十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九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八月出版:大陸書 台灣書

『簡體書』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学术分科与近代中国知识系统之创建(壹卷论世衡史:学者左玉河的代表作品。一部洞悉中国学术发展脉络之作。中国学术如何走入“现代”?传统如何传?转型怎么转?)

書城自編碼: 4017502
分類: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专业史
作者: 左玉河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220124679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4-08-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HK$ 112.7

我要買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HK$ 54.9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HK$ 98.6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HK$ 77.3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HK$ 77.3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HK$ 80.6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HK$ 109.8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HK$ 109.8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HK$ 67.0

 

建議一齊購買:

+

HK$ 78.2
《希声斋乐学索隐》
+

HK$ 61.3
《千年悖论:人性的历史实验记录(第2版)》
+

HK$ 131.8
《古建筑日读(修订版)》
+

HK$ 314.8
《DK医学史》
+

HK$ 159.9
《上海妇女报刊史(1898—1949)》
+

HK$ 151.8
《中国改革开放史料丛:改革开放大事记》
編輯推薦:
一部跨越时空的学术史诗,深刻揭示了中华学术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转身;
不仅是对古代“四部”(经、史、子、集)分类法深刻内涵的梳理与致敬,更是对近代以来“七科”(或曰现代学科体系)兴起与发展的全面剖析与展望;
一部对近代中国如何在西方学术影响下,勇敢探索并构建全新知识系统的生动记录。
內容簡介:
我国现在流行的学术分科滥觞于晚清,其时开始的从“四部之学”向“七科之学”的转变是为中国传统学术门类向现代意义上的学术门类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传统的“四部之学”在晚清发生的剧烈变动与当时经世学风的兴起、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密切相关,传统学术的衰落及转型与西学的引入存在着一种关联互动关系。本书论述了西学的引入对传统学术以及旧式书院教育体制的冲击,分析了中国传统学术和书院制度开始向现代转型的进程。全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及历史价值。
關於作者:
左玉河,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研究院左玉河工作室首席专家,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口述历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史学理论研究》副主编、河南大学讲座教授。出版专著《中国近代文明通论》《张东荪传》等20余部;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持并参与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
目錄
目录
导 论/ 001
第一章 中国传统学术分类及其特征/ 010
一、分类、分科概念之阐释/ 010
二、先秦时期已有学术分类/ 019
三、道术分化及方术勃兴/ 028
四、中国有独特的分科体系/ 034
五、从孔门四科到儒学四门/ 047
第二章 典籍分类与中国知识系统/ 061
一、典籍分类与学术分科/ 062
二、《七略》分类与秦汉知识系统/ 068
三、《隋志》与四部之学的雏形/ 080
四、四部分类之完善与明清知识系统/ 088
五、独具特色的专门之学/ 110
六、中国学术崇尚博通/ 128
第三章 西方分科观念的传入及早期学术分科/ 141
一、经世之学对西学的接引/ 141
二、新式学堂课程及其分科观念/ 160
三、西书翻译与最初的西学门类/ 176
四、中国学人接受的西方分科观念/ 189
五、中国学者早期的分科方案/ 200
第四章 分科观念普及与“七科之学” 奠立/ 210
一、从西书分类看分科观念变化/ 210
二、近代分科观念的逐渐普及/ 221
三、新式学堂课程及学术分科/ 234
四、书院课程变革中的“六斋之学” / 242
五、京师大学堂分科方案/ 252
六、“七科之学” 的确立/ 265
第五章 近代“格致学” 诸门类的移植/ 274
一、从传统术数之学到近代数学/ 278
二、从天文历算之学到近代天文学/ 286
三、从传统舆地学到近代地理学/ 290
四、从传统格致学到近代物理学、化学/ 296
五、植物学、生理学等学科的引入/ 306
六、格致学学科体系的形成/ 313
第六章 近代“法政诸学” 各门类的初建/ 324
一、经学地位之动摇/ 325
二、从传统史学到新史学/ 335
三、从义理之学到近代哲学/ 351
四、从刑名之学到近代政治学、法学/ 359
五、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移植/ 369
第七章 中西学术配置及近代知识系统的雏形/ 381
一、“撷泰西之菁英、熔中土之模范” / 382
二、“中学为主、西学为辅” / 398
三、近代中国知识系统的形成/ 415
第八章 典籍分类与近代知识系统之演化/ 444
一、四部分类法之最初突破/ 445
二、典籍分类上之新旧并行制/ 466
三、杜威十进法之引入/ 481
四、对杜威十进法之改进/ 498
五、整合“四部之学” 的尝试/ 511
第九章 中国旧学纳入近代新知体系之尝试/ 534
一、西学大潮下的旧学命运/ 534
二、以西方新理新法治旧学/ 549
三、以西方学科体系框定中国旧学/ 565
四、对中西学术之比附式会通/ 578
征引文献举要/ 596
后记/ 629
再版后记/ 634
內容試閱
第一章
中国传统学术分类及其特征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学术分科和学术门类是晚清时期受西学影响 而逐渐形成的,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传统学术没有分科观念?是否 意味着中国没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科体系?这是考察近代学术分科 问题之前必须弄清的重要而复杂的问题。本章重点考察先秦时期的 分科观念及分类体系,揭示中国传统学术分类与知识系统的基本特征。
一、分类、分科概念之阐释
“分”“别”“类”等观念,是原始社会后期人类在生产活动中 逐渐产生的,是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而自然产生之重要观念。按照 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分,别也。从八刀。”分,指分别。而 “八”的原义,指“别”。《说文解字》曰:“八,别也。象分别相。
背之形,凡八之属皆从八。”①这是秦汉时期对“分”的理解。实际 上,在先秦典籍中,有关“分”“别”的记载也较多。
中国象形文字,传说是黄帝时仓颉所造。许慎《说文解字》 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 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 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每(右丝旁),饰 伪萌生。皇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虎(右足旁)亢(下走之)之迹,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义,万品以察。”
“知分理”然后能“相别异”,有了“分”“别”观念后,方能 “初造书契”。书契造就后,方会“百工以义”,各守其责,万品以 察。因此,许慎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 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③最初之“知分理”与“相别异”,显然 是“依类象形”的结果。这说明中国在传说的黄帝时代,已经有了 “以理群类”“分别部居”观念。
春秋时期,有关“分”“别”的记载更多。《论语 ·微子》曰: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此处的“分”,指分别。《礼 记 · 曲礼上》:“很毋求胜,分毋求多。”此处的“分”指分理财物。 “分”之概念在战国后期典籍中频繁使用,说明“分”逐渐成为当 时的普遍观念。《荀子 ·个相篇》曰:“辨莫大与分,分莫大与礼, 礼莫大与圣王。”《荀子 ·天论篇》曰:“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这实际上有了“天人相分”思想。作为名词的“分”,指 贫富、贵贱、长幼等社会地位的差别,即“名分”。《荀子 ·王制 篇》曰:“执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 矣。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 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荀子 ·荣辱篇》亦曰:“况夫先王之 道,仁义之统,诗书礼乐之分乎?”可见,“明分”观念比较强烈。 《荀子 ·王制篇》曰: “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 义。”又曰:“故人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离, 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韩非子 ·扬权篇》亦曰:“审名以定位, 明分以辩类。”将“名”与“分”区别开来,“名”用以确定事务 的绝对位置,“分”用以确定事务在现实中的相对位置,表明此时 人们对“名”“分”之认识更为深入,“分”之概念更为细致,其 外延也愈来愈大。
“名分”一词联用,最早出现在战国末期吕不韦编撰的《吕氏 春秋》中:“故按其实而审其名,以求其情;听其言而察其类,无 使放悖。夫名多不当其实,而十多不当其用者,故人主不可以不审 名分也。不审名分,是恶壅而愈塞。”又曰:“百官,众有司也;万 物,群牛马也。不正其名,不分其职,而数用刑罚,乱莫大焉。” 故“有道之主,其所以使群臣者亦有辔,其辔何如?正名、审分是 治之辔矣”①。
秦汉以后,“分”之概念成为中国学术思想的重要概念。程颐在《答杨时论西铭书》中提出“理一分殊”:“《西铭》明理一而分 殊,墨氏则二本而无分。 ……分殊之蔽,私胜而失仁;无分之罪, 兼爱而无义。分立而推理一,义止私胜之流,仁之方也;无别而迷 兼爱,至于无父之极,义之贼也。”①此处所谓“理”,指大道,理 一而分立、分类者多,“分”成为总名。“分”可以组成众多相似的 概念,如与类、科、条、目、列、道等“类名”相连,组成分类、 分科、分条、分目、分列、分道等,均表示“分别”。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大陸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hk
Copyright ©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