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今“书画同源”论辨——中国书法与中国绘画的关系问题兼中国画笔墨研究
》
售價:HK$
132.2
《
《日本文学史序说》讲演录
》
售價:HK$
72.8
《
无尽的海洋:美国海事探险与大众文化(1815—1860)
》
售價:HK$
99.7
《
治盗之道:清代盗律的古今之辨
》
售價:HK$
122.1
《
甲骨文丛书·剑桥世界暴力史(第一卷):史前和古代世界(套装全2册)
》
售價:HK$
210.6
《
甲骨文丛书·中华早期帝国:秦汉史的重估
》
售價:HK$
300.2
《
欲望与家庭小说
》
售價:HK$
98.6
《
惜华年(全两册)
》
售價:HK$
70.3
|
編輯推薦: |
◆孩子童年必不可少的,是爱、游戏和陪伴!
◆北大妈妈200 极简游戏育儿法!和孩子一起玩出亲密感,玩出竞争力,玩出好习惯!
◆父母不焦虑、孩子更喜欢的育儿法!每个孩子都希望父母这样陪我玩!
◆游戏育儿,不仅可以用笑声滋养孩子童年,更可以收获更加有松弛感的自己、有情感流动的亲子关系,以及欢声笑语的家庭氛围!
◆作者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博士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为游戏力创始人劳伦斯·科恩博士亲自带导的7名高级讲师之一!
◆《游戏力》作者劳伦斯·科恩博士倾情推荐!
|
內容簡介: |
对于孩子来说,他的童年需要爱,需要陪伴,需要欢乐。而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就可以全部满足孩子的这些需求。
北大妈妈李宜萌老师所倡导的游戏育儿法,不仅符合孩子爱玩、爱做游戏的天性,更能在游戏中给孩子教育,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用游戏安抚孩子的情绪小怪兽、用游戏让孩子接纳悲伤面对失去,用游戏提升孩子社交力,用游戏解决孩子的拖拉磨蹭,用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力……游戏养育,是父母育儿路上非常有用的方法,不仅可以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更能降低父母的焦虑。书中有多款李宜萌老师专门设计的小游戏,快与孩子玩耍起来吧!
|
關於作者: |
李宜萌
两个孩子的妈妈
父母游戏力@高级认证讲师
教师游戏力认证讲师
正面管教家长/学校讲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博士就读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游戏力创始人劳伦斯·科恩博士亲自带导的7名高级讲师之一。已开设“父母游戏力”“正面管教”“多子女养育”“鼓励咨询”“沟通力唤醒”等线下家长工作坊累计上百期。为北京大学校友会、中国五矿集团陕西省妇女儿童中心等多家企业、团体,学校开设家长课堂及教师培训,面授家长及教师学员上千名。
|
目錄:
|
原理篇: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第一章:游戏力,让亲子关系更轻松
你是否也渴望一种简单的育儿方式 /002
聚焦亲子关系,简化育儿生活/005
用游戏式的养育方式蓄满爱之杯/008
你会和孩子玩吗 /011
第二章: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
孩子总是玩儿不停,会“玩物丧志”吗 ——游戏是孩子的全部工作/016
孩子记住了就能做到吗 ——具象的体验是孩子理解世界的方式/025
孩子为什么喜欢对玩具说话 ——玩具是进入想象世界的抓手/032
讲一堆道理不如讲一个故事 ——故事有深入内心的强大力量/038
第三章:掌握这五点,成为所有孩子喜爱的大人
不会跟孩子玩 卸下盔甲,和孩子调到同一频道/048
孩子不喜欢跟我玩 跟随孩子,不当游戏的“绊脚石”/057
如何把握游戏分寸 恰当示弱,让孩子赢/068
放下头脑,打开身体,不用语言也能和孩子沟通/077
一个秘诀,随时把挑战转化为即兴游戏/085
实战篇:巧用游戏,玩出孩子的能力
第四章:玩出情绪调节力
“都怪你,都怪你!”——安抚愤怒的情绪小怪兽/100
“妈妈,我害怕……”——画出恐惧,笑出勇气/106
“我只要原来那一个”——接纳悲伤,面对失去/113
孩子情绪崩溃,无法游戏 ——倾听孩子的情绪/122
我也有情绪怎么办——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132
第五章:玩出健康好性格
孩子拖拉磨蹭 ——三步提升孩子自主性/140
不敢尝试爱退缩 ——装傻游戏,帮孩子找回自信心/147
面对困难挫折难振作 ——快乐中拥有核心抗挫力/155
被人欺负or 欺负别人 ——画出界限感,玩出社交力/162
搬家升学适应难 ——帮助孩子平稳度过生活改变/168
第6章:玩出自主学习力
从“不会学”到“有办法”——一起做个实验,探索学习方式/176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通关打怪游戏,激发学习动力/187
从“慢吞吞”到“轻轻松”——激活大脑通路,提高学习效率/197
从“苦哈哈”到“乐融融”——巧用角色扮演,降低学习阻力/204
第7章:玩出全家好氛围
家人规则不一致 ——让差异成为孩子认识世界的一扇窗/214
手足相争难调和 ——三招让孩子一笑泯恩仇/223
冷冷冰冰好无趣 ——幽默也可以是家庭游戏/231
第8章:游戏的心态,不仅仅孩子值得拥有
做一个会玩的大人,把游戏力变成一种生活方式/241
接纳不完美,真实才最简单/244
有享受养育的大人,才有享受成长的孩子/247
|
內容試閱:
|
“都怪你,都怪你! ” ——安抚愤怒的情绪小怪兽
当孩子愤怒地发脾气的时候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下面分享一些简单又很实用的迎接愤怒情绪的方法:
将愤怒的情绪形象化、可视化
情绪是个抽象的概念,也就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朋友”。而对于孩子来讲,要表达主观世界中的概念、情绪、关系等不具象的东西时,往往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更別提去面对和迎接它们了,所以帮助孩子应对这位看不见的“朋友”的核心就在于——把它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变成直观的形象。 一切能让孩子觉得情绪是可以看得见、听得见、摸得到的方法都是可以尝试的。
有一个非常有用的游戏,我把它叫作“我的情绪像什么”。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们可以询问孩子的感受,或者帮他说出他的感受,接着邀请他用想象力去描述这个情绪感受的大小、形状、质地、轻重、颜色,等等。越能够可视化、具象化,越能够帮助孩子恢复。 有一次我的女儿很生气,我问她:“你的生气像什么?”她告诉我她的生气像一匹小马,是红色的,还给我比画有多大。我问她:“小马在干什么?”她告诉我小马在奔跑。于是我邀请她一起想象小马奔跑在大草原上,周围有花香,有小鸟叫,有藍天白云。过一会儿再问她小马在干什么时,她告诉我她的小马跑得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吃草了,颜色也从红色变成粉红色的了。孩子的情绪慢慢平复了下来。
有位好友是这样跟孩子解释情绪的:“有时候我们会不高兴,就好像心里飘过来一朵乌云。有时候乌云很小,有时候很大,有时候还会下雨,我们就哭了。乌云会来,也会走。乌云走了,天晴了,太阳出来了。”当孩子难 过的时候,自己就会说:“妈妈,我心里下雨了。”用这样的方式,开始一段对于情绪的探索。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这些比喻画面感很强?难以描摹和操控的情绪,经由具象化的想象,变得能够看到、听到,变成了身边好理解的元素,也就更容易直观地感受和表达出来了。能够更好地和愤怒这位“朋友”相处,孩子也就恢复了对自我的掌控感。
除了让情绪看得见,还可以让它摸得到。比如:把生气、愤怒的情绪吹进气球里,然后击打气球,再把它们一个一个放气,甚至可以把气球扎破,也是让愤怒流动的好方法。当然,其他情绪也可以参考以上方法进行处理。
将强烈的愤怒情绪逐级降温
愤怒有时候来势汹汹,父母很难一下子就帮助孩子平复下来,我们需要意识到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并不是孩子有问题,或者我们自己做得不够好,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让愤怒流淌,让爱与联结回归, 一点一点回到放松、合作的状态。
我接儿子迟到了,远远一看,他不太高兴地啜着嘴,估计要发作。果然,他大喊大叫:“都怪你!讨厌!”即使我道了歉,依然哭哭闹闹的。
我蹲下来试着安抚他:“你很生气,你觉得妈妈说话不算数。”
他哭着说:“你要给我买好吃的!”
我说:“你觉得我应该给你带个好吃的弥补你,结果妈妈什么都没有带,你很失望。” 他说:“我再也不爱你了!我再也不给你捶背按摩了!”
我说:“你想用这种方式告诉我你非常非常生气。你的情绪小怪兽都要冲出来了。”
他喊:“我的情绪小怪兽要出来打你!把你打败!”
我抱着他说:“那我就让我的情绪大怪兽出来抱抱它,大怪兽就说:‘哎呀,你这个红色的生气小怪兽, 一看就是我的孩子呀,你看我也是红色的!’”
他停下来啜着嘴,于是我接着说:“接着黑色的害怕大怪兽也出来抱着小怪兽说:‘哎呀,你这个黑色的害怕小怪兽, 一看就是我的孩子呀,你看我也是黑色的!’”
他的嘴角有一点笑意,于是我继续:“最后蓝色的伤心大怪兽说:‘哎呀,你这个蓝色的伤心小怪兽, 一看就是我的孩子呀,你看我也是蓝色的!’”
他已经笑了,说:“那我的小怪兽就合体把你打败!”
我说:“那我的大怪兽就合体抱起来你的小怪兽,把他们举高高。”然后把他也举了起来。
他就咯咯地笑了,也不再生气了。
在这个例子里,妈妈迟到了,孩子会有失望和生气的感受,也许还加上了其他不愉快的体验,情绪不断发酵,在看到妈妈的那个瞬间一股脑儿释放了出来,这些过载的情绪不是一个道歉过后就会立刻消失的,而妈妈的陪伴和理解就是最好的缓冲器,让他感受到:“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感受,都是正常的,我理解你,我在意你。”孩子的情绪压力在联结中就被一点一点释放和表达出来。而有趣的、游戏式的互动,逐级降低了愤怒的强度,让情绪像坐着滑梯一样滑下来而不是直接摔在地上。孩子最终回到了放松、合作的状态。
用打闹游戏释放愤怒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学会健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孩子生气要打人,其实也是对于愤怒的自我表达方式,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安全的表达方式,但如果仅仅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能打人!”却往往无济于事。因为这并不是在教孩子新的表达方式,而是剥夺孩子仅有的表达方式。
《游戏力养育》的作者科恩博士建议:如果孩子想要踢打别人,我们可以递给他一个大大的枕头、沙袋来替代,帮孩子缓解愤怒,用不伤害自己也 不伤害别人的方式照顾自己的情绪。在过程中可以给枕头加上一些趣味的配音:“啊,啊,嗷呜!”让孩子更能体验到释放的感觉。
或者,你还可以邀请孩子:“既然你这么生气,我们来一场枕头大战 吧!”因为是游戏,你不会因为孩子的出手太重而生气,孩子便也觉得自己 是安全的,他就可以不断对自己的身体力度进行调整和把控,重新进行自我调节。
一次我带儿子出门,我在路上打了好几个电话,没有听清楚孩子讲的话,他等了好久后生气了,挥舞着小拳头、 龇着牙冲了过来,吓得我赶紧抱住他,能感觉到他在我怀里使劲挣扎,似有很多能量要发泄。因为在户外,并没有趁手的工具可以用,于是,我提议跟他手掌对手掌用力互推,他没说话,但是使了很大的力气跟我对抗,我们“对峙”了好几分钟,感觉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最后当然“战胜”了我,他露出了胜利的微笑,投入了我的怀抱,和我重新建立了联结。
在这样一个打闹游戏中,孩子释放了他的愤怒,还加强了和妈妈的联结。随着孩子的笑声, 一个亲子之间冲突的时刻,在打闹游戏中转化成了亲密的契机。
在打闹游戏中,当孩子用力过猛,我们可以认真但是温和地告诉他——“宝贝这样太疼啦”,这样他便可以清楚地感受到自己的力度,并且再一次进行试验。在打闹游戏的安全又充满活力的互动中,这种对身体力量的调节,在无形中给予了孩子内心真实的力量感。 而平时的打闹游戏时间,更是防患于未然的好机会,例如抢袜子、摔跤、追逐等游戏,都能够帮助孩子把攻击性的情绪能量释放出来。
情绪不是问题,有时是我们对待情绪的方式让情绪变成了问题。愤怒、生气的情绪是自然的、正常的,也是我们终其一生无法摒弃的。
当我们不是排斥、压抑愤怒的情绪,而是迎接它、照顾它,就能更好地 运用想象力赋予它具象的形象和色彩,或是给它一个个台阶让它逐级降低强度,抑或是用打闹游戏充分发挥它的生命活力。我们越多地使用健康的、有趣的方式示范和情绪相处的方式,孩子也会越多地用有创造力的方式表达情绪,而不是诉诸不当的行为。而且用这样的方式,父母是和孩子在一起的,否则,有情绪的孩子就成了那个“要被解决的问题”。
而情绪流淌之后,我们会看到在愤怒背后,有着这样一种力量:它让我们可以去对抗阻力——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努力克服;在遇到不公甚至威胁的时候,还能拥有坚持说“不”的勇气;在界限被侵犯的时候,可以克服懦弱,勇敢抗争。
而这些,都是敢于迎接情绪的人才能收到的礼物;也是我们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
|