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万千教育学前·与幼儿一起解决问题:捕捉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
》
售價:HK$
47.0
《
史铁生: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2)
》
售價:HK$
55.8
《
量子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
售價:HK$
109.8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HK$
109.8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HK$
87.4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HK$
88.5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HK$
236.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HK$
93.2
|
編輯推薦: |
* 从现有的研究情况看,关于音乐表演者和欣赏者交往的研究成果比较有限,仅有的资料多是宽泛地指出表演中确实存在交往,或者将作曲家、表演者、欣赏者都纳入研究的范畴,并没有落脚到具体的某一交往环节的专题研究中。本书以表演者与欣赏者的交往为研究对象,融合哲学美学、传播学、历史学视角,对其进行多维度的系统考察,对丰富音乐表 演美学理论与指导当代音乐表演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 人类的音乐实践活动都具有历史具体性,历史语境是阐释某一音乐现象的事实依据。音乐学研究不能脱离历史的语境,从某种意义讲,逻辑是历史的基础,历史是逻辑的再现。本书融入历史的视角,考察西方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和欣赏者的交往,从历史事实中探寻两者的交往。
|
內容簡介: |
本书重点关注音乐表演中的人,以西方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和欣赏者的交往为研究对象,通过美学传播学视角,深入阐释其内涵。本书还融合历史学、社会学等视角,明晰音乐表演交往的基础与历史发展,并结合相关实证研究,从交往的视听渠道、交往环境、交往效果建构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和欣赏者的人际交往论,以期对当下音乐表演活动策划、音乐表演实践、 音乐表演评论的创新提供依据。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刘路希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美学专业博士。主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7项,多次荣获黑龙江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在《人民音乐》《中国社会科学报》《艺术研究》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
目錄:
|
绪 论
第一章? 交往内涵的多维度阐释
第一节 巴赫金的交往哲学
第二节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第三节 阿达姆?沙夫的音乐交际理论
第四节 约瑟夫?A. 德维托的人际传播理论
本章小结——论题研究模式的思考
第二章? 表演者与欣赏者交往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观演交往
第二节 中世纪时期的观演交往
第三节 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的观演交往
第四节 古典主义时期的观演交往
第五节 浪漫主义时期及以后的观演交往
本章小结——观演交往的演变与空间和交往的关系变化
第三章? 表演者与欣赏者交往的理论阐释
第一节 表演者与欣赏者交往的渠道
第二节 影响表演者与欣赏者交往的环境
第三节 表演者与欣赏者的交往效果
本章小结——观演交往的基本理论
第四章? 对中国当下音乐表演实践的启发
第一节 音乐表演活动设计
第二节 音乐表演者的交往意识
第三节 音乐表演评论的交往视角
本章小结——观演关系对音乐活动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如阿尔弗雷德?舒茨(Alfred Schutz)所言,音乐表演是一种非语义性交流交往的范例——一种相互协调关系的范例。本书重点关注音乐表演中的人,以西方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和欣赏者的交往为研究对象,融合美学、历史学等多重视角,建构表演者和欣赏者交往的基本理论,以期丰富音乐表演美学理论,为当下音乐表演实践的创新提供依据。
本书绪论部分对论题相关概念进行解析,阐述现有表演者和欣赏者交往的研究情况,分析本论题的可行性基础与研究创新点。第一章从多维度阐释交往的内涵。以巴赫金、哈贝马斯、沙夫的交往哲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明晰交往的本质、条件、状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结合德维托的人际传播理论,阐明人际交往中交往环境、交往渠道、交往效果的含义及作用。综合交往的多维内涵,为建构表演者和欣赏者的交往理论提供具体的研究切入点和理论基础。第二章从历史学、社会学的视角考察西方音乐表演中表演者与欣赏者的交往,明晰交往的历史基础与发展。关注历史时期不同观演空间中两者交往的表现和方式,不同社会制度下交往的状态演变,以及表演艺术家、观演建筑设计师为实现表演者和欣赏者交往做出的革新。第三章聚焦于建构表演者和欣赏者交往的基本理论,结合相关实证研究,分别从交往的视觉和听觉渠道、观演空间的声学环境、光学环境以及空间形 式展开探讨,提炼西方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和欣赏者交往的一般规律。第四章以表演者和欣赏者的交往理论为基础,探索对我国当下音乐表演活动设计、音乐表演实践、音乐表演评论的启发。结语部分简要概括了本书的主要观点和内容,阐述西方音乐表演中表演者和欣赏者交往的历史性、理论性和启发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