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日耳曼通识译丛:复原力:心理抗逆力
》
售價:HK$
34.3
《
海外中国研究·未竟之业:近代中国的言行表率
》
售價:HK$
135.7
《
我们为何建造(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9.7
《
算法经济 : 商业逻辑与人类生活的智能演进(生动呈现AI与算法的创新应用与商业价值)
》
售價:HK$
79.4
《
家书中的百年史
》
售價:HK$
79.4
《
偏爱月亮
》
售價:HK$
45.8
《
生物安全与环境
》
售價:HK$
56.4
《
泥土:文明的侵蚀(城市与生态文明丛书)
》
售價:HK$
84.0
|
編輯推薦: |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是中国小说批评史上的高峰,它涉及文本的主题、结构、文法、叙事、人物、语言等方面,评点的内容形成了一套小说理论系统,具备很高的文学理论价值。《写人与叙事的艺术——金圣叹<水浒传>评点研究》主要是对金圣叹《水浒传》评点中涉及到的人物理论和叙事理论进行研究。在人物理论方面,分析人物名号与文本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关联以及名号意象群;分析人物性格理论中的个性、复杂性和天性;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三个角度:人物的兵器、心理活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在叙事理论方面,从叙事节奏的放缓、暂停和打断等角度分析金圣叹提出的“急事用缓笔”、“顿、接”和“横云断山”;分析人物限知和叙述者全知两个叙事角度;分析小说事件的起始、进程、结尾以及事件之间的衔接笔法;分析评语中的事、文关系。本书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旁征博引、见解深刻,是一部研究写人与叙事理论的重要作品。
|
內容簡介: |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涉及文本的主题、结构、文法、叙事、人物、语言等方面,评点内容形成了一套小说理论系统,具备很高的文学理论价值。本书主要是对金圣叹《水浒传》评点中涉及到的人物理论和叙事理论进行研究。
上篇分析人物论。分析人物名号与文本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关联以及名号意象群。分析人物性格理论中的个性、复杂性和天性。分析人物形象塑造的三个角度:人物的兵器、心理活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下篇分析叙事论。从叙事节奏的放缓、暂停和打断等角度分析金圣叹提出的“急事用缓笔”“顿、接”和“横云断山”。分析人物限知和叙述者全知两个叙事角度。分析小说事件的起始、进程、结尾以及事件之间的衔接笔法。分析评语中的事、文关系。
本书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以往对人物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性格和形象两方面,本书还从名号的角度分析人物论,从兵器角度分析人物形象论。对于叙事理论,本书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同时还从多方面分析金圣叹评语中的事、文关系。
|
關於作者: |
付康平,男,1994年生,山西运城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领域为明清小说,发表过多篇与小说评点相关的学术论文。
|
目錄:
|
绪 论…………………………………………… 001
上篇 人物论
第一章 人物名号论……………………………………… 008
第一节 名号与文本内容……………………………………… 009
第二节 名号与篇章结构……………………………………… 014
第三节 “名号”意象群……………………………………… 019
第二章 人物性格论……………………………………… 028
第一节 人物性格的个性……………………………………… 029
第二节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036
第三节 人物性格的自然性…………………………………… 046
第三章 人物形象论……………………………………… 055
第一节 用兵器塑造人物形象………………………………… 055
第二节 用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 064
第三节 用人物之间的衬托塑造人物形象…………………… 072
下篇 叙事论
第四章 叙事节奏论……………………………………… 083
第一节 叙事节奏减缓:“急事用缓笔”……………………… 084
第二节 叙事节奏暂停:“顿、接”…………………………… 093
第三节 叙事节奏截断:“横云断山法”……………………… 102
第五章 叙事角度论……………………………………… 109
第一节 人物限知角度叙事的类型…………………………… 109
第二节 人物限知角度叙事的作用…………………………… 121
第三节 叙述者全知角度叙事的类型………………………… 133
第四节 叙述者全知角度叙事的作用………………………… 148
第五节 人物角度和叙述者角度结合叙事…………………… 157
第六章 叙事笔法论……………………………………… 160
第一节 故事起始的叙事笔法………………………………… 160
第二节 故事进程的叙事笔法………………………………… 169
第三节 故事结尾的叙事笔法………………………………… 177
第四节 故事衔接的叙事笔法………………………………… 185
第七章 事与文的关系…………………………………… 195
第一节 “事为文料”…………………………………………… 195
第二节 “因文生事”…………………………………………… 200
第三节 文为事“作引”……………………………………… 207
第四节 事“生发”文………………………………………… 215
结 语…………………………………………… 222
|
內容試閱:
|
绪论 :
评点兴起于南宋时期,兴盛于明清两朝,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学批评方式。评点家通过对文本进行详细批注的方式阐述自己对文本内容的认识。评点的应用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诗词、文章、小说、戏剧都可以应用评点。评点的主要形式即评和点两种,评包括书前之序、书后之跋、读法、凡例、回首或回末总评、眉批、夹批、旁批等;点即是圈点,指的是评点家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文本中的句读和关键内容。在评点小说的过程中,评点家还会订正文本之误,根据评点的需要修改文本中的具体内容和回目名称。此外,还有对全书进行删减的情况。评点家在评点过程中往往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修改,最终会形成独具特色的评点本。现存最早的评点本是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它将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三苏、曾巩等人的文章汇集成册加以评点并借此阐发文章之法,《古文关键》成为文章评点的范本。现存最早的小说评点本同样出现在南宋,刘辰翁的《世说新语》评点开启了小说评点的先河。到了明代,小说评点的发展逐渐兴盛,评点家以李贽为代表。明末清初之际,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成为小说评点史上的一座丰碑,代表着小说评点的最高成就。
本书以金圣叹对《水浒传》人物和叙事评点为研究课题,选题缘由主要有四:其一,金评本《水浒传》的独特性。根据邓雷在《明代〈水浒传〉评点研究》中的统计,明清时期《水浒传》的评点本一共有九个系统十七种本子。a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本是最为独特的一个版本。与以往的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不同的是,金圣叹仅保留《水浒传》前七十一回的内容,将首回作为《楔子》,并在原有的一百零八人排座次后添加“惊噩梦”的情节作为结尾,即学术界所称“腰斩《水浒》”。同时金圣叹还对文本中的内容作了改动。可以说在《水浒传》评点史上,金圣叹的《水浒传》评本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其二,金圣叹对《水浒传》基本问题的认识不同于大众的理解。比如,他对思想主题的认识不同于一般的“忠义”说,他认为“其书曰《水浒》,恶之至,迸之至,不与同中国也。而后世不知何等好乱之徒,乃谬加以‘忠义’之目”,可见他是不赞同以“忠义”冠名《水浒传》的。同时金圣叹对《水浒传》主要人物的评点也与大众的认识不同,他将宋江列为“下下”人物,并以“权诈”、“凶恶”等字眼评点宋江。这些问题都促使我们去探讨金圣叹评本的《水浒传》。其三,金圣叹的评点与一般评点家只是只言片语、注重情感抒发有着极大的不同,他的评本中往往具有大段的论述,评点的内容广泛,主要包括文学、文化、风俗、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因而探究金圣叹的评点就是非常必要的。其四,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的小说理论系统,具备很高的文学理论价值。金圣叹对《水浒传》的评点涉及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思想主题、结构、章法、文法、叙事技法、人物形象、人物性格、语言艺术等,甚至具体到了字句的用法。在评点过程中,金圣叹综合运用经史子集等四部书目,此外还运用了通俗小说、戏剧、俗语、谚语等相关知识去评点《水浒传》的内容。笔者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前提下,在前人已经取得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金圣叹评点的实际情况,对金圣叹的人物理论和叙事理论进行分析。
金圣叹对《水浒传》人物的评点分为三个方面:人物名号、人物性格、人物形象。针对人物名号,金圣叹认为《水浒传》人物的名号可以檃括文本的内容、与书中的地名产生关联、与人物的行动产生关联。从篇章结构的角度看,因为名号与名号之间存在关联,所以与之相关的篇章就可以联系起来。金圣叹在评点名号时围绕“恶”字组织了两个意象群:一个是恶兽群,另一个是恶风群(具
体到评点中指“旋风”意象群)。一方面,意象群蕴含着作者的价值评判;另一方面,意象群还有聚拢人物的作用,尤其是“旋风”意象群。针对人物性格,金圣叹在评语中着重从人物性格的个性、复杂性和天性等角度评点《水浒传》中的人物性格。人物的个性往往体现在具备某一种共同的性格的多个人物各自具有其性格的独特性、二人共处一传时相互衬托各自性格;性格的复杂性体现在一个人物身上有其主导性格和非主导性格;性格的天性意味着人物的性格是自然呈现的。针对人物形象,他主要从人物的兵器、心理活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来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不同的兵器对应不同的人物气质、身份、名声等。人物的心理活动也塑造着人物的出身、身份、性格、即时状态、行为等。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通过描写次要人物来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两个相对立的人物形象可以相互“形击”、“激射”,最终凸显双方形象。
金圣叹对《水浒传》叙事的评点分为四个方面:叙事节奏、叙事角度、叙事技法以及事文关系。针对叙事节奏,金圣叹提出“急事用缓笔”、“顿、接”、“横云断山”,即叙事节奏可以放缓、暂停、打断。针对叙事角度,他在评语中提出了人物限知角度叙事和叙述者全知角度叙事。前者是借助文本中的人物从限知角度叙事,后者是叙述者亲自登场以说书人的口吻展开全知叙事。人物限知角度包括听觉限知角度和视觉限知角度。人物限知角度叙事还会在不同人物之间、同一人物的不同感官之间进行转换。人物限知角度叙事的作用是凸显“看者”或“被看者”的形象,给文本营造悬疑的艺术效果,使读者对文本中人物的经历和遭遇感同身受。叙述者全知角度包括时间、空间和叙述对象的全知。叙述者全知角度叙事的作用是揭开故事情节的悬念,为后文故事情节埋伏笔,使文本用笔多样化。人物限知角度和叙述者全知角度互补,二者都是文本叙事角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人物角度和叙述者角度同时出现时,文本最终会形成一半人物、一半叙述者相结合的叙事角度。小说在叙事过程中,如何将事件呈现出来,是需要小说家精心安排经营的。《水浒传》的叙事同样运用多种叙事笔法。综合金圣叹的评语可以看出,他对《水浒传》叙事笔法的论述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对小说事件起始的论述,如弄引、倒插等方法;对小说事件过程的论述,如草蛇灰线、夹叙等方法;对小说事件结尾的论述,如獭尾、补叙等方法;对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衔接的论述,如过接、交卸、移云接月等方法。金圣叹在论述事与文的关系时,一方面,他将“事”放在了“文”的从属地位,认为“事”是构成“文”的材料,出于作“文”的目的可以虚构“事”。另一方面,他将“事”放在与“文”同等的地位,认为“文”可以为“事”“作引”,同时“事”也可以“生发”“文”,“文”、“事”二者在文本进程中可以互相推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